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祠堂
安徽省旌德县江氏祠堂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江村的江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20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江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属于江氏家族的总祠,也就是江村的总祠,最初为江允宗公而建,所以又叫允宗公祠。距今近600年历史。它一共四进两厢两明塘三天井。第一进在民国时期被烧毁,可以看到祠堂两边断墙残砖的痕迹,大门两池清水,是原天井下的明塘,蓄水用于防火。两池中间三步两拱桥,通往二门。站在桥上抬头向上看,门楼上有许多木雕砖雕,这些雕刻“文革”时虽遭破坏,但精美依故,她汇集并体现了古徽州砖雕、木雕、石雕的传统艺术精华。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江村江氏宗祠
总祠前石鼓,又叫抱鼓石,也称石镜,代表威严和肃静,门上“先
进何曾崇左道,后来切莫走旁门”,语意双关,内涵丰富。
祠堂两边墙上依稀可见文化大革命时留下的毛主席语录。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主席在此视察时,听到有人朗诵语录,后说:“毛主席语录要保留,不要紧,毛主席是对的,‘经’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和尚”。在江泽民主席身边的曾庆红同志接着江主席的话说:“有的和尚嘴歪了”。
祠堂屏风壁板上的木雕,是民国时留下的,上面雕刻的是我国24节气花瓶,非常精美。遗憾的是现今只保存了21块,还有3块没找到。江泽民主席在此视察得知缺少3块时,很惋惜,说:“缺的部分要找到,要修一修”。
祠的两口井仍然象当年一样活水进,活水出,一年四季水位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准,它又称放生池,里面通常放养一些龟、鱼之类的吉祥动物。上方是钟鼓楼,楼上存放着钟、鼓、宗谱等。如果村中有紧急事物,就在这里敲钟击鼓,好让族人集合议事、祭祖。楼下壁板里面陈列着祖宗牌位。该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江姓济阳江和萧江之分,济阳江出于赢姓。萧江出于姬姓,是帝喾的后人。
广东省揭阳市港畔村江氏家庙
江氏家庙坐落于广东揭东县港畔村东部,江氏家庙是龙砂乡8村共有的祖祠,为纪念先祖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
正门门额为花岗石刻的“江氏家庙”4字,雄浑大度,有行家称其“虎卧凤翔,沉着浑厚”。门匾的背面是“僾见忾闻”几个行书大字,落款为:“甲辰秋月之吉”。甲辰为清雍正二年(1724),距今是288年。
龙砂“江氏家庙”建于雍正二年七月。“江氏家庙”自建成之后就创作了3副对联,代代相传,直至今天。①龙栖梅岭云从集;砂纳江泉鲤化来,嵌“龙砂”两字,点明是龙砂江氏之祖祠。②港边渔火腾双凤;畔上柳风策六鳌。嵌“港畔”两字,点明祖祠所地是港畔村。③思我祖宗树立梅龙迎凤客;成尔子孙溉滋江水毓鳞儿。嵌“思成”两字。这副对联在祖祠后厅“思成堂”两边。“思成”两字为何意,龙砂江氏人士都懂得,是纪念远祖思成公。思成是夏朝人,又叫元仲,号胤初,是江姓的始祖,从思成传到江万里有110世,从江万里传到现今龙砂江姓的“伦”字辈,是27世。这三副对联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
龙砂“江氏家庙”在大门正前方约6米处,有两只大石狮,建于露天处,俗称“淋雨狮”。是用黑麻石雕成,石狮连同基座有两米多高。左雌右雄,雌的含珠,雄的踩球,很是威武。这“淋雨狮”很有来头,据说,自建祠之后,文官至此皆下轿步行,武将即下马步行,谁也不例外。究其原委,说是该祠的先祖当过“相”级者,后代才准建“淋雨狮”,这与族谱中所记一样,是又一有力的佐证。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萧江大祠堂
春秋时期姬大心受封于今安徽萧县,后嗣便以国为姓萧。唐朝广明年代为避朝廷朱温篡权和黄巢之乱,萧姓南渡指江为姓,后迁居歙县篁墩(离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十数里)其后有一支迁到婺源江湾,这就是江湾萧江来历。
江湾萧江大祠堂初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后经几次重修分为四进很有规模,文革其间这个祠堂作为一个粮站来使用,据说那时的祠堂十分宏大,横梁比现今的还粗,地面是一色的青石板铺置光光滑滑的。儿时的印象中前后有三进,规模比现今的这个大两倍。那时买米的、卖稻子的,买油的,卖菜籽的人来人往都不觉的拥挤.后来这个祠堂在1978年塌毁。
2001年5月30日江泽民去江湾视察祠堂已不复存在,只是在幼时的记忆里记得祠堂里有口井还在。2002年在江泽民视察后江湾镇作手建如今这个祠堂。
听说连木材都是从国外进口楠木空运进来的,真伪如何不得而知,我只是觉得它远没有我印象里那么辉宏、那么古香、那么容易激起对江永的追思了。
广东省佛山市桂城叠滘江头村江氏宗祠
江氏宗祠门前的旗杆夹是清末名士江孔殷亲立。开栏语:
去 年8月,佛山市正式公布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新增加的文物保护单位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时间跨度非常大,其中包括古遗址8处,古墓葬23处,古建筑142处,石窟寺及石刻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7处。这其中,有就在老百姓身边的祠堂老屋,也有藏身山野的墓葬石刻,本报记者带你一一寻访,走近这些佛山历史的“传家宝”。
桂城叠滘江头村的两座古老祠堂——江氏大宗祠和遁叟江公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两祠都建于清代,是现存最古老的祠堂。专家称其属典型的清代三进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建筑,祠内现仍保留有清代砖雕、石刻、满洲窗及江孔殷殿试二十七名碑记,具有相当历史价值。
江氏大宗祠第一座宗祠于康熙庚子年(1720年)落成。后来江氏族人渐渐富裕,于乾隆甲申年又再重修(1764年),把原来的两进祠堂扩为三进,增建后楼。
“宗祠门额是谢兰生写的,门口对联是何子权写的,祠堂内还有戴鸿慈黎简撰写的对联,都是名家。”村人江显镐说。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大宗祠门前的一对旗杆夹,上有香港著名粤剧编剧大师“南海十三郎”之父、著名的清末翰林江孔殷的亲笔。记者获悉,江孔殷亲立的旗杆夹,佛山现存三处。
叠滘乡志办的孔祥树老师告诉记者,江头村开村初期建成的11条耙齿状直巷至今仍在,村人亦仍以“耙齿巷”称呼这些小巷。旧时叠滘小桥流水的岭南水乡风貌,在江头村仍可辨认。1986年,“江头毓秀”被评为南海新八景之一。
南海区文化局文物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叠滘这两座祠堂体现了典型的岭南古宗祠建筑风格,如后楼的彩色满洲窗就是典型清代特色,反映当时普罗大众的建筑风格,瓦脊上的“三雕两塑”工艺,也具有相当历史价值。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镇步涌村江氏大祠堂
位于深圳市沙井镇步涌村204号。步涌是江氏家族聚居地,据《江氏族谱》记载,江氏先祖于南宋年间迁来深圳地区,至今已有八、九百年历史。江氏大宗祠和其周围的古建筑是江氏家族开发沙井的历史见证。江氏大宗祠是步涌江姓的总祠,宗祠的蚝壳山墙是其主要的特色之一,中、后堂木作梁架上的木雕艺术极为精湛,有龙云托脚及各种吉祥动植物和人物故事图案,是研究民间艺术、工艺和风俗习惯、文化等的实物。江氏大宗祠内保留了传统的营造手法,如明清时期岭南建筑较少使用的栌斗和梁架上托脚等这些唐宋时期的盛行构件,对于沙井乃至深圳的古代建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街鳌山北麓上岐江氏宗祠上岐江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街鳌山北麓,始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祠坐南朝北,分三进,风火山墙,土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正厅为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主座宽16米,深40米,面积640平方米;包括右边妥遗祠,总面积1100平方米。民国时期重修时,海军上将萨镇冰、陆军上将林之夏、福建省府主席杨树庄,以及中央立法委员刘通等为宗祠撰写柱联。20世纪90年代重修时,又增现代书法家潘主兰朱棠溪、郑乃?等书写的柱联。祠内保存1块端石镌刻的《明奉政大夫户部郎中江文沛墓志铭》,系明代三进士吴文华詹洪基、陈长祚之作。
福鼎市山前办事处水北上坪园江氏祠堂
江氏祠堂坐落福鼎市山前办事处水北上坪园,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祠堂建筑富有民族特色,建于清道光13年(1833年),占地面积143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祠堂内庄严肃穆。
族谱旧叙—清道光八年1828戊子年纂谱(摘抄):
盖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则世统之所由承年代之所自始可坐而致家有谱则祖宗之所由来分派之所自出可考而知……江氏自应选公始于大明万历辛巳年间(1581年)由福建泉州惠安县厦安村来迁福宁府之鼎十八都水北一上坪园肈基,旧有谱书遭兵燹前代之人文世次无从稽考,不敢漫为赘入……余维详其所可知略其所不可知本阙疑之列以为传信之书爰溯上自高曾下至元来以及生卒葬娶展帙之下脉络条贯次第井然……
江氏系炎黄世胄,颛顼苗裔,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灭,以国为氏,发源于河南正阳,自淮阳之先,济阳之后,故称“济阳”“淮阳”为郡号。
江氏系由元仲公封国著姓,英才辈出,威公仕夏为南镇郡侯;景公位同马扬公任都尉;德公任汉官御史大夫;世蕤公任后汉御史大夫,为官刚正不阿;霖公累官国子祭酒,简文帝为相;淹公“梦笔生花”文才籍甚,年老诗拙,有“江郎才尽”之称;英川公英才俊上,功盖一时;岁邶公仕任晋至尚书,景房公任吴越侍郎。宋度宗左丞相万里公兄弟:万载、万顷,贵显赠太史周国公。
始迁祖应选公。有一弟名应聘配詹氏,其源流为:(霞里江氏族谱记载:传说1、五代时,固始县城内东门义坊街十二街泉春号江氏随王审知兄弟来闽,先居德化水口乡祥光村;或2、五代南唐时期江文蔚从河南迁建阳。约在北宋末年靖康之乱时,裔孙一支迁德化县水口乡祥光村及碧霞乡内洋村。待考证)水口乡祥光村后裔分衍惠安县霞江、永泰县月洲洋头、闽清县。友杰公于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由泉州府惠安县23都白崎铺里春村莺头开基霞里下垵(今惠安县东园镇下垵村)。生四子:玄堂、满堂、惠堂、惠生。裔下(因谱失记,接哪一子待考)七世孙应选公于大明万历辛巳年(公元1581年)由下垵村移居于福宁州劝儒乡廉江里十八都水北溪松坪园(今福鼎市山前街道水北村上坪园)。生二男仰平、爱平(无传),仰平生六子宸荣(无传)、宸彩、宸华、宸爵、宸玉(无传)、宸韬(无传)。宸彩公徙居十六都管阳碧山尾,而宸爵公于大清顺治己亥(1660)年移浙江衢州府卢舆县今已失考。宸华公居上坪园生子六:廷凤、廷麒、廷龙、廷鹏、廷骥、延麟(早世),分仁、义、礼、智、信五房,长子延凤(仁房)分居灰窑,义、礼、智、信四房仍居松坪园。繁衍人丁现有近千人。
思三公于大明弘治十一年(1497年)由汀州迁居福鼎松洋,汉辉公大清康熙四十一年(1703年)由上杭而来福鼎点头僻兜,与上坪园并祠合谱,万疏不离其宗,现已传十七世,繁衍500余户2000多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9 14:58
目录
概述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江村江氏宗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