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状山
顶平如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山体
桌状山又称方山(mesa)。是指顶平如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山体。在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岩层分布的地区,受到强烈的切制后,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形若桌状的方山。中国四川盆地中部,岩层产状近于水平,以红色砂岩为顶盖的方山地形极为发育,沿嘉陵江合川至南充李渡间,方山地形最为典型。南京六合一带有玄武岩方山。
形成原因
桌状山群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物质构成、地质构造、流水切割。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
主要分布
国外
桌状山在世界上并不少见,最著名的当数罗赖马山,它位于南美洲北部的巴西、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三国交界处。罗赖马山从平原上拔地而起,气势恢宏。1912年,《福尔摩斯》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以罗赖马山为背景创作了科幻小说《失去的世界》,使这座山名声大噪。
国内
在中国西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也有三座这样的桌状山。它们呈品字排列,如空中楼阁,悬浮云端,被誉为“中国的桌状山”。大瓦山和西北方向的瓦屋山,东北方向的峨眉山这三座桌状山呈品字形排列,构成了一个神奇三角,并且有三个最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山顶平缓,山体突兀,四周有近千米的绝壁或陡坡。在山体的物质组成上,它们也有共同点。它们顶部都是由约2.5亿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和海洋中沉积形成的二叠系阳新组石灰岩形成,这两种质地坚硬的岩石充当了山体的“盖顶”,相当于给山体戴上钢盔,避免了山体在风雨侵蚀中风化崩坍。
除了上述的桌状山而外,位于大瓦山与瓦屋山之间洪雅县境内的复兴村一带,还有一面积约26平方千米的棱形地块,轮廓十分清晰,一样的岩层和组分,一样的平顶和四周陡崖,但海拔高度平均仅2300米左右,陡崖最高的不足400米。另外与大瓦山相接的帽壳山(3225米),隔大渡河对峙的雀雀岭(3000米)、成昆铁路利子依达泥石流沟源头的梅岭顶(3263米),甘洛与峨边县“中国百慕大——黑竹沟”相邻的马鞍山(4288米),以及马边县的大团岩(3077米)、大风顶(4042米)一带等,也有这样的断块山和玄武岩“盖顶”。
参考资料
中国的桌状山.河北省地质学会官网.2022-12-2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4 16:30
目录
概述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