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又称食馓、捻具、
寒具、麻物子,是一种
油炸食品,香脆精美。
做法
制作馓子要用上好的面粉,加少许食盐用水揉成面坯,然后
饧面、切条,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
食用油。待
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撑、绷成粗细均匀一致的馓子条,然后放入油锅,
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煎熬上色,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黄焦脆的馓子。
营养价值
馓子是用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及
碳水化合物,属高热量、高
油脂类食物,不宜
多食。
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火时食用的“寒具”即为馓子。那时候,为纪念春秋时期
晋国名臣义士
介子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日)要禁火三天,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节期间的
快餐,既是为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
2000多年前,中国著名爱国诗人
屈原的《
楚辞·招魂》篇中,就有“
粔籹蜜饵,有餦餭兮”的句子。著名宋代词人、美食家
林洪考证:“粔籹乃蜜面而少润者”“餦餭乃寒具食,无可疑也”。
北魏
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寒具的制作方法。
宋代
苏东坡曾写过一首名为《寒具》的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
缠臂金。”
明代
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谷部》记载:“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
新中国成立后,寒食节逐步与清明节融合在一天,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也早已遗失,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喜爱,时至今日,仍然是
老少皆宜的时令食品。
滕州馓子
滕州馓子,起源于19世纪末,当地主要以韩、赵、胡、薛几家馓子为主,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馓子作为
走亲访友、看望长辈、逢年过节的必备食品。皇娘沟一个800余人的村庄,在馓子这门传统食品手艺最繁荣的时候,经营馓子的家庭作坊一度达到一百多户,滕州谚语“喝粥泡馓子”便来源于此。
皇娘沟粗条馓子特点:
衡水馓子
衡水的油炸馓子以其香脆、咸淡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的特点,赢得人们的喜爱。因售出时多扎成
蝴蝶形,故又名蝴蝶馓子。
衡水的蝴蝶馓子外型美观,口感颇佳。
董仲舒在衡水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子。
衡水民间常用馓子泡汤,配以延胡索、
苦楝子治疗小儿
小便不通;用地榆、
羊血炙热
后配馓子汤送下,治疗红痢不止。尤其是产后妇女,在
月子里喝
红糖茶泡馓子,以利于散腹中之瘀。
不过衡水最喜爱的食法直接吃馓子,有时配以
稀粥,吃起来惬意舒坦。
济宁馓子
王家馓子,
济宁名吃,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创始人王宪章老先生(国家二级厨师)根据馓子的
传统工艺,通过多年的探究,研制出具有独自特色的细条馓子,香酥可口,
色味俱佳,很快受到了消费者喜爱。王老先生之子王立平继承王家馓子传统工艺,改良
生产技术,扩大销售规模,并于2007年成立王立平食品有限公司,继续弘扬济宁
饮食文化,产品畅销省内外。王立平之子王磊毕业于
北京吉利大学商学院,经过多年学习,他在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方面为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企业形象与
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经过近40年光阴的洗礼与三代人的共同努力,王家馓子在济宁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名吃。
朱家馓子,济宁名吃,创办(2022)已有十余年,朱家馓子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与创新,在保留传统核心工艺的基础上,研发出一整套
工艺流程,
经营理念“
顾客至上”,为济宁美食行业的多元化作出贡献。
徐州馓子
适中、馓条纤细、入口即碎的特点,赢得人们的喜爱。徐州的蝴蝶馓子外型美观,口感颇佳。苏东坡在徐州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子,其《
寒具诗》中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寒具”是馓子
两汉时期的别称)
广东蛋馓
蛋馓是广东特色小吃,材料都有面粉、鸡蛋、水、芝麻,做法皆为油炸。不过麻叶是形如叶子的小菱形,而蛋馓则像个蝴蝶结。这是因为蛋馓会在面片中间用刀划开一道缝,然后把面片一端从裂缝里穿过,扭纹成形。若是凑近一闻,蛋馓比北方的麻叶多了股南乳咸香,而这也是广东蛋馓的最大特色。
淮安茶馓
淮安
茶馓是
江苏省知名传统点心,历史悠久,驰名中外。1983年获
江苏省优质食品奖,1991年获
商业部饮食业优质品
金鼎奖,1997年被认定为首届
中华名小吃。本品采用优质原料,经过独特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其色泽嫩黄,造型秀丽,松酥香脆、独具风味。
茶馓是用红糖、蜂蜜、花椒、
红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适量的鸡蛋、
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
环状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如今,在许多饭店和早点铺或
菜市场上,馓子也以已成为常见食品,随时可以买到。
原料
制作方法
1.制水调面团:把盐用水充分溶解后,加入面粉拌和,然后将面团充分捣制,一般不少于20分钟,使面团具有良好的韧性。不调
韧性面团制成后把它平摊在操作台上,由边缘逐步向中心划开。用双手把划开的面团粗条在操作台上揉搓成5毫米直径的细长圆条,边揉搓边逐层盘入放有花生油的磁盆内(每层之间必须涂油,防止粘条),条盘放好后必须放置2小时后才可绕条炸制。
2.绕条炸制:待盘条回饧后,以右手执条边拉边绕排列左手四指上,绕时左手四指伸直,用
大拇指按住条头,绕7~8圈,再以右手伸入条圈中,两手四指并拢抻拉面条,使绕条延伸至原长2倍,再腾出右手用2支筷子叉住左手上的绕条绷紧,然后双手各执1支筷子放入油锅炸制,油温一般在220℃左右。入锅片刻用筷将绕条叠制成扇状,再取下
竹筷。也可以使1支筷子翻转180°绕成长卷状。还可以用不同手法制成梳型、花朵型、帚型等。油馓成型后要在油锅内翻动,使色泽均匀一致。待炸至金黄色出锅沥油。
形态:馓条整齐,无明显搭头,无并条。
条泽:金黄色。
组织:断面有孔,无面块,无杂质。
口味:香味纯正,酥脆爽口。
济南馓子
馓子是中国北方很常见的一种
油炸食品,在
济南也常遇到,很细很长,焦黄酥脆,格外馋人。济南的馓子俗称“
细馓子”,说来颇有历史:“细馓子系钟兴和所创制。钟在
历下区钟楼寺街为摊商,制售馓子30余年,技艺精良,有独特风味,甚为消费者所喜爱。”(《中国名吃谱》)如此看来,馓子在济南已有不短的时间。以前,由于
生活水平较低,馓子并非是谁
想吃就吃得起的,尤其是贫苦人家很少舍得买馓子,所以平常百姓吃馓子会当作一件很大的事。这程式就是要与
马蹄烧饼配套夹着吃,或放在
甜沫或粥内泡着吃。
阆中馓子
阆中馓子是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
菜油,用
湿毛巾搭上,让其
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用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兑碗时先将
油茶舀入碗中,再加上捏碎的馓子,同时加上切成小块的
大头菜、捣碎的
花生米、椒盐、葱花、
红油等,即可上席供顾客享用。
西宁馓子
回族的一种小吃,西宁馓子外形圈圈相连,外观纤细黄亮,入口浓香酥脆,为面食中的佳品,在宴会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在青海,回族在腊月底制作,过年时招待客人,在
正餐前食用。
馓子是用
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
梅州馓子
客家地区过年时,家家都要做的炸品--馓子,和好面后,用刀切成条状,摆出花样入油锅炸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