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是北京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始创清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与“同仁堂”同龄,已有300多年历史。
发展历程
1956年,
公私合营,原“同义厚”酱园更名为“田村酱厂”。随后“四和”(即王致和、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与“田村酱厂”合并为“田村化学酿造厂”。
1972年,“田村化学酿造厂”更名为“
北京市腐乳厂”。
1985年,为得到《商标法》的保护,也为了更好地拓宽市场,企业启用过去名气最大的商号“王致和”,并向
国家商标局注册“王致和”(腐乳)商标。
1991年,“北京市腐乳厂”更名为“北京市
王致和腐乳厂”。
1996年导入“
CIS”战略,正式启用VI(即
视觉识别系统),使企业形象迅速得到提升。
2000年3月公司改制,“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更名为“
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王致和
食品厂”。
2009年9月,按照上级公司整体部署,改制更名为
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
王致和没有想到,由他奠基的王致和酱园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且越做越红火。建国以后,在王致和、致中和、王艺和、王政和4家私人作坊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北京王致和腐乳厂。40多年来虽曾几易厂名,但其
产品特色风味未变、花色品类日多。现如今,有
青方、
红方、白方3大类20多个品种的王致和腐乳,其品牌不仅享誉
国内市场,而且已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日本冈山先生曾赞美“腐乳是含有高
植物蛋白的食品,王致和为上”;朝鲜的
商务参赞还曾带领数名
食品专家专程到
王致和腐乳厂学习。
品牌文化
历史传说
作为地道的中华老字号,“王致和”声名远播。其
腐乳产品独有的细、腻、松、软、香五大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而其创始人王致和的故事也充满了
戏剧性。王致和原本是
安徽省
宁国府太平县仙源的举人,清
康熙八年(1669年)
进京赶考落第,受盘缠所困,滞留京城。幼时曾在家做过豆腐的王致和为谋生计,做起了豆腐生意——在所住的北京
前门外
延寿寺街羊肉胡同“
安徽会馆”内,用手推的小磨,每日磨上几升豆子做成豆腐沿街销售。同时他刻苦攻读,以备
下科。盛夏某日,他做出的豆腐没卖完,恐日久腐坏,便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腌于一小缸中。从此,他歇伏停磨,一心攻读,竟淡忘此事。秋凉后,王致和重操旧业,猛然间想起那小缸豆腐,连忙打开,未曾想臭味扑鼻,定神一看,豆腐已变成青色。扔了实在可惜,于是他大着胆子尝了一下,不料别具风味,遂送给邻里品尝,结果品者无不称奇。
王致和臭豆腐声名鹊起。
王致和屡试不中,遂尽心经营起
臭豆腐来。至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他便于延寿寺街西路建作坊立招牌:“王致和南酱园”,雇师招徒,以经营臭豆腐为主,兼营
酱豆腐、
豆腐干及各种
酱菜。不久,臭豆腐的销路扩大到东北、西北、华北各地。经多次改进,臭豆腐于清末传入
宫廷御膳房,成为
慈禧太后的一道日常
小菜。慈禧太后不喜臭豆腐其名,便赐名“青方”,使王致和臭豆腐身价倍增。“王致和”门前的三块立匾加上彩绘龙头,象征“大内上用”之意;“王致和南酱园”的六个字刻为两块匾,分别由状元孙家鼐、
鲁琪光题书。
孙家鼐写了两幅
藏头对,一曰:“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另一幅曰:“酱配
龙蟠调
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
冠顶横读为“致和酱园”。“王致和”的生意越作越兴旺,众人竞相仿制。
光绪年间,在
宣武门外、延寿寺街等地相继开设了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等酱园。
另一种说法可以从《
武清县志》得到佐证,王致和不是安徽人而是
直隶省武清县(现为天津直辖市
武清区)人,大概意思如下:
王致和,家居潞河畔的河西务村(今津武清区
河西务镇,明、清两代为运河河务管理机构所在,故称西河务,临近北京
通县),家境贫寒,以卖豆腐为生。他自幼机智聪颖,喜好读书,尤喜诗词,到中年学有小成,深受乡民称道。
一年炎夏清晨,王致和正要挑担外出卖豆腐。不料一位亲戚闯进家门,说要娶媳妇,请他去帮几天忙,随后便将王致和拉走。离家数日后回家,王致和推开屋门就闻到冲天奇臭。待他打开蒙豆腐的包布一看,雪白的豆腐生了一层绿毛。王致和自幼以勤俭为本,他不甘心地抓起一把豆腐就送到嘴里,竟然有股香味。王致和喜出望外,除去豆腐上的绿毛,又将豆腐切成小块,挑着担子便卖起“臭豆腐”来了。就这样,王致和的豆腐买卖越做越大,而且
白豆腐、臭豆腐兼营,并在京南卫北渐渐出了名。臭豆腐由此也成了饭桌上的美味珍馐。
斗转星移,到了清光绪八年,经乡贤推荐,王致和应试
顺天府。考题为“知味下车”。王致和灵机一动,吟诗一首,盛赞自己发明制作的臭豆腐:
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
珍馐富人趣,野味穷者光。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
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双,省钱得实惠,赏心乐未央。
主考官看后,大怒。说王致和玩世不恭胆敢玷污考场,应予治罪。此时,巧遇
张之洞(张之洞与王致和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此处有误)经中缓颊,他对主考官说:“知味下车”之题,考生千篇一律皆论‘酒’,岂不乏味?唯王生之臭豆腐一诗别开生面,且诗意豁达,故应重新裁定为是。王致和险中遇救,得中第一百零七名举人,放任
铁岭县,后升任
卫辉知府。后来,王致和辞官,在北京
延寿街开办一家臭豆腐铺。其大门对联为:可与
松花相媲美,敢同
虾酱做竞争。
横批为:臭名远扬。
企业简介
“王致和”品牌始创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已有三百四十余年的历史,企业几经传承和演变,按照二商集团整体部署,于2009年改制,更名为
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腐乳等
调味品系列产品。
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占地面积60多亩,生产车间面积8000多平方米,拥有员工500余人。“王致和”产品包括腐乳、料酒、调料等多品类近百余个品种,均为百姓佐餐佳品。企业及时洞悉
市场动态,经多次研究实验推出了低盐腐乳、
木糖醇腐乳、白菜
辣腐乳等新型产品,迎合了消费者追求健康、营养、安全产品的需求,拥有了一批庞大、忠实
消费群体,产品不仅行销全国,而且还远销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等国家,北京市场
覆盖率达95%以上。
凭着创新的
产品理念和近乎苛刻的品质标准,王致和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先后通过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使传统的
管理方式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学化、标准化
管理模式转变,一步步地规范着企业的管理。
企业荣誉
企业先后获得“中华老字号”、“
中国名牌”、“
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王致和系列产品多次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2008年6月“
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酿人间美味,造百姓
口福”是王致和公司的
经营宗旨。
2021年10月,入选《2021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第18位。
2023年11月,商务部网站公布了《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汇为通过。
企业文化
概况
“王致和”以信誉为本。“王致和”从古至今都是忠诚地为客户生产高质量多风味的产品,绝不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信誉不仅使“王致和”在当年字号竞争中挤垮了“汪致和”等店铺,也使“王致和”在如今的
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王致和”
传统文化的“根”,精湛技艺的“髓”,诚实信誉的“本”,也就是“中国老字号”的“魂”。外国新名牌没这样的“魂”,他们靠的只是“市场竞争”的“魄”。
“王致和”有“魂”还得有“魄”。因此在当今市场
竞争条件下,“王致和”不停步,不僵化,再塑了以“科学、开拓、法制与民主”为内容的企业新文化,丰富了王致和老字号
文化体系,使“王致和”企业再发生了质的变化。
“王致和CIS”中的“应变哲学”和“竞争精神”构成了今天“王致和”的
经营思想,并由此派生出新的
产品文化、营销文化、运作文化、
环境文化以及激励文化。这些,集中地体现了“王致和”领导者的精神和员工的
群体意识。
经营哲学是“王致和”
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王致和”的成败与兴衰。在长期的
计划经济条件下,“王致和”曾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是政府的附属单位,享有国家的优惠政策(如平价粮),几十年都是“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养成的经营思想是“以不变应万变”。从1989年开始,
市场经济开始形成,“王致和”深感到压力骤增,到了1991年,粮价上涨一步到位,黄豆由三角钱一公斤上升到2元钱以上,这对“王致和”的经营者来说不啻“捅破了天”。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环境,搞活企业,“王致和”不得不“眼睛盯着市场”,再也不能悠然的“以不变应万变”了。企业“应变”哲学由此而生,由此一“变”,管理变了,产品变了,包装变了,
工艺设备、
生产环境都得变!但“王致和”的变有原则——万变不离其宗,即:一切都以“根、髓、本”为魂,“王致和”不能变成“钱致富”,不能变成“伪致劣”。“以正为变”的结果使“王致和”战胜了风险,冲出了低谷,步入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轨道。
产品文化
“王致和”以科技为先导,在发展传统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使产品的
科技文化含量显著增加。原始的“
小驴拉磨,干活全靠背抬杠”的劳动方式,被先进的机械化、
半自动化的设备和规范化的前期、后期、灌装、清洗的两条龙
作业程序所取代。
腐乳家族青、红、白三大类中,增添了“全
营养保健酱豆腐”等新产品,深得消费者的欢迎。在
包装装潢上,“王致和”商标变得别致新颖,精制礼品型盒装腐乳既古色古香,又光彩引人。“王致和”
系列产品也得到扩展,涮羊肉调料、腐乳汁、
虾片、精包装干酱、仿日
清酒、低盐度调料王等产品在商品架上成为“抢手货”,满足了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
营销文化
“王致和”调整了
市场战略,确立了“以
北京市为大本营,以‘
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和‘两线’(
京广线、
京沪线)为主战场,向
江南、沿海、特区伸展,使‘王致和’产品遍及全国,把影响扩展到
港台和世界”的
营销方针。在营销方法上,“王致和”改变了过去被动推销的办法,大搞
文化营销,运用电视、电台、报纸、广告、联谊会、公关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王致和的根、髓、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文化
“王致和”运用动态
管理手段,通过“八大调整(观念、营销、
产品结构、工艺、设备、科技、产业、激励措施)建立起“三大体系(营销、生产、激励),初步完成了市场运作机制的改革。“王致和”没有了干部、工人之分,只有员工之别(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一般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王致和”实施的CI计划,把
视觉系统的
标准字、标准结构、
标准色进行了定格,
厂徽、标识、广告、商标以及
工作服都体现出“王致和”的特色文化。
环境文化
“王致和”已变成一座花园式的工厂。美丽的山水亭阁错落在洁净的生产楼、办公楼、宿舍楼之间,春、夏、秋三季鲜花布满了厂区绿地;
黑漆金字的“王致和”横匾在
琉璃瓦、乳白色大理石的映衬下,愈显得格外庄重醒目;迎面矗立的一尊
儒商气质极浓的“王致和”
汉白玉雕像,更令人肃然起敬……
激励文化
企业围绕塑造“王致和人”这一目标,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重视现有员工的素质培训,严格工人考试上岗、
管理层择优聘用的制度;二是不断引进外部人才,“有多大才,搭多大台”,千方百计为
科技人员创造出良好的
工作条件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品牌产品
王致和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腐乳、料酒、花色酱、涮羊肉调料、
香油、
芝麻酱等。产品不仅行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还出口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欧盟等
国家和地区。
经检测,100克王致和
腐乳中的
氨基酸含量可满足成年人一天的
需要量,其钙、铁、锌含量高于一般食品,还含有
维生素B1、B2,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王致和臭豆腐是以优质黄豆为原料,经过泡豆、
磨浆、滤浆、
点卤、
前发酵、腌制、
后发酵等多道工序制成。其中腌制是关键,撒盐和
作料的多少将直接影响
臭豆腐的质量。盐多了,豆腐不臭;盐少了,豆腐则过臭。王致和臭豆腐“臭”中有奇香,一种产生
蛋白酶的
霉菌,它分解了
蛋白质,形成了极丰富的氨基酸,味道非常鲜美。臭味主要是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了
硫化氢气体所造成的。另外,因腌制时用的是苦
浆水、凉水、盐水,又形成了豆腐块呈豆青色。
仅从北京来看,在众多的小吃家族中,“王致和”的臭豆腐、
酱豆腐也是一绝。
王致和臭豆腐是“
老北京”的传统佳肴,有句
顺口溜叫“
窝窝头就臭豆腐,吃起来没个够”。
这臭豆腐不知有什么魅力,“老北京”如此,又迷住了许多“新北京”,就连一些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也犯起吃臭豆腐的瘾。他们发明了一种独到的吃法——臭豆腐就
热汤面,一吃就是三大碗,那真叫绝了。臭豆腐这东西,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恶臭,而是沁人心脾的一种醇香的臭味,确切地说,那是一种香臭。若再加入些香油、
炸花椒油之类的佐料,其味更招人爱吃。与王致和
酱豆腐相比,臭豆腐也不逊色。在
腐乳同行中,王致和酱豆腐以其“细、香、鲜”独具一格,质地细腻,味道鲜美,醇香可口,富有营养,老幼皆宜。
美味佳肴来源于精湛的
工艺技术和严密的
质量管理,“一臭万年,香遍万家”是众多消费者对王致和产品的幽默赞美。要问王致和为何叫得这么响,圈内人都知道,他们有一手“绝活”。这“绝活”,一是祖传的秘方,二是精湛的技艺,三是严格的管理,四是上百年的制作经验。
俗话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看人人都爱吃
腐乳,但大都不知它是怎样做出来的。不信,准有人会说“臭豆腐是石灰烧出来的,
酱豆腐是红颜色兑出来的”,这话让内行人听见,得笑掉大牙。
王致和腐乳选料精良,是用上等的黄豆和别致的辅料,经过磨制、接菌、前期发酵、腌制、
配汤、后期发酵等20多道工序方能完成,生产
周期长,工序复杂。正因如此,王致和世代保持了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工细做,反对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已成为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