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脱(tiào tuō),分为古今两用。古义有三种,分别是
手镯、灵活、逃脱。 今天用作一种
修辞手法,是一种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语意的含蓄,心思的急转,事象的突出等等,有时故意中途断了语路的
修辞方法,又分为急收、遮断和突接三种。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女饰》:“饰於臂曰手镯……又曰臂钗、曰臂环、曰条脱、曰条达、曰跳脱者是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石琢堂 ﹞一日阅《四朝闻见録》中有劾朱文公疏,诬诋极丑秽,忽拍案大怒,亟脱妇臂上金跳脱,质钱五十千,徧搜东南坊肆,得三百四十馀部,尽付诸一炬。”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师》:“火起上门,不为我残,跳脱东西,独得生完。”
今义是一种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语意的含蓄,心思的急转,事象的突出等等,有时故意中途打断了话语的
修辞方法。
例:七斤自己知道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 “你今天
说现成话,那时你……” (
鲁迅《
风波》)
例:那和尚便道:“师兄请坐,听小僧……”智深睁着眼道,“你说,你说!”“……说:在先敝寺十分好个去处,田庄又广,僧众极多……” (
施耐庵《水浒传》)
例: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我说,“这是斜对门的
杨二嫂,……开豆腐店的。”(鲁迅《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