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报》由
中国物理学会和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物理学中文学术期刊,为半月刊,被SCI-CD、
SCI-E、Scopus、
EI、
CA、
INSPEC、JICST、
AJ、MR等国际核心检索系统收录。
发展历史
创刊背景
1665年,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先后出版了《学者杂志》和《
哲学汇刊》,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17世纪后期,欧洲的英、法、德、意、丹麦等国都先后创办了自己的期刊,科学期刊的总数约有30余种。到18世纪,期刊业初具规模。
20世纪是科学期刊的鼎盛时期。尤其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更加重视科学研究,科技期刊由此获得大发展的适宜土壤。《费城自然科学院学报》是美国最早的科学期刊,创办于1812年。而由本杰明·西利曼创办于耶鲁的《美国科学杂志》影响较大,涉足矿物学、化石、地质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等研究领域。同期,欧洲已经有几份物理学的专业期刊,如《哲学杂志》《自然》和《物理学年刊》等。其中,《物理学年刊》创办于1799年,是国际上历史最悠久的物理学专业期刊。
在20世纪,美国的工业界首先意识到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向学术界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基础研究。许多新兴大学也逐渐重视纯科学的研究,一些大学先后自行创办了科学期刊。例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办了《数学杂志》和《美国化学杂志》,
芝加哥大学创办了《政治经济学杂志》和《地质学杂志》等,康奈尔大学则创办了《物理评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期刊后来都发展为各学科的重要期刊,为美国科学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办刊初期
1933年,《中国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在上海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
1936年起,《中国物理学报》被英国Science Adstracts和美国Chemical Adstracts收录。
1938年,因抗日战争,《中国物理学报》出版中断。
建国初期
1952年,因“三反”、“五反”运动停刊。
1953年,《中国物理学报》更名为《物理学报》。
1960年起,《物理学报》设置独立的专门刊物编辑室,配备专职编辑人员,以中国物理学会名义挂靠在中国物理学会秘书长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隶属物理研究所施汝为所长办公室。
1961年起,《物理学报》在编辑规范方面,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期刊标准和规范,采用SI制,物理学、数学、化学量的符号,参考文献缩写等实行体例规范化、国际标准化,专有名词标准化,对发表的论文的文本、格式以及图表严格规范,全刊统一要求。
文革时期
1966年,因
文化大革命破坏,《物理学报》第22卷月刊只出版至第9期,第7、8、9三期虽已印刷但尚未发行即被迫停刊。1966年下半年至1973年,停刊。
1972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文件(72)科字第87号“关于筹办《物理》刊物的请示报告”的批复,院同意出版《物理》刊物,国内公开发行。《物理》暂时承担因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停刊的《物理学报》和《物理通报》两刊的报道任务作为过渡。
1973年4月29日,《物理》编辑部向中国科学院宣传出版局呈送“关于出版《物理学报》的请示报告”。5月31日,中国科学院核心小组批准《物理学报》复刊。6月4日,中国科学院文件(73)科发业字081号批准,《物理学报》复刊。
1974年7月,
美国物理学会委托
杨振宁教授组织华人科学家翻译《物理学报》,以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出版海外版双月刊,全世界发行。出版了3年,被美国SCI收录。
改革开放
1992年7月,
中国物理学会创办《物理学报》英文版月刊正式出版。
1996年1月25日,《物理学报》编委会决定:《物理学报》实现计算机排版和管理,缩短出版周期,争取进入SCI CD检索系统,同时与清华大学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作,出版数字化全文数据光盘版,并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理工A专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从1996年1月起《物理学报》和《物理学报》(海外版)由中国物理学会出版。
1998年,增设研究快讯专栏。
1999年,加入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期刊网》(CNKI)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并分别开通了《物理学报》主页网站,同时在互联网和教育网上提供全文数据信息传播服务。11月,国家科技部文件国科发财字[1999]390号批准,同意《ActaPhysica Sinica(Overseas Edition)》从2000年1月年起改名为《Chinese Physics》。
2001年1月,《物理学报》和《Chinese Physics》编委会决定《Chinese Physics》与
英国物理学会合作,英国物理学会负责《Chinese Physics》”印刷版的国外发行。
2003年第1期开始,被ISI接收为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SCI CD。
2012年,《物理学报》改为半月刊。
2015年,《物理学报》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项目(2015-2017年)——学术质量提升项目的资助,资助额15万元/年。
办刊条件
资源平台
《物理学报》所在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的依托单位,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筹建的牵头单位和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成员单位。据2016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所有超导、磁学、表面物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光学物理、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纳米物理与器件、极端条件物理、软物质物理、清洁能源前沿研究、凝聚态理论与计算7个院重点实验室,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微加工实验室2个所级实验室,它们与国际量子结构中心、量子模拟科学中心、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工程中心、清洁能源中心、超导技术应用中心、功能晶体研究与应用中心等6个研究中心共同构成物理所的研究体系。
据2016年10月《物理学报》所在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收藏科技图书期刊约29万册。馆藏以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以及等离子体物理为主,也适当收集了一些相关学科: 数学、化学、电子学、计算机等有关书刊。
栏目方向
截至2016年8月,《物理学报》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发文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物理、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物理学交叉学科等。
人员编制
据2016年10月《物理学报》官网显示,编委会拥有9位顾问、1位主编、8位副主编、2011-2016年21位编辑委员、2013-2018年22位编辑委员、2015-2020年22位编辑委员、6名编辑。
编委会顾问:
陈佳洱(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冯端(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黄祖洽(中国科学院院士,已故)、
李政道(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已故)、
李荫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已故)、
丁肇中(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杨振宁(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等)、
杨福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周光召(第三世界科学院外籍院士、被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等)、
王乃彦(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敬魁(中国科学院院士)
副主编:
赵忠贤(院士)、
杨国桢(院士)、
张杰(院士)、
邢定钰(院士)、
沈保根(院士)、
龚旗煌(院士)、
薛其坤(院士)、
沈平2011-2016年编辑委员:Prof. F. R. de Boer、Prof. H. F. Braun、
陈东敏、
冯世平、
高鸿钧(院士)、
顾长志、
胡岗、
侯建国(院士)、
李方华(院士)、
闵乃本(院士)、
聂玉昕、
潘建伟(院士)、
沈志勋、
苏肇冰(院士)、
孙昌璞(院士)、
王恩哥(院士)、
夏建白(院士)、
向涛(院士)、
谢心澄(院士)、
詹文龙(院士)、
朱邦芬(院士)
2013-2018年编辑委员:Prof. Antonio H.Castro Neto、Prof.Chia-Ling Chien、Prof.David Andelman、Prof.Masao Doi、Prof. Michiyoshi Tanaka、Prof.Werner A. Hofer、丁军、
贺贤土(院士)、金晓峰、
李儒新、
吕力、李晓光、
沈元壤、
王亚愚、
王玉鹏、王肇中、
闻海虎、
徐至展(院士)、许岑珂、
叶军、张振宇
2015-2020年编辑委员:Prof. J. Y. Rhee、Prof. Robert J Joynt、
程建春、
戴希、
郭光灿(院士)、刘朝星、刘荧、
龙桂鲁、牛谦、
欧阳颀、孙秀冬、
童利民、童彭尔、
王开友、
魏苏淮、
解思深(院士)、
叶朝辉(院士)、郁明阳、
张富春、张勇、郑波、
周兴江编辑:古丽亚、章志英、王雪峰、吕国华、张静、安坤革
建设成果
收录情况
据2016年10月《物理学报》官网显示,学报被
CA化学文摘、
SA科学文摘、
SCI科学引文索引、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EI工程索引、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等收录。
研究开发
2004年《物理学报》刊登的论文中,基金资助论文比例为87.5%。
2014年,《物理学报》全年共发表文章1456篇,11240页,平均468页/期。其中,基金资助文章约占93.2%。
2015年,学报编辑部策划、组织并出版10个热点领域的综述专题,共计102篇文章。这些专题包括:新型太阳能电池、癌症生物物理、表面低维结构的电子态研究、庆祝
南京大学物理学科成立100周年、液晶光学及应用、量子精密计量与操控、计算物理的近期发展和应用、硅基光电子发光物理和器件、超导及关联体系研究进展、太赫兹物理。截至12月25日,《物理学报》2015年来稿3800篇,出版了全年24期、共1325篇论文,10842页,平均450页/期,其中,基金资助文章约占95%。
影响因子
2003年《物理学报》在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期刊网站中论文下载为3080篇次;在清华同方数据中,2003年web下载3.58余万篇次,印刷版总被引频次2845次,其web扩散系数为12.61倍,在物理类期刊中,下载论文篇次居第1位。2003年《物理学报》即年指标17.2715,web影响因子14.4813,2003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均居物理类期刊第1位。并在2001-2003年中,《物理学报》平均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居物理类期刊第1位。
根据
SCI数据库统计,2010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1.259,总被引频次为8556次,在80种国际综合性物理类期刊中,《物理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位居第18和第31。其中总被引频次居中国物理类期刊第1位、中国科技期刊第1位,影响因子为中国物理类期刊第2位。2013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0.845,总被引频次为8589次,其被引频次连续11年居中国物理类期刊之首。
2013年,《物理学报》SCI影响因子0.845,总被引频次8589次,在中国综合性物理类期刊中分别排名第6位和第1位,在国际77种同类期刊中分别排名第18位和第55位。
据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统计,2014年学报发行包括17个国家/地区的4197个机构用户。根据SCI数据库统计,学报2014年SCI影响因子0.813,总被引频次8354次。
2015年学报网站所有过刊的摘要点击达768万篇次,全文下载495万篇次;2015年当年发表文章的摘要点击达16万篇次,全文下载58万篇次。
荣誉表彰
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
199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期刊奖。
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
1998年,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
1999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首届国家期刊奖。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特等奖。
2001-2010年度,获得百种杰出期刊奖,获得
中国科学院特别奖、一等奖等奖项。
2009年,获得
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荣誉称号。
2010年,获出版界国家最高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2012年、2013年,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荣誉称号。
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定为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2015年,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5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
始终坚持:(1)提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宣传唯物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2)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者一定的学术意义;(3)坚持理论与实际统一;(4)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5)稿件内容符合本刊性质。
期刊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社会评价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周光召在2003年10月《物理学报》创刊70周年题词祝贺:“
格物唯实,推理求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的题词为:“
格物致知、勇创一流”。题词的著名科学家还有彭桓武、
黄昆、
杨振宁、
李政道、
冯端、
陈佳洱、
李荫远、
黄祖洽、
白春礼、王乃彦、赵忠贤、
杨国桢、李方华、
梁敬魁等。《物理学报》主管部门与主办单位及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也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评价《物理学报》是“中国权威性的物理刊物”。
中国著名超导专家
赵忠贤院士指出:“《物理学报》是我国少数几个具有权威性的高层次刊物之一,刊载的论文大多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审稿制度严格,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编辑出版严谨细致认真”。“《物理学报》是我国物理学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期刊,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刊物之一,一直受到国际物理学界专家的注目和好评。《物理学报》创刊71年来为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北京大学校长
陈佳洱院士称:“《物理学报》是我国物理学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刊物,所登的许多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辑出版质量高,是我国少数几个具有权威性的高层次刊物之一,受到国际物理学界专家的注目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