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
中国江西省下辖地级市、省会城市
南昌市(英文名:Nanchang City),简称洪或昌,是江西省下辖地级市省会Ⅰ型大城市。位于东经115°27'至116°35'、北纬28°10'至29°11'之间;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市人民政府驻红谷滩区新府路118号,下辖6区3县,总面积7194.9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656.82万人。南昌方言属赣方言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约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南昌地区活动。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南昌,人类活动更加频繁,人口增加,生产得到发展。据文物遗址发现,在5000多年前南昌地区的先民学会了人工栽培水稻,还懂得利用周边湖泊丰富的水资源,用渔网捕捉鱼虾。夏商周时期,南昌地域属古扬州之域。春秋时期,南昌属“吴头楚尾”之地。战国时,南昌先民已掌握熔铁、铸铁技术和使用耐火材料等先进工艺,该地属楚管辖。
秦汉至两晋时期
时,南昌属九江郡。秦代广修驰道,南征百越时,修筑从京师咸阳经南昌直达岭南的驰道,沟通中国南北的联系。
西汉初年,汉高祖在南昌建豫章郡,郡地面积相当于今江西全境,约16万平方千米,人口为351965人,平均每平方千米2.2人。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大将灌婴平定豫章后,立即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始称灌婴城,为豫章郡所在地。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豫章郡属扬州刺史部,继续管辖南昌。公元9年,豫章郡改名九江郡,南昌改名宜善。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豫章郡和南昌各地恢复原名。
从西汉至三国归晋,前后历500余年,南昌一直为豫章郡治。三国时,南昌属吴,吴主孙策孙权等先后在豫章郡内分立庐陵鄱阳安成、临川等郡。汉代以来,南昌地区经济繁荣,水陆交通发达。东晋初,州治仍然在豫章,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江州刺史自豫章移至浔阳咸康六年(公元340年),又移治武昌,义熙中(公元405—418年)重新移至豫章。在东晋时期,南昌、九江一带实为江州的核心地。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豫章郡,设立洪州总管府,府治豫章。隋炀帝大业初年,又进一步改制行政建制,洪州又改为豫章郡,统豫章、丰城、建昌、建城4县。隋朝的统一,使豫章郡(洪州)又归于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往来与联系不断加强,获得了一个广阔和相对安定的空间。据史料记载,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豫章及各郡的户数是南朝刘宋时期的1.85倍,人口得到较大增长,南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进入唐代南昌地区的行政建置也有多次变动。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豫章郡为洪州,置总管府,并将洪州一分为四:南昌州、孙州、靖州、洪州。武德八年,洪州总管府改洪州都督府,统豫章、丰城、建昌、高安4县。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为加强对地方行政的监督和管理,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10道,洪州属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分全国为15道,洪州隶属江南西道。唐代的洪州,人烟稠密,户口众多,舟车辐辏,楼阁林立,百业兴旺,商业繁荣,城市扩展,文化灿烂,逐渐成为江南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五代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公元959年),洪州升为南昌府,并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将都城从建康迁往南昌,号“南都”,李璟死后又迁回建康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南昌府改为洪州,领7县。南昌地区从此结束了分裂割据的状态,归于宋朝统一的版图之内。城区面积达14~16平方千米,设16个城门,是历史上南昌古城最大时期。宋真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江西以洪州为治所,洪州成为江南西路10州、军的政治军事中心。至北宋末年,洪州共辖8县,人口在江南西路各州中位居第3,仅次于吉州虔州。这一次的区划建制,沿袭至清末长达800年基本未变。宋徽宗时期,南昌行政区辖地2.5万平方千米,人口561730人,每平方千米达21人。作为江西军事重镇,洪州(隆兴府)在南宋时地位重要。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抗金名相李纲任江西安抚制置使兼洪州知州。因战争频繁,战船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洪州(隆兴府)等地又成为战船的制造中心。
南宋中后期,隆兴府时局相对稳定,先后有重臣名将刘珙芮辉程大昌陆游辛弃疾等任职隆兴府,支撑南宋王朝江西大局。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设立江西行中书省,治所隆兴府,领18路、9州。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改隆兴府为隆兴路。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改隆兴路为龙兴路,直至元朝末年。元代龙兴路的行政辖区和宋朝一样,仍领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分宁、武宁8县,治所设于南昌、新建两县县城。据《元史》记载,当时的龙兴路有37万多户,人口有148万余人。龙兴路是江西行省的中枢之地,同时也是镇守广东、福建两省的重要军事重镇。元朝十分重视边陲驿道的建设。鉴于龙兴路的重要,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4年),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使开辟驿道,这条驿道的开辟,加强了龙兴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明清时期
明朝是古代南昌政治体制日臻完备与成熟的时期。明初的南昌府,久经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文化遭到极大的破坏。但明前期吏治清明勤政为民,短短数十年人民再度安居,社会安定,吸引了福建、广东一带大批流民来定居,古代南昌又进入了一个繁盛的时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以后,南昌称为洪都府、南昌府。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江西卫所进行调整,南昌左、前卫合并为南昌卫。此间,南昌的行政区划固定下来,共辖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武宁7县和宁州,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清代基本沿用明朝的行政体制,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将总督治所由江宁移至南昌。清朝在江西地方行政区划的确立及行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包括南昌在内的整个江西社会的稳定,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江西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南昌府。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设豫章道,道尹公署设南昌。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析南昌县、新建县城区和郊区设南昌市,为江西省会。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南昌会战失败后日本占领南昌,由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管辖。设立南昌、新建(西山)县属南昌市。
1949年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昌,南昌成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江西省直辖市、江西省人民政府所驻地;6月7日,南昌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区成立,辖南昌、丰城新建高安清江新淦进贤(8月从贵溪分区划入)、奉新安义、靖安(9月从九江分区划入)10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5年,南昌市设东湖、西湖、胜利、抚河4区。1958年增设青云谱区,南昌专区南昌(驻莲塘镇)、新建(驻生米镇)2县交由南昌市领导。
1961年,增设郊区,南昌、新建2县划归宜春专区。1971年南昌、新建(驻长堎镇)2县再次划入南昌市。1976年,南昌辖东湖、胜利、抚河、西湖、青云谱、湾里、郊区7个区。
1980年,全市进行区划调整,东湖、胜利两区合并为东湖区,抚河、西湖两区合并为西湖区。1981年,增设湾里区。1983年,宜春地区安义县、抚州地区进贤县划入南昌市。
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郊区改名青山湖区,并正式挂牌。至此,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五个区的名称确定下来。2004年,南昌市区划调整,桃花镇、湖坊镇同盟水产场划入西湖区,塘山镇永和村、公园村、贤湖村、永溪村、长巷村、七里村六个村划入东湖区,湖坊镇楞上村、太和村、热心村划入青云谱区,东湖区青山路街办潘坊等七个居委会、西湖区上海路街办洪钢等28个居委会划入青山湖区。
201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南昌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南昌市湾里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新建区;设立南昌市红谷滩区,将东湖区沙井街道、卫东街道和新建区生米镇划归红谷滩区管辖。南昌市红谷滩区人民政府驻沙井街道绿茵路699号。调整后,南昌市辖3县6区,中心城区由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新建区、红谷滩区构成。
2021年,将新建区厚田乡划归红谷滩区管辖。撤销南昌市青山湖区蛟桥镇,设立蛟桥街道,并划归新建区管辖。撤销红谷滩区生米镇,设立生米街道,以原生米镇行政区域为生米街道管辖范围。生米街道办事处驻为民社区。
名称衍变
公元前202年,西汉大将灌婴在此筑城,始称灌婴城,历经2200余年,南昌别名豫章、洪州、隆兴等,明代定名为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
在海昏侯墓中,发现了关于南昌城最早、最珍贵的实物资料——带有‘南昌’铭文字样的青铜豆形灯,在墓葬的各个功能分区里,都设有通过腹部储水进行循环排烟的高等级贵族使用的灯器,“回廊、椁室、过道都有灯”。而这些灯上大多带有“昌邑”字样,在一件青铜豆上则明确出现了“南昌”的字样。据史料记载,南昌在汉高祖时就已建城,但其名如何得来,却有可能通过海昏侯墓的这一发现得出确论。一心想恢复身份并始终自认“昌邑王”的刘贺,很可能将从前待过的山东称为“北昌邑”(今菏泽巨野县),将自己当下所处的江西鄱阳湖畔的都城称为“南昌邑”。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随葬品中既有“昌邑”年款的器物,同时也有铭刻“南昌”二字的豆形灯。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南昌市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位于东经115°27'至116°35'、北纬28°10'至29° 11'之间,全市面积7194.98平方千米。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与永修都昌鄱阳三县共鄱阳湖,南北最大纵距约121千米,东西最大横距约108千米。
气候
南昌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冬冷夏热、秋爽春寒,春夏多雨、秋冬干燥,无霜期长、冰冻期短。平均气温悬殊,春季平均气温 17.5℃,夏季平均气温 28.2℃,秋季平均气温 20.9℃,冬季平均气温 6.3℃。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40℃(2003年8月2日),极端历史最低气温-15.2℃(1972年2月9日)。
南昌市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59.8毫米(1959~2019年)。月降水分配很不均匀,4~6月降水集中,多年平均可达741.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7.55%,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季节,常引起洪涝灾害。而11月至翌年1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85%。历年来,最大年降雨量为2265.1毫米(1998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019.6毫米(1964年)、日最大降雨量为228.8毫米(2003年6月25日)。
南昌市年日照时间1723-1820小时,日照率为40%,7、8月最多,2、3月最少。光照分布与农作物生长旺季基本同步,对农业生产有利。1986~2003年太阳平均总辐射量为4279.02兆焦耳/平方米,1992~2003年太阳平均净辐射量为2078.67兆焦耳/平方米。由于风力受地形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南昌、新建、进贤均有部分地区临鄱阳湖,风力较大,属风能可利用区;安义不临鄱阳湖,除特殊地形外,风力较小,无利用价值,年平均风速2.3米/秒。年无霜期251-272天。适合植物花卉生长,是营造“花园城市”的理想地区。
地质
南昌市地处扬子地层区“江南古陆”南缘及其与华南地层区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及其裂陷盆地均很发育。区域构造的发展演化分为三个大阶段:九岭地块离散阶段、加里东一印支地块汇聚阶段、燕山—喜玛拉雅滨太平洋边缘活动阶段。在盆地中,形成厚达2000余米的河图相碎屑建造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第四纪以来南昌地壳相对稳定。
地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中元古界板溪群、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下第三系第四系。地区内大多数地表都被新生界第四系所覆盖,其中第四系之下发育的南雄组地层发育最广且发育较厚,成为南鄱阳盆地的沉积盖层。在南昌市西、南部边缘,安源组大冶组茅口组栖霞组跳马涧组五通组及双桥山群零星分布。该地褶皱构造在区内基岩仅出露于赣江以西地区,区内断裂甚为发育,以北东、北北东、北西及北北西四组断裂为主,次为北东东和东西断裂。
南昌市岩体按成岩建造划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岩类。出露的岩浆岩有:雪峰晚期混合花岗岩、花岗岩,分布于安义县乔乐—新建区湾里管理局梅岭镇、太平乡等地。燕山早期花岗岩,分布于进贤县民和镇—下埠集乡一带。喜山期辉绿岩、玢岩,仅在新建区乐化镇附近少量出露。
地形地貌
南昌市地处赣江抚河下游冲积平原,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次发育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呈现层状地貌特征。该地西北接九岭山地,东南依赣中南山地丘陵。由于地质作用,全境以平原为主,占35.8%,东南相对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其中岗地低丘占34.4%,水域面积达2204.37平方千米,占29.78%,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
主要有构造侵蚀低山、构造侵蚀高丘、构造侵蚀低丘、剥蚀岗地及河谷冲积平原等五种地貌单元。全市西北部山地为最高,主要山峰海拔550-770米,梅岭主峰洗药湖中的洗药坞海拔841.4米,为区内最高峰;西北、东南西侧的岗地海拔高程在100米一下;中部平原最低,海拔15-20米,恒湖窑河口为12.79米,为区内陆地最低点。
水文
南昌市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具有“西山东水”的自然地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东方水城。城市因水而发,缘水而兴。南昌市古民谚就有“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之称。
区内地表水系发育,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湖泊众多,同属长江水系次级支流,主要有赣江抚河、玉带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4-9月为洪水期,7-8月水位最高,流量最大。湖泊众多,有青岚湖军山湖金溪湖瑶湖白沙湖、南塘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南昌市市区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碟子湖孔目湖),城内四湖:东湖西湖、南湖、北湖。
土壤
南昌市土壤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十分明显,从其地域划分,其组合形式以扇形土壤和枝状土壤为主。主要土壤类型分为水稻土、红壤潮土红黏土紫色土新积土、山地草甸土7个土种。岩土依据岩性组合及物质成分划分为岩浆岩类、变质岩类、碳酸盐岩类、一般碎屑岩类、红色碎屑岩类、松散岩类。土壤类型主要为草甸土、草甸沼泽土和水下沉积物,成土母质为近代河湖冲积、沉积物等母质组成的湿地区域成土母质。土壤多偏酸性,山丘多红壤黄壤,平原多冲积土水稻土,滨湖有潮土、夹沙土、草甸土
自然灾害
南昌市地处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水域面积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降水资源丰富,春夏多暴雨洪涝,秋冬少雨多干旱,是全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比较重。历年来,南昌市自然灾害以风雹、洪涝、干旱为主,其中3月下旬发生风雹灾害,6-7月洪涝灾害集中,8月-12月持续旱灾。崩滑流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安义县和南昌市湾里管理局低山、丘陵地带;岩溶地面塌陷呈条带状零星分布于进贤县南部的岩溶区地带;在时间上主要集中于每年4-6月份。地质灾害受控于人类工程活动,降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截至2020年12月底,该地共发生地质灾害335处,其中滑坡253处,崩塌82处,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毁坏房屋167间,毁坏农田141亩,毁坏公路711米,毁坏水渠14米,直接经济损失411万元。其中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灾情等级均为小型。全市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687处,其中滑坡隐患414处,占总数60.26%;崩塌隐患272处,占总数39.59%;泥石流隐患1处,占总数0.15%。地质灾害隐患威胁5925人,财产21881.85万元。险情等级中型4处,其余均为小型,其中威胁30人及以上有43处。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3年,南昌市地表水资源量74.192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多19.7%;地下水资源量14.2252亿立方米(其中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计算量3.8679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多5.9%;水资源总量78.0606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多18.5%。全市水利资源总量为 7.2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45万千瓦。
生物资源
截至2023年底,南昌市维管束植物有2099种,其中野生植物172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30种,其中林业部门分工管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16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浙江蘡薁花榈木闽楠等15种。南昌市主要树木有413种,常见树种为等。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水杉和被誉为水果之王的猕猴桃也有零星分布。用材林薪炭林居多,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39%和31.8%;防护林、特用林比重偏小,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20.9%和4.5%。
截至2023年底,南昌市共有监测记录的陆生野生动物489种。其中,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8种,“三有”保护野生动物359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中华穿山甲麋鹿小灵猫白鹤白枕鹤白头鹤青头潜鸭等。全市有冬候鸟112种,夏候鸟47种,旅鸟58种,留鸟16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8种。
矿产资源
南昌市地处赣鄱平原,地热、矿泉水等矿产资源较丰富。矿产资源以非金属建材矿为主,有花岗岩石英石石灰石陶瓷土河沙等近30种。南昌市矿产资源特点一是地热、矿泉水资源丰富,勘查开发利用前景好;二是建筑用石料、砖瓦用页岩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前景好。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发现矿产18种,分别是地热泥炭砂金瓷土高岭土)、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粘土脉石英辉绿岩石膏矿泉水;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用页岩、砖瓦用黏土。其中探明有资源量的矿产6种,列入矿产资源量表的矿产4种,探明的矿产地11处;其中中型矿床2个(地热水、矿泉水各1个),小型矿床9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盆地隐伏型地热为全省首次探明;已开发利用矿产地5处,主要为矿泉水3处、煤2处,均已停采。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南昌市耕地251945.47公顷(377.92万亩),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区3个县区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市耕地的89%。园地13437.8公顷(20.16万亩),园地主要分布在南昌市城区外的县区,占全市园地的96%。林地118201.73公顷(177.30万亩),湾里区、新建区、安义县、进贤县4个县区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市林地的95%。草地5130.02公顷(7.70万亩),全部为其他草地,全市无天然牧草地和人工牧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新建区、南昌县、安义县、进贤县4个县区,占全市草地的93%。
根据2020年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森林面积185.8万亩。湿地面积273.00万亩,草地面积7.69万亩,沙化土地面积7.91万亩。湿地总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3%,天然湿地保护率达56%。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10月,南昌市下辖6个区和3个县,市政府驻南昌市红谷滩区新府路11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南昌市常住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516.0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37.8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78.92%。0-15岁人口109.04万人,占总人口的16.68%;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445.31万人,占68.11%;60岁及以上人口99.47万人,占15.2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73.09万人,占11.18%。男性人口342.02万人,女性人口311.7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女性=100)为109.70。全市出生人口4.01万人;死亡人口3.54万人。人口出生率6.19‰;人口死亡率5.45‰;人口自然增长率0.73‰。全市12个县(区、开发区、管理局)中,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有1个,在100万人至30万人之间的有9个,在30万人以下有2个。
2023年末,南昌市常住人口656.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9.58%,总人口性别比(女性=100)为109.73。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
南昌市是一个少数民族散居城市。2019年,有52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人口约有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和青云谱区,其他县区也有少量分布,从事各行各业。进贤县池溪乡兰家畲族村是南昌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然村,人口78人。在南昌流动少数民族2.5万余人,以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居多。进贤一中、南昌十七中、南昌县莲塘一中分别设有西藏高中班、初中班和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高中班。
2022年9月,南昌市居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群众4万余人(含流动人口)。
语言
在先秦时代,南昌处在“吴头楚尾”,所以当时南昌的方言是吴方言和楚方言的融合。后来中原地区频繁战乱,中原民众在唐代、宋代、元代三次大量涌入江西。中原的文化和语言与本地土著的文化和语言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赣方言。
南昌方言作为赣方言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民族古代语言的活化石。但城市的方言空心化和方言词汇的普通话化,导致南昌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濒危状态。曾经品种丰富的南昌方言,如今仅剩4种具有特色的方言。按大类分,南昌乃至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使用的都是赣方言。从小类来看,南昌的方言大概可以分为四种,南昌话、新建话、进贤话、安义话。
很多南昌方言俚语极具地方特色。例如,南昌话叫夜盲为“鸡毛瞎”,小腿肚子为“鱼鱼肚子”,妖精为“精怪”,打离婚为“打连手”,串门子为“走家”,零食为“零碎”,取衣叉子为“画叉子”,被子为“被和”,床单为“被和单”,合伙为“搁伙”,大清早为“清时蛮早”,傍晚为“断夜边子”,烂泥为“资泥”,鹅卵石为“磨老鼓子(哩)”,太阳为“日头”等等。
宗教信仰
2019年,南昌全市性宗教团体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团体。至年底,全市登记宗教活动场所590处,教职人员1273人。佛教场所226处,佛教教职人员219人。道教场所137处,教职人员781人。伊斯兰教场所1处,教职人员2人。天主教场所10处,教职人员9人。基督教场所216处,教职人员262人。
经济
综述
南昌市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的省会中心城市,是连接三大重要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 的省际交通廊道。
2012年至2022年期间,南昌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千亿级台阶,在全国省会城市排位提升至第15位。
2023年南昌市制造业提质增效,全年规上工业营收,收入突破6500亿元。电子信息(含电子信息服务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4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约600亿元,增长4.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4.0%、6.0%左右。
2024年上半年,南昌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67.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9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584.8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807.05亿元,增长0.2%。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南昌优势特色产业有粮食作物,亦有经济作物和畜禽产品:传统种植以水稻、油菜为主;另有南昌县的水禽、进贤县的黄鳝、安义县的瓦灰鸡、新建区的葡萄、湾里管理局的花卉等。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全国特色产业集群2个。
2023年南昌市现代农业增产增效,粮油生产获丰收,完成粮食播面516.81万亩,总产量42.96亿斤,冬种油菜89.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66万亩,生猪出栏230万头,水产总产量46.8万吨。国家级农业企业总数达15家,占全省近1/4。10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企500强。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累计48.66亿元。安义瓦灰鸡等10个特色农产品纳入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4年上半年,南昌市按可比价格计算,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其中,种植业增长4.4%;林业增长8.1%;畜牧业下降0.8%;渔业增长4.2%;农林牧渔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9.0%。从主要农产品产量看,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3.86万吨,增长2.7%;瓜果类水果产量4.17万吨,增长7.1%;生猪出栏120.48万头,下降2.7%;家禽出栏3498.49万只,增长3.5%;水产品产量20.97万吨,增长4.3%。
第二产业
南昌自20世纪中期以来,工业发展迅速,制造出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枚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和第一辆轮式拖拉机,是创下中国制造业诸多“第一”的地方。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食品和新材料等产业;拥有国家级开发区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0家。
2023年南昌市制造业提质增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约6500亿元,电子信息(含电子信息服务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400亿元,汽车及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等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均超千亿元。
2024年上半年,南昌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3%;股份制企业增长12.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8%;私营企业增长12.0%。从行业看,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实现增长,13个行业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从产品产量看,全市重点监测的151种主要工业品中83种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5.0%,其中虚拟现实设备、新能源汽车、电子工业专用设备、集成电路、智能手机产量增势较好,分别增长1394.9%、688.1%、225.7%、188.3%、42.4%。从全市8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看,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新能源等产业链发展较快,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0%、21.2%、19.0%。
第三产业
金融业是南昌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是南昌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2023年南昌市服务业提档升级,开展“悦享金秋·乐购洪城”等促消费活动500余场,发放消费券超亿元,武商MALL、江旅都市方舟、华润万象天地顺利开业,全年吸引超100家首店进驻;举办各类规模以上展会83场,拉动综合消费超200亿元,获评中国会展之星·最具创新活力会展城市和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00亿元左右,增长4.5%左右。
2024年上半年,南昌市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4.28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2.1%。基本生活消费持续增长,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服装类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5%、3.8%、7.9%;升级类商品消费较快增长,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5.6%、19.2%、10.7%。网上零售持续活跃,全市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28.52亿元,增长12.7%,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达14.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南昌市建成网点布局日趋合理、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区域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良好九年义务教育。新建区、安义县2个县区开启集团化办学,新增教育集团成员校4个。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集团校覆盖率占城区学校40%。
2022年,南昌市共有幼儿园1166所。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幼儿园310所;民办幼儿园730所;其他部门(含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126所。按城乡分,城市幼儿园599所;县镇幼儿园424所;农村幼儿园143所。
2022年,全市有小学380所;初中231所;特殊教育学校8所。
2022年,南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44所,其中全日制学历教育中职学校26所,普通技工学校18所。招生专业共164个,其中新增专业点位11个。2022年通过中高职对接、对口单招、普通高考升学、技能人才拔尖选优等方式,全市中职学生升入高等院校比例达49.31%。毕业生就业率为91.57%,本地就业率达61.29%,呈现高就业率向高质量就业转变,服务经济和社会能力日益增强的趋势。
2022年,南昌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招生25.42万人,在校生76.25万人,毕业生19.70万人。全年招收研究生1.83万人,在校研究生5.22万人,毕业研究生1.28万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703所,其中驻昌省级医院13所,市属公立医院8所,县区政府举办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8所,乡镇卫生院94个,村卫生室11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1个,独立设置的妇幼保健机构9所(均为县区级),市县疾控中心共10所。
科学事业
在科技创新领域,南昌的首位度持续提升。2022年,共完成各类技术合同登记461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35.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40.9%和26.7%。南昌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8家,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38家。累计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重点实验室5家;累计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9家、重点实验室182家;登记省级技术成果179项。全年专利授权量17855件,全年登记技术合同4639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35.75亿元,增长27.2%。全市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家,累计拥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9家。
文化事业
2022年,南昌市文艺创作获省级以上奖项18个,其中国家级奖项3个。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2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6.13万户。
体育事业
2022年,南昌市运动员参加比赛人数3.35万人次,共获得金牌580枚,银牌360枚,铜牌390枚。全年举办单项比赛20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400次,其中千人以上的活动10次,参加活动的人数总计25.26万人。全年完成全民健身工程1个,总投资196万元。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7.76亿元,比上年增长34.8%。
媒体事业
截至2008年,南昌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3.75万门,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5万路端,模拟蜂窝移动通讯交换机容量6万户,数字蜂窝移动通讯交换机容量15万户。
南昌日报社成立于1958年,报社由一张报纸发展到如今拥有“三报”(《南昌日报》《南昌晚报》《家庭医生报》)、“一刊”(《健康之家》)、“一网”(南昌新闻网)、“二端”(南昌头条、爱南昌)及30个第三方平台新媒体号组成的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全媒体文化产业矩阵。报社收获了“全国文明单位”、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十大城市党报、十大城市晚报、十大专业报、年度影响力传媒网站、“改革开放四十年·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啄木鸟在行动”栏目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实现了江西省地市级媒体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零”的突破。
2012年,南昌广播电视台由南昌人民广播电台和南昌电视台合并成立。有10余件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其中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4件,获得中国新闻奖作品1件,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1件。此外,《啄木鸟在行动》栏目荣获“激情·奉献·廉洁”——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广电系统先进团队称号;2021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政法报道》栏目荣获司法部颁发的百城电视台“全国普法宣传基地”称号;在2021年4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年会上,栏目组连夺“全国十大品牌影响力栏目”、“全国城市广电抖音号10强”等四项重量级奖项,获奖数量在全国参会媒体单位中名列前茅。
环保事业
2022年南昌市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个、国家生态县(市、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8个,省级生态县(区)4个,省级生态乡(镇)64个,省级生态村91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3天,优良率85.8%,列中部六省会城市第2。初步核算,全市拥有园林绿地面积15144.9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6256.33公顷,公园绿地4332.21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18平方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12.6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7%。
社会保障
2022年,南昌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3.83万人,比上年增加11.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6.57万人,增加37.38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71.9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04.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7.4万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年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8037户,全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0000套,基本建成5000套。
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7.08万人(未含省本级34.7万人),其中:职工医疗保险153.11万人,居民医疗保险433.97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1.28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00.72亿元,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90.57亿元,其中:职工医疗保险113.99亿元,居民医疗保险76.58亿元。
交通
综述
南昌市已形成水、陆、空现代立体交通格局,拥有六大码头,境内有昌北国际机场,南昌火车站和南昌西站,还有南昌长途、青山和徐坊客运站,市区还开通地铁,拥有国内最完善的交通系统之一。
2022年,南昌市实施交通强市建设行动“1688”工程,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西二环绕城高速、洪腾高架、洪州大桥、复兴大桥、隆兴大桥等项目快速推进,地铁1号线北延、东延及2号线东延项目建设,桃新大道顺利通车。
公路
南昌市公路四通八达, 105、320、316等三条国道在南昌交汇,直贯等邻省而与全国联网。境内公路网络直达所辖郊县全部乡村。全国最长的双层立体分流两用桥枛“南昌大桥”以及新“八一大桥”、新火车站和老福山、坛子口、银三角立交桥的竣工,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环境。
南昌市公路路线29条,总里程967.75千米。其中:国道6条,总里程285.353千米;省道23条,总里程682.398千米。桥梁203座,共计16845.1延米。其中:国道桥梁78座,8458.57延米;省道桥梁125座,8386.53延米。市区内以昌东大道生米大桥、城市高速外环、昌湾大道等为重点的城市快速交通网初步形成;市辖区域内的公路全部成网,与市辖中心城镇的交通耗时约半小时。2024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公路运输货运量8397万吨,同比增长3.3%,货物周转量159.1亿吨公里,增长2.9%。
铁路
南昌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衔接沪昆高铁、昌吉赣高铁、昌九城际铁路,与省内10个设区市构建了“1小时高铁经济圈”,省外互联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形成了“米字型”的“3小时经济圈”。继续建设南昌东站,将形成南昌、南昌西、南昌东站“三主”客运站布局。
2020年,南昌市的“大”字型快速铁路网连通全国,总里程约156.1千米。2020年铁路客货运量分别为2659万人、363万吨。南昌境内拥有3个主要客车站:南昌西站(高铁客运站)和南昌站南昌东站;三个县级高铁站:进贤南站进贤站)、南昌南站进贤北站;一个大型枢纽站:向塘站;一个机场站:乐化站(建设中);多个货运站:南昌北站南昌南站莲塘站三江镇站等。
南昌站始建于1935年,是中国铁路重要综合枢纽站之一,是中国华东地区大型枢纽站之一,与南昌地铁线路无缝对接,主要为动车、普速列车旅客提供服务,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及国内完善快速、便捷的客运网。
南昌西站是沪昆高速铁路的中间站,也是昌九城际铁路和向莆铁路的起始终点站。2010年11月,南昌西站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9月26日,南昌西站正式启用。
南昌东站是南昌市东部核心交通枢纽,位于青山湖区罗家镇,是新建设的昌景黄高铁唯一一座省会级大型高铁车站,总建筑面积22.35万平方米。南昌东站于2021年3月1日开工,2023年10月进入试运行阶段。
截至2024年5月,南昌国际陆港在省市商务、铁路、海关等部门的支持下和推动下,先后开通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外贸班列,依托全国路网性编组站、江南最大编组站——向塘西编组站的枢纽优势,围绕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多方式联运,坚持“做优精品班列”和“开通新班列”两篇文章,创新开展“三同”试点工作。经过六年的探索发展,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区域重要集散中心。六年来,南昌国际陆港累计发行外贸班列4166列,24.04万标箱,货值约66.02亿美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70.10%、178.03%、173.55%。先后开通南昌至荷兰鹿特丹)、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奥尔沙)、法国巴黎)、乌克兰基辅)、波兰(马拉舍维奇)及越南河内)和老挝万象)等9条国际直达班列和南昌至深圳盐田港、宁波北仑港、福建江阴港、厦门高崎港、温州港等10条铁海联运外贸班列,为全省优质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条低价、快速、便捷的大通道。
航空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为4E级,距市中心30分钟路程。新航站楼占地9.7万平方米,拥有停机位45个,可以全重起降波音747等大型民航飞机,满足旅客流量1200万人次的需要。截至2024年,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通航城市93个,航线158条,运营航空公司49家,基地公司4家,国际地区航线累计达15条。2022年南昌昌北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724634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0159.18吨。
南昌瑶湖机场于2018年8月16日正式启用,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属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瑶湖机场按军民两用机场建设标准,建成长3600米、宽60米的主跑道,拥有100个机位的停机坪、9个机位的起飞线停机坪。在瑶湖机场完成建设后,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许可证落户;中国民航江西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揭牌,江西获得了中部地区唯一的适航审定资质。全国首家省局共建的民航适航审定中心的设立,更标志着江西航空核心配套服务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水运
南昌港地处赣江下游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闽东南三个经济区的交汇点,与抚、信、饶、修四江及鄱阳湖相通,经湖口入长江,是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南昌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南昌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823.6万吨,下降23.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6万标准箱,下降12.2%。目前,南昌地区共有水路运输企业30家。其中,普通货物运输企业28家,液货危险品运输企业1家,省内客运企业1家。2024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水路运输货运量882.7万吨,增长8.9%,货物周转量33.3亿吨公里,增长9.0%。
公共交通
南昌市第一轮城市轨道交通主体线路均已建成运营。现已开通1-4号线,总运营里程约128.6千米,设站94座。目前正在全力推进1号线北延、东延及2号线东延三条延长线项目建设,在建里程31.7千米,设站19座,总投资241亿元,计划2025年底建成通车。建成后可快速连接机场、高铁站和中心城区,实现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2022年,南昌公交车辆总数为4340辆、公交线路总计402条、公交场站共105个,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60.83%、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91.77%。设置公交专用道164.9千米,基本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覆盖。设置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199个,高峰期间常规公交车速从创建前的12.61千米/小时 提高到18.21千米/小时。有新能源公交2139辆,占公交总体规模的49.28%,绿色公交车辆比例达到60.99%。
2023年,南昌市已建成12条主要跨江通道。福银高速过江通道、英雄大桥、八一大桥、红谷隧道、南昌大桥、朝阳大桥、生米大桥、富山赣江特大桥、沪昆高速跨江大桥9条主要市政跨江通道,赣江大桥、东新赣江特大桥、沙田赣江特大桥3条铁路跨江通道,在南昌城市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南昌市继续推进的“十桥同架”中的10座大桥分别为隆兴大桥、复兴大桥、洪州大桥、昌南大桥,以及鄱阳湖旅游公路桥梁工程包含的铁河大桥、官港河大桥、三官河大桥、南新大桥、将军洲大桥和长乐大桥6座桥梁。
截至2024年10月,南昌市已完成的隧道有:青山湖隧道是南昌市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主干道,工程全线长1965米。2009年1月1日,正式通车。滕王阁隧道是南昌市沿江北大道与沿江中大道连通工程,2011年9月9日,滕王阁隧道正通车。洛阳路立交隧道全长1.4千米,为全市首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可以通行的隧道,2012年5月29日上午隧道正式通车。象湖隧道是南昌第二条湖底隧道,工程全长约2.7千米,隧道于2015年12月全线通车。新公园路隧道全长315米,于2016年1月27日开通。九龙湖隧道全长1.31千米,于2016年5月1日道正式通车。红谷隧道总长2997米,也是国内最大的水下立交系统,2017年7月7日正式通车。
人文
综述
1986年,国务院命名南昌市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多处。南昌文化厚重。名人辈出,孕育了中国音乐鼻祖伶伦,汉代南州高士徐孺子,净明道派创始人、晋代治水专家许逊,明末清初写意画大师八大山人(朱耷)等历史名家,王阳明朱熹等历代大家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和不朽诗文。文化遗存众多,拥有600余处文化遗址,人文景观18处,自然景观26处。南昌市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个,分别是青山湖区灯彩之乡、安义县唢呐之乡、青云谱区灯彩之乡。
饮食
南昌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受到地理环境、朝代更迭过程中各个朝代文化以及宗教的影响,在不断适应南昌人们的需求上,逐渐形成了现今的饮食文化资源。南昌菜属于赣菜,具有赣菜的基本特征,是赣菜菜系的主流分支和最具典型的赣菜。其饮食文化有着数千年历史积淀,取材广泛、小吃众多,在南方饮食文化中有一定的地位。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描写江西名菜粉蒸肉:“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江西人菜也”。在众多文人眼中,江西菜早已是中国重要的菜系之一。
南昌菜取材广泛,配菜丰富,辅料众多。南昌人的肉食主要以猪肉、家禽、河鲜为主。果蔬类型较多,喜食野菜如鄱阳湖藜蒿。南昌菜讲究辣、烂、脆、嫩,口味以鲜辣为主。炒菜用菜籽油、茶油,辣椒、大蒜、香葱等香料几乎每道菜必放。食客喜食辣椒,现代南昌街头的南昌菜辣味十足。制法上以烧、炒、炖、爆见长,注重维持原汁原味。名菜如三杯狗肉豫章酥鸭五元龙凤汤等都是典型代表。
南昌小吃价格低廉、味道十足,从古至今传承延续。小吃集中区域在绳金塔万寿宫火车站系马桩中山路、前湖高校区、瑶湖高校区等地。特色小吃主要有:水煮油炸、石头街麻花白糖糕鲜肉烧饼米粑糖糕糊羹、粟子豆腐、牛招财金线吊葫芦等。南昌街头风味烤卤非常流行,如系马桩一带的田螺、小龙虾、花蛤等十分畅销。煌上煌、利隆烤卤、佳喜老字号、美味味思、帝煌烤卤、老闵等卤味已经成为全国性、区域性知名品牌。
三杯狗肉酥烂汁浓、鲜香微辣。制作方法:将狗肉洗净,剁成2厘米见方的块,将狗肉盛入砂钵内,放入色拉油、酱油、料酒各一杯(分别约50克),上盖姜片、陈片、干椒,用旺火烧沸后改小火上焖至酥烂,之后上旺火收稠卤汁,拣去干椒,放入味精,葱段,淋麻油即成。
匡庐石鸡腿造型别致,喷香嫩滑。制作方法:先将炒锅上火放入油将泡司炸好,倒入沥油。取鱼盘一只,锅留少许油,将白糖放入熬至带粘性的糖液,用泡司醮上液在鱼盘的一端垒成假山一座。姜切片,葱切段。再将炒锅上火放入油,烧热至四成油温里,将用蛋清、湿淀粉浆好的石鸡腿下锅滑油。锅内留油少许将葱姜下锅煸出香味,捞起葱姜,放入蒜及高汤,将蒜烧熟后,投入滑好油的石鸡腿,放料酒、精盐、味精稍炒,勾稀芡,淋明油,撒上胡椒粉,颠翻均匀,出锅装在盘子的另一端即成。
豫章酥鸭色泽红亮,酥香味浓。制作方法:将净鸭肚中塞入姜块、葱、八角、五香等香料,皮面上用料酒、椒盐反复擦匀,腌渍半小时,入笼蒸至五、六成熟取出,抹上料酒、酱油晾干后炸至皮酥。将炸好的鸭子拆去骨头,斜刀批成斜条,整齐地摆在扣碗内(皮朝下),面上放姜丝、香菇丝、干椒丝、冬笋丝、目鱼丝、在50克高汤内加入酱油、精盐、味精,兑成卤汁淋在碗内。然后再将扣好的鸭条入笼蒸至醉烂,倒出原汤,翻扣在盘子中间。将原汤勾芡,淋入红油,浇在鸭子上,撒上胡椒粉即成。
习俗
南昌市沉淀了两千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民间习俗,比如舅父睡床头、打平伙、朝觐庙会、摸桥墩、齐客过大年等民风民俗。举办的文化节有中国南昌·国际军乐节绳金塔庙会等。南昌地处鄱阳湖地区,地势海拔较低。历史上这个地区瘴气多,于是每年到了除夕傍晚,各家各户都去折了樟树枝,在自家门前点燃,意喻:“除瘴”。地名、樟树与民俗中的 “除瘴”自然融合,其特殊意义非同一般。
东晋时期,施尧一带屡遭抚河水患。据民间记载,为纪念三位抗击水害牺牲的石料押运官,后人在施尧村修建了三座舨王庙,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在象湖水域开展龙舟赛便是大型祭祀活动之一,纪念英雄,祈求来年河道平安,百事顺达。民谚“东湖的鱼,西湖的虾,施尧的龙舟赛万家”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2024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举行,42支国际国内龙舟队劈波斩浪,1200余名龙舟运动员参赛。这是南昌举办的举办的第二场国际龙舟赛。赛事向各地展现了一场精彩、有序的体育盛会,更展示了南昌“一江十河串百湖”的独特山水人文景观,同时也彰显了南昌的精神风貌。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夜晚,南昌城区的妇女,也有许多城外的妇女,不计路途遥远,赶进域内,她们携手结伴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来到南昌城内有名的高士桥上,双手扶摸高士桥上的石柱,心里虔诚祈祷,有的甚至将桥墩拥入怀中。据说,只要人们心诚意笃,妇女回家便可生男孩。这一旧俗,相延有年,只是在高士桥,即高桥-废止后,才自动消失。清代诗人刘一峰曾有《高桥行》—诗描述此等习俗:高桥月明当夜半,前呼后拥女郎伴;传言拜月过中秋,便好生儿嫁石头。
新娘出嫁的前一天,娘家就要督促女儿—新娘开面。“开面”就是将新娘的脸弄得干干净净,白嫩整洁。一般开面,由新娘的舅母娘和姨娘或姑姑等诸位女眷帮忙。女眷们首先要帮新娘洗脸,擦干后,在新娘的脸上均匀地涂抹一层白粉,再用一根丝线,将两头打结,套在自己的两只手指上,绞成叉状。然后,用指头勾着丝线,依着新娘的脸面轻轻地、伸缩自然地将新娘脸上的汗毛夹脱、除净,特别是夹眉毛时要把眉毛的形状夹成柳眉弯月状,这里就见些帮开面人的“技术”了。
非遗文化
截至2019年,南昌市共有1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上坂关公灯、西山万寿宫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安义唢呐、二塘长工山歌、新建得胜鼓、青山湖双龙戏珠、城南龙灯、北刘轿舞、二塘泼蛇灯、李渡车仂灯、罗家狮舞、梅庄花棍、南昌采茶戏、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南昌清音、李渡道情、文港微雕、进贤文港毛笔制作技艺、李渡烧酒酿造技艺、安义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等。
滕王阁,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代表之作,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为南方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筑。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并留下了《马当神风》《盛宴神笔》《子安化鸥》等千古流传的传说。
南昌得胜鼓,又名十八番,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打击乐器表现形式,分布于南昌市进贤门外绳金塔、桃花镇一带,起源可上溯自上古时期,现今可考的历史有200多年。其章节曲牌众多,打法多样变换,气氛热烈而又委婉,表现力丰富,为南昌地域独有。既可单独表演,也可为民间舞蹈伴奏,是全国各类民间鼓艺中一种“高雅”的艺术表演形式。
南昌得胜鼓属于“清锣鼓”,只用打击乐器演奏,配置通常以长筒牛皮鼓、铜锣、钹、铛等组成,其传统的锣鼓演奏章节由“龙抬头”“龙腾”“冲头”“回龙”“龙唤气”“龙翻身”“龙点水”“龙伏击”等十八个“翻子”组成,故又称“锣鼓十八翻”,成为民间定型的锣鼓经。在演奏时,按照传统的锣鼓经演奏,鼓手以鼓扦指挥和控制,运用慢拍、中拍、快拍、急拍等,通过巧妙的连接,多番转换,组成变化无穷、连续不断、韵味无穷的“十八番”。
文物古迹
南昌“古色”众多:拥有不可移动文物2000余处,古遗址50余处,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余处。1986年南昌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唐代著名诗人王勃曾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西山万寿宫为道教净明忠孝道的发祥地;绳金塔屹立1100余年不倒,是南昌的“镇城之宝”;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考古发现震惊世界,是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绳金塔,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南昌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祐年间(公元904~907年),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此而得名。绳金塔具有中国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自唐代始建,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绳金塔素有“水火既济,坐镇江城”之说,是南昌人的镇城之宝。2016年10月,获得“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
遗址地处新建区东北部,北临鄱阳湖,东滨赣江。距南昌昌北国际机场20千米,距南昌市区约45千米。遗址区由3.6平方千米的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遗存构成。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都城聚落遗址。为研究西汉侯国建城制度、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等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资料,是研究西汉侯国历史最独特的大遗址。
地区象征
1985年10月,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八届十七次会议确定月季金边瑞香为南昌市市花。南昌市市花金边瑞香,是世界园艺三宝之一,自古以来金边瑞香就以姿、色、香、韵俱佳而蜚声世界,古人评说:“牡丹国色天香,瑞香金边最良”。市花月季因其花期漫长而被称为“月月红”,南宋词人赵师侠在《朝中措》中赞美月季花的美艳,将其与玫瑰蔷薇相媲美,赋予了它“花中皇后”的美誉。
南昌市市树为香樟树。樟树枝繁叶茂,四时苍翠,因有特殊的香气,故别名“香樟”。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吸附空气微尘,是清新空气、杀菌消毒的天然“净化器”。汉朝之前在南昌就已遍植,是南昌市的乡土树种。
风景名胜
南昌东城区有京东、瑶湖水上娱乐区,南城区有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文化游览区,西城区有梅岭、梦山度假、宗教旅游区,北城区有鄱阳湖、南矶山、象山候鸟观赏区。南昌十景(豫章十景)分别是滕王阁(5A 级景区)、鄱阳湖梅岭绳金塔八一广场南昌之星百花洲瑶湖青云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自然景观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安义县石鼻镇境内,面积约464公顷。古村群至今保存有明清宅院120余幢,是一处保存完好的传统文化遗产。经过多年建设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要素体系,是一个集休闲度假、避暑疗养、观光娱乐、传统文化研究、明清建筑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域。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南昌县黄马乡,占地面积8平方千米。因明朝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在“装疯卖傻,骑于凤凰,逃离宁王朱宸濠篡权谋反”的故事而得名——凤凰沟。景区历经10年时间的打造、升级,建成了集“科技集成示范、良种展示、技术培训、生态模式、农业体验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人文景观
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传千古。滕王阁建筑群座落在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占地4.16公顷。是一座大型仿宋式古建筑,主体建筑共9层,重檐歇山式大屋顶,净高57.5米,保有唐阁“层台耸翠、上出重宵、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雄伟气势。200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8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区。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地处江西省南昌市城市核心中山路商圈,北临中山路,南接船山路,东至翠花街,毗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连通南昌地铁1号线万寿宫站和南昌地铁3号线八一馆站,为集时尚购物、餐饮娱乐、社交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街区。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由历史民居、商业街区、万寿宫宗教文化区三个部分组成。街区占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约14.6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两层。街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集中展现江右民系的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街区总建筑群共123栋,其中,晚清赣派民居风格建筑118栋,包含南昌总商会、持志堂、玉泰盐庄、罗英故居旧址等45栋历史风貌建筑。
对外交流
1984年3月,南昌市与北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拉开了江西国际友城发展的帷幕。2022年,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万广明几内亚恩泽雷科雷市市长马里巴·阿尔伯特·迪拉姆、加纳西瓦地区行政长官维达·第奥罗代通过交换文本方式完成结好意向书的签署。至此,南昌已与全球五大洲的40个城市建立了友好(交流)城市关系。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南昌市文广新旅局积极实施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开展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创新性、标志性的“文化走出去”和旅游推介活动。市文广新旅局还组织本地文旅企业分别参加第37届香港国际旅游展、第11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1 17: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