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庙
建筑物名
一般指帝王的宗庙,也指佛寺等。神庙是古代埃及的一种典型石造建筑物,其格局几乎固定不变,是由塔门、露天庭院、列柱大厅和神殿四部分组成的。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是古埃及神庙建筑的典范,充分显示了古埃及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术。
词语解释
shén miào
1.帝王的宗庙。
2.犹佛寺。
3.称宋神宗赵顼
4.称明神宗朱翊钧。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时神庙方静摄,章奏不报,极言君子小人之辩,总揆噎之。”
基本概述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人类将许多不能解释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归之于鬼神作用,认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河等都各有其神,支配着作物生长与人间祸福,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了各路神灵,以祈福纳吉,消灾弥祸。历史上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也大力宣传“天授神权”,让民众相信统治者的一切行动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做的,是不可反抗的。此外,崇尚祖先,把祖先说成神圣的,为表示帝王和祖先与各种神祇之间的联系,修建了许多祭祀神祇的庙宇。祭祀鬼神山川封禅之事始于远古,不仅各种祭祀制度繁杂,而且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在都城及城乡各地都修建了大批祠庙建筑。
太阳神庙
到了新生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了最重要的地位。
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前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另一个是大殿内部,皇帝在这里按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门的样式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为了加强门道对石墙的体积的反衬作用,门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墙上的大得多。石墙上满布着彩色的浮雕,圆雕也着彩色。这大门的景象是喧闹的,热烈的,皇帝在这里被一套套仪式崇奉为“泽被万物的恩主”。【方尖碑(obelisk)】
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五十余米,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的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来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奴隶泥屋】
由一杂院与居室组成,简陋拥挤,当时奴隶大多没有固定的栖所
卡纳克阿蒙神庙(Greattempleofammon)】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是在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的,总长336米,宽110米。前后一共造了六道大门,而以第一道为最高大,它高43.5米,宽113米。主神殿是一柱子林立的柱厅,宽103米,进深52米,面积达5000平方米,内有16列共134根高大的石柱。中间两排十二根柱高21米,直径3.6米,支撑着当中的平屋顶,两旁柱子较矮,高13米,直径2.7米。殿内石柱如林,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光线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
卡纳克神庙的周围有孔斯神庙和其它小神庙,宗教仪式从卡纳克神庙开始,到鲁克索神庙结束。二者之间有一条一公里长的石板大道,两侧密排着圣羊像,路面夹杂着一些包着金箔银箔的石板,闪闪发光。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这些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这也就是卡纳克阿蒙神庙艺术构思的基点.
寂寞神庙
史书上记载,在铁器时代,万神之王宙斯的神庙(Olympeum)就在此建成。宙斯神庙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长64米,宽28米。周围排列着高18米的陶立安式廊柱34根,墙壁装饰着精美的浮雕,两个门厅上的中楣饰板描绘着希腊英雄赫拉克里斯的12项业绩,是古代希腊最宏伟的建筑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仅剩下了15根大理石柱子,在一片土地上颓然立着。
神庙遗址离ZAPPEION新闻中心不远,也在市中心,但每天到这里观赏的人极少,和卫城的人气鼎盛简直不能相比。荒草蓬勃地生长着,看来人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落寞。而距离这里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则是巍峨的阿克洛波里山丘,那里的巴台农神庙在落日的映衬下,显得如同天上的宫殿一般。而此处在落日光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荒芜与凄清,像极了北京那也只剩残垣断壁的圆明园,不同的是圆明园是人祸,而宙斯神庙是天灾。
公元267年,古奥运会所在地的宙斯神庙被外族入侵者洗劫一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宙斯神像也被掠走,并在伊斯坦布尔毁于一场大火。公元392年,古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下令将宙斯神庙封禁,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销声匿迹。公元6世纪的两次大地震,又摧毁了奥林匹克运动场的大部分建筑物。
地震使宙斯神庙庞大的石柱变成了一堆废墟,但保存完好的石柱上的花纹让人赞叹做工的精美,即便是散落在地的石块,上面完整的纹理几乎使人相信,只要把它们拼在一起,宏伟的神庙将重现我们眼前。后来,神庙边真的搭起了脚手架,一个石柱被重新拼凑了起来,但其中一些石料并非当时的原物,后代石料夹杂偏黄的颜色与周围纯净的灰白色显得格格不入。工程也就到此为止,再没有继续下去。也幸好没有继续,否则人造出来的美是会让这神庙固有的历史尘埃越飘越远。
希腊有太多的神庙,有太多比宙斯神庙更完整的神庙,于是匆匆而过的游客们只记住了巴台农神庙、雅典娜神庙,这里已经无人过问,每天定时光临的,只有明媚的阳光、略带潮湿的海风,和稀稀拉拉的几名游客。所幸,这儿还有史书上华丽的图案和每四年在这边上赫拉神庙举行的奥运圣火取火仪式让人记起这儿。
卫城著名的哈德良拱门上刻着很有趣的字迹,朝卫城西北方向刻有“这里是雅典,即提修斯古城”字样,而朝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方向则刻有“这里是哈德良城,而非提修斯城”的字样。我想,如果宙斯神殿也有刻字的话,那也许会是“这里是宙斯的居所,万神之神领地,而非一片废墟”。
万神庙
万神庙,又被翻译为万神殿,它的英文称呼是The Pantheon。万神庙不仅是一座庙宇,还是一座皇帝纪念物,1054年变成了天主教堂。万神庙结构简洁,形体单纯,其主体建筑是圆形的,顶上覆盖一个直径为43.3米的大穹顶,这个穹顶还是世上最大的,同时穹顶顶部矢高也是43.3米,因此支承穹顶的墙垣的高度大体等于半径。这样简单明确的几何关系使万神庙单一的空间显的显得完整统一。穹顶正中有一个圆形的大洞,其直径为8.9米,这是庙内惟一的采光口,光线从上面泻下,随着不同的时间变化,太阳光在庙里的光影显示出不同的景象,有一种天人相通的神圣气氛。古希腊和古罗马早期的神庙,艺术表现的重点在外部,从万神庙开始以内部空间的艺术表现力为主了。
万神庙的基础、墙和穹顶都用火山灰水泥制成的混凝土浇筑。作为骨料的石块,在下面的硬而重,在上面的软而轻,穹顶上部混凝土的比重只有基础比重的三分之二。基础底宽7.30米,墙和穹顶底部厚6米,从穹顶根部起,逐渐减薄,到穹顶上端只有1.5米厚。混凝土以那波利Napoli)附近出产的天然火山灰为活性材料,以凝灰岩,多孔火山岩,碎砖浮石等等做骨料,这些骨料选用的巧妙合理,比较重的凝灰岩用在下部,多孔火山岩和碎砖用在中部,越往上所用的骨料越轻,到穹顶上部就使用浮石,混杂一些多孔火山岩。砖石拱券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用天然火山灰搅拌混凝土,强度很高,拱券结构因此不但节约材料和人工,而且可以大大增加跨度。这对古罗马建筑的成就起着决定的作用。
穹顶内表面作凹格以减轻重量,共5排,每排28个。穹顶抹灰,每个凹格中心原来可能有镀金的铜质玫瑰花。墙上除大门外有7个凹室。凹格和凹室的设置也能起到减少施工量和底层承重量的作用。墙里和穹顶里都有砖券,结构作用却并不明显,可能出于施工需要。墙面和穹顶都以水平划分为主,周围一致,与单一空间协调。墙面所有构件都用赭红大理石(上部于1747年改建,仅中央主凹室的左侧一小部分为原状)。地面中央微凸,主要用灰白色大理石。
万神庙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米,深15.5米;有科林斯式柱16根,分3排,前排8根,中后排各4根。柱身高12.5米,底径1.43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是白色大理石。大门两侧壁龛内原置奥古斯都像和他主管建筑的助手阿格里巴像。穹顶和廊柱原来覆盖镀金铜瓦,先被拜占廷皇帝掠去。后以铅瓦覆盖。柱廊的铜质天花于17世纪上半叶被拆走。
帕特农神庙
也称希腊神庙,也有翻译为巴台农神庙、巴特农神庙、帕提侬神殿)
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为伊克梯诺(lctinus)和卡里克利特(Callicrates)帕特侬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即希腊文∏αρθενωσ的转写,意为“处女”。帕台农神庙也译为“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亚斯亲手制作)。它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兴建,9年后大庙封顶,又用6年之后各项雕刻也告完成,1687年毁于战争,今仅存残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7 21:05
目录
概述
词语解释
基本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