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指能源
总生产量或总
消费量中各类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能源结构是
能源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最终用能方式,并反映人民的
生活水平。
简介
各类能源产量在能源
总生产量中的比例,称为
能源生产结构;
各类能源
消费量在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称为
能源消费结构;
各用户部门的能源
消费结构,称为部门能源消费结构。研究能源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可以掌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状况,为能源供需平衡奠定基础。查明
能源生产资源、品种和数量,以及消费品种数量和流向,为合理安排开采投资和计划,以及分配和利用能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根据
消费结构分析耗能情况和结构变化情况可以控掘
节能潜力和预测未来的消费结构。不同国家能源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各不相同。能源生产的
资源条件、人们对环境的要求、
能源贸易以及社会的技术
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都会使能源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表1是
国际能源组织 (IEA)按地区统计的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
中国是属于能源供需平衡并略有出口的国家,其能源结构变化的历史状况见表2。
表3是1980年一些主要国家按部门统计的能源消费结构。
结构调整
能源
结构调整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
中国能源结构就是要减少对石化
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
水电开发放到重要地位。
降低国际石油依赖,保证石油安全
中国能源发展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是出于对石油安全的考虑。据统计,2007年中国生产原油18665.7万吨,
同比增长1.6%;2007年中国
净进口原油1 5928万吨,同比增长1 4.7%。2007年中国原油
表观消费量约为3.46亿吨,同比增长7.3%,达历史高位。
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6.05%。中国原油需求
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无疑会给
中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压力。
石油安全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石油安全关系国家根本利益和
国民经济安全。在当前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
能源发展战略,仍然应该把石油安全放在关键位置。中国石油
安全问题的根源是国内日益尖锐的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受到国际石油
价格波动的冲击。此外,中国对外
石油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还会对全球石油安全的
地缘政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提高石油安全程度,应该着眼全球,从战略的高度借鉴
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
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
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确保国家石油安全。
中国电力产业发展中,降低煤电的比重是
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2007年,中国
发电装机容量突破7亿千瓦,达7.1 3 2 9亿千瓦,居
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发电量达到32559亿
千瓦时,连续7年平均增长超过13.2%。然而,中国电力
产业结构仍待调整。
中国电力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源结构不合理。从电源结构来看,主要是水电开发速度不快,核电和地热发展缓慢,小火电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200 7年,在中国的电力装机中,火电装机5.5 4亿千瓦,占7 7.70%,水电装机1.48亿千瓦,占20.40%,核电装机906.8万千瓦,占1.3%,
风电及其他新能源600多万千瓦,仅占O.8%。火电装机比重过大造成对煤炭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电力用煤需求不断增加直接导致电力行业对煤炭供应和铁路运输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对节能减排造成巨大压力。二是
电源布局不合理。主要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
资源分布不均,
东部沿海地区煤电装机过多、过密,造成环保压力加大。因此,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中国电力产业,必须调整电源
生产结构,优化电源布局结构,构建以优化发展煤电为重点,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加快发展新能源,合理布局东、中、西部电源结构的电力产业
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从世界能源
发展趋势来看,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瞩目。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中,以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
地热能、
海洋能、
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
发展研究最为迅速。中国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大力推进水、风、太阳能、核能等多种发电形式,积极利用生物质能,并把其作为
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发展,逐步降低对石化能源——石油、煤的过度依赖。可以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新型产业之一。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中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
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
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把水电开发放到重要地位
把水电开发放到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地位,这是由中国能源发展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
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
能源消费国,还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白皮书表明,2006年,中国一次
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
标准煤。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69.4%,其他能源比重为30.6%。其中可
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为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长。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燃煤机组在总体电源构成以及火电中的主体地位。燃煤发电在我国煤炭终端消费中占56%,是煤炭
能源转换的主要环节。燃煤发电厂的
二氧化硫排放占到全国总
排放量的50%以上,是造成
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二氧化硫的年总排放量已超过2500万吨,造成1/3的国土遭受酸雨污染,每年经济损失达成1000亿元以上,直接威胁13亿人口和16亿亩耕地的安全。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
电煤资源与运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目前我国
煤炭运输已占铁路货运能力的l/3以上。一方面,我国铁路交通水平与国际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
西煤东运、
北煤南运的
大跨度、超负荷的运输格局,更加剧了运力紧张。煤炭的污染不仅存在于煤炭的终端消费,而且在煤的前期开发过程中。据有关专家估计,每开采1吨煤就会破坏2.5吨地下水,对我国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来说,形势十分严峻。煤炭开采后还会造成
地表塌陷,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
矽肺病等。因此,中国能源发展如何千方百计减少燃煤数量,以缓解
资源短缺和减少相应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而积极开发水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水电是一种经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之所以说
它经济,是因为水电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是很好的调节电源,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开发火电、核电等能源所没有的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业和旅游业等综合效益;之所以说它清洁,是因为在水力发电过程中与太阳能、风能一样,不排放
有害气体,不污染水资源,也不消耗水资源,没有核
辐射危险。发展水电与燃烧
矿物资源获得的电力能源相比较,无论在资源方面还是在环境方面,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与煤电相比较,每1千瓦时的水电电量大约可以减少原煤用量500克和
二氧化碳排放量1100克。以三峡开发工程为例,从生态角度说,
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项
环保工程。作为
清洁能源,水电是最清洁的,如果将
三峡水电站替代燃煤电厂,相当于7座26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可减少燃煤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亿吨、二氧化硫200万吨、
一氧化碳约1万吨、
氮氧化合物约37万吨以及大量的
工业废物,这对减轻我国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环境污染和酸雨等危害有巨大的作用。由于水电的能源属性使开发水电成为
常规能源优质化、高效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发水电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
能源系统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水电开发应该放在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优先地位。
开发水电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从我国
能源供应结构来看,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
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0%,能源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国
水能资源理论
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我国常规
能源资源量的40%,是仅次于
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水能
资源总量最多的国家。根据勘测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可开发量。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10亿到13亿吨原煤的能源。由此可见,开发水电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利用好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我国
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据统计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主要电网统调发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0.6%(日均),最高发电电力合计72644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其中,火电20879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3.2%;水电42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核电7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8%。另外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火电机组发电量同比降低约5.19%;水电机组发电量同比增加约18.06%;风力及
光伏机组发电量同比增加约9.63%。
结构调整目标
到2030年,中国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
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
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
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