绩效工资制度的前身是计件工资,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产品数量挂钩的
工资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
工资标准和
管理程序基础上的工资体系。
制度意义
绩效工资
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具有以下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内部管理力度,促进完善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制、工资基金管理等制度。二是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的
服务意识和
内部成本核算,提高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
人民群众的
满意度。三是有利于扼制年度考核走过场的现象,倡导讲服务质量、重实际贡献的
新风尚,建立公正、科学、规范的
竞争机制和
激励机制。四是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
工作积极性和
主动性,形成工资随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好坏自行调节的新机制,更好地发挥工资的
杠杆作用,革除事业单位干多干少一个样、吃“
大锅饭”的痼疾,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
分配原则。
现在大多企业都采用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这样因此对员工收入、
生活水平、及身心健康有较大的
保障性。
计算方法
比如张先生到一家工厂工作,合同约定
基本工资2800元,月工作21.75天,每日工作8小时包括吃饭时间(
加班费另算),绩效工资每小时工价23元,一天就是184元。月工作21.75天绩效工资4002元+基本工资2800元+双休日加班费2059元,(双休日8天64小时,2800÷21.75÷8×加班64小时×2倍等于2059元),则张先生的
应发工资是8861元。
很多
用人单位仅仅以基本工资作为劳动者
加班工资的基数,这显然是错误的,是不按照
劳动法支付
延长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的
违法行为。
制度特点
1、有利于雇员工资与可量化的业绩挂钩,将
激励机制融于
企业目标和个人业绩的联系之中。
2、有利于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提高企业效率和节省
工资成本。
3、有利于突出团队精神和企业形象,增大激励力度和雇员的
凝聚力。
绩效工资体系的不完善之处和
负面影响主要是:容易导致对绩优者的奖励有方,对绩劣者约束欠缺的现象,而且在对绩优者奖励幅度过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一些雇员瞒报业绩的行为,因此,对雇员业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监督是绩效工资实施的关键。
绩效工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激励个人提高绩效促进组织的绩效。即是通过绩效工资传达
企业绩效预期的信息,刺激企业中所有的员工来达到它的目的;使企业更关注结果或独具特色的文化与价值观;能促进高绩效员工获得高期望薪酬;保证薪酬因
员工绩效而不同。
绩效工资设计的特点及优点:
1.将个人的收入同其本人的
工作绩效直接挂钩,会鼓励员工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又不增加企业的
固定成本。
2.严格的、长期的绩效工资体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公司不断改进员工的工作能力、
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绩效。
3.这种方法使绩效好的员工得到了奖励,同时也能获取、保留绩效好的员工。
4.当不景气的时候,虽然没有奖金了,但是由于工资成本较低,公司也可以不炒人、少炒人,让员工有
安全感,增加员工的
忠诚度;当
经济复苏时,公司也有充足的
人才储备。
制订原则
业绩评估的目的不仅是为付给雇员合理的
劳动报酬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发挥雇员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达到雇员个人发展目标与
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
评估目标是
绩效工资的基础,在评估目标确定中,要遵守以下原则:
(1)雇员对评估目标一定要接受认可,业绩评估目标一定要在上下级之间,主管和雇员之间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制定。
(2)业绩测量手段要可靠、公正和客观,评估后,要将规划业绩和实际业绩的差距及时反映给被评估者,达到及时沟通的目的。
(3)对非业绩优秀者,要帮助和监督被评估者制订完善的计划,根据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或提供改进的条件,达到鞭策后进的目的。
(4)对业绩优秀者,不仅要给予
外在奖励(增加收入),还要给予
内在奖励(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从内外两方面鼓励优秀者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业绩要素
业绩评估要选择一些有
代表性的业绩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全面、客观的反映被评估者的业绩,也利于评估者做出公正的评价。不同企业在业绩要素的选择上,侧重不同,下表为
英国伦敦收入资料局(Income Data Services)1989年做的一项研究,将
使用频率最高的业绩要素筛选如下:使用频率高的要素 使用频率稍低的要素/与工作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工作热情、责任感、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工作质量及其关注意识/
工作数量/处理问题和工作方式的灵活性/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开创性/管理他人的能力/对岗位需要的熟悉程度/出勤和守时情况/确定和实现优先目标的能力/
劳动卫生和
安全生产意识此外,在业绩要素的选择上要注意:
(1)要和评估方式相结合。
(2)避免选择一些与工作关系不大,纯属个人特点和行为的要素。
(3)培养关注业绩评估的文化氛围,尽管业绩评估的作用不仅限于工资发放,最终目标是为了激励雇员实现
企业目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评估方式
企业业绩评估的方法很多,但先进的评估方法一是体现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特点;二是注重评估效果,突破为评估而评估,为报酬而评估的传统框架。
实施条件
(1)工资范围足够大,各档次之间拉开距离。
(2)
业绩标准要制订的科学、客观;业绩衡量要公正有效,衡量结果应与
工资结构挂钩。
(3)有浓厚的
企业文化氛围支持业绩评估系统的实施和运作,使之起到奖励先进、约束落后的目的。
(4)将业绩评估过程与
组织目标实施过程相结合,将工资体系运作纳入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运作系统之中。
自2009年起,中国开始实施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
推行方式
绩效工资分配应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严格程序,强化监督。
总量控制
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由当地规范的津补贴和上年度十二月份基本工资及保留的
活工资组成,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和
财政部门核定
后下达到单位,各单位只能在核定的总量内,按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进行分配。
分配程序
一是制定分配方案。分配方案涉及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广泛征求工作人员意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在制定方案时,要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各
岗位职责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并提到职代会上反复讨论、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突出“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完善的考核细则;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此外,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
离退休人员的利益,离退休人员应
参照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标准执行。二是严格考核。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加强内部考核,抓好责任追究,公平兑现奖惩;要成立考核
领导小组进行严格考核;要及时公开
考核制度、考核办法、考绩效工资制度
核结果、运作程序等;要按月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打分,兑现绩效工资;要认真分析考核方案中的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案有缺陷的要及时讨论修正。另外,还要做好工作人员的
思想工作和解释工作,从思想上进行疏导,化解局部矛盾,保证
绩效考核的正常运行。
监督检查
一是规范审批程序。各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方案必须经职代会通过后,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报人事财政部门备案。人事、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总体
工资水平核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最后根据考核情况予以公示和兑现个人的
绩效工资。二是纪检、组织、人事、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审核、监督力度,对违纪违规现象及时纠正。三是通过公开举报电话、设立
意见箱和意见簿、聘请
社会监督员等形式接受社会监督,并经常召开座谈会,听取单位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修改方案中不合理成份的地方,保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公平合理。
存在弊端
由于同一岗位因处于不同单位绩效工资标准从制定之初就各自为阵,在起点不尽相同的基础上差距越拉越大,每年的
增长幅度也有快有慢,这就造成了员工的
心理落差和失衡,如果不进行协调和控制,产生不合理的苦乐不均甚至高低悬殊,很可能互相攀比和牵制,相互拆台内斗、人心失和,极大地影响着公司整体实力的提升与发展。
绩效管理通过评估员工的绩效以及团队、组织的绩效,来制定绩效工资标准,并跟踪、考核、反馈、分析
绩效差距来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进而改善
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
其一,绩效设计考核标准大而笼统,与
工作职能严重偏离,考核条款用词含糊不清,内容大多千篇一律,不同类型部门考核内容差别不大,针对性和应变性不强,标准本身漏洞百出,无法避免会造成考核者判断的主观随意性。
其二,考核方法不合理、考核标准不稳定、考核人员受主观因素左右、考核水平不高、考核执行不严谨,人为操纵成分多,考核结果争议大,失去了
绩效考核的
公正性与
有效性,很难令员工信服,结果使考核流于形式。
横向来看,无法体现同岗不同绩效的差异。岗位职能是由人来执行的,人们的能力有强有弱,同样的工作也有干得优劣之分,因而执行岗位职能的水平和效果均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