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
重庆市辖区
渝北区,重庆市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总面积1452.0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渝北区辖19个街道、11个镇。截至2023年末,渝北区常住人口225.79万人。区政府驻两路街道义学路32号。
历史沿革
渝北区历史悠久,商周之际,原居住于今湖北南部、西部和汉水流域一带的巴族进入渝北,与本地土著居民杂居共处。西周初(前11世纪),巴族因助周灭纣有功,首领受封子爵,在嘉陵江中、下游及其与长江交汇一带建立巴国,世代相传,渝北即属巴国之一部分。
东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惠王灭巴国置为巴郡,其下置江州县,渝北遂为江州县地。
汉代,境域无变化。
三国时,蜀汉在境东南置乐城县,县治设在今洛碛镇,延熙十七年(254年)撤。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原在涪陵的枳县迁治乐碛(今洛碛镇),境东部分即属枳县,至元熙二年(419年)枳县治迁回涪陵。
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县置为垫江县,渝北大部即属垫江县。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改垫江县为巴县,将枳县部分并入,隶于楚州巴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以州统县,改楚州为渝州。
自隋唐起,至清乾隆年间,渝北俱为巴县地。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析巴县江北镇建置江北厅,重庆府同知自城内白象街移此驻守。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将巴县义里、礼里及仁里上六甲划归江北厅,史称“江巴分治”。江北厅隶于四川行省重庆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厅之设置,另设道统县,江北厅改为江北县,隶于四川省川东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江北县解放,属川东行署璧山专区,后属江津专区。
1976年1月,划归重庆市管辖。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北县,设立重庆市渝北区。
1997年,重庆市直辖,渝北区被确定为地级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江北县所属的郭家沱自药铺经十字娅口、牌坊、梅子岚坪至贾家沟一带西南地区划归重庆市第六区管辖。
1951年3月,江北县唐家沱、郭家沱均划归重庆市。7月,江北县西部第七区天府矿区附近大田坎一地划归北碚。
1952年,大石、人和、龙溪3个乡划归重庆市第二区(今江北区)。
1953年5月,原属江北县第一区的大石、人和、龙溪3个乡,由重庆市划还江北县,但留有龙溪乡东南部嘉乐溪(今龙塔村南)地片未划还。
2015年8月20日,撤销原双龙湖街道,分设双龙湖街道、仙桃街道。
区划详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长寿区、南与江北区毗邻,同巴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长江嘉陵江相望,西连北碚区合川区,北接四川省广安华蓥市邻水县,总面积1452.03平方千米。
地质
渝北区地质属沉积岩广泛发育区,地质形态为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和宣汉-重庆平行褶皱束,褶皱带呈北北东向展布,狭长而不对称,褶皱紧密,向斜宽,背斜窄,断裂少。地貌多呈垄岗状,山体雄厚,长岭岗、馒头山、桌状山错落于岭谷间,地势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谷坡河岸多溶洞。
地形地貌
渝北区地处华蓥山主峰以南的川东平行岭谷地带,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自西向东由华蓥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三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条状山脉与宽谷丘陵交互组成的平行岭谷,北部为中山,海拔800-1460米;中部为低山,海拔450-800米;南部多浅丘,海拔155-450米。
气候
渝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1340小时左右,平均无霜期319天。
水文
渝北区过境河流主要有长江嘉陵江,长江沿区境东南边境流过,区中、东部有寸滩河、朝阳河、长堰溪、御临河注入。嘉陵江沿区境西南边境流过,有后河注入。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渝北区境内除有长江、嘉陵江、御临河等过境地表水,其中御临河常年过境地表水约17亿立方米。区境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0亿立方米,地下水流出地表总量约1.1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渝北区耕地29653.58公顷(444803.7亩),园地6861.86公顷(102927.9亩)。林地54849.85公顷(822747.75亩),草地591.42公顷(8871.3亩)。湿地319.28公顷(4789.2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342.44公顷(530136.6亩)。交通运输用地7345.10公顷(110176.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748.71公顷(71230.65亩)。
生物资源
渝北区有野生脊椎动物87种,其中有哺乳动物19种、鳞介类21种、禽类40种、爬行类7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锦鸡、鲟鱼、水獭等。野生植物有97科219属326种,其中可作中草药123种。用材林木主要有松、柏、杉、栗、青杠、枫、樟、竹、楠和其他阔叶林木。经济林木主要有柑橘、柚、梨、桃、李、苹果、樱桃、枇杷、核桃、桑、茶、银杏、榕树、铁树、桂花、罗汉松、山茶花等。
矿产资源
渝北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硫铁矿、砂金、含钾凝灰岩、石灰岩、石英砂、陶瓷土、耐火粘土等19种。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渝北区常住人口225.79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3.61万人,城镇化率90.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160.63万人,比上年增加4.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9.67万人,增加4.46万人;乡村人口30.97万人,比上年减少0.4万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79.11万人,女性人口81.52万人,人口性别比为97.0(以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14680人,死亡人口1089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39‰。
民族构成
渝北区为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共有壮族布依族、朝鲜、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傣族、黎族、傈僳族、彝族、水族土家族景颇族仡佬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毛南族、回族、苗族藏族等43个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渝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2.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33.7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825.82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583.01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3.8:64.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269元。民营经济增加值1083.57亿元,增长2.8%,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4.4%。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渝北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7.9%,工业投资增长21.8%,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4.9%。全区207个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完成年度投资581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达121.0%。分类别看:产业类项目99个,完成投资434亿元;基础设施项目53个,完成投资116亿元;社会民生项目55个,完成投资31亿元。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64.65亿元,比上年下降9.5%,其中,住宅销售额361.30亿元、下降2.6%。商品房销售面积500.10万平方米,下降14.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2.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商品房施工面积3633.43万平方米,下降6.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289.22万平方米,下降5.5%。
财税
2023年,渝北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税收收入48.6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8.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0.27亿元,增长5.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16亿元,比上年下降8.2%;教育支出28.34亿元,增长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92亿元,增长5.2%;交通运输事务支出2.73亿元,增长30.5%。
第一产业
2023年,渝北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1.47万亩,粮食综合单产355.80公斤/亩,比上年增长2.2%。粮食总产量11.20万吨,增长2.0%。全年谷物产量8.18万吨,比上年增产0.5%。其中稻谷产量4.72万吨,玉米产量3.45万吨。蔬菜总产量32.46万吨,比上年增长3.9%。生猪出栏7.77万头,增长4.8%;牛出栏1014头,增长9.3%;羊出栏8283只,家禽出栏155.44万只。牛奶产量3945吨,增长4.1%;禽蛋产量4878吨,增长0.5%。全区新建设施蔬菜、高架草莓等现代设施大棚5万平方米,升级改造老旧设施蔬菜5.3万平方米。新建柑橘、花椒等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6个库容4170立方米,宜机化经果林累计投产3.46万亩,新认证绿色食品5个、重庆品牌农产品14个。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渝北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04.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总产值增长42.7%,股份合作制企业总产值增长14.4%,股份制企业总产值增长0.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下降3.2%。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下降1.7%,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0.6%,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下降1.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下降4.6%,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下降18.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917.62亿元,利润总额86.32亿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72元,比上年减少0.6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6.6%,比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3年,渝北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1.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实现建筑业注册地总产值102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渝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232.03亿元,增长15.8%;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65.82亿元,增长15.2%。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9.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增长28.9%,化妆品类商品增长12.4%,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长22.4%,日用品类商品增长33.6%,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增长29.9%,家具类商品增长3.6%,通讯器材类商品比上年下降10.9%,石油及制品类商品下降10.5%,汽车类商品增长25.6%,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07.4%。
对外经济
2023年,渝北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666.5亿元,比上年下降10.5%,其中,出口1254.0亿元,进口412.5亿元。全区实际使用外资(FDI)6.3亿美元,比上增长124.0%。
邮电
2023年,渝北区邮政业完成各类函件67.57万件,各类包件3208.94万件。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9.1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年末移动通信基站数19776个。全区电话用户总数221.6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94.0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2.01万户。
金融
截至2023年末,渝北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6899.7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存款余额7195.26亿元,增长6.1%;贷款余额9704.53亿元,增长4.6%。保费收入54.05亿元,增长14.4%;在库新型金融企业83家,全年营业收入243.60亿元,增长9.9%。 
2023年,渝北区拥有银行分支机构72家,其中一级分行3家,一级支行或二级分行69家;保险机构17家,其中一级分公司1家,二级支公司16家。累计注册新型金融机构148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16家,股权投资公司112家#。共有证券机构26家。
交通运输
2023年,渝北区完成旅客运输量2996.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5%,其中公路客运437.00万人次,增长96.2%。货物运输量3111.55万吨,增长1.4%,其中公路货运1947.00万吨,增长1.2%。空港旅客吞吐量4465.72万人次,增长106.1%;货物吞吐量38.79万吨,比上年下降6.5%。
公路
铁路
重庆北站位于渝北区龙头寺,也称为龙头寺火车站,为客运、货运特等站。渝怀铁路渝利铁路、渝遂线、襄渝铁路途经重庆北站。
机场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位于中国重庆市渝北区两路街道,为4F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
轨道交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渝北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92所,比上年增加26所,其中普通中学56所、职业学校6所、小学101所、幼儿园42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人数为7.04万人,其中普通中学招生3.15万人、职业中学0.58人、小学招生3.30万人。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8.57万人、1.66万人、16.18万人,毕业生数分别为2.59万人、0.46万人、1.97万人。学前教育在园8.22万人。
科学技术
2023年,渝北区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达到1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科技型企业总量达到278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506家。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8家,其中国家级7家、市级11家;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孵化器8家,其中国家级2家、市级6家,在孵创新创业企业及团队880个。新建技术创新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创新平台42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408个,其中国家级6个。
2023年,渝北区专利授权836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2395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总量949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42.13件。有效商标注册总量96012件,中国驰名商标20件。年末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5家。
文化事业
2023年,渝北区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25.3万册,借还图书66.96万册次;文物藏品4504件,藏品参观26.94万人次;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国家一级图书馆:渝北区图书馆
国家一级文化馆:重庆市渝北区文化馆
体育事业
2023年,渝北区拥有标准体育场21个,标准体育馆30个,全年举办运动会或体育比赛30次,拥有等级运动员959人,等级裁判946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个。年末共有体育场地10274个,体育场地面积55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场地面积2.45平方米。体育公园13个,健身路径7700个,社会足球场地45块,每万人足球场地数达到0.20块。
医疗卫生
2023年,渝北区拥有各级卫生机构1018家,其中医院、卫生院5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91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444张。卫生技术人员1326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36人、注册护士6703人、药剂人员455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渝北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为73.12万人、51.87万人、63.30万人和63.8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3.8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6.86万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年末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为7052人,比上年减少246人。其中,城镇低保1956人,农村低保5096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943.49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735元/月和600元/月,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3.3%。全年累计临时救济922人次。全年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6401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渝北区,因地处重庆市治地以北,以重庆的简称渝而得名。旧称江北镇(厅、县),因地处长江以北而得名。
文物
截至2020年,渝北区有不可移动文物433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渝北区有非遗项目103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非遗项目15项,区级非遗项目87项。全区有代表性非遗传承人101名,其中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1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90名。
锣鼓艺术(小河锣鼓)
锣鼓艺术(小河锣鼓)是以大小唢呐、大锣、更锣、小钵、马锣、盆鼓等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吹打乐。
锣鼓艺术(小河锣鼓)的历史可上溯至明末清初。据传,公元1647年,蒋姓、唐姓两姓世居的旺族在两条小河交汇处修建大湾场,邀约当地蒋家、唐家、罗家的三支民间吹打乐班,齐聚一堂轮番朝贺,因而得名小河锣鼓。2011年,锣鼓艺术(小河锣鼓)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主要景区
重庆园博园
重庆园博园(ChongqingGardenExpo)是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会址,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龙景路1号,总占地面积3300亩,其中水体面积800亩,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超大型城市公园。
重庆园博园拥有4大功能区、5大特色建筑、127个城市展园、660余种共1200余万株植物,园区的主要建筑风格为古典风和传统风,按功能分区,园内共设有入口区、景园区、展园区和生态区四大部分。
2014年5月,重庆园博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7月10日,重庆园博园被授予“两江新区无废景区”、“两江新区无废公园”荣誉称号。
统景温泉风景区
统景温泉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渝北区御临河畔。景区统揽山、水、林、泉、峡、洞、瀑、天池、小岛、古寨、鹰群诸景,堪称“自然博物馆”,被历代文人墨客盛赞为“武陵仙境”。景区集冷热双泉于一体,温泉资源丰富。
两江国际影视城
两江国际影视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陪都时期巴渝文化为背景,1:1还原了抗战胜利纪念功碑、亨达利钟表行、中法大药房、国泰戏院、新华日报等老建筑群,是《一九四二》《重庆谈判》《开罗宣言》等电影电视剧的取景地。
际华园滑雪馆
际华园滑雪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内设有室内跳伞、极限攀岩、室内滑雪、室内冲浪等多个项目,是国内首个集极限运动、时尚购物、温泉酒店、环球美食于一体的主题式旅游景区。
西南政法大学法文化博物馆
西南政法大学法文化博物馆,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法文化教学科研基地基础成果,中国第一个以法律文化为专题构建的法文化博物馆。主场馆500平米,特藏展厅200平米,数字博物馆编控室28平米,藏品加工工作室40平米。2012年12月份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龙兴古镇
龙兴古镇,位于渝北区龙兴镇南龙门001号,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着鲜明的巴渝人文精神和民俗风情,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0余项。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地方特产
渝北梨橙
渝北梨橙,重庆市渝北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重庆市渝北区柑橘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柑橘的最适宜生态区之一。梨橙是渝北区柑橘的主栽品种,因其形状而得名。又因主产区在渝北区统景镇一带,又称统景梨橙。渝北梨橙果大,果形呈梨形或倒卵形,果皮色泽鲜艳,呈橙红色或深橙色、少核或无核,果肉细嫩化渣,汁多味浓,甜酸适度,微有香气。
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渝北梨橙”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放牛坪梨
放牛坪梨,重庆市渝北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21年4月6日,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放牛坪梨”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渝北歪嘴李
渝北歪嘴李,重庆市渝北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渝北区种植李子历史悠久。据原《江北县志》记载:“境内李树散植,疏密不一,品种亦多。2011年,渝北歪嘴李生产总面积6667公顷,产量15万吨。渝北歪嘴李果实较大,果顶尖圆且不正,果面光滑,果皮黄绿色,果霜浓,顶部突起且近核处内空离核,肉质脆嫩化渣,汁多,酸甜可口。
2011年12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渝北歪嘴李”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王朴,原名王兰骏,四川江北县仙桃乡(今渝北区两路街道)人。1938年被复旦大学录取,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江北特支委员、江北工委书记、重庆北区工委宣传委员。1948年4月2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囚于白公馆监狱。1949年10月28日,被敌人杀害于重庆大坪,年仅28岁。
荣誉称号
2016年9月,渝北区荣获全国质量强区示范城区。
2017年,复查确认继续保留渝北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渝北区入选2016-2018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8日,渝北区入选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
2019年9月,渝北区入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9年11月,渝北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19年12月,渝北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2月,渝北区入选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4月,渝北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2020年6月,渝北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0年7月,渝北区入选第一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
2020年8月,渝北区入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2020年10月21日,渝北区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23日,渝北区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2020年11月,渝北区入选重庆市第七届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渝北区入选无偿献血先进市。
2021年1月,渝北区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10月,渝北区入选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1年11月,渝北区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2021年12月,渝北区入选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2022年2月,重庆市渝北区入选2021国家卫生城市。
2022年3月,渝北区入选2022年度生态文明督查激励拟推荐地市。
2022年4月,渝北区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
2022年10月,渝北区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2023年1月,渝北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千兆城市。
2023年8月,渝北区入选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2023年12月,渝北区入选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
2024年1月,渝北区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
2023年11月,渝北区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4年1月,渝北区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参考资料
渝北年鉴2019.重庆市地方志委员会.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08:4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