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王之乱”后,
黄河以北的国土尽数沦陷,
东晋政权偏安江东一隅。古时称东吴地区为“江东”或“
江左”,当时东海王
司马越大权在握,
谢鲲等名士在府中从事,也因此声名雀跃。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谢鲲于公元309年,到豫章
王敦将军府任长史、幕僚。谢鲲南来后,与当世名士
毕卓、
王尼、
阮放、
羊曼、
桓彝、
阮孚、
胡毋辅之等人常在一起,淡看功名,凡事模棱两可,以避灾祸。他们轮流坐庄,饮酒放诞,大呼小叫,高谈阔论,张扬个性,时人称为“江左八达”。
弱冠知名,有高识,不修威仪,好《
老子》、《
易经》,能歌,善鼓琴。
永嘉之初,谢鲲避地豫章,曾为
王敦长史。在
豫章时,有政绩。不久卒于豫章太守任上,时年四十三。王敦死后,朝廷追赠谢鲲为
太常,谥曰康。子
谢尚嗣。《
隋书·经籍志》载:晋太常《谢鲲集》六卷,梁二卷。
毕卓(?—?)东晋官员。字茂世,新蔡鲖阳(今安徽
临泉鲖城)人。历仕
吏部郎、
温峤平南长史。
晋元帝太兴末年为吏部郎,因饮酒而废职。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及过江,为温峤平南长史,卒官。
王尼,字孝孙,城阳人也,或云河内人。本兵家子,寓居洛阳,
卓荦不羁。初为护军府军士。洛阳陷,避乱江夏。时王登为荆州刺史,遇之甚厚。尼早丧妇,止有一子。无居宅,惟畜露车,有牛一头,每行,辄使子御之,暮则共宿车上。常叹曰:“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俄而登卒,荆土饥荒,尼不得食,乃杀牛坏车,煮肉啖之。既尽,父子俱饿死。
阮放,字思度,陈留尉氏(今尉氏)人。
东晋时除
太学博士、
太子中舍人。侍从皇帝,常说《老》、《庄》,而不涉及军国事。明帝时迁吏部郎,主管选拔考核官吏,甚有政绩。平素清廉,不置产业,为吏部郎仍不免饥寒。成帝时除交州刺史,上任不久卒,享年44岁。
羊曼,字祖延,
太傅祜兄孙也。父暨,阳平太守。曼少知名,本州礼命,太傅辟,皆不就。避难渡江,元帝以为镇东参军,转丞相主簿,委以机密。历
黄门侍郎、
尚书吏部郎、晋陵
太守,以公事免。
阮孚,字遥集,阮咸子,陈留尉氏人。孚之初生,其姑取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曰“胡人遥集于上楹”而以字焉。初辟太傅府,迁骑兵属。避乱渡江,元帝以为安东参军。转丞相
从事中郎。终日酣纵,恒为有司所按,帝每优容之。琅邪王裒为
车骑将军,镇广陵,高选纲佐,以孚为长史。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转
太子中庶子、左卫率,领
屯骑校尉。明帝即位,迁侍中。从平王敦,赐爵南安县侯。转吏部尚书,领东海王师,称疾不拜。
王导等以孚疏放,非京尹才,乃除都督交、广、宁三州军事、
镇南将军、领
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未至镇,卒,年四十九。
胡毋辅之,字彦国,泰山
奉高人也。辅之少擅高名,有知人之鉴。性嗜酒,任纵不拘小节。与王澄、王敦、
庾岂攵俱为太尉王衍所昵,号曰四友。东海王越闻辅之名,引为从事中郎,复补
振威将军、陈留太守。王弥经其郡,辅之不能讨,坐免官。寻除
宁远将军、扬州刺史,不之职,越复以为
右司马、本州
大中正。越薨,避乱渡江,元帝以为安东将军谘议祭酒,迁
扬武将军、湘州刺史、假节。到州未几卒,时年四十九。
有一次,谢鲲、阮放、毕卓、羊曼等人在胡毋辅之家中闭门纵酒,已经饮了好几天,酒兴犹浓,干脆亦身裸体,披头散发。此时恰巧
光逸从北方来投奔胡毋辅之,他本是个酒鬼,也想加入,门卫却不放他入内。他一急之下,便脱下衣服,摘下帽子,从狗洞中探进头去大叫起来。胡毋辅之听到大惊说:“别人谁能如此,必定是光逸无疑了。”立即喊声“有请!”八个人于是酣饮如初。
所谓“达” 就是在精神上达到庄老的玄远境界,在行为上纵情背礼,狂诞不羁,“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 ,“达” 就是放荡。以放荡避世乱。
永嘉之乱后,
阮孚也不得不随晋朝政权一同避乱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身处异乡的阮孚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生于斯,长于斯的北方故土。然而,东晋王朝不思北伐的偏安心态,却彻底断绝了阮孚的回乡之路。思乡心切的羊曼后来对大将军王敦不思北伐,收复故土,却一心争权夺利,图谋篡位的行径感到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羊曼与阮孚、谢鲲、毕卓、桓彝等八位北方老乡,只好在一起酣醉。那时,一群喝得滥醉的天涯沦落人手拉着手,用悲壮低沉的嗓音唱着北方的民谣《陇头歌》,终日在江南的小桥流水边,披头散发,赤身裸体地晃悠。不知走到了哪里,他们喝醉了,就在路人指指点点的非议中,倒头裸睡下去。醒来后,他们揉揉眼睛,看清楚了周围的景色,不是黄土高坡而是小桥流水,就又颓唐了,就又抱着酒坛子痛饮起来,就又继续漫无目的地裸奔。他们边喝边醉,边醉边睡,就是要在一片江南秀美的山水间,找到一丝泰山的壮丽,可是他们找不到,唯有江边春燕南北自在飞……于是,在一片游子思乡的茫然中,在一腔因东晋王朝偏安政策而导致他们有家难回的悲愤下;阮孚等八人唯有用一杯一杯的烈酒,来放纵他们的身体,来麻醉他们的思想。他们抱着坛子酒,边走边喝,如此反复,常常在一起要大醉好几天。
“江左八达” 各有一本放荡帐。谢鲲与当年
阮籍一桩颇为相似的风流韵事。谢鲲有一位芳邻,是个当窗而织的漂亮姑娘。谢鲲有一次在窗口挑逗她,冷不防被一只飞梭打个正着,当场掉下两颗门牙。此事在士林传为笑谈,说是“任达不已,幼舆(谢鲲的字)折齿” 。他却并不屑意,也不向那姑娘计较这两颗牙齿,仍然悠然自得道:“折齿真什么,又不妨碍我啸歌!”毕卓曾言:“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螃蟹,浮荡酒船中,便足以了却此生了。”王尼曾为养马军士,胡毋辅之等名士携带羊肉醇酒前来,在马厩中痛饮。羊曼置办酒席,不等客人“来得早的朋友有好酒,来得晚的朋友只有剩羹”。阮孚 “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尝以金貂换酒”,是个天生的逍遥派。有一次,晋元帝对时任将军府长史的阮孚说:“爱卿既然身为将领,军中事务繁多,应该节制饮酒才是。”阮孚却不以为然的回答:“陛下不计较臣愚钝,而委以军队重任,臣自当尽力办事。然而,现在皇恩浩荡,天下太平,四方也再没有了战事。所以,我也应该寄情山水,放纵酒色,及时行乐才对。”一席话,看似调侃却极为辛辣地反讽了晋元帝不思北伐,苟安江南的怯懦政策。晋元帝听后,也沉默许久,无言以对。“八达”以醺醉和沉迷来掩盖一颗清醒而多情的心。
“江左八达”的酗酒行为虽然荒诞不经,但是,经过了八王之乱,目睹堂堂皇室骨肉之亲互相戕杀,痛感朝廷倡导的“礼” 的虚伪,在你争我夺的刀光剑影中,无所适从的文人名士纷纷成了刀下之鬼,他们又何尝不心怀恐惧,佯狂玩世,以求自保呢?他们那份断肠人在天涯的惆怅,以及蕴藏在这份惆怅背后的对自我人生深层次的思考,对身处那个时代的他们而言,却是会心玄远,追求自我的雅量展现。《
晋书》说他们“相彼非礼,遵乎达里;秋水扬波,春云敛映。”称他们无视礼法,遵行庄周通达之旨;赞扬他们自由自在犹如水波,舒卷自如犹如云朵。他们冲破礼教束缚桎梏,慕竹林的狂放之风,继七贤之志,以超脱拔俗的精神,放达不羁的行为,越名任心的情性,发出个性解放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