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4日,王童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很小的时候跟随家人迁居苏州。5岁的时候外婆带着王童看了他人生的第一部电影《
一江春水向东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王童6岁半的时候,他随家人从上海黄浦江畔坐船去了台湾。王童开始做电影是为了讨生活,从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毕业以后,他碰上一个机会,是香港邵氏公司到台湾拍戏需要一个美工,叫他画背景,王童画得很好,而且发现做美工所拿的酬劳要比做老师多,于是在1963年进入电影公司当美工师。
在1963年进入电影公司后,王童从实习生、背景绘画、美工助理做起,后升任美术设计,先后参与了30余部影片的美术工作。1971年,王童赴夏威夷大学戏剧系舞台设计组学习。
1974年7月19日,王童担任美术设计的战争电影《
英烈千秋》上映。1976年,在由
白景瑞执导的爱情电影《
枫叶情》中担任美术设计,由此获得了
第1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奖。
1981年,王童执导了由
谭咏麟、
胡冠珍领衔主演的剧情片《
假如我是真的》,该片是王童的导演处女作,在
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获得了最佳剧情片奖,王童则凭借该片获得了最佳美术设计提名。
1983年,执导了由
陆小芬、
苏明明、
马如风等主演的剧情片《
看海的日子》,该片获得了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
1984年,执导了由马如风和
张盈真领衔主演的古装片《
策马入林》,该片获得了
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王童则获得了最佳美术设计奖和最佳服装设计奖。
1989年,执导了由
钮承泽、
张世领衔主演的剧情片《
香蕉天堂》,影片获得了
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王童则获得了最佳服装设计提名。1990年,王童出任
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委会委员。
1992年,执导了由
澎恰恰、
杨贵媚、
黄品源等共同主演的剧情片《
无言的山丘》,该片与《稻草人》和《香蕉天堂》构成了台湾近代史三部曲。该片获得了
第2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王童则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1994年,受邀担任了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评委会委员。1996年,编导了由
陶述、
石隽、
张世等联袂主演的剧情片《
红柿子》,影片根据王童的童年故事进行创作,他凭借该片获得了
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2004年,应作家
白先勇的邀请,王童在由对方制作的青春版昆曲《
牡丹亭》中担任美术设计和服装设计。2005年5月8日,执导的个人首部动画长片《
红孩儿大话火焰山》上映,该片获得了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
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
2010年6月13日,担任制片人的爱情电影《
活该你单身》上映;12月10日,担任监制的音乐电影《我,19岁》上映。2011年,与
侯孝贤、
王小棣、
朱延平等联合拍摄了短片集《
10+10》,王童负责的单元叫《谢神》,讲述一对兄弟到山上去还愿的故事。
王童是台湾最重要的电影人之一,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注,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是他电影艺术的精髓。他致力于用极为质朴平实的手法为观众呈现一个个小人物的悲喜剧。历史在他的镜头里还原了虚构的真实,他让观众跟随他的人物去感受那段或悲凉、或苦涩、或无奈、或残酷的历史。(《写作》评)
王童是台湾影坛能够兼顾艺术水准和商业品位的杰出导演,是少数横跨台湾两种电影形态的人士。评论界将他喻为台湾的今村昌平,因为他与今村昌平一样,都是不附庸潮流,透过严密的戏剧架构探讨本土文化生态,且能维持不倒的影界奇才。王童的绝大多数电影都致力于刻画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其影片中的戏剧冲突是建立在诚挚的人类和错乱的时空之抗争上。王童在映像的经营上特别用心。不论是镜位、光影、色彩或布景等的搭配,都做到几乎天衣无缝的地步。(《电影文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