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尔斯战役
阿拉伯帝国与萨珊波斯之间的战役
法尔斯战役,发生于公元642-648年。于尼哈旺德战役大破波斯军后,阿拉伯军队经过数次艰苦的拉锯战,终于征服了萨珊波斯的龙兴之地法尔斯。
疲敝的第一省
公元 7世纪初,昔日风光的法尔斯就因一系列危机而陷入凋敝。在 602-628年间的最后一次罗马波斯战争中,万王之王科斯洛伊斯二世(库思老二世)为集中力量办大事而勒令全境共同征兵筹款。因此,过去享有免税权的帝国第一省,就成为官员们的重点薅羊毛对象。哪怕因远离西部边境而没有兵祸荼毒,也难逃抽丁征税的时代责任。
经过20多年的连续消耗,造成境内的不少村庄都由于壮丁战死和老弱破产而荒芜消失。甚至连大城市也遭遇商贸停顿与手工业萧条的双重打击。好不容易熬到科斯洛伊斯二世驾崩,又立刻卷入王室贵族间的内乱漩涡,成为地方督抚与王公显贵们轮番夺利的舞台。因此,阿拉伯势力的大举入侵,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元 635年,穆斯林军队首次进入法尔斯境内。彼时的大将哈萨马刚刚击败波斯湾南岸的叛乱部落,并跨海追踪落败之敌,最后在北面波斯腹地上岸。他们不仅征服了波斯湾上的主要岛屿,还顺势对萨珊王朝龙兴之地进行劫掠。三年后,第2波征服者卷土重来,从刚刚拿下的波斯湾入海口阿瓦士出发,通过胡泽斯坦进入法尔斯。其活动范围也包括当地首府伊斯塔赫尔,给予波斯方面以极大的精神震撼。
不过,早期的穆斯林军队尚没有下决心占据法尔斯,行动大多是以劫掠为主。加之当地一贯是拜火教的祭祀重地,让本土居民对异教徒的抗争意志更加坚定,甚至打死过好几位阿拉伯指挥官。所以在没有万分的把握之前,阿拉伯士兵都不敢在这里过度深入。但这样的脆弱平衡也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认为法尔斯省不仅防御稳固,还有充足的后备力量供帝国实施大规模反击。
帝国制天然缺陷
很快,法尔斯的苟延残喘就引起了国王叶兹德格德三世(伊嗣俟三世)注意。这位看似显赫的萨珊末代君主,已经在先前的卡迪西亚战役中损失了大批主力军。随即抛弃帝国的京畿美索不达米亚,一路逃至伊朗北部的米底地区。此刻能确保他稳定局势的因素,首先是札格罗斯山脉的地理加成,其次还有奥马尔(欧麦尔哈里发的暂时犹豫。
倘若波斯国王能放下昔日的大国迷梦,尚可利用伊朗高原的险要地势做针对性部署。然而,叶兹德格德非但没有采取坚壁清野的正确战略,反而不断幻想实施惊天大逆转。他四处调集军队粮草,指望通过1-2次正面对决来收复全部失地。因此,原本尚能勉强自保的高原各省,就不得不遵旨为复兴大业供血挤奶。
作为龙兴之地的法尔斯自然也不能例外,甚至还要带头起表率作用。根据年代相仿的穆斯林史家记载,仅法尔斯与其毗邻的克尔曼锡斯坦等行省,就为此被征召了60000名士兵。虽然数据显然有夸大成分,但若算上为大军提供补给的各类后备人员,无疑是需要如此规模才能运转起来。
与此同时,阿拉伯人的进攻却在变得更为频繁且致命。公元640年,巴林总督奥斯曼就派遣其弟哈卡姆率3000人左右的军队出击法尔斯,首次控制了波斯湾北岸的狭长海滨地带。由于兵力较少,他们实际上根本无力突破札格罗斯山的天然阻挡。
但听闻噩耗的叶兹德格德却表现得更为急不可耐,马上写信要当地的驻军指挥官沙赫拉克实施反击。后者迫于君命难违,勉强从法尔斯和克尔曼两省再凑出30000乌合之众,期望靠数量优势将穆斯林先遣队赶下海。结果却是在塔瓦只附近的里沙赫尔,遭到精锐敌军的全盘围歼。哈卡姆随后将大量阿拉伯部落从巴林迁徙至法尔斯,成功建立起通往内陆的桥头堡。
当然,真正的灾难还是发生在高原北部,那里也是阿拉伯军队东征的主攻方向。虽然波斯君臣将大量的残存主力调往山城尼哈温,却还是因急于决战而招致惨败(尼哈旺德战役,642年)。不仅让至关重要的米底省门户大开,还将原本可用于防守法尔斯等南方区域的士兵都葬送在那里。
彻底沦丧
于是在公元 642-643年之间,阿拉伯人开始在伊朗高原上横行无阻。他们相继攻占伊斯法罕和拉伊等重要重镇,兵锋直至法尔斯北境。后者却因可战之兵的大量外调而无力应付。
更为可悲的是,导致事态恶化的罪魁祸首叶兹德格德,也在穆斯林军队的追击下逃到法尔斯首府伊斯塔赫尔避难。但依旧不改帝国王室的豪华奢侈,将数千名嫔妃、王公、贵族、宦者和厨师、伶人都带在身边。可想而知,小小的法尔斯省根本负担不起他们的巨额开销。这些人也没时间思考如何阻挡阿拉伯人继续推进,反而对地位低下的普通民众作威作福。最终导致王室与当地居民的严重对立,让萨珊家族的威望和影响被挥霍殆尽。
到公元 642年末,穆斯林最后的打击也如期而至。奥马尔哈里发已下达了继续追击叶兹德格德的命令,巴林总督奥斯曼也亲自带领军队从塔瓦只向东进攻。同时,巴士拉总督阿布-穆萨也在接到哈里发的信件后,向东南的伊斯塔赫尔方向进发。两路大军披坚执锐、来势汹汹,很快将沿途不少缺乏城墙保护的村镇攻陷,就连距离较近的城堡阿尔达希尔-法拉赫与比沙普尔也不能幸免。唯有法尔斯境内的重镇设拉子,一度能够凭借城防牵制其中的一路人马。但等到两位指挥官将所部汇合,也同样在敌人猛烈的攻击下崩塌。至此,穆斯林军队也就成功推进到首府伊斯塔赫尔城下。
可笑的是,胆小怯弱的叶兹德格德一听到阿拉伯人来袭,便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龙兴之地。他首先带着成群妻妾逃往东面的克尔曼,然后又为躲避追踪而流亡至更遥远的锡斯坦。最后就在鸟不拉屎的贫瘠之地,度过了自己人生末尾中的凄惨5年,族人也再未回到曾经的故乡。至于传承千年的波斯古典文明,就以这样丢脸的方式淡出了历史舞台。
即便如此,法尔斯居民还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甚至似乎一度看到能扭转乾坤希望。担任伊斯塔赫尔守将的马哈克,几乎成功阻挡住穆斯林士兵的攻城努力。导致被征服的比沙普尔和设拉子等城居民也发动反叛,迫使奥斯曼等人只能暂时撤回部众。坚决抵抗的波斯山民,甚至在法拉赫与设拉子之间的峻岭上,设伏斩杀了阿拉伯猛将贾鲁德。然而这样的打击终究作用有限,无法改变敌强我弱的军事格局。
公元 646-648年,阿拉伯大军第三次进攻法尔斯,疲惫不堪的各地守军已无先前的血勇之气。他们开始争相打开城门,并与征服者签订各种协议,就连当初坚决阻挡奥斯曼的马哈克也位列其中。两年后,法尔斯最东部的达拉布格尔德也宣布投降。持续千年的琐罗亚斯德圣火,最终在护佑其燃烧的帝国核心湮灭。相比王权更替来说,这种精神信仰领域的打击无疑更加致命。
相比过去曾降服法尔斯的希腊人帕提亚人,新的穆斯林统治者更加重视对信仰的控制。他们时常捣毁拜火教祭坛和偶像,并故意为民众改宗伊斯兰设置种种障碍,以便从庞大的非穆斯林人口手征收信仰税。一旦有人不堪忍受剥削而反抗,则将遭到更残酷的惩罚。法尔斯首府伊斯塔赫尔,就因再三抵制穆斯林统治而被屠杀了40000居民。
经年累月的高压统治,终于让拜火教徒日渐稀疏。尽管这一过程历时漫长且偶有反复,但在源源不断的新穆斯林征服打击下,任何复古尝试都只能昙花一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30 14:54
目录
概述
疲敝的第一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