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
中国近现代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潘玉良(1895年6月14日—1977年7月22日),出生于江苏扬州,安徽桐城人,原名陈秀清,又名张玉良,字世秀,中国近现代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
人物生平
1895年6月14日,潘玉良出生于江苏扬州。
1918年,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21年,考取官费赴法国留学,入读于中法大学
1923年,入读于巴黎国立艺术学院。
1925年,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
1928年,返回中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并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女西画家画展”。
1932年,在上海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
1934年4月,《潘玉良油画集》出版发行;12月,当选为中国美术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1935年5月,在南京举办个人展览会;7月,离开国立中央大学
1936年,举办第五次个人画展,大型油画《人力壮士》参展。
1937年,旅居法国巴黎。
1939年,参加法国国家美术大宫举办的第53届画展,另参加独立沙龙画展。
1944年,参加第55届独立沙龙画展,参加秋季沙龙画展,并当选为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长,参加赛鲁希博物馆的“中国现代画展”,参加联合国组织在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画展览,参加第56届“独立沙龙画展及秋李沙龙画展”,另荣获法国国家金质奖章。
1946年,油画作品《裸女》参加法国“秋季沙龙展”,参加第62届女画家和雕塑家联合会举办的画展,参加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举办的“现代艺术国际展览会”。
1947年,参加第58届独立沙龙画展,参加第63届女画家和雕塑家联合会举办的画展。
1949年,参加“旅法中国画家潘玉良、萧林召、常玉、赵无极展览”。
1952年,参加法国艺术家协会、法国海外艺术协会、法国国家美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第165届美术展览会。
1953年,应欧亚出版社、多尔赛画廊邀请,举办个人画展,在英国伦敦办个人画展。
1956年,赴希腊举办个人画展。
1957年,再次应欧亚出版社邀请,于多尔赛画廊举行巡回画展。
1958年,获得比利时银奖;8月,在巴黎举办“中国画家潘玉良夫人美术作品展览会”,参展作品有雕塑《张大千头像》《矿工》《王义胸像》《中国女诗入》,仙画《塞纳河畔》,水彩画《浴后》等。
1959年,获得巴黎市“多尔烈奖”,参加秋季沙龙画展。
1962年,参加第78届女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室内装饰家联合会沙龙展览。
1963年,先后在美国纽约、旧金山等城市举办个人画展。
1964年,参加在威尔逊总统大街举办的自由艺术国际沙龙展览。
1965年,获得法国“自由艺术协会国际沙龙”银质奖。
1966年,获得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
1967年,获得比利时金质奖章、法国一级教育勋章。
1968年,参加“自由艺术国际沙龙展览”。
1969年,获得“从鼓励到进步协会”授予的荣誉证书,获得“法国艺术家协会鼓励奖”。
1971年,参加“自由艺术国际沙龙展览”,获得“法国艺术家协会鼓励奖”。
1973年,参加“紫罗兰第6届国家沙龙”展览。
1977年7月22日,在法国巴黎逝世,享年82岁。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潘玉良出生在扬州一个贫民家里。一岁时丧父,两岁时姐姐死了,到了8岁时母亲也不幸离开了人世,失却了生存支柱,孤苦伶仃,被舅舅收养。在潘玉良13岁那年,好赌成性的舅舅为偿还赌债把她骗到芜湖,卖给了县城的妓院怡春院,当了雏妓。她拒绝接客,逃跑10余次,毁容上吊数回,终于当了一位卖艺的歌女。幸亏遇到芜湖盐督潘赞化相救赎身,后改名潘玉良。
婚姻家庭
1913年,潘玉良和潘赞化结婚,潘玉良继子的名字是潘牟。
留洋生活
1937年,潘玉良离开中国,再次去了巴黎。这一次,她在那里生活了40多年,一直到死。回到法国以后,她有了一个绰号,叫“三不女士”,她坚持,不加入外国国籍;不恋爱;保持独立,不和任何画商合作。由于她的“三不原则”,她在巴黎生活得并不富裕。她住在一个常年漏雨的小阁楼上,生活清苦,留着短发,大声说话。她一天到晚在家作画,或是在塞纳河边和一群艺术家在一起喝酒。潘玉良临终前,她嘱咐朋友,她在巴黎的作品将来一定要运回中国去。
同门友谊
由于她的三不原则,潘玉良在法国的晚年生活过得很拮据。在她有限的生活圈子里,王守义以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真诚成为她极少数的好朋友之一。王守义是早期来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与潘玉良是先后勤工俭学的同学。他为人善良,富有同情心,后来在巴黎圣·米歇街开了一间中餐馆,取名叫东方饭店。他工作之余,经常去看望这位清贫的老同学。有时候早上去看望潘玉良,陪她到公园散步,中午一起到他的餐馆用餐。有一年潘玉良的画室漏雨,不能作画,也是王守义去买材料修理装修。无论是辉煌的时刻,还是落魄的岁月,王守义总是默默地陪伴和接济帮助这位老画家,给她带来一丝温暖。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艺术综述
潘玉良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
油画特点
潘玉良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她对各种美术形式都有所涉及,且造诣很深:风景、人物、静物、雕塑、版画、国画,传统写实、近代印象派和现代画派乃至于倾向中国风的中西融合。其中印象派技术和东方艺术情调是她绘画演变的两大根基,由此及彼形成了她艺术发展的轨迹。
潘玉良早期油画受到西方印象派之后的绘画影响,虽不追求变形、抽象,却也新颖生动,始终保持不似学院派式的写实主义。从选材到图式,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她画中的人物,无论女性或男性,均不涉及纷繁的社会现实。她关注人物微妙的身体感和情态感,追求画面的唯美效果,作品都贯穿着她的生命体验和理解,带有个人情绪。
肖像作品
潘玉良在对西洋绘画的学习中,不断更新、改组认知结构,从而完成了对油画的吸收过程。描绘了众多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或临摹,或写生,或创作,汲取印象派野兽派元素,强调对主观感受的突显和守护。画面经由唯美化、抒情化处理,介乎写实与表现之间,自成“一种类型”。
她的人物肖像,无论油画还是彩墨,既借鉴了西方绘画的风格,又融入中国线描的手法,构图大胆,造型奔放,色彩绚烂,一方面丰富了西画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蕴藉中国艺术的韵律和诗意。
彩墨作品
潘玉良的彩墨人物发挥了西画背景烘染和后印象派的点彩手法,又吸收了中国民间艺术质朴沉静的气韵,将中国的笔墨精神和西画的实体质感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既秀美灵逸又坚实饱满的审美情趣。她的一系列中国题材作品,几乎是传统民间年画的场景。她以一个画家的执着实践,在流派纷呈、交替更迭的西方现代画坛中坚守阵地,始终没有丢弃写实主义的画风,践行着中西融合的理想。
人体作品
潘玉良的创作题材中,女性人体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从素描版画,从油画色粉画水墨画,从学院派古典写实手法一直到“合中西于一冶”的融合求变,女性人体绘画贯穿于她一生的艺术之路。她的人体绘画,彰显自然本真,充分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情感认知。她善于将艺术形象中的女性角色感知带入自我观照之中,使之成为最能体现创作个性与艺术思想的绘画表达方式。
潘玉良在白描、彩墨人体画中,多选用毛笔和宣纸,是她后期“中西变法”、“引西润中”创新性的应运产物。以传统书画笔法描绘女性人体时生动传神,书写描摹中刚柔并济,既表现物象的客观与真实,又反映自己对于生活的现实思考,从而塑造出独有的绘画标签。疏密有致的线条,曲折舒缓,又不失果敢凝练,刻画中虽暂缓对体积的塑造,却又是一种变相的进阶与扬弃。粗细穿插间饱含遒劲的力量,入木三分,又有龙蛇飞动的淋漓气势,极富古典的东方神韵。
风景静物
潘玉良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熏陶,向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常以真情实感倾注于笔尖,将印象派的色彩气息与中国的情趣意味相结合。能展露创作者内心世界的风景与静物画,成了她风格转型、艺术腔调平稳过渡的重要题材。油画作品无论中国河山还是欧陆风情,无论名胜古迹还是田园风光,潘玉良多以自己独到的艺术语言与女性特有的感官视角相融合来表现创作主题。她的作品强调环境对光线的影响,也注重画面色彩呈现与所见自然对象之间的协调关系,普遍带有人间烟火味的温暖情怀。
油画对于风景画,潘玉良认为,画家首先需要有最基础的色彩理论知识,了解最基本的色彩搭配与色调、色相构成方法,进而才可以创新求变,充分调动视觉元素对画面中千变万化的颜色进行调配;要借助光感的效果来合理打造艺术氛围,不能过于盲从,亦不能过于主观。
潘玉良在油画静物中运用线条塑造法、在彩墨静物画中运用油画技法,创作了具有中、西结合风格的静物画,其一是塞尚式的色彩体块塑造,其二是梵高式的色彩线条塑造。她善于利用典型的表现主义主观性色彩来粉饰客观对象,而使并不十分搭调的物品统一于一个和谐的氛围与色彩关系之中,色调支配上完整规范。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潘玉良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川观新闻评)
“潘玉良是中国在民国初年少有的接受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女性之一,也是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并取得突出成就、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她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先行者之一。”(时任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评)
“潘玉良具有惊人的毅力,勤奋的治学精神,是一位对现代艺术发展做出丰富贡献的艺术家,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女画家之一。”(《云南日报》评)
“潘玉良是20世纪知名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女性绘画事业的先行者之一,是活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画坛并在中国近代油画史和美术教育史占有一定地位的前辈艺术家。”(澎湃新闻评)
“潘玉良是中国美术史上‘20世纪前期最为突兀,也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评)
“女性艺术家的优秀典范。”(艺术评论家王进玉评)
“潘玉良是洋画运动中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女画家,她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并取得突出成就,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先行者之一。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上,她是一位传奇的人物,因其绘画天分与实力在早期西画运动中被誉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第一流人物’。她始终保有一颗坚韧纯粹的初心,作为东方女性在国际舞台上绽放着优雅的光芒。”(南京博物院评)
“宋人最重写生,体会物情物理,传神写照,栩栩如生。元明以来,但从纸上讨生活,是以每况愈下,有清三百年更无进者。今观玉良大家写其所豢猫,温婉如生,用笔用墨的为国画正派,大可佩也。”(中国近现代国画家张大千评)
“夫穷奇履险,以探询造物之至美,乃三百年来作画之士大夫所为不能者也,士大夫无得,而得于巾帼英雄潘玉良夫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评)
“潘玉良的作品,内容健康,技法娴熟,笔力道劲,而不失灵动之气,无女画家纤柔的缺陷,在同辈西画家中是第一流的人物。”(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油画家刘海粟评)
后世纪念
电影《画魂》是以旅法女画家潘玉良为原型,描述了她被卖、被赎、学画直到最后成为艺术家的传奇经历。1992年8月19日,《画魂》正式开机拍摄。
31集电视剧《画魂》是由香港导演关锦鹏执导,李嘉欣胡军刘烨伊能静等联袂出演,《画魂》全程再现潘玉良的人生轨迹,截取了潘玉良最绚丽、最动人的十几年,讲述她从歌女到小妾再到名画家的人生际遇,尤其她与丈夫潘赞化的知遇之情,与情人田守信的激情,与红颜知己奥米的心意相通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1:4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