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哈旺德战役
发生于公元642年春的战役
尼哈旺德战役,发生于公元642年春。阿拉伯将军努曼·本·穆卡林率2万余兵力于641年侵入米底地区,642年抵达尼哈旺德城下,波斯大将菲鲁赞自知麾下部队虽有4万人却质量较低,固守不战。由于萨珊王朝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的催促及阿拉伯人的挑衅,菲鲁赞最终仍选择出击,与阿拉伯人会战失败,努曼·本·穆卡林在击溃波斯人阶段阵亡,但其兄弟努亚伊姆立刻接过指挥权,几乎全歼波斯军,菲鲁赞也在逃跑过程中被阿拉伯猛将卡卡·本·阿穆尔追斩。
形势逼人
在经历了卡迪西亚战役的失败后,波斯人正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军事局势。萨珊王朝的国力和威信在过去30年间,被连续不断的战乱损害。而它最后所能所依仗的精锐军队,几乎已被完全摧毁,国家防御体系几乎土崩瓦解。
相反,士气正盛的阿拉伯人则一路溯底格里斯河北上,将一座座两河重镇收入囊中。公元636年冬季,也就是在卡迪西亚获胜后2个月内,阿拉伯将军赛尔德·本·艾比·瓦戛斯轻松挫败由萨珊将领菲鲁赞集结在巴比伦的残余顽抗。萨珊王朝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全部属土沦陷。公元636年年底,阿拉伯军队又彻底歼灭了拱卫泰西封郊区的布兰公主卫队,顺利夺取了波斯帝国首都。
到公元637年春天,穆斯林勇士乌特拜又以人数较少的部队,在贾卢拉击败号称拥有2万之众的波斯守军,主将米赫兰仓皇逃走(贾卢拉战役)。波斯国王伊嗣俟三世被迫逃往伊朗高原。第二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所有波斯残余势力,都被阿拉伯人肃清。穆斯林进军伊朗高原的门户也就此打开。
但截至这时,上述惨败并不代表萨珊王朝已陷入迅速崩溃,再也无任何补救机会的绝境。就阿拉伯一方而言,尽管那些通过征战获得巨大荣耀和财权的军中宿将,十分热衷于继续打击敌人。但行事谨慎的哈里发欧麦尔,彼时仍倾向于稳固已占有土地,暂时克制对外扩张的保守政策。这就给在毁灭阴霾笼罩下的波斯人以宝贵的喘息之机。
事实上,倘若不是伊嗣俟三世不顾国力残损的现状,急功近利地推行收复失地政策,波斯圣火至少不会那么快速地在伊朗高原永远熄灭。从公元638年-641年之间,年轻的国王不断派出军队去支援据守阿瓦士的波斯将领霍尔木赞。又将伊朗高原的各地驻军都抽调汇聚到米底的尼哈旺德,准备随时反攻两河。
可想而知,在穆斯林强大的武力面前,这些徒劳的举措不仅没有实现他的愿望,反而促使欧麦尔转变立场,积极准备征服波斯全境。作为他的第一个反击措施,阿拉伯将军努曼·本·穆卡林在公元641年受命指挥一支军队去侵入米底,掀开了尼哈旺德之战的序幕。
大战在即
伊嗣俟三世为尽快实现反攻两河的目标,竭力在尼哈旺德拼凑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史学家塔巴里述称,波斯国王从巴布和胡尔万之间地域抽调了3万士兵,又从呼罗珊和胡尔万之间地域抽调有6万人,还在锡斯坦-法尔斯至胡尔万间的地域抽调了6万人。如此的兴师动众,让这支大军的总兵力达到15万人,并由卡迪西亚战役中败逃的菲鲁赞挂帅。
显然,这是一支仍然比较强大的军力,尽管无论它的真实规模还是兵员素质,都与塔巴里所述的纸面数据相去甚远。由于几十年的战争,伊朗地区的人力资源稀缺,绝不可能提供超过4万人的兵员补充。临时拼凑的部队,在战斗力上也远不能与卡迪西亚时的精锐相提并论。
贵族出身的菲鲁赞,实际上只是萨珊王朝末年将星凋零窘境下差强人意的二流将领。但如果波斯人执行了正确的消耗战略,阿拉伯人也未必能轻松征服他们。遗憾的是,萨珊君臣由于无法接受实施坚壁清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非常急迫地想要通过一两次决战来扭转乾坤。这就注定了他们在尼哈旺德之战中的惨淡结局。
阿拉伯人内部同样也有自己的隐忧。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以哈立德为代表的顶级战将因战功收获了荣誉和权势,与哈里发间的矛盾逐渐变得不可调和。
公元638年,欧麦尔解除了哈立德的军中职务。以此事件为标志,他开始提拔更年轻更忠于自己的将领,努曼即为其中一员。此人原为一个贝都因小部落的酋长,因作战勇猛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他曾辅助艾卜·伯克尔攻打拒缴天课的人,也曾在两河的多次战役中与哈立德并肩作战。此后又辅佐萨阿德取得了卡迪西亚的决定性胜利,因而被欧麦尔看重,接受独自领军攻打尼哈旺德的任务。
虽然他每逢大战必定亲自冲锋陷阵的作风极大激励了麾下士兵的作战意志,但也时常让自己的安危陷于战场险境之中。正如我们即将在尼哈旺德的战斗中看到的那样,他的上述弱点遂成为影响战斗结果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自毁长城
公元642年春,努曼率领一支不超过3万人的阿拉伯军队,抵达尼哈旺德城墙下,准备向城市发起围攻。该城坐落于米底中心位置,距米底西境的胡尔万城和重镇哈马丹不远,交通便利。又因地处崎岖山地而易守难攻。
菲鲁赞曾在卡迪西亚战役中领教了穆斯林的狂热战斗意志。他严令部众加固城池、坚守不出,还在城墙前布置了铁刺网,更加剧了阿拉伯人攻城的难度。他甚至想要通过和谈迫使对方主动撤兵。虽然并未取得任何效果,但努曼同样也无力用正面强攻的方式打败兵力占据优势又避居坚城的对手,因为他们连刺网都无法通过去。
波斯人就以坚守的策略抵挡住了敌人连续两天的攻势。如果他们将上述战术贯彻到底,那么战局就将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后者显然对远道而来的阿拉伯人不利。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看似不易打破的僵局仅仅只维持了不到三天。到第三天日出后,菲鲁赞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原来努曼得知敌人屯重兵于坚城后,迅速改变了原有策略,不再试图继续攻城,却将主力后撤至波斯人视野之外的高地上。同时令猛将卡卡指挥一支少而强悍的骑兵精锐,尝试激怒并引诱对方出城,从而达到在野战中歼灭敌人的目的。
作为曾参加过雅穆克、卡迪西亚等重大决战的虎将,卡卡·本·阿穆尔出色地完成了诱敌的任务。他的骑兵们一边围绕着尼哈旺德城池高速奔跑,一边故意放肆嘲笑着向城内射箭挑衅,成功地激起了波斯人的怒火。如果说对方的刺激已经让缺乏韧劲的菲鲁赞无法忍耐,那么来自己方君王的催促令则成为他做出错误决定的致命诏书。
结果,除了守门士兵,这支堪称萨珊王朝最后依靠的军队,在统帅的一声令下全部离开了安全的堡垒前去追击敌人。如同百年后打开潼关大门的平叛唐军一样,踏向自己的死地。
和以往相反,尽管菲鲁赞麾下的波斯军队同样是由步兵和骑兵组织起来,但比例却与卡迪西亚时大相径庭。由于大量菁英骑兵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萨珊王朝已无法如往昔一般凑齐足够数量的具装铁骑。菲鲁赞彼时所能倚重的部队,只有数量众多的伊朗各族步兵。
波斯步兵以七人为一组,披甲作战的他们移动不如阿拉伯人快速,需要卡卡配合着减缓后撤速度,让他们能及时赶上敌人的步伐。
与此同时,努曼则在战场另一侧调兵遣将。他下令让麾下主力排成战斗队形,但严禁后者轻举妄动。正是那些前排的阿拉伯重步兵,手持长矛与大盾,以类罗马式密集队形作战,以令敌胆寒的意志力执行了主帅的命令。他们先是目睹骑兵同僚将敌人引入战场,然后举起盾牌抵御波斯人的远程箭雨攻势。
一波三折的血战
最初,波斯人的攻势相当猛烈。阿拉伯史学家对此惊叹道,异教徒向前推进,朝他们射箭并射伤了许多阿拉伯人。尽管如此,努曼仍然拒绝了部下想要反击的催促,他在等待菲鲁赞的破绽出现。
波斯军队对穆斯林战士的单方面打击持续了数个小时,换作一支普通的军队或许已经早已无法忍耐。但大扩张时代的阿拉伯人却意志格外顽强。当正午的阳光开始逐渐偏西,菲鲁赞的士兵也因疲惫而攻势暂歇。阿拉伯主帅敏锐地意识到久候的战机终于到来,遂下达了战斗的指令。
士气高昂的穆斯林士兵们,伴随着努曼“安拉至大”的呼喊声,仿佛一只只下山猛虎一般扑向面露疲态的猎物。努曼本人更是一马当先,他那醒目的白色斗篷和帽子出现于哪,那里就出现一大片敌人的尸体。士兵们则围绕在主帅周围共同奋战,喊杀声震耳欲聋。敌对双方的战斗是如此趋于白热化,以至于幸存者声称他们从未在任何一场战役中听到利刃砍刺人体发出这么响的噗哧声。战场地面也很快就被鲜血浸透,许多穆斯林骑士都因战马脚滑而被甩落在地,失去了生命。
双方近身搏杀到傍晚,都无法分出胜负。阿拉伯人虽然在意志力和战斗技巧上强于波斯人,但毕竟人数居于劣势,此前又因敌人的弓箭而受过打击。倘若当前局势继续发展下去,即使波斯人无法取胜,他们中的大部分仍有很大机会逃回尼哈旺德的堡垒中。穆斯林依然面临不能克服坚城的难题。
然而努曼绝非只顾战场杀敌的一介莽夫,他早已考虑到战场形势并为此做了相应部署。因为正当两军交战正酣之际,萨珊士兵突然听到阿拉伯援军到来的消息,顿时军心陷入混乱之中。我们当然知道,这所谓的援军纯属子虚乌有。上述消息无疑即为努曼故意派人散布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敌方军心。
于是,在假消息的打击下,意志力薄弱的波斯人内部出现了短暂的秩序紊乱,这恰恰是穆斯林一招制胜的绝好良机。努曼立即指挥部属,准备向菲鲁赞阵型中央发起强突。但就在这键时刻,他的战马因踩踏血渍而突然滑倒,主帅本人则从马背上摔落在地,当场身亡。
众所周知,对一支普通军队而言,主帅的阵亡是何等影响士气的致命之举。命运之神似乎在瞬间就将扭转战局的机遇交给了菲鲁赞。遗憾的是,后者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距离胜利近在咫尺,因为穆斯林指挥层间的权力交接实在太高效了。努曼刚一阵亡,其兄弟努亚伊姆就将接过战旗,将其交付给副将侯宰法·本·叶曼。后者为避免军心动荡严禁公布主帅的死讯。因此,敌我双方的普通战士都不知道当时发生的足以改变历史的重要事件。这样一起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祸事,就如此消弭于无形之中。
夜幕降临后,穆斯林终于突破了菲鲁赞布置的阵型,从中央直插后者的心脏部位。波斯士兵纷纷转头开始逃跑。许多波斯士兵因敌人追杀而惊惶无度,在夜色中失去了方向感,全部坠入了战场附近的峡谷中。
最终,当战场的喧嚣声终于平静下来,这支原本有4万人的波斯军队,除了几千幸运儿逃走外,其余全因战斗或坠沟而死于非命。
圣火的熄灭
菲鲁赞同样没有逃过命运的捉弄。他找到了一条看似安全的山路,试图趁夜色掩护,混在士兵中逃往哈马丹。但他很快就被努亚伊姆发现,后者当即派遣虎将卡卡前往追杀。波斯主帅一度以为能够逃出生天,可是当走出小路时,却发现前路被一大群装载蜂蜜的驴和骡子堵得严严实实。
最终,萨珊的末代大将被追踪而来的卡卡斩落首级。自此以后,他的事迹就成为穆斯林互相调侃的谚语:安拉从蜂蜜中搬来救兵。
尼哈旺德之战就以如此惨烈而又戏剧性的结局降下了帷幕。毫无疑问,它的失败对萨珊王朝是致命的。这个通过推翻异族帕提亚人统治而建立起来的帝国,一直以恢复古代波斯荣光为己任。他们曾经是伊朗大地上,无数波斯民族忠诚膜拜的对象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依靠这样的威望,牢固地维系了四个多世纪的统治,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哪怕是遭遇西方强敌的侵袭和乱臣贼子的篡权,都没有动摇的痕迹。然而一切辉煌,都在尼哈旺德战败后土崩瓦解。
从这时起,萨珊家族彻底失去了国家层面上组织反抗和号召的公信力。伊朗各地陷入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状态,在穆斯林的攻势下迅速消亡。
虽然萨珊王朝的瓦解,有对手实力强劲的缘故。但其领导人决策的失误也帮了敌人的大忙。由于过于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使波斯君臣寄希望于通过几次大战来逆转局势。即使遭遇卡迪西亚式的灾难,依然无法打破他们的执念。但结果只能是以更快的速度,耗尽自己已经变得更少的资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8:21
目录
概述
形势逼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