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阁,又名
慈云禅院,坐落在上海市沉香阁路29号。它和
玉佛寺、
龙华寺、
静安寺、
圆明讲堂等五所上海的佛教寺院于1983年4月同时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42所汉族地区重点寺院。沉香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改名为慈云寺,但民间仍称它为沉香阁。整个寺院颇具规模,前有
弥勒殿,山门
石坊;中有大雄宝殿、沉香佛殿,还有造鹤轩、前殿禅堂及左右厢楼。阁的建筑形式庄重典雅,在整座寺中显得非常突出。阁在清代为邑城官员祈晴祷雨之处,上海在未建万寿宫前,皇帝皇太后生日也在这里朝贺。因而香火旺盛,誉满
上海城。
简介
沉香阁又称
慈云禅寺,位于上海市
南市,初创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
比丘尼道场。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在
南市区沉香阁路,占地2378㎡,旧名慈云禅寺,上海唯一供奉沉香观音的寺院.据清同治
《上海县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有沉香观音像浮至
淮口,时
潘允端督漕淮上,奉归建阁。”
故名沉香阁,为潘允端的家庵。
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屡经修葺扩建,有山门
石坊、
弥勒殿、大雄宝殿、沉香佛殿及鹤轩、前殿禅堂等建筑。
观音像为名贵水沉香本雕成,为佛寺所独有,雕像屈一足,一手上,作凝思状,神态自然逼真。每逢雨天,芳馥四溢。
上海未建
万寿宫前,每逢皇帝、皇太后诞辰、上海官员以此为朝贺之处,同时此处也是人们祈晴祷雨之所 。
1981年国务院颁文,将沉香阁列为全国142个重点开放寺庙之一。
1989年为上海佛教协会收回,修复沉香阁和大殿,1992年修
牌坊、
天王殿等,沉香阁成为国内最大的尼姑庵之一。寺东有名僧
应慈法师纪念堂。
命名来源
沉香阁以供奉沉香观音而闻名。观音由整块沉香木雕就,精工细作,线条流畅,造型别致。观音像呈坐势,屈右足,右手垂于膝上,左手支撑,头微侧,作凝思之状,姿态优美,故又名“如意观音”,其文物、艺术价值极高。观音像供奉于阁上,阁为明代所建,建筑形式独特,被列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又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布局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142座重点开放寺院之一,是座上海最大的,有特色的
比丘尼寺院。
牌楼
沉香阁前有四柱三门重檐翘角牌楼,上有
沙孟海书题“沈香阁”三字,因古字无“沉”,沈、沉相通,故“沉”字写成“沈”字,以示佛寺之古老。
沉香阁旧时又名“
慈云禅寺”,占地2378平方米,中轴线上有
天王殿、大雄宝殿、
观音殿,两庑有
伽蓝殿和
应慈法师纪念堂。
天王殿
第二进是
天王殿,天冠
弥勒、
韦驮和四大天王像全部新塑装金。天王殿里,一般都塑有四大天王,故称为天王殿。明清以后的
四天王像,基本成为定式,即东方
持国天王,白面,手执琵琶;南方
增长天王,黑面,手执宝剑;西方
广目天王,红面,手执一条龙或蛇;北方多闻天王,绿面,手执一柄大宝幢(雨伞)。两侧四大天王,立姿,与一般佛寺坐姿不同。
佛教中认为,四大天王,能护佛护法护国土护众生,佛教信徒从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宝(宝剑挟“风”、琵琶“调”音、宝幢喻“雨”、龙蛇喻“顺”人之心意),能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风调雨顺”。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佛教中是受
佛授记,继佛之后在世间教化众生的未来之佛,故又称为
弥勒佛。沉香阁内,塑的是
弥勒尚在
兜率天内院时,现菩萨
法相的天冠
弥勒像。现在大多数寺院都塑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像。相传在五代时,浙江
奉化有一个名叫
契此的僧人,常常蓬头垢面,手里拿一个布口袋,乞讨于街上,人们都叫他“
布袋和尚”。某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端坐圆寂之前,说了一首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佛教徒认为他就是弥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见了都能生欢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将他塑为布袋和尚相。。
天王殿中
弥勒头戴天冠,右脚置于左脚上,此是弥勒在
兜率天修行时菩萨相,为弥勒真身像,与一般寺院大肚弥勒迥异。
弥勒的背后是
韦驮天将像,佛教中说他常常手执
降魔杵,巡游东、西、南三洲,面对佛尊,守护佛法,称为“三洲感应”。是寺院的守护神,老百姓又称他为韦驮菩萨。常见的韦驮像为立像,一种是双手合十,降魔杵横搁于两臂弯中,另一种是双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对大雄宝殿,注视出入之人。个别寺院也有将韦驮塑为坐像的,如江苏
如皋定慧寺内,就塑坐、立各一尊韦驮像。
大雄宝殿
中为
卢舍那佛,两旁
文殊、
普贤立侍左右,还有
梵天、
帝释两天神左右护侍。
这种供式也为江南寺院所罕见。
卢舍那佛为如来之报身像,其上
藻井有348尊小佛,寓含
比丘尼348戒。沉香阁是
尼庵,有20位比丘尼。
“华严三圣”背后是
渡海观音,手执净瓶,立鳌鱼上,左为
善财童子,右为龙女。
观音阁
观音阁飞檐翘角,古奥典雅,阁上有横匾,上题“南海
宝筏飞渡观音大士阁”。
底层为丈室,楼上供沉香观音,观音高1米许,坐姿,屈一足,垂首于膝,首微侧,作凝思状,称“如意轮观音”。
每当雨天,沉香芳馥四溢。此为明代督漕
潘允端自淮水所得,时年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因此,沉香阁建寺至今已近400余年了。
《隋书》记载,隋时有使出访马来诸国,其中
赤土国赠沉香观音,使者回国晋见
隋炀帝时,在淮河遇大风,船翻像沉。至明时为上海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得。
沉香观音沉于淮河千年未坏,却毁于“十年文革”,现在的沉香观音系香港信徒捐赠的。
观音阁两庑左为
伽蓝殿,供关羽,其左关平捧印,其右
周仓持刀。右室有40臂观音,此为简式千手观音,左室为客堂。右庑有应慈法师纪念堂。
整个寺院颇具规模,前有
弥勒殿,山门
石坊;中有大雄宝殿、沉香佛殿,还有造鹤轩、前殿禅堂及左右厢楼。阁的建筑形式庄重典雅,在整座寺中显得非常突出。
阁在清代为邑城官员祈晴祷雨之处,上海在未建
万寿宫前,皇帝皇太后生日也在这里朝贺。因而香火旺盛,誉满上海城。
综述
在沉香阁的中轴线上,第一个建筑点是修复的明代石牌楼,它飞檐斗拱,气宇旬昂,著名书法家
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匾额“沉香阁”悬挂在
牌坊的檐下正中。第二进是
天王殿,其中的
天冠弥勒、
韦驮和四大天王像全部新塑装金。佛教中认为,四大天王,能护佛护法国土护众生,能保佑一方百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风调雨顺”。
第二进
第二进是
天王殿,天冠
弥勒、
韦驮和四大天王像全部新塑装金。天王殿里,一般都塑有四大天王,故称为天王殿。明清以后的
四天王像,基本成为定式,即东方
持国天王,白面,手执琵琶;南方
增长天王,黑面,手执宝剑;西方
广目天王,红面,手执一条龙或蛇;北方多闻天王,绿面,手执一柄大宝幢(雨伞)。
佛教中认为,四大天王,能护佛护法护国土护众生,佛教信徒从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宝(宝剑挟“风”、琵琶“调”音、宝幢喻“雨”、龙蛇喻“顺”人之心意),能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风调雨顺”。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佛教中是受
佛授记,继佛之后在世间教化众生的未来之佛,故又称为
弥勒佛。沉香阁内,塑的是
弥勒尚在
兜率天内院时,现菩萨
法相的天冠
弥勒像。现在大多数寺院都塑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像。相传在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一个名叫
契此的僧人,常常蓬头垢面,手里拿一个布口袋,乞讨于街上,人们都叫他“
布袋和尚”。某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端坐圆寂之前,说了一首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佛教徒认为他就是弥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见了都能生欢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将他塑为布袋和尚相。
弥勒的背后是
韦驮天将像,佛教中说他常常手执
降魔杵,巡游东、西、南三洲,面对佛尊,守护佛法,称为“三洲感应”。是寺院的守护神,老百姓又称他为韦驮菩萨。常见的韦驮像为立像,一种是双手合十,降魔杵横搁于两臂弯中,另一种是双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对大雄宝殿,注视出入之人。个别寺院也有将韦驮塑为坐像的,如江苏
如皋定慧寺内,就塑坐、立各一尊韦驮像。
第三进是大雄宝殿,正中
须弥座上端坐
卢舍那佛,
文殊、
普贤、大
梵天、
帝释天分列两旁,顶上是精工雕刻的
藻井。整个大雄宝殿顶上,有348尊贴金小佛像围绕卢舍那佛。佛前供桌和桌上
五供具都按明代式样配置。两侧还有装金
十八罗汉。大殿南端东钟西鼓,晨钟暮鼓
修持诵经。
过大雄宝殿后是宽敞的天井。从庭院向上看,正中四根立柱架起一重飞檐,檐上一个悬空亭阁,东南西全部落地长窗。这就是全国闻名的沉香阁的“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赵朴初居士为之题额为“南海飞渡沉香大士宝阁”。登两侧的楼梯而上,立即可闻到芳香馥郁,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阁。虽然名称为阁,实际上,阁只是凸出向外的10平方米的小阁,内放几把明式单背的椅子和高脚花几而已。由于它与老
城隍庙和
豫园相邻近,所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的佛教信徒和游客来此游览,已成为上海市的旅游胜地。
寺庙史料
应慈法师
1943年,现代名僧
应慈法师应沉香阁住持苇乘之请,驻锡沉香阁,在这里首先开讲华严初祖杜顺(557-640)所著《华严法界观门》,从此,慈云寺(沉得阁)成为
应慈汉师在上海弘扬
华严宗的道场。
应慈(1872-1965年)
法名湿亲,安徽
歙县人,26岁在
普陀山出家,28岁在宁波
天童寺受
具足戒,后到金山、高旻、天宁等寺
参学,依明性、
寄禅、大定、月郎、冶开等名僧为师,后随
月霞法师研究《华严经》,毕生致力于宏扬《华严经》教义,对近现代华严宗的传播影响很大。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因实际创始人
法藏被武则天赐号“
贤首”,该宗又称首宗。华严宗认为,世界是
毗卢遮那佛的显现,
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宣传“
法界缘起”的世界观和“顿入佛教”的思想。
应慈法师随月霞法师在上海华严在大学、
虞山兴福寺华严讲堂讲授《华严经》。1922年,他到杭州西湖
菩提寺,潜心专修《华严经》。随后数十年,应慈法师在江苏、浙江、山西、上海等地传播
华严宗教义,并在常州、上海等地创办华严学院,培养僧才。1948年,主持华严法会事务。晚年应慈法师常住沉香阁,仍弘扬演教,讲学不辍,自律为“四壁有经皆可读,一年无日不
参禅”。
应慈法师是位爱国爱教的佛教界代表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府的政策法律,拥护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4年当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7年,又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62年当选为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1985年,明旸法师为纪念应慈法师圆寂二十周年题词一首:
佛学耆宿仰应公,德重道高四众崇。
一片丹心爱祖国,大悲宠愿护禅宗。
经谈般若真空理,教演华严玄妙功。
“文化大革命”中,沉香阁被工厂占用。为了落实宗教政策,市政府花大力气协调各方面关系,搬迁工厂,将沉香阁移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现沉香阁内还建有“
应慈法师纪念堂”,每天都有许多国内外信徒、游人前来瞻礼、参观。
开放
1989年落实宗教政策,开始边修复边开放。经上海市佛教协会与市文管部门研究,决定按照明清古建筑格局修复沉香阁。经过五年整修,沉香阁又重现了明清时期的旧貌。四柱三间三牌楼的山门,基本保存了原有的石柱和部分构件;
天王殿正中奉天冠
弥勒、
韦驮、
四大金刚;大雄宝殿中奉
卢舍那佛、
文殊、
普贤、梵王、
帝释,两旁为
十八罗汉坐像,扇墙后为
海岛观音;后殿为全寺主体建筑“沉香阁”——观音楼。前后三进,两边耳房为配殿、僧寮,结构完整,布局紧凑。
现在的沉香阁,中轴线上,第一个建筑是修复的明代石牌楼,飞檐斗拱,气宇轩昂,著名书法家
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匾额“沉香阁”悬挂在上面。
第三进
第三进是大雄宝殿,迎门的一副楹联,是新加坡吴伟业居士所献,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成都
比丘尼道场
铁像寺和爱道堂的住持隆莲法师所撰书:
沉沦人尽渡载三千佛子一叶舟中;
大殿正中
须弥座上端坐
报身佛卢舍那佛,
文殊、
普贤,大
梵天、帝释天分列两旁。顶上精工雕刻的
藻井,整个大雄宝殿顶上,有348尊贴金小佛像围绕卢舍那佛,按佛教《
梵网经》经义,象征这所庄严的比丘尼道场,严持比丘尼348戒。佛前供桌和桌上
五供具都按明代式样配置。大殿两侧是装金十八岁汉。大殿南端东钟西鼓,晨钟暮鼓修持诵经。
天井
进入大殿后的宽敞天井,空地上有一座三层铜制宝鼎和一对石灯台。广场周围建筑都是两层楼阁,东西两厢的楼上东边是专供海外女宾来寺院时的四套客房,按春夏秋冬季节特点布置有明式床寝家具,但配有现代化的卫生设备。西楼上是沉香阁常住
比丘尼们的
寮房。楼下东庑是客堂,
千手观音殿和
伽蓝殿,
伽蓝殿内供有一尊明代木雕
伽蓝神关羽像。西庑是
祖堂,祖堂内供着沉香阁(
慈云禅院)历代祖师莲位,和1943年起即
卓锡于此、并一生弘扬《华严经》的“华严座主”
应慈法师的莲位。
天井正面的建筑,可以说是全国独特的。从庭院向上看,正中四根立柱架起一重飞檐,檐上一个悬空亭阁,东南西全部落地窗。这就是全国闻名的沉香阁的阁,
赵朴初居士为之题额为“南海飞渡沉香大士宝阁”。登两侧的楼梯而上,立即可闻到芳香馥郁,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阁。虽然名称为阁,实际上,阁只是凸出向外的十乎方的小阁,放几把明式单背的椅子和高脚花几而已。
观音殿
阁的后面的就是一个
观音殿,上面张挂着绣有“南海宝筏飞渡沉香大士”的欢门和四条风幡。正面一个大
佛龛,龛前一张明式楠木大供桌,明黄色瓷五供具,恰到好处地陈列在供桌上,二尺高的缕空
香炉内,飘出缕缕檀香味。佛龛两侧有铜制伽蓝神和两童子像。佛完内供的就是沉香观音。这尊沉香观音,又名如意观音。观音呈坐像,原高三尺,是用特别名贵的沉香木雕就,故而得名。屈右足于坐上,右肘倚于右膝上,左手支撑于座上,头微右侧,作凝思状,花冠缨络,庄严慈祥。传说,据《
隋书》记载,隋大业四年(608),
隋炀帝派大臣
常骏出使南方国家,赐赠中国工艺品等礼品,
赤土国回赠沉香观音一尊,常骏回到长安,正值隋炀帝巡游扬州,常骏等从淮河乘船赶往扬州,途上遇风翻船,沉音观音沉落淮河。直至明代
潘允端发现后,奉回上海,建阁供于此处。据说原来每逢雨天,沉音芳馥四溢。可惜“文革”之中不知去向。
现在的沉香观音,是由沉香阁住持
观性法师1990年专程去泰国,从泰国募集到一段极其珍贵的真正的
沉香木,价值一万多美元。运回上海,配以上等
檀香木,照原样放大重雕而成,其神态和工艺水平,不逊于原像。阁的楼下为慈云堂,里面装修、布置简洁古雅,正中北壁一长几、一八仙桌、两张靠椅,两侧各四张靠椅,居上空地一张园拼桌,四个鼓形园凳。全部明式红木所制,无桌围椅披,高雅而有气度;所有摆设,不过是左右各一座黄梨木独幅屏风,红木长几上一大理石插屏和一对花瓶而已。正面壁上一幅彩描观音
中堂和两副对联,分别由
赵朴初居士和
真禅法师所撰书:
赵朴初所撰为:
真禅法师所撰为:
非色非空见如来。
慈云堂西面是贵宾接待室。东面是方丈室,现沉香阁住持为
观性法师。观性法师,现已85岁高龄,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曾任南市区人民代表、区政协委员,又兼慈修居住持。由她带领这两个
比丘尼道场的六七十比丘尼和二十多位佛学院尼众班学尼熏休修持。
沉香阁东北部重建了一幢明式建筑的小楼,现为“
应慈法师纪念堂”,堂额为
赵朴初居士所题。底层是一个小
法堂,二、三楼陈列着反映应慈法师生前弘法利生事业的珍贵照片、著作、手迹和遗物。
二楼堂中应慈法师遗像两侧,
真禅法师为其
亲教师所书对联:
霞月宗风不坠佛海圆融曾讲三译华严冗称教主;
沉香阁的东部,建有一幢综合楼。楼下是能供二三百人用餐的
斋堂,在佛教节日和香期中,为佛教信徒们供应有广东风味的素斋。在二楼上,还设有一个小巧精致的餐厅,古色古香,装饰有贴金的
宝相花图案。尤其是一幅精美的壁塑,按河南巩县石刻原样复制的北魏“帝王礼佛图”,更显得古雅庄重。这个餐厅在上海佛教寺院,甚至大宾舍馆中,也可称得上第一流的。楼上是
上海佛学院尼众班的教室和学尼们的案房,每庙都有二十多位学尼,来自全国各地。现在已招收第四届学员。以前毕业的学员都已受过
具足戒,并分配在本市的各个
尼庵中或佛学院中,担任着重要的执事和教师,成为一代新的
比丘尼接班人。
上海沉香阁,以其古雅,以沉香观音,闻名于海内外。它又处在上海市市中心的旅游胜地,与老
城隍庙和
豫园的邻近,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佛教信徒和游客,为上海市的繁荣兴旺,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
修复后的沉香阁为上海最大的比丘尼丛林。沉香阁住持
观性法师。1992年10月15日,沉香阁修缮一新,隆重举行
观音像开光,观性法师升座典礼。1994年8月14日上午,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华古寺方丈明旸法师主持并隆重举行了全堂
佛像开光仪式。上海佛教信徒以及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诸山长老800余人参加了佛像开光典礼,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法师和信众专程来沪庆贺开光盛典,
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为此次活动发来了贺电。1992年沉香阁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始建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进士及第官拜四川
布政使的上海豫园主人
潘允端,奉命办理漕运、疏浚淮河时,意外捞得一尊沉香木雕刻的观音佛像。相传该
沉香木观音像为隋代物品。潘允端事母至孝,知母敬佛,将
沉香观音装金后供奉于潘家祠堂前的佛阁内,并请名家题写“南海
宝筏飞渡沉香大士阁”。沉香观音像系名贵的海琼水沉香木雕刻而成,高约三尺余,头戴宝冠,胸佩珞珠,袒腹露脐,屈一足,右手加膝,头微右侧,若凝思状。沉香木称异香仙木,年代愈久,香气愈烈,每当雨雾天气,更是芳馥四溢。清代潘氏门第渐衰,祠毁阁朽。
清重修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上海人曹垂灿重修殿堂。嘉庆六年(1801年),上海巡道
李廷敬、知县汤焘发起募捐,并将沉香阁迁至
城隍庙西北重建,改名
慈云禅寺。四年后
潘允端的子孙将寺前空余土地也捐献给沉香阁,巡道钟琦、知县
苏昌阿率属增建殿堂。嘉庆十九年,僧振锡募资营建大雄宝殿。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僧清如募资营建两厢楼。至此慈云禅寺方具大丛林规模。同治三年(1864年),又募建鹤轩。全寺殿堂僧寮都保持明代建筑的特色。清代,沉香阁不仅是地方官员祈祷晴雨之处,在未建
万寿宫之前,凡清帝登基及清帝和太后生日,在上海的清朝文武官员也在此行朝拜之礼,故寺内香火鼎盛。该寺几经扩建,前门增建山门
石坊、弥勒殿,中建
天王殿、大雄宝殿,后为沉香观音楼。另建有鹤轩、禅堂及左右厢楼。规模齐整,古朴典雅。
民国
民国32年(1943年),
华严宗应慈法师应该寺苇乘住持所请,
卓锡寺内。住在东小院“印月居”,首讲华严宗
初祖的
《法界观门》,后又开讲《仁王般若经》 。沉香阁遂成为应慈法师在上海弘扬华严宗的道场。
1956年,市政府拨资重修沉香阁。1965年农历八月初五日,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和
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的应慈法师逝世于沉香阁的印月禅室中,享年93岁。
“文化大革命”期间,沉香阁被工厂占用。
改革开放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宗教政策。1987年9月,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
真禅发起成立“
应慈法师纪念堂”,并担任应慈法师纪念堂筹备委员会主任。原印月居部分房屋改建为应慈法师纪念堂。1989年9月,上海市佛教协会成立沉香阁修复委员会。市佛协副会长、
慈修庵住持
观性法师亲自到泰国等地募集资金。沉香阁现占地2378平方米,保持原来建筑样式,恢复明清寺院的风貌。大雄宝殿和沉香观音楼比原来升高60厘米,更显气势雄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赵朴初书写匾额“南海
宝筏飞渡沉香观音大士阁”。山门
石坊上有书法家
沙孟海题写的“沉香阁”匾额。现供奉的沉香
观音像由海外佛门信众恭献泰国沉香木按原佛像雕成,全身贴金,头戴璎珞佛冠,慈眼俯视众生,善财、龙女侍立左右。佛像设计师
胡建宁对沉香阁大殿修复工程及佛像进行了设计。1992年10月15日,隆重举行沉香观音
开光暨
观性法师升座典礼。20世纪80年代以来,沉香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
比丘尼道场之一。沉香阁内设有上海
佛学院尼众班。
1959年5月26日,沉香阁由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为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96年11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