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重炮舰
军事武器
浅水重炮舰这一舰种最早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但是真正发扬光大却是在大洋彼岸的英国。一战时期,在海务大臣约翰·费舍尔勋爵的倡导下,皇家海军先后装备了“阿贝克隆比”、“克利夫勋爵”、“内伊元帅”和“黑暗界”共4级浅水重炮舰,虽然一战后这些舰只大部分退役,然而它们强大的对陆支援能力却给英国皇家海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历史介绍
水面舰艇的先驱,非但不算过份,而且还可谓恰到好处!
瑞典裔工程师约翰·埃里柯森后,那些低干舷,浅吃水,装备回旋式重炮
装甲舰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回顾一下那些巨炮小舰的发展史。
新的希望,出现在大洋的彼岸
1862年的那场鏖战以后,美国海军炮舰
转眼间,十九世纪,那场给人类带来了工业革命的世纪,轰轰烈烈的将要过去。而美国,则在那场革命中取得了质的变化,其工业势力已经和英国不相上下,又经过与老大帝国西班牙的一场鏖战,唾手得了菲律宾关岛大白舰队蓝水海军
因此,不少人看来,这种舰艇史上异型舰将逐渐,以致永远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也临近了。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想象得到,在大洋的彼岸,出现了一丝新的希望,那一丝新的希望又使这一奇特的舰种进化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而这次进化的原动力,便是鼎鼎大名的无畏舰之父,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海军军政家,英国第一海务大臣海军元帅约翰·费舍尔勋爵
当然,客观环境也是离不开的,我这里当然指的是那场世界大战,四年哪!四年,可怕。而正是那以血洗血的厮杀,却成了浅水重炮舰赖以完成发育的蛹囊。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的的几声枪响,把人们从温馨的美梦中拖入了血腥的荒野。战争,在当时人的们心目中,依然是一首浪漫诗,人们期待着自己穿着威风凛凛的军服,去战场建立前人未竟的伟业,以赢得荣誉,功勋,威望,地位,金钱和爱情。在八月的炮声中,德国军人便是抱着这样的心情,佩着姑娘们赠送的鲜花,开步向比利时进击的。然而,刚过了一个月,他们的势头便在马恩河会战中被阻遏,接踵而来的,便是旷日持久的胶着状态,士兵们这才明白,战争不再是意味着荣誉,功勋,威望,地位,金钱和爱情,而是无休无止的堑壕,电网,炮火,弹雨,毒气和死亡,威风凛凛的军服渗满了泥浆血迹,建立什么伟业早已经无关紧要,他们关心的是还能否活到第二天,看到那初升的曙光。这种地狱般的消耗战不出3个月,德国的兵员损失,包括毙、伤、俘,高达677,000人,法国则更达854,000人,即使英国人,也有85,000人的伤亡!更可怕的是,消耗还在无情地继续着,继续着。
为了打破僵局,费舍尔元帅便在10月提出了波罗的海的强袭计划,即在波默恩地区强行登陆。该地只距柏林90英里之遥,称其为咽喉之地也不过言,倘若在此地插上一把尖刀,便不怕德国人不动摇,大有一锤定音的韵味(笔者私语∶那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版的市场·花园行动吗?约翰牛
当然,退一步讲,除了那生死一赌以外,浅水重炮舰对于当时别的战线的战局,也有重大的影响。因为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比利时已告沦陷,并且蕴含着成为德国人前进基地的潜在威胁,要夺取,或者摧毁它,比起陆地,来自海上的攻击显然更为安全有效,而若要展开海上攻势,吃水浅,火力猛,成本低,建造快的浅水重炮舰自然成了当仁不让的先锋。说来也巧,战前,希腊英国海军早已将德国的港口封锁得水泄不通,那炮当然也无法去德国。便马上有英国人赶紧截流买下,不了却正好赶上了费舍尔浅水重炮舰的实验,费舍尔便指令有关方面开始进行研制。英国的船厂不负厚望,除去设计期间,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即1914年12月动工,次年4月下水,5~6月便将同型四艘全部建成。
本级的排水量6,150吨,全长97.5米,宽27.4米,主机为蒸汽机,航速6节。
其舰型与美国的低舷重炮舰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干舷不像美舰一般低,为了增加其远洋航行能力,它们的干舷基本上和当时的驱逐舰相仿,舰艉部被切掉一块而形成长艏楼型,几乎在船体中央,立着三脚桅,顶部设有炮火指挥用的方位盘和观测所。
除了三脚桅的前方有14英寸的主炮和后方有一个小烟囱以外,舰上不设大型建筑物。较小的设备只是∶艏楼甲板的后端的57mm和37mm防空炮,主炮塔前方的小型指挥塔而已,除此以外,甲板上空空如也。为了自卫,抵抗驱逐舰,鱼雷艇等的攻击,在侧舷的前部,还各安装有一门3英寸火炮。
当然,最有特点的,或者换句话来说最奇特,便要数它们的船体设计了。几乎相当于船体的全长,各舰的水线下竟然有着鼓出5m的防鱼雷隔舱!看起来简直像围着船体的回廊,虽说看起来可笑,然而,这也正是本级舰设计的要点之一,不论在增加防御能力,以及增加稳定性,减少吃水深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舰的装甲分布为,主炮塔与原型一致∶前部10英寸,侧面7英寸,顶部4英寸;主炮转盘是8英寸,船体和上甲板都是2英寸。侧舷还有一道倾斜部4英寸,外板部1.5英寸防御带。其巨大的防鱼雷隔舱中,外侧的水密构造,内侧则构造开放,做充填海水之用。
由于炮是美国人的,英国人自然也很想表一下自己的心意,他们郑重地将它们冠以美国名将的名字∶法拉格特海军上将英国陆军将领∶阿伯克隆比Abercrombie、哈夫洛克Havelock、拉葛兰Raglan、罗伯茨Roberts来命名。经历了那一场意外的风波,那新的希望总算是变成了现实。
服役历史
二战伊始,曾经在一战期间担任海务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再次出任这一职务,为了全面提升英国皇家海军的对陆支援能力,他在1939年度的英国战时造舰计划中添加了一艘新型的浅水重炮舰,舰名为“罗伯茨”号,1941年5月又追加建造了第二艘“阿贝克隆比”号,两舰舰名都取自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陆军将领,这大概与它们主要从事对陆火力支援任务有关。
坚固的海上堡垒
“罗伯茨”级的首舰―“罗伯茨”号的设计蓝本来自于他的前辈“黑暗界”级,但由于使用了更新型的3缸锅炉和涡轮机,动力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与以往的英制浅水重炮舰不同的是,“罗伯茨”号有着更大的甲板上部结构,紧邻381毫米主炮的是它的舰桥,在舰桥上安装了坚固的三脚桅。再往后依次是他的烟囱和和主桅杆。同样很有特点的是“罗伯茨”级舰的船体水线附近鼓起一个巨大的防鱼雷隔舱,约占船身总长的五分之三,该隔舱对提高行驶当中的稳定性、减小吃水深度和提高水下防护力都有重要意义。
该级舰的第二艘“阿伯克龙比”号虽然最初的设计是对“罗伯茨”号的设计作彻底的改进(这些改进包括加装水上飞机、改进火炮的仰俯角以提高火炮射程和采用功率更大的主机以使其航速可以达到18节)但是由于这样会造成舰体过于宽大和建造时间大幅度拖后,所以改进被限制在最小的幅度。这些改进包括更大的居住空间、更多的炮弹储备、轮机舱甲板增厚25毫米、增加发电能力、通过提高高炮配置位置改善了射界和增强102毫米高炮与2磅炮的火控能力。总的来说“阿伯克龙比”号与“罗伯茨”号大同小异,属于同级舰。由于该级舰与以往的浅水重炮舰结构上存在差异(以往英制浅水重炮舰都是单桅且甲板上部结构较少),所以在该级舰建成以后被看成是迷你版的“纳尔逊”级战列舰,而非“黑暗界”级的改型。
骇人听闻的巨炮
“罗伯茨”级最让人侧目的是它强大的主炮火力,“罗伯茨“号使用的主炮是从“苏尔特元帅”号上拆解下来的381毫米42倍口径的“Mark-I”型火炮辅以“Mark-I mod”炮塔。“Mark-I”型火炮是皇家海军使用过最著名的大口径火炮,1915年该炮投入使用到1954年退役,服役了将近四十年。在其服役过程中还创造了舰载火炮最远击中敌方目标的记录(1940年装备“Mark-I”型火炮“厌战”号战列舰在23770米外击中意大利海军“朱利奥·恺撒”号战列舰,并迫使其退出战斗)。“罗伯茨”号使用的火炮系统仰俯范围为+2度到+30度,仰俯速度为每秒5度,使用常规装药射弹最大射程为32000码(29260米),炮塔回转范围为船轴心左右150度。该炮塔系统水平回转速度为2度每秒,火炮发射后座距离为1170毫米。“Mark-I”型火炮射速为每分钟2发,使用弹种主要为被帽穿甲弹(APC)和高爆弹(HE)两种,每种炮弹当中都有常规装药和过装药两种类型(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很少使用过装药,以免影响火炮寿命)。“阿伯克龙比”号使用的是原“暴怒”号的主炮,但是炮塔为“Mark-I/N”炮塔,火炮仰俯范围也扩大为-4.5度到+30度,其他与“罗伯茨”号相同。
在“罗伯茨”级建造伊始,该舰的设计者就考虑到要应对来自于空中日益增加的威胁。“罗伯茨”级拥有坚固的垂直防御能力和强大的对空火力,其甲板装甲厚度为102毫米。“罗伯茨”级水下防护也相当了得,其防护可以保证被一枚鱼雷攻击后不会丧失全部航行能力。相比之下,由于对岸攻击的需要,其舷侧达127-152毫米的装甲也远大于英国皇家海军一般的重型巡洋舰。
“罗伯茨”级的的对空火力也值得一提,该舰装备了4座双联装102毫米45倍径“MK-V”高平两用速射炮作为副炮,该炮射速每分钟30发,最大仰角80度,最大射程14950米。4座“MK-V”速射炮炮塔在船体舯部呈四方形排列,这最大发扬了其火力射界覆盖面积。该舰高炮主要装备了英制40毫米2磅“砰砰”炮(pom-pom)和瑞士20毫米“厄利孔”高炮。“砰砰”炮共装备16门,分别以2座4联装炮塔和1座8联装炮塔形式布置于主炮的两侧和舰体的后部。该炮于30年代早期服役,射速每分钟400发,最大仰角80度,最大射程4572米。在二战开始以后,这种火炮在对付高速飞机时已经显露出其初速度低、爆炸威力小的缺点,同时这种高炮卡壳现象也经常出现,但是该炮在对付鱼雷机等低速飞机和低空目标时表现还是中规中距。“厄利孔”高炮是在“罗伯茨”号服役后加装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该级舰的对空火力。“罗伯茨”号最早装载了8门单联装“厄利孔”高炮,在1943年拆除了其中4门,留出的空间增加了6座双联装“厄利孔”高炮,使舰载“厄利孔”高炮数量达到了16门。“阿伯克龙比”号在建造过程中就按照这一标准进行了改装。1945年当这两艘浅水重炮舰被派往远东之前还经历了另一次改装,两舰各加装了8座单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2座双联装“厄利孔”高炮。
完善高效的火控系统
“罗伯茨”级另一个亮点是它完善的雷达系统。在“罗伯茨”号建成时舰上装备了281型对空搜索雷达、282型对空火控雷达和285型对空火控雷达。281型对空搜索雷达于1940年12月1日投入使用,广泛装备于英国皇家海军二战中的大型舰只。该雷达输出功率350千瓦,频段为甚高频中心波长3.5米,频率为85.654兆赫,有效距离为0.93英里到120英里。282型对空火控雷达主要与8联装40毫米2磅“砰砰”炮搭配使用,在该雷达的引导下2磅炮可以做到自动射击,这在二战时算得上是相当先进的(但是对于该舰装备的4联装“砰砰”炮则只能够手动射击)。282型雷达波长500毫米,输出功率25千瓦,中心频率为599.584兆赫。285型对空火控雷达主要为4英寸高平两用炮提供火力引导服务。
该雷达电磁场与功率参数与282型雷达相同,仅作用距离由282型雷达的3.5英里增大到8.5英里。由于“罗伯茨”号最早考虑主要执行对陆和对空作战,所以当该舰投入使用时并没有装备对海搜索雷达。在1943年进行的改装里这一缺陷得到了弥补,该舰原来装备的281型对空搜索雷达被279型对空搜索/对海火控雷达取代,并加装了272型对海搜索雷达。279型对空搜索/对海火控雷达属于甚高频雷达工作波长为7.5米,工作频率为39.972兆赫,输出功率为70千瓦,作用距离100英里。该雷达即可作为对空搜索雷达也可作为对海火控雷达,这增加了其使用效能。272型对海搜索雷达主要装备于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和巡洋舰,该雷达属于短波雷达,工作波长100毫米,中心频率2.997千兆赫。输出功率90千瓦,作用距离25英里。“阿伯克龙比”号完工时的舰载雷达按照“罗伯茨”号1943年改装后的配置加装。总而言之,“罗伯茨”级的雷达系统在当时的水面舰只中可算上乘,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对空/对海的搜索/火控体系,对舰上火力的发挥起到了倍增器的作用。
辉煌的战史
“罗伯茨”级建成后通常执行对陆火力支援任务和充任海上防空炮台,两舰完成伊始就被派往地中海,先后参加了“火炬”行动、西西里岛登陆和进攻意大利本土。在登陆萨勒诺的“雪崩”行动中,“罗伯茨”号先后发射了近200枚大口径炮弹,对联军固守滩头阵地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阿伯克龙比”号却时运不佳,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被意军布下的水雷炸伤,不得不先后在巴勒莫和比塞大进行了抢修,后进入盟军占领的塔兰托港进行彻底维修,直到1944年8月维修工作才最后结束。“罗伯茨”号在结束“雪崩”行动后返回英国本土,准备参加随后代号“霸王”的诺曼底登陆行动。在1944年6月6日进行的“霸王”行动中,它主要用作为英军登陆的“剑滩”提供火力支援,对德军位于“剑滩”东侧的炮兵阵地进行了毁灭性打击。由于火炮使用过于频繁,在当日晚其主炮左侧炮发生炸膛事故。在进行紧急维修后,“罗伯茨”号又重回战场,直到6月14日才回到朴次茅斯换装了主炮,21日该舰又赶往战场,此后又支援了蒙哥马利第21集团军群对卡昂的进攻。整个“霸王”行动期间,“罗伯茨”号一共向德军阵地发射了692枚大口径炮弹,有力地支援了盟军的行动。诺曼底登陆以后,“罗伯茨”号还为在欧洲低地国家行动的盟军提供过火力支援,1944年11月1日,“罗伯茨”号参与了对荷兰瓦尔赫伦岛的进攻,并炮轰了德军的炮兵阵地。而“阿伯克龙比”号则在结束修理后又在马耳他附近被水雷炸伤,不得不再次进坞维修。在欧洲战事结束后,“罗伯茨”号与“阿伯克龙比”号原定前往太平洋参加对日作战,但是在他们赶到之前战争就已结束。
两舰在战争结束后的命运各有不同。“罗伯茨”号在战后曾经担任过火炮训练舰,在1956年到1963年间担任港口炮台使用。此时随着英国皇家海军诸多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退役,该舰成为英国皇家海军中大口径火炮搭载舰中硕果仅存的一艘。但是在1965年6月,该舰最后还是被出售解体。而它的姊妹舰“阿伯克龙比”号在先后担任火炮训练舰和仓库船之后于1954年12月出售解体。
综观“罗伯茨”级的设计,虽然这它们存在着诸如航速低、航海性能差等先天不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们是功能专一化很强的舰种,以上不足对其作战使用并不构成很大的影响。它们通常不伴随舰队作战,只是在一个需要火力支援的点到另一个点之间进行转移,这并不要求有很高的航速。另外他们主要在近海活动,航海性能差这一缺点的影响也很有限。相反在实际使用中它们表现出了极强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该级舰在服役后在正常条件下很少需要额外的维护,机械故障也相对较少(“罗伯茨”号的炸膛事故是由于使用旧炮造成的,与可靠性无关)。在服役过程中,“罗伯茨”号曾经被2枚1100磅航空炸弹命中,但是并未造成大的损害。“阿伯克龙比”号也两次被水雷击伤,但是同样化险为夷,这都得益于在该级舰设计过程中对生存能力的强调。此外,强大精准的火力、合理的效费比都使该级舰成为战争中同盟国陆军有效和可靠的帮手。
列宁舰
该级舰原为沙俄于1907年开工建造、1910年服役的“风暴”级浅水重炮舰。性能数据:舰长70.9米,舰宽12.8米,吃水1.41米,排水量965吨;4个蒸汽锅炉,总功率1000马力,最大航速11.5节,续航力3726海里/8节;
武备:120mm双联装炮4座(后将其中两座炮塔改为双联装152mm炮),72mm高射炮2门,20mm高射炮2门,机枪9挺;
防护:甲板装甲38~76mm,炮塔装甲25~76mm,炮座装甲51mm,司令塔装甲51mm。
该级舰中的几艘曾经参与中苏三江口之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21:09
目录
概述
历史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