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诗社
《红楼梦》中诗词组织
简介 海棠诗社: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人所组的诗社。诗社成立目的 旨在“宴集诗人於风庭月榭;醉飞吟盏於帘杏溪桃,作诗吟辞以显大观园众姊妹之文采不让桃李须眉。”诗社成员 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李纨。稻香老农(李纨)为社长,菱洲(迎春)、藕榭(惜春)为副社长,一人出题,一人监场。
整体介绍
集会据点
第一次集会是在探春所居之秋爽斋,所作之诗为「咏白海棠」,故名「海棠诗社」——《红楼梦三十七回》。各人在诗社中皆有别称,其诗名多以其大观园中居住之院宇为名。贾宝玉是怡红公子.林黛玉潇湘妃子薛宝钗是蘅芜君,李纨是稻香老农,贾迎春是菱洲贾探春蕉下客贾惜春是藕榭,史湘云是枕霞旧友。《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宝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观园内“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这时,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孝敬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诗社。《红楼梦》中姐妹们第一次起诗社就是咏白海棠。
林黛玉薛宝钗为海棠诗社中文采最盛之人物─当然,还有一个创社时缺席的史大妹子,诗才之高,足与潇湘妃子联诗於凹晶馆
成员
怡红公子
怡红公子是贾宝玉的号。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
潇湘妃子
潇湘妃子,即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号。书中说,大观园中姐妹起诗社,众女儿个起字号,黛玉号为“潇湘妃子”。曹雪芹为黛玉起这个名号,大概与娥皇女英的故事有关,以泪洒斑竹的娥皇女英象征黛玉的悲惨命运。
蘅芜君
《红楼梦》人物薛宝钗在诗社里的别号。因宝钗在大观园里的住所名“蘅芜苑”,故名。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李纨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也只三个字。”惜春迎春都问是什么,李纨道:“我是封他‘蘅芜君’了,不知你们如何。”
枕霞旧友
史湘云在诗社里的别号。
探春老太太说,你们家也有这个水亭叫`枕霞阁',难道不是你的.如今虽没了,你到底是旧主人。”
在贾府落魄,宝玉出家之时,湘云曾和宝玉患难与共,却是旧友,暗含着宝玉与湘云的特殊关系。
稻香老农
李纨在诗社里的别号。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李纨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在大观园中她的住所名为稻香村。这也反应了李纨一惯的低调作风。
菱洲
迎春紫菱洲,就叫他菱洲” 。
蕉下客
探春在诗社的别号。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藕榭
惜春在诗社里的别号。
[原文]宝钗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
海棠诗
海棠诗以风格论,黛玉清新而宝钗温厚。二人所作如下: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蘅芜君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潇湘妃子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沼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怡红公子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枕霞旧友
蘅芷价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枕霞旧友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蕉下客
菊花诗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残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与红楼梦
特点
《红楼梦》在写作方法上有别于其他古典文学名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者刻意地大量地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谜团,以喻人、喻事。正是这些充溢在字里行间的一个个谜团,才使人心痒难搔,也兴味盎然,在谜团被破解之后,则倍感愉悦。归根结底,这种愉悦是来自对作者创作这部不朽作品的深刻用心的更深层次的体会与共鸣。从这个角度讲,一部《红楼梦》也正是由一个个谜团所建构的一座无比辉煌的文学艺术圣殿。大观园中的海棠诗社和海棠诗就正是这无数谜团中的一个。
三十七回
蘅芜院探春发起大观园中人结社作诗,而正巧贾芸送宝玉两盆海棠花
古人看法
古人对于海棠,可谓情有独钟,这源于唐明皇杨贵妃:唐明皇海棠春睡图》被作者悬挂在宁国府秦可卿房中,画两旁还有宋代名士秦观气笼
古人的海棠情结还体现在大量的吟咏之作上。这里聊举二、三,苏东坡李清照曲子词金钗陆游也有多首歌咏海棠之作,其《海棠歌》也表明了作者写此诗作是风雨春残时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探春发起结社的花笺贾芸送海棠花的字帖也都表明,当时是暑热未消、秋夜已凉。
通过翻阅资料,我们知道,海棠花属蔷薇科,不同品种有木瓜属苹果属等,为落叶小乔木,木坚多节,呈丛生状。有粉、红、白等不同颜色,大部分的海棠花,从花开到花落,颜色上会有一个由深到浅的变化。有的所谓的白海棠,也并非纯白色,而是由粉红色逐渐变为白色的。贾芸所购的白海棠当属此类。海棠既可用于庭院美化,也可用于盆栽。北京颐和园中的西府海棠就声名显赫,据传其原产于安徽,后移植于京西极乐寺,由于受到慈禧的喜爱而又移至颐和园。
生长习性的了解都已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较其他歌咏海棠的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他不但精于诗文、兼擅烹调,对于花道也同样是行家里手。广博的知识无疑为其文学创作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怡红院中的海棠会在秋天开放呢,从技术层面上讲,是富于智慧的花农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掌握了反季节催花
这里还要赘言的是,秋季开花的海棠并不是同样受到人们喜爱的秋海棠,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花卉。秋海棠属秋海棠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数百个不同品种。
晴雯身上。可惜的是,随着八十回以后曹雪芹原稿的遗失,使得这一信息的传递戛然而止,这真真令人扼腕。
九十四回
贾母花妖高鹗写了怡红海棠在冬天绽放,继而宝玉失玉、转而疯癫。续作者还借贾母之口指出,海棠花期应在三月,现在是十一月了,并进一步解释原因是节气迟、地暖。这个解释是颇有道理的,近年来由于连续暖冬,不断有媒体报道某些花儿在冬季二次开放的新闻。由此可见,续作者明知,海棠秋天开放同样是不正常的,但却未能在续作中给出合理的解释,突显了高鹗续作与曹雪芹前八十回原作不能丝丝相扣、紧密契合的硬伤。对于曹雪芹隐藏在海棠诗社和海棠诗的背后之谜,也就是海棠花春花秋放到底向读者喻示了什么,续作者高鹗同我们一样,莫可如何。对于此,作为一个《红楼梦》的爱好者,我感到深深的惋惜与无奈,并且时时都在希冀着,由于某种意外,譬如一次道路施工而导致的古墓发掘,或者在海外的某个角落,曹雪芹的原著全本能突然面世,那将带给人们何等的欣喜与欣慰啊。
参考资料
红楼梦.豆瓣.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23:10
目录
概述
整体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