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州,古代
行政区划,
十六国前凉置沙州,治所在今
敦煌,辖敦煌、晋昌、
高昌三郡和
西域都护、
戊己校尉、
玉门大护军三营;之后,
西秦、
北凉设有沙州,还有南朝册封吐谷浑、阴平国也有沙州名号。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
瓜州为西沙州,
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改西沙州为沙州,治所在敦煌县。
安史之乱后,沙州归
吐蕃。
唐宣宗后,
归义军收复,归义军的治所记载沙州。
大中五年(851年)建
归义军节度于沙州。后张氏宗族内乱。其孙
张承奉嗣节度使,叛唐自立“
西汉金山国”,自称“金山白衣天子”。此时回鹘也控制了
河西走廊中部地区,“金山国”为打通东西交通,与回鹘交战,结果一败涂地。后回鹘攻打沙州,张承奉难以抵挡,只好投降。
后梁乾化三年(914年)金山国亡,张氏绝嗣,沙州长史
曹议金取代节度使地位,统领瓜、沙二州。
敦煌市位于
甘肃省西北部,隶属
甘肃省
酒泉市管辖。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东西分别与
瓜州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
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相接。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8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9.3万人。敦煌市辖5个镇、4个乡:
沙州镇、
肃州镇、
莫高镇、
转渠口镇、
七里镇、
杨家桥乡、
郭家堡乡、
黄渠乡、
阳关镇;国营敦煌农场、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市政府驻沙州镇,敦煌四周皆为沙漠戈壁包围,位处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端边缘。沙漠地带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大,地面缺少经常性流水,植物稀少矮小,为
风沙地貌。沙漠多集中在
鸣沙山地带和
党河两岸及其下游地带。地面物质主要由沙粒构成,地表覆盖大片流沙,广布沙丘,在风力推动下
沙丘移动,往往造成严重危害。全市有沙漠765万多亩,占总面积的16.36%,所以敦煌又有“
沙漠绿洲”之称。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
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荒原,北靠嶙峋
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
三危山。属
暖温带气候。年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而
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在这个群山拥抱的天然小盆地中,
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
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
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人才辈出……美丽的敦煌,是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
禹贡雍州之域。古戎地也,
左传所谓“
充姓之戎,居于
瓜州”,注云“在今敦煌”,是也。
汉武帝元鼎六年,分酒泉置
敦煌郡,今州即其地也。
前凉张骏于此置沙州,盖因
鸣沙山为名。流沙即居延泽也。以西胡校杨宣为刺史,后三年宣让州,复改为敦煌郡。凉武昭王初都于此,后又迁于酒泉。后
魏太武帝于郡置敦煌镇,明帝罢镇立瓜州,以地为名也,寻又改为义州,庄帝又改为瓜州。隋大业三年,又罢州为敦煌郡。隋末丧乱,陷于寇贼,武德二年西土平定,置瓜州,五年改为沙州,建中二年陷于
西蕃。皇朝以敦煌为炖煌。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东南至上都三千七百里。东南至东都四千五百六十里。东至瓜州三百里。西至石城镇一千五百里。西至吐蕃界三百里。北至
伊州七百里。
炖煌县,上。郭下。本汉旧县,属
敦煌郡。
周武帝改为
鸣沙县,以界有
鸣沙山,因以为名。隋大业二年,复为敦煌。敦,大也。以其开广西域,故以盛名。
县泉水,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出龙勒山腹,汉将
李广得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即此也。水有灵,车马大至即出多,小至即出少。
寿昌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五里。本汉
龙勒县,因山为名,属
敦煌郡。周武帝省入鸣沙县。隋大业十一年,于城内置龙勒府,武德二年改置寿昌,因县南寿昌泽为名也。
阳关,在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兰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谓之南道,西趣鄯善、
莎车。
后魏当于此置阳关县,周废。
玉门故关,在县西北一百一十七里。谓之
北道,西趣车师前庭及疏勒。此西域之门户也,
班超在西域上疏曰:“臣幸得护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恐后代谓臣没西域,臣能无依风首丘之
思域!臣不敢望
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