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
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其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environmental planning)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规定。
内涵
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的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原理和可持续理论,充分体现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求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优化,它必须符合特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原则
1、以生态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
3、提供合理和优化的环境保护方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4、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目的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有效地实现环境科学管理。
类型
1、按规划期划分
(1)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
(2)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
(3)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
(1)经济制约型
(2)协调型
(3)环境制约型
3、按环境要素划分
(1)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4)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1)国家环境规划
(2)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规划
(3)部门环境规划
(4)县区环境规划
(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6)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规划
(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8)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
5、按性质划分
(1)生态规划
(2)城市\u533a域\u6d41域规划
(3)专题规划
(4)产业发展规划
(5)战略规划
特征
(一)整体性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要素自身的环境问题特征和规律则十分突出,有其相对确定的分布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各自形成独立的、整体性强和关联度高的体系。
(二)综合性
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学”、“人类经济学”。涉及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系统工程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法等多门学科。
(三)区域性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因此环境规划必须注重“因地制宜”。所谓地方特色主要体现为排污环境及其污染控制系统的结构不同,主要污染物的特征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不同,控制方案评论指标体系的构成及指标权重不同,各地的技术条件和基础数据条件不同,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律、程序和方法必须融人地方特征才是有效的。
各地区的环境规划在内容、要求和类型上都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这是因为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背景、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水平不同,环境管理水平、各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也不相同。
(四)动态性
环境规划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它的影响因素在不断变化 ,无论是环境问题(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还是社会经济条件等都在随时间发生着难以预料的变动。
(五)涉及面广
由于环境规划的复杂性,其涉及的问题多且广泛。制定环境规划仅从单一问题、单一目标和单一措施上考虑是不够的,需要进行全面分析。环境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设计各行各业和各部门,涉及地区和全体人民的利益。
(六)政策性强
在环境规划的每一个技术环节中,经常会面临从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问题。完成选择的重要依据和准绳,是现行的有关环境政策、法规、制度、条例和标准。环境规划的过程也是环境政策的分析和应用过程。
程序
环境规划的程序从总体上概括,包括以下7部分:
1、环境调查与评价
环境调查与评价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基础。
2、环境预测
环境预测是编制环境规划的先决条件。
3、环境区划
环境区划是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特定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研究个环境单元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
4、确定环境目标
确定恰当的环境目标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关键。
5、环境规划设计
环境规划设计(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内容有:
(1)环境区划及功能分区;
(2)提出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6、选择环境规划方案
环境规划方案主要是指实现环境目标应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环境投资。
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应考虑如下问题:
(1)方案要有鲜明的特点;
(2)确定的方案要结合实际;
(3)综合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最后确定最佳方案;
(4)对比各方案的环境保护投资和三个效益的统一。目标是投资少、效果好,不应片面追求先进技术或过分强调投资。
7、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
其包括制定投资预算、编制年度计划、确保技术支持和强化环境管理。
方法
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划,规划方法也不尽相同。最优化方法是环境系统分析常用的环境规划技术,也是环境规划普遍采用的方法。
所谓的系统分析方法,就是有目的、有步骤地搜索、分析和决策的过程。
内容要素包括:环境目标、费用和效益、模型、替代方案、最佳方案等。
2、环境规划决策方法
(1)线性规划
式中: ,由n个决策变量构成的向量,即规划问题的备选方案;
,由目标函数中决策变量的系数构成的向量。
A是由线性规划问题的m个约束条件中关于决策变量的系数组成的矩阵。
,由m个约束条件中的常数构成的向量。
(2)动态规划
(3)投入产出分析
(4)多目标规划
形式内容
污染控制规划
这种规划是针对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编制的。主要是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规定的防治目标和措施。工业发达国家在一个很长时期内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多是这种规划。这种规划的内容包括:
① 工业污染控制规划。工业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据美国1968年统计:87%的二氧化硫、56%的颗粒物质、45%的氮氧化物、15%的碳氢化合物、11%的一氧化碳和大部分废水是工业生产部门排放的。因此,控制环境污染首先要控制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控制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布局规划:按照组织生产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划定发展不同工业的不同地区,并且按照环境容量,确定工业的发展规模。技术改造和产品改革规划:推行有利于环境的新技术,规定某些环境指标(如日本推行的废水循环利用率),淘汰有害环境的产品(如禁止生产有机氯农药、含汞农药)。制定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不同工业、不同地区,分别规定当前要达到的标准、三至五年要达到的标准,以至规定十年要达到的标准。制定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目标的基本措施,在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 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控制城市污染是控制整个环境污染的中心环节。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布局规划:实行功能分区,按照环境要求和条件,合理部署居民区、游览区、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和交通运输网络。能源规划:包括推行无污染、少污染燃料,集中供热,实现煤气化,电气化等计划。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规定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如划定水源保护区);规定污水排放标准;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垃圾处理规划:规定垃圾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指标,垃圾的处理方式。对于垃圾的处理,一般由堆积、填埋、焚烧的消极处理,走向积极地综合利用。绿化规划:确定绿化指标,划定绿地,建立苗圃等。
③ 水域污染控制规划。主要措施是控制污染源。通常的做法有:禁止或限制某些污染物的排入 如日本琵琶湖周围,禁止设立对湖水有影响的工厂,甚至限制居民使用洗涤剂;制定水环境质量标准,并根据这种标准制定工业、交通、城市污水的排放标准,如泰晤士河、莱茵河等流域污染的改善,主要是实行这种标准的结果;大力推行废水净化处理措施,比如排入水域的废水一般要经过二级处理等等。
④ 农业污染控制规划。主要内容是:防治农药、化肥、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如禁止或者严格限制有机氯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发展高效低残留的新农药,推行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农业病虫害等等。
国民经济整体规划
这种规划就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相应的安排环境规划。这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计划体系。这种环境规划是遵照有计划、按比例的原则,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随着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主要做法是:国家向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提出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要求,下达资源利用指标和污染物控制指标。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把这种要求和指标随着生产和建设计划贯彻到所有执行单位。中国实行的主要是这种规划。东欧一些国家也多采用这类规划。
人类社会发展证明,要保持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维护一个适宜于人类的环境,不能只靠消极的“治理”,而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国土规划被认为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有效方式。国土规划,就是使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符合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这种规划确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战略布局,确定生产力配置和人口配置的原则,为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提供依据。国土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 区域规划。区域是按照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划定的。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扩大范围的一种规划。这种规划可以在一个更大范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关系,做到合理布局。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区域内各种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综合评价,确定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方针;确定工业发展规模和布点结构布局;确定农业生产布局,促使农、林、牧、副、渔业合理发展;确定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重点是城市和集镇的布局,使人口合理分布;规划动力、交通、水利等公用基础设施;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重点和措施。
② 流域规划。这是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主体的规划。主要内容是:保护植被,控制水土流失;通盘规划流域内工业、农业、渔业、城市和交通运输用水;控制工业、交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流域的污染等等。
③ 专题规划。如沙漠治理规划,植树造林规划,珍贵稀有生物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等。
在国际上虽然对国土规划评价很高,但真正全面实行的并不多。中国已开始进行这种规划。如京津唐地区规划,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和化工基地的经济区规划。
环境规划制定的步骤  ①环境调查:进行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状况、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全面调查,掌握丰富、确切的资料。②环境评价: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对环境状况作出正确评价。③环境预测: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以作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依据。
编制程序
总述
由于环境规划种类较多,内容侧重点各不相同,环境规划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但其基本内容有许多相近之处,主要为: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目标、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的选择和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等。下面以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为主线对其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予以介绍。
一般来说,编制环境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和保护该区域内的环境质量。无论哪一类环境规划,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划编制程序进行的。环境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编制环境规划的工作计划
由环境规划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开展规划工作之前,提出规划编写提纲,并对整个规划工作规划组织和安排,编制各项工作计划。
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这是编制环境规划的基础,通过对区域的环境状况、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破坏的调研,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便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对策。
1. 环境调查
基本内容包括环境特征调查、生态调查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的调查、环保治理措施效果的调查以及环境管理现状的调查等。
(l)环境特征调查: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调查(如地质地貌,气象条件和水文资料,土壤类型、特征及土地利用情况,生物资源种类形状特征、生态习性环境背景值等)、社会环境特征调查(如人口数量、密度分布,产业结构和布局,产品种类和产量,经济密度建筑密度,交通公共设施,产值,农田面积,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灌溉设施,渔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查(如规划区内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生产布局以及人口发展规划,居民住宅建设规划,工农业产品产量,原材料品种及使用量,能源结构,水资源利用等)。
(2)生态调查:主要有环境自净能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气象条件、绿地覆盖率、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建设密度、能耗密度等。
(4)环境质量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环境保护部门及工厂企业历年的监测资料。
(5)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调查:主要是对工程措施的削污量效果以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6)环境管理现状调查:主要包括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实施情况、环境监督的实施情况等。
环境质量评价即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描述,以便查明规划区环境质量的历史和现状,确定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掌握规划区环境质量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规划区的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
(1)污染源评价:通过调查、监测和分析研究,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方式、途径、特点、排放规律和治理措施等。
(2)环境污染现状评价:根据污染源结果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环境污染的程度。
(3)环境自净能力的确定。
(4)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
(5)费用效益分析:调查因污染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带来的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分析治理污染的费用和所得经济效益的关系。
环境预测分析
环境预测是根据预测前后所掌握环境方面的信息资料推断未来,预估环境质量变化和发展趋势。它是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没有科学的环境预测就不会有科学的环境决策,当然也就不会有科学的环境规划。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有:
1.污染源预测
污染源预测包括大气污染源预测、废水排放总量及各种污染物总量预测、污染源废渣产生量预测、噪声预测、农业污染源预测等。
2.环境污染预测
在预测主要污染物增长的基础上,分别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环境质量时、空变化。
3.生态环境预测
生态环境预测包括城市生态环境预测、农业生态环境预测、森林环境预测、草原和沙漠生态环境预测、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预测、古迹和风景区的现状及变化趋势预测。
4.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确定恰当的环境目标,即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所达到的程度,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关键。目标太高,环境保护投资多,超过经济负担能力,则环境目标无法实现;目标太低,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制定环境规划时,确定恰当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的状况或标准。环境目标一般分为总目标、单项目标、环境指标3个层次。总目标是指区域环境质量所要达到的要求或状况;单项目标是依据规划区环境要素和环境特征以及不同环境功能所确定的环境目标;环境指标是体现环境目标的指标体系。
确定环境目标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选择目标要考虑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
②选择目标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③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政策。
⑤考虑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⑤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要同步协调。
进行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环境规划设计是根据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和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物削减量、投资能力和效益等,提出环境区划和功能分区以及污染综合防治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拟定环境规划草案
根据环境目标及环境预测结果的分析,结合区域或部门的财力、物力和管理能力的实际情况,为实现规划目标拟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可以从各种角度出发拟定若干种满足环境规划目标的规划草案,以备择优。
2.优选环境规划草案
环境规划工作人员,在对各种草案进行系统分析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环境规划草案。环境规划方案的选择是对各种方案权衡利弊,选择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高的方案。
3.形成环境规划方案
根据实现环境规划目标和完成规划任务的要求,对选出的环境规划草案进行修正、补充和调整,形成最后的环境规划方案。
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与审批
环境规划的申报与审批,是整个环境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把规划方案变成实施方案的基本途径,也是环境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制度。环境规划方案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上报各级决策机关,等待审核批准。
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环境规划的实施要比编制环境规划复杂、重要和困难得多。环境规划按照法定程序审批下达后,在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各级政策和有关部门,应根据规划中对本单位提出的任务要求,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促使规划付诸实施。
实施环境规划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①要把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②落实环境保护的资金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③编制环境保护年度计划。以环境规划为依据,把规划中所确定的环境保护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使之成为可实施的年度计划。
④实行环境保护的目标管理,即把环境规划目标与政府和企业领导人的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
⑤环境规划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总结。
发展特点
从环境规划的内容及方法论来看,由于“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的呼声日高和环境管理工作的深入,促进了环境规划的发展。今后,环境规划的发展将会有以下一些特点:
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
环境规划的技术路线将从污染末端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环境规划的污染控制方式将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将继续受到青睐;
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地球规划的国际合作前景被看好。
研究机构
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规划研究院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9 15:08
目录
概述
概念
内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