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庄
清代园林别墅
天津水西庄原址位于南运河西南侧、现在的芥园道与红旗路交口一带。约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因位于卫河(南运河)以西而得名。水西庄原是天津芦盐巨商查日乾与其子营建的园林别墅,兴盛于乾隆时期。该园当时水木清丽,风景幽雅,旧有枕溪廊、数帆台、藕香榭、览翠轩、花影庵、泊月舫、碧海浮螺亭等胜迹,是文人雅士吟诗酬唱的佳境
水西庄及芥园
修建时间
水西庄位于天津城西,三面环绕南运河,占地百余亩,是天津著名盐商查日乾、查为仁和查义父子两代建设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增建园中之园小水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扩建介园,后乾隆皇帝改介园为芥园。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增建河神庙,成为一个有揽翠轩、藕香榭、绣野簃、数帆台等景观的园林建筑群。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三)称,扬州有马秋玉之玲珑山馆,天津有查氏心榖之水西庄,杭州有赵氏公子之小山堂,吴氏尺凫之花瓶斋,名流宴咏,殆无虚日。该书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四大私家园林中,水西庄是北方唯一一家。清道光年间水西庄开始破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水西庄与芥园并非同一位置,不可混为一谈。乾隆南巡先后四次驻跸水西庄,首次“驻跸”在1748年使水西庄名声大噪。1758年,查为仁之弟查为义在水西庄右侧又辟建一园,取“一介寒士”自谦之意初名“介园”。后乾隆再三次(1771、1773、1776)驻跸于此。一次值春夏之交,园内“芥花”盛开幽香宜人,遂欣然命笔题名“芥园”,即“芥园”地名由来。
由于园主人爱养名土,交接名流,水西庄曾人文荟萃,盛极一时。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将天津水西庄、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
水西庄的衰败
水西庄历经繁盛终是昙花一现,盛极而衰,到乾隆十四年(1749)查日乾和查为仁相继去世,查礼外出做官,在乾隆中后期开始走向消亡。水西庄随着查家的衰落,历经两次水患,后又遭遇八国联军入侵兵害驻军,至晚清民国,唯余断垣残壁。时至今日,水西庄旧址在今天的天津市红桥区西南部的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一带,只剩下2头石狮子,其余荡然无存。对于津门文人而言,再想延续、追忆水西庄风雅,只有在遗留的诗词歌赋、画作中品味这一盛世園林。
水西庄与《红楼梦》大观园
创作巨著的源泉
著名红学家邓云乡先生曾说“大观园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已经问了二百多年了”。大观园应该有一所或几所清初园林花园做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而成。这个原型应该具备四个特点:一是规模宏大,“三里半大”的面积;二是以水面取胜,集景式的单身宿舍型;三是要与皇帝皇后巡幸等活动有关联;四是即这座私家园林还必须有可能使曹雪芹熟悉和体验的机会。大观园之谜前人曾提出南京“随园”说;“北京“恭王府”说;海淀“圆明园”说;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撰文提出“藕香名榭在津门”“曹雪芹到过天津吗”的课题。
曹雪芹避难水西庄查(嗣庭)家与曹寅家、佟(□)家、李(煦)家四大宾族显赫一时,且四家过从甚密,交往频繁。但在雍正初期,却都横遭灾难。雍正二年,李煦73岁,雍正首先向他发难,将其革职发配到关外死去,家产尽数抄没。雍正四,查嗣庭维民所止”案发,轰动全国。南查一支被杀被关之人很多。查嗣庭在狱中自杀,死后还被戮尸示众。雍正五年十月抄佟家,即隆科多家族。雍正五年十二月,抄曹家,转年曹家携幼小的曹雪芹赴京。曹雪芹开始饱尝生活的艰辛和人世的冷暖。在这场骇人听闻的抄家惨案中,曹李查佟受害者无数。据海宁查氏后人传说:曹家被抄时曹雪芹尚幼。举家赴京时因吉凶难测,遂将曹雪芹托付给水西庄查家。这就是后来的“曹雪芹避难水西庄”的来由。
如果曹雪芹避难水西庄的传说能够成立,那么水西庄豪华生活和丰富藏书文物古玩,是可以成为《红楼梦》部份生活素材的。查氏生活对创作《红楼梦》有一定的影响。如:“葬花”:水西庄也曾有葬花雅事。在其家传诗集《春日即事》中有:“虚怜玉貌抛残粉,拒惜香魂葬落红”。“焚稿”:在《查继佐年谱》中有查氏女诗人临终焚稿的记载:“太淑人熟精文选工诗古文词……疾亟时,自以为风雅流传,非女子所宜,悉焚弃之。”“雪中海棠开”:这一奇异景观红学界一直以为是作者杜撰。但水西庄查家却有记载,《莲坡诗话》写有:“余有别业在曲周,庭前海棠忽于十月间雪中盛开”。并有众人赋诗纪念,其中就有著名女诗人许雪棠。“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中有十二钗正副册,这数字在查家也多有记载,如查继佐家“买美环十二,查氏女乐遂为浙中名部”,这十二女戏子有“叶些、柔些、梅些、红些、姗些、留些、澄些、云些、月些等 ”,厉鹗云:“ 查家旦色,皆以些为名”。毛西河诗:“独有柔些频顾影,倩人不敢近阑干。”这十二些戏子皆有绝艺压身,也有凄苦的故事。另一记载,查为仁挚友许佩璜,其母居净绿轩,“所役婢十二,取名古雅,皆美仪容,善词令。每值添香、更衣、卷帘、侍座,鸣环动佩,望若仙人”(《津门诗抄》卷二十九)。另外,查家所传画册(十二石),各异怪石配有十二首诗,尚有“十二翁”等记载。“咏菊诗”:康熙五十五年(1716)九月,查为仁撰《赏菊诗》二首,其中名句为:“黄菊窥篱作好秋,五年清梦隔悠悠。”轰动一时,和者甚众,有诗坛名家二十六人,集成诗集《赏菊唱和集》,以上名句在和诗中均呼应写入。这次赏菊唱和影响久远,以至写入《天津县志》中。《红楼梦》中最大的诗社为“菊花诗社”,很多诗句似与水西庄“菊花诗”相通相近。例如薛宝钗的第一首《忆菊》中写道:“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自知”。恰与查诗呼应,查诗中的“篱、秋、清、梦”四个主要字巧妙地嵌在《忆菊》诗句中。“咏海棠诗”:《红楼梦》中“海棠诗社”也很精彩,史湘云“白海棠诗”有一联曰:“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这句极像是呼应艳雪楼佟□的咏海棠名句:“不是悲秋亦断魂”。史湘云“白海棠诗”另一联为:“却喜诗人吟不得,岂令寂寞度黄昏。”查为仁《莲坡诗话》中记载,查氏园林“海棠十月开”,津门闺秀许雪棠咏海棠曰:“却恨社公无好句,空教十月渡寒江”。无论从诗面,还是意境,都极其相像,而且都是咏海棠诗的最后一句。大观园轩馆名称溯源水西庄藕香榭与枕溪廊。
水西庄中有一胜景“藕香榭”。大观园中也有一胜景“藕香榭”,而且由此引发了贾母? 回忆的史家园林有一景“枕霞阁”。水西庄中的景点“藕香榭”在园中占重要地位,景色幽静,盛产菱藕,很多首诗词描写藕香榭的景色。查为仁曾写有七绝《雨后藕香榭看荷》:“半晌轻雷过野塘,依然树杪染斜阳。粉红半褪当风立,似试华清第一汤。”查礼有诗《藕香榭前试舟》:“红螺杯小几巡行,醉倒船头照晚明。不得旧时溪口路,但闻山背桔槔声。”
《红楼梦》第38回,写众少女组织菊花诗社,地点选在藕香榭,这是全面展示藕香榭景色的大段文字。菊花社将贾母(史太君)引来,见此地幽雅,点头说:“很好!”并令史湘云念柱上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明确写出此景以荷花、菱藕而著称。这还不算,由藕香榭又引出贾母的一段美好回忆,少女时代娘家(史家)也有相似的一个池榭,叫“枕霞”阁,于是史湘云取号“枕霞旧友”。这个重要的藕香榭,溯源却出自水西庄,而贾母念念不忘的枕霞阁,原来恰是水西庄中“枕溪”之谐音,枕溪一拉长声即成枕霞。我们知道,从时间上讲,水西庄在先,大观园在后;从艺术上讲,水西庄为实,大观园为虚,可以说,水西庄中不可能抄袭大观园中景名,而大观园的景名却来源于现实。水西庄中藕香榭写入大观园,还有一个旁证,就是园中特产“红菱”。《红楼梦》第37回,海棠诗社中开始缺少史湘云,贾宝玉以送礼物为由向史湘云传递消息,袭人揭开小摄丝盒子,装的是红菱、鸡头。又说:“这是今年咱们园子里新结的果子,宝二爷送与姑娘尝尝”。第67回,写袭人见李纨的丫头素云捧着个洋漆盒子,素云说“是我们奶奶给三姑娘送去的菱角鸡头”。袭人问“这是园里采的还是外头买的呢?”素云说:“外头买来的”。与37回对比,作者分明指出,红菱是园内产的,外头买的是菱角。大观园里的红菱与水西庄中的红菱都是珍贵的礼品,表明作者深切的用意。
重要的景观原型
揽翠轩和拢翠庵
水西庄中首位胜景是揽翠轩。在介绍水西庄的所有文献中,都揽翠轩放在第一位,陈元龙来到津门水西庄,写下了《坐揽翠轩与天行述旧》五律二首。汪沆乾隆四年写的《津门杂事诗》中,描写水西庄时,诗云:“二分修竹三分水,毕竟终推揽翠轩”。表明水西庄以竹为特色,以水面取胜,而建筑景点则以揽翠轩为首。妙玉居住的是“拢翠庵”,而拢字正是揽字的同义词,都有聚合、搂抱之意,“揽翠”最靠近的同义词即为“拢翠”。可以说,水西庄首位胜景揽翠轩,写入《红楼梦》时稍做变化,以“拢翠”来命名妙玉的居所,十分巧妙。
“湘中”阁与“潇湘”馆
大观园中有一座“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居住着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许多故事情节都离不开潇湘馆。如果大观园原型在北方,必须找一处翠竹茂盛的园林,可惜在江北地区,翠竹很难成片生长,私家园林更难栽培。可是在津门水西庄,却有一处翠竹成林的景点,名叫绣野耪。《津门杂事诗》中:“惹烟笼月影檀栾,绣野耪前竹万竿”。诗自注:“津门少竹,水西庄绣野耪前后,栽竹数亩,蓊郁深翠,不减江南”。水西庄主人查为仁撰写《莲坡诗话》中,有一处“湘中”阁景点,与“潇湘”馆意境完全相似。卷中《黄冈杜于皇浚五月坐雨湘中阁》和《巢民(冒辟疆 )》云: “何处动乡情?湘中阁前雨。极望犹嫌雨点稀,天涯双泪潸然补。此中端不异湘中,湘水湘烟事事同。烟里一枝疑晚霁,欲看乃是榴花红。榴花自燃竹自湿,高竿尽作湘妃泣。更喜新桐叶斩齐,阴森只许黄鹂入。可怜楚客淡无言,窗外又闻急雨喧。此际乡思但求似,安得一□吃啼哀猿。”又云:“吾乡绝境以潇湘为最,而潇湘之胜尤在雨中此阁命名已见真赏。乃以属和,于去国三十年之楚人,读之泣数行下。此真潇湘雨也。”杜于皇坐雨湘中阁诗,与大观园潇湘馆意境何其相似。其一命名相似,都以潇湘之地命名。其二是景物相似,都以翠竹、梧桐为主。其三心境相似,都是客居他乡,在雨中孤独、悲悯、思乡之情。“高竿尽作湘妃泣”,黛玉号称“潇湘妃子”,“已教泪洒窗纱湿”。令人深思的是,杜于皇清初避战乱,定居金陵,康熙年间与曹寅多有交往,友情甚深。杜于皇也有“葬花”雅事,作“花冢铭”,载于文集《变雅堂集》。“余性爱瓶花,不减连林,偿有概世之蓄。瓶花者,当其荣盛悦目,珍惜非常,及其衰颓,则举而弃之地,或转入混渠莫恤焉,不第唐突,良亦负心之一端也。余特矫其失,凡前后聚瓶花枯枝,计百有七十三枚,为一束,择草堂东偏隟地,穿穴而埋之。”
“数帆”台与“西帆”楼
水西庄中数帆台是第三位胜景,它位居全园最高处,登数帆台可远眺运河点点风帆,极富情趣。在数帆台,有江南江北许多诗人墨客留下隽美诗篇,如诗人胡睿烈写下《数帆台晓雨望隔河村落》就十分优美。在《秋庄夜雨读书图》中,数帆台景点十分突出,查礼在提到这幅图时,有一段描述数帆台的情景:“丁巳七月,混茫浩淼合为一水。登数帆台一望弥漫,渔舟客艇出没于烟波之中,亦一奇观也。”在靖藏本《石头记》中,我们发现了它的踪迹。在这部《石头记》中秦可卿淫丧的地点为“西帆楼”,恰恰是“水西数帆”之缩写。令人深思的是,在“西帆楼”名下有一段重要的脂批:“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鼻”!在脂砚斋的建议下,作者定稿时,不但将“西”字去掉,也将“帆”字去掉,变成“天香”楼(但仍保留一“天”字,暗示天津之意)。“西帆”二字,令人惊奇;“西帆”易名,令人深思。脂砚斋对作者写作背景十分了解,令雪芹删去第十三回中秦可卿之死的原因,死亡的地点“西帆”楼也要求作者易名。看来原来作者用“史笔”写的“秦可卿淫丧西帆楼”,是有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的,这已经有许多红学家发现并研究。
“秋白斋”与“秋爽斋”
水西庄中有一景点,名叫“秋白斋”,是座有特色的建筑。乾隆二年(1737),闰重九,查为仁、查礼集宾客十余人于秋白斋,宴赏洋菊,分韵赋诗,留下许多颂菊的诗篇。大观园中有一景点,名叫“秋爽斋”,是探春居住地。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贾母带领众人两宴大观园,详细描绘了“秋爽斋的布局,提到斋中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花。“秋爽斋”与“秋白斋”,从斋名上有什么联系吗?查阅《辞源》发现:“爽”和“白”是具有相同意思的两个字。“白”的意思,有清楚(如清白)、明亮(如东方之白)之义。“爽”的意思,也有清朗、明亮之意,如爽目就是明目之义。“秋爽”就是“秋白”。在这里“白”不是白颜色之义。著名学者瞿秋白取字为“爽”。曹雪芹将水西庄中赏菊胜地“秋白斋”,稍做变化,用“秋白”的同义词“秋爽”来命名“玫瑰花”探春的居所,就是“秋爽斋”。
秋雪庵与芦雪庵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描写芦雪庵即景联句,是书中重要的一个情节,地点选在芦雪庵。原来这芦雪庵建在傍山临水的河滩之上,一带几间,推窗便可垂钓,四面皆是芦苇,掩复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遇去,就是藕香榭的竹桥了。看来这四面环芦苇的建筑也很有特点,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水西庄地处城外运河畔,以水面取胜,水边芦苇很多,许多诗人都有诗句留下。厉鹗的《樊榭山房集》中,提到相似的景点秋雪庵。秋雪庵一诗在集中的地位显著,先后出现两次,第一次在卷三诗丙。诗名后简介:“庵在水中,四面皆芦,深秋花时,弥望如雪,故名。”诗曰:“夙知秋风佳,契阔三岁周。今来际春初,还有秋雪不?曲港迷进艇,花源信回流。稍深天影展,四顾云水幽。”几年后,诗人又写了《重遇秋雪庵》诗后注:“僧言芦花时月汛最佳”,诗曰:“鱼国开双林,我游不厌屡。柳界护生堤,尽除纲罟惧。登楼展四瞩,惟有舟是路。君山远在南,如让水回互。同行兴弥深,蒹葭待秋素。欲验溪僧言,孤浆荡寒兔。”这个诗人多次关注的秋雪庵,地处杭州西湖西溪东的“蒹葭深外”,据《西湖志》介绍:庵周四隅,蒹葭弥望,花时如雪。陈继儒题曰“秋雪”。宋明以来,是著名的景点。这个蒹葭深处的秋雪庵,是否就是作者写大观园中“四面皆芦”的芦雪庵原型呢?从环境、景色、命名都十分相似。《樊榭山房集》初刻于乾隆四年三月,乾隆六年正月即送交查为仁。乾隆十三年厉鹗到津门,书中诗篇可以对《红楼梦》作者有所影响,此时正是曹雪芹写书的初期。蓼花、荇叶与一犁春雨水西庄中田野风光很典型,因为蓼花、荇叶一类水生植物在园中到处可见。水西庄留下的诗篇,多次提及“昨夜池塘吹雨过,蓼花红到小桥边”(胡捷《初秋过揽翠轩》);“习静不惊风雨骤,蓼汀深处钓翁闲”(查礼《水西庄秋日雨中》);“杨花绕岸轻于雪,荇叶穿波小似钱”(查礼《泛舟至水西庄》)。园中以蓼花、荇叶命名的景点仅有“蓼花洲”一处,但并非住人之所。大观园中也有不少地方提及“蓼花、荇叶”,并有二处景点名称,一处是“蓼风轩”由惜春居住,另一处是“荇叶渚”。水西庄还有一处“农田”景点,在吴廷华《次日游水西庄作二十二韵》诗中介绍:“惟有山南地更幽,水田习静登新谷。茅庵一架倚绿荫,栋宇天然缀曲木。”诗中描写的农家情景,很像大观园中的稻香村。水西庄留下了“一犁春雨”的景点名称,而在元妃省亲中提笔命名的四字匾额,头一个是“梨花春雨”,从字面上和含义上是很相似的。
水西庄与大观园轩馆名称对照:
水西庄 大观园 备注
藕香榭 藕香榭 借用
枕溪廊 枕霞阁(谐音) 贾母回忆
揽翠轩 拢翠庵(同义) 妙玉居住
湘中阁 潇湘馆(同义) 黛玉居住
白斋 秋爽斋(同义) 探春居住
数帆台 西帆楼(缩写) 后改天香楼
秋雪庵(院) 芦雪庵(庭) 见《樊榭山房集》
来蝶亭 逗蜂轩(对仗) 脂批“轩名可思”
蓼花洲 蓼风轩(替字) 惜春居住
一犁春雨 梨花春雨 元妃题匾
曹雪芹点改轩馆名称
枕溪廊 枕霞阁 秋露
白斋 秋爽斋 秋掩书斋
揽翠轩 拢翠庵 拢翠
数帆台 西帆楼 天香
秋雪庵(院) 芦雪庵 改“庵”为“庭”
大观园的面积与水西庄相近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面积广大,为私家园林所罕见。
小说第十六回,贾琏从南方回到荣国府家中,贾蓉告诉他:“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在清朝康雍乾时期,私家园林超过百亩的,是极其罕见的,即使是在北京显赫一时的王府,有个二十多亩的府第已经比较可观了。江南私家园林更以小巧精致见称。像京城著名的恭王府,前面是占地四十亩的宅第,后面是占地不足四十亩的私家花园。南京的“随园”,其面积规模更无法与“三里半”的大观园相比了。由于找不到一百多亩的私家园林,所以有些人把目光转向皇家园林,比如占地一千多亩的圆明园。将皇家园林作为大观园的原型,虽也有些根据,但从小说“追踪蹑迹”的原则来看,面积过份巨大,不符合故事的基本情节,帝后去自家花园游幸,不需要那么繁复的排场。至于有些景点意境相似,只能表明我们中华民族的园林艺术是相通的。水西庄这座著名的私家园林,面积恰恰是一百余亩,符合“三里半大”。水西庄建于雍正元年,它的面积,最早记载于查为仁的五言诗《水西庄》序中:“天津城西五里有地一区,广可百亩,三面环抱大河……以在卫河之西也,名曰水西庄。”明确记载面积为“广可百亩”,实际上水西庄的面积要超过百亩这个数字。吴廷华在《次日游水西庄》一诗中云:“篱落周遭百亩强,三分亭台七分麓。”吴廷华在水西庄长期居住而且编纂《天津县志》,他的考证精细是出名的,明确指出水西庄面积“百亩强”,即超过一百亩。
水西庄曾三次扩建,水西庄的面积也随之扩大。每次扩建面积没有详细记载,只有建“芥园”写明“得地数亩”。水西庄扩建以后总面积确数,经学者考证,今芥园水厂占92529.62平方米,约合138.8 亩,加上已知河神庙占地15.53 亩,总面积已超过150 亩。这三次扩建时间都在作者写书前后,其中扩建芥园,可能已在《红楼梦》前80回完书增删阶段。如果作者在水西庄生活观察过,这“百亩强”的私家园林反映在书中,借贾蓉之口说出“三里半大”,而不是将确切亩数讲出,是符合“真事隐”原则的。集景式的单身宿舍集群认真分析,“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内部建筑布局实在古怪奇特,不合情理,它既是一个观赏园林,又是少男少女的单身宿舍集群。因此有红学家指出:“如果生活中确有的话,只能是古今园林中一个仅有的特例”(冯精志著《大观园之谜》)。清代北京诸多王府中,住人宅院与后花园泾渭分明,绝不混淆。像我们尚可参观的恭王府,可以发现,前面四十余亩宅地住人,后面三十余亩花园,是散心游赏之处。江南也没有大观园那类布局的园林,一般都不很大,一亩或几亩,以玲珑剔透见称。而天津运河边“三里半大”的水西庄,却正好是集景式的单身宿舍型园林。水西庄占地“百亩强”,其基本建筑特点就是分成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正是一位小姐或一位公子在此居住生活,有时外来的贵客佳宾,也在其中一个景点居住,像花影庵为查为仁居住,淡宜书屋为查为仁藏书处,竹间楼是查为仁读书处,清机小舍为查礼夫妇居住,香雨楼为汪沆来水西庄时居住,小阳谷(原名茧斋,三面见日,寒冬不火而暖)为万光泰长期居住。
有趣的是,大观园中众少女以所居景点名称取号,林黛玉称“潇湘妃子”、薛宝钗称“蘅芜君”、贾探春称“秋爽居士”、李纨称“稻香老农”,史湘云没有居处,只得称“枕霞旧友”。这种以居处取号的作法,在水西庄女诗人中也早就存在。《兰闺清韵》是水西庄诸女诗人留下的诗词集。其中有《水西庄诸姑送香初阁主人于归吴门小诗呈政》一诗。其中“香初阁主人”即查调凤,查为仁之二女。
至于水西庄的“集景”特点,也是非常突出的,园林的总体设计,分景区的风格,理水方法以及花草树木,极为讲究。“月明擫笛台”和“泊月舫”是专为赏月而;设置的一山上一水边,一高一低的景点,而大观园中的凸凹二馆只在贾母中秋赏月时出现过一次,“山高月小”或“皜月清波”情趣不同。贾母赏月时还令“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于是便出现“月明擫笛”之情景。陈元龙的《水西庄记》,介绍了私家名园水西庄的集景特征:“……既成,亭台暇发,池沼萦抱;竹木荫芘于檐阿,花卉纷披于阶砌;其高可以眺,其卑可以憩。津门之胜,于是乎可揽于几席矣。”清代著名画家朱岷的《秋庄夜雨读书图》和田雪峰的《水西庄修褉图》,画得极为精细优美,可以反映水西庄在乾隆初期的盛景全貌,充分反映水西庄是集景式园林。现实生活中的私家园林水西庄,被艺术地升华提高为名著《红楼梦》中的园林----大观园。这是作家所依据的园林素材之一,还要提一下私家园林一般没有的两处景点,拢翠庵和稻香村。很多红学家对园中这两处景点十分不解,有人认为“供奉佛像的拢翠庵,私家园林万万没有。”(吴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研究》第172 页)。“最奇取的是大观园中稻香村这个格局,……这种格局乃御苑中为天子观稼亲农而设,私家园林何得有此?”(臧云《大观园源流辩》)花影庵是查为仁长期居住地,并取号“花影庵主人”。查为仁被诬入狱八年,遇赦返回家园,信奉佛教,号“莲坡居士”,与佛教名僧高云老人及释元信(高云老人法兄弟)交往甚密,唱和诗篇耐人寻味。令人感兴趣的是,大观园中拢翠庵“寒香拂鼻”的红梅,北方冬日红梅很难成活,而在水西庄花影庵中却有“暗香扑鼻”的梅花。查为仁为此曾写诗抒发感情,诗的名称叫《花影庵盆梅初放》:“分明弥勒与同龛,鼻观微微香暗添。忽见一枝梅弄影,引将清梦到江南”(蔗塘未定稿)是梦集第12页。花影庵中供有佛像,雍正十一年春,释元信来水西庄,与查为仁共阐四禅。花影庵中的红梅飘香,到了拢翠庵中变成伸出庵墙的如胭脂般红梅。我们再来看大观园中的稻香村,“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成的矮墙,……篱外有一土井,傍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这农家田园在一般私家园林,“万万不会有”。这处“十里稻花香”的景点,令贾元春极为欣赏,在大观园中占有重要地位。水西庄中却有相同的景点,就是一犁春雨,这里一片幽静农村景象,没有半点富贵豪华之气。吴廷华在《游水西庄作二十二韵》诗中,形象地描述:“惟有山南地更幽,水田习静豋新谷。茅庵一架倚绿荫,栋宇天然缀曲木。”诗中描述的“水田”、“新谷”、“茅庵”、“天然”全是农村田园景色,地点也要转过山怀。稻香村中还有一特色,就是设有“桔槔辘轳”,用来提水浇田。水西蒋中有吗?查礼在《藕香榭前试舟》写道:“红螺杯小几巡行,醉倒船头照晚明。不得旧时溪口路,但闻山背桔槔声。”(诗载《铜鼓书堂遗稿》卷三)恰恰表明在水西庄山背后的“茅庵水田”旁,有一架“桔槔辘轳”在依呀作响。
与大观园面积等的高度契合
以水取胜的“北国江南”大观园中的广阔水面,使很多红学家疑惑不解,书中明确交待,大观园是宁荣二府的后花园,宁荣街热闹非凡,必定在市中,那么园中水源从何而来?引起读者不解的,“引客行来,至一大桥前,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贾宝玉指出: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这段作者的“追踪蹑迹”的描述,使大观园的广阔水面有了“源泉”----外河。根据研究可知大观园在理水方面十分讲究,一是园中水面广阔,“衔山抱水”的大观园中,有池塘、清溪、内河、引泉,“处处不离水”,有堤,有岸,有港湾,这样的“以水取胜”的私家园林,实在难寻。二是活水潺潺,有“外河”水源,有进水之闸,完全可以满足园中各处水景的需要。三是依水建筑多,水面活动多,这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北方少见。藕香榭、滴翠亭、芦雪庵、凹晶馆紫菱洲……。
故事中的主人公基本上都登过采莲船,菊花诗会、凹晶馆联诗、芦雪庵即景诗等都在池边吟成。要寻大观园的原型,必须要有足够水面的私家园林,而仅这点在北京城内就很困难。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曾颁布“非御赐,不准引用什刹海水”的禁则。禁令一下,内城的府邸花园断绝了水源。雍正年间和乾隆初期,禁令照行,一直到乾隆中晚年,才有所松动。所以在曹雪芹写书的年代,即便是王府花园,水面也是很受限制,绝不会从“外河”引进晶帘一般奔入的活水。在南京城的随园,水面也很有限,根本无法与大观园相比较。
“广可百亩强”的水西庄,却恰恰能满足这些条件。水西庄一直以水面取胜,誉满江南江北,诗人学者来此,无不对此感慨万分,留下的诗篇,很多写下了水西庄池塘、溪流的景 象。水西庄“二分修竹三分水”,表明它园内水面的面积很为广阔,可以乘舟游赏,园中池塘名叫琵琶池,依水建筑很多:藕香榭、枕溪廊、数帆台、苔花馆、泊月舫……。与大观园水源相同的是,我们很容易找到水西庄的水源----卫河。水西庄即在卫河之畔,从“外河”利用桥闸,引来晶帘般运河水。三面环抱的卫河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水西庄水面的水。
花红蕉绿“花神庙”《红楼梦》第27回,提到大观园众少女饯花神的风俗。第78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宝玉怀念屈死的晴雯,小丫头哄他:晴雯是上天司花,专管芙蓉花的花神。宝玉信以为真:“这原是有的,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花有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大观园中前后两次提到的“花神”,在红学研究中一直也是一个课题,因为在清朝供奉“花神”的庙宇罕见,芒种祭饯“花神”的习俗也少见。史书记载,清朝康雍乾时期,天津卫河邵公庄、小西关一带,种花养花卖花的人家很多,邵公庄的海棠远近闻名以至又名“海棠庄”,艳雪楼即是以“消魂海棠”而命名的。春日来临,水西庄周围几乎是花的海洋,花匠们信奉“花神”,自发地在运河边建起花神庙,且香火旺盛(《天津史志》1993 年第3期,作者顾道馨)。《津门诗钞》载,天津诗人殷希文写有《花神小祠》一诗:“数椽如斗附垣低,俎豆花神小有祠。最爱留题佳句在,碧云红雨耐人思。”《红楼梦》中第43回,贾宝玉为祭金钏,来到水仙庵,进去“也不拜洛神之像,却只管赏鉴。”对水仙洛神不信不拜,而对花神、芙蓉神却完全相信。这是否也说明在作者写书的环境中,真正存在着祭祠花神的“花神庙”呢?时至今日,天津南运河水西庄遗址旁,仍有花神庙的地名,老人们可以回忆出花神庙的兴盛场景。
元妃省亲与孝贤皇后巡幸水西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第一回,即特地言明,书中几个悲欢离合的女子是作者“亲睹亲闻”,记述时“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曹雪芹在清朝乾隆年间写书时,有巨大的压力,书中必须“毫不干涉时世”、“故将真事 隐去”才能将《红楼梦》流传于世。但是作者又极其渴求后人“谁解其中味?”使读者能够理解他的隐衷,揭开隐去的“真事”面貌。书中有两个情节,写得既真实入扣,又“不合情理”,这就是“元妃省亲”与“秦可卿丧事”。元妃省亲不要说清代绝无此例,就是考查历代皇妃也没有如此“省亲”的。秦可卿丧事则更超出一般规格,基本上是一位皇后级的国丧标准。元妃省亲在清代和历代都没有实例,元妃省亲的艺术原型是乾隆孝贤皇后,她于乾隆十三年冬末,随皇帝东巡时,巡幸运河边的水西庄。第18回“元妃省亲”这一情节,写得真实具体,丝丝入扣,细节分明,仿佛引导读者亲临其境。在这几段文字中,脂批很多,在豪华肃穆的皇家礼数中,脂批:“形容毕肖”,“难得他写得出,是经过之人也”,“《石头记》最难之处,是别书中摸不着”,“真有其事”。在封建集权社会里,“别书摸不着”的,只有皇帝、皇后行动的实录。此段有一重要脂批:“《石头记》惯用特犯不犯之笔,真让人惊心骇目读之。”曹雪芹敢于将皇室活动“毕肖”写下来,这种触犯最高统治者的写法令人担心,这是“特犯”。而脂批中“不犯”之笔,又在替作者开脱,这是作者亲身目睹之事,并没有夸张虚构的罪名,真实再现并无错误。表明“元妃省亲”描写全部有事实根据。在戚序本第18回后有一大段重要脂批:“此回铺排,非身经历,开巨眼,伸大笔,则必有所滞墨牵强,岂能如此触处成趣,立后文之根,足本文之情者?且借象说法,学我佛阐经,代天女散花,以成此奇文妙趣。”“元妃省亲”这一情节的生活素材,也不会是帝后外出游幸皇家苑囿,而是帝后外出巡幸某处私家园林。因为整个准备活动是贾府为迎女儿元春省亲而进行,“自正月初八,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等带了许多小太监出来,各处关防挡围幔,指出贾府人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仪注不一。……”
这段描写多么细致入微,显然是以某处私家园林为事实根据的。如果帝、后在自己宫内御 花园或宫外皇家苑囿游幸,没必要有那些礼节,也不用那么繁琐。很多红学家和读者,在“元妃省亲”的文字中,感到了“贾元妃”的后面隐藏着一位“真皇后”。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元妃省亲中的皇家仪仗,仪仗规模超过贵妃待遇,更重要的是,公然出现了“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这龙凤装饰是帝后的专用仪仗用品,其它给别的嫔妃是绝不能随便使用的。这一细节不知是作者有意露了破绽,还是无意中将现实中亲眼见的帝后仪仗写入书中。反正“贾元妃”的仪仗反映了她的真实身份是一位“真皇后”。这正是作者大手笔高明之处,用一处细节描述达到“泄露天机”的目的,既做到了“真事隐”,又能使后人“解其中味”。脂批最重要最直接点明“元妃”身份的是一条大胆的批:“文忠公之嬷”。这是在第16回,贾琏、凤姐谈议元妃将要省亲,赵嬷嬷说:“这样说,咱们家也要接大小姐了?”庚辰本在这段旁侧朱批:“文忠公之嬷。”“文忠公”是乾隆时大学士、一等公傅恒,乾隆皇后的弟弟,显赫一时,于乾隆三十四年七月去世,死后谥“文忠公”。其家大小姐自然是傅恒之姐----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只有非常熟悉傅恒家人动辄提到“咱们大小姐”这种口吻才能写下这批语。
另外,《随园诗话》舒敦批语中提到:“乾隆五十六、七年,见有抄本《红楼梦》一书,或云指明珠家,或云指傅恒家。”这两种说法如此相同,就不是单文孤证了。实际上也只有孝贤皇后才有资格和可能省亲,从“文忠公之嬷”这批语和“傅恒家事”来分析,真正能省亲的“元妃”的生活原型,应是孝贤纯皇后。还有许多读者,不明白“元妃省亲”为何时间一定要选在冬末?从史料得知,乾隆十三年二月初,帝、后乘船顺运河东巡,途中路过南运河畔水西庄,按原定计划,帝、后巡幸了这座著名大型园林,水西庄举行了盛大迎帝后仪式。整个活动恰好在冬末乾隆皇帝带着孝贤皇后东巡,过天津后,到德州,下船去泰山、曲阜,回京途中却发生意外,孝贤皇后在运河落水而亡,时间是三月十一日。皇后死因,众人皆有“疑心”,野史中有大量记载,主要说法是乾隆与皇后的弟媳通奸,被皇后撞见,乾隆酒中恼羞成怒,最后结果是皇后落水而亡,乾隆帝酒醒后甚为后悔,辍朝九日。皇后的遗体由御船运回,到北京通县,群臣隆重举行仪式盛大的葬礼。这件全国震惊的皇后暴死案,曹雪芹当然会注意到,皇后巡幸水西庄与皇后暴死,也会引起他的强烈兴趣,“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正是这位皇后的真实写照乾隆十二年,水西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原来“百亩名园”又增加了新景点,五月扩建完工,十一日查为仁率子及女、媳妾等举行了盛大的贺新园落成诗会。这一次建园诗会,女诗人们大展奇才,在津门轰动一时。“元妃省亲”时也在园中请几位女诗人,赋诗歌颂。其中薛宝钗:“芳园筑向帝城西”,其韵与水西诗会相同。而迎春“奉命羞题额旷怡”和李纨“奉命多惭学浅微”的口气,与水西诗会也是一致的,且都是女诗人歌咏园林。乾隆十二年十月十九日,为迎乾隆东巡,迁查礼妻李钦墓葬。据《铜鼓书堂遗稿》卷三十一《亡妻李安人迁厝小志》载:“天子将幸东鲁,天津为凤艒必经之地,于是津之人谓翠华临幸,不可无驻跸处,相度地势,惟水西庄为宜,而吾妻权厝犹在庄北,爰有迁厝之举。”据《天津县新志》卷首“巡幸”记载:“乾隆十三年二月高宗东巡,三月回跸。临幸天津,恩恤长芦盐商,诏免次年钱粮十分之三,赏赉军民七十八以上者。”在水西庄受到盛大欢迎,是否能借机见到亲人,史料未详记,但孝贤之弟傅清一直任天津镇总兵,在津有住宅及亲属,近年尚发现明义----傅清之子的一束信扎,发现地点就在天津。仅仅一个月,冬去春回,孝贤皇后却在运河上不明不白地死去。正如《红楼梦》中所言:“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孝贤皇后死前怎么痛苦,这已是一个无法解开之谜,但她“死不瞑目”是肯定的,“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呀,须要退步抽身早!”这里的诀别嘱托,应有所指,她的亲弟弟傅清官运亨通,却于乾隆十五年,即孝贤皇后暴死之后二年,自杀身死。另一个弟弟傅恒,也因夫人之事家宅不宁。这些举国上下沸沸扬扬传播之事,使曹雪芹可以用艺术手法写成元妃形象,而她的盛衰悲剧,使贾府的兴衰有了根据。可能因为皇后暴死,死前巡幸水西庄这一盛举,史料上记载得比较简单,查氏准备了一年时间迎驾;而巡幸过程却只有几个时辰。乾隆初期,文字狱尚严厉,涉及帝后的行踪,不敢留下细节描述。只言“帝后临幸天津,途中预备彩棚戏台,并设有采莲船只等件。”
水西庄与佟家楼
在当时水西庄的河对面有佟家楼,修建者是当时与查家交往密切的一位名为佟鋐的诗人,是当时备受史家和诗人称道的一处园林名胜。
水西庄与津菜
水西庄饮食对津菜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清朝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时专程莅津多次,驻于津门查家别墅“水西庄”,乾隆在水西庄多次饮宴,对天津风味菜品赞赏有加。一次正值盛夏“三伏”,乾隆故意点吃以津门冬令四珍为原料的津菜佳肴——高丽银鱼,查家私厨用目鱼做原料,改刀加上黄瓜条挂糊过油炸后,味道如同高丽银鱼,乾隆食后称绝。“高丽目鱼条”流传数百年,至今仍是天津风味菜品的代表菜之一。此外,花糕宴、白虾宴、紫芥宴、河豚宴也都是源于水西庄的著名津菜。
水西庄研究
民国时期,由严修次子严智怡秉承先志,发起组织了天津水西庄遗址保管委员会,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水西庄遗址保管委员会的活动被迫停止。
1991年水西庄学会成立。2000年夏天,著名武侠作家金庸(查良镛)先生来到天津,希望亲眼看一看南运河边的水西庄遗址,并看望了水西庄查氏后人。金庸在香港的一次聚会中,专门找一位天津教授,兴奋地告诉他:“查家在天津有一份祖业,叫水西庄。”金庸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遇到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也表示对水西庄研究的关心。
近年来以原红桥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天津水西庄研究中心主任韩吉辰为代表的天津研究水西庄的学者越来越多,出版了《红楼寻梦·水西庄》《紫芥掇实——水西庄查氏家族文化研究》《癸酉展重阳水西庄酬唱集》《天津水西庄研究文录》等专著。演艺界还创作演出了话剧《水西庄》。
水西庄实物遗存不多,现在可见的两尊水西庄石头狮子被搬到了天津市自来水公司芥园水厂门前。水西庄研究专家呼吁:充分抓住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机遇。可利用水西庄遗址现在的芥园道与红旗路交口东侧人民医院门前现有的绿化小广场,绘制水西庄园景与南运河关系的图画,配以文字说明水西庄的历史。在这个小广场选择一方位做“水西庄原点”标注,可作为旅游打卡点进行设计。按照现代旅游技术,将水西庄文化历史文化要素和现代研究成果呈现出来,充分挖掘水西庄文化,将研究成果与城市区域发展相融合,找到弘扬历史文化的融合点。
红桥区表示:关于在水趣园加入水西庄元素事宜,下一步将结合水趣园提升改造工程,充分挖掘水西庄文化历史,把水西庄文化资源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资料
天津地名考:水西庄.北方网.1970-01-01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1 13:24
目录
概述
水西庄及芥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