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粉50克、普通面粉100克、红糖50克、白糖20克、开水约150ml、油适量。
2.将红糖和白糖混合均匀,双手抹上一层薄油,将面团取出在
案板上揉匀,平均分成4-5厘米长的
剂子,用手按扁捏成面皮,包上糖,封口处捏拢收紧,轻轻按压成
小饼状;
炸糕的皮里有
糯米这样口感柔软,炸好之后会微微鼓起,咬着也不会发硬。如果完全用普通面粉来做,炸好后会感觉比较硬,咬下去虽然也很酥脆,但是没有糯糯的肉质,怎么吃都没有口感;
用开水和面能使面团变得更加柔软,这样的面食多吃也不
伤胃。面团和好后,因为添加了糯米感觉会很粘,所以包馅之前双手一定要沾上
食用油;
红糖馅的炸糕我觉得是最简单最好吃的,烫烫的馅料瞬间会流出来,吃着非常过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改称
红豆沙、
枣泥等馅的,味道也不错。
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1900年),第一代掌柜
刘万春(1874年—1962年)由推独鸵车走街串巷叫卖,到在
估衣街西口的北门外大街上摆摊设点现做现卖,积攒些资本后,刘万春与他的外甥张魁元合伙,在北门外大街租了一间八尺见方的脚行下处(
搬运工办事和休息的地方)挂上刘记的招牌,干起了炸糕店。由于刘万春做的炸糕选料精、作工细、味道好、口感妙,物美价廉。在众多的炸糕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买卖日见兴隆,赢得了“炸糕刘”的美称,又因为炸糕店靠近估衣街和针市街上的
染料庄、
当铺、
银号、布铺、鞋帽店。富户、百姓人家过生日、办
喜寿事。借“糕”字谐音,取步步高之吉利,提前预约购买炸糕,使得生意蒸蒸日上,刘记炸糕店显露了名声。因炸糕店紧靠着一条只有1米多宽的狭长胡同——
耳朵眼胡同,人们便风趣地以耳朵眼来称呼刘记炸糕铺。虽日伪时期曾改名为“增盛成”,但耳朵眼炸糕铺则越叫越响。炸糕也被称为“耳朵眼炸糕”了。
传统的耳朵眼炸糕采用
北运河沿岸
杨村、
河西务和
子牙河沿岸
文安、
霸县产的
黄米和
江米经水泡涨后用石磨磨成粥状,盛在布袋中。经淋水发酵后兑好碱当作
面皮;再用
天津出产的朱砂红
小豆,制成豆馅,加优质的红糖在锅内熬汁炒成
豆沙馅,凉后作馅心,包好后温油(130℃)下锅,勤翻勤转,这样炸出的炸糕,色泽金黄爆“刺儿”,炸糕外皮酥脆不艮,内里柔软糯粘,豆馅细甜爽口,别有风味。在1987年天津市群星杯津菜大赛上被授予特别荣誉奖,1989年被
商业部批准为优质食品获
金鼎奖,连续多年获天津市餐饮业优质食品金奖。1997年被
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
中华名小吃。
同
耳朵眼炸糕用料不同而且也有一定名气的陆记
烫面炸糕,是天津传统风味特色小吃又一品种。陆记
烫面炸糕与其他炸糕最大不同点就是用料为面粉,且要用开水烫面,揉光揉熟乎了,然后下剂包馅炸制,呈老红色,面软而不粘牙,吃起来松软酥脆,细沙香甜。如今,这种烫面炸糕已在中高档筵席上亮相,成为一道筵席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