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产阶级,殖民地
半殖民地和
民族独立国家中致力于发展民族工商业的中等
资产阶级。是在外国资本入侵和本国
封建主义解体中发展起来的。既和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又和他们有联系,经济上、政治上非常软弱,具有两面性。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正在开展
洋务运动,
民用工业的大量盈利刺激了有钱人与商人们开展机器生产的欲望。
另外,中日《
马关条约》中允许外资在华投资设厂,对于本民族一些想要发展工商业的
实业家也施加更多限制。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部分有钱人或商人开始引入大机器
生产方式,以契约工人作为劳动力,投资于近代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基本的现代
工业生产特征,分散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有别于
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这便是最早的民族
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企业家是在外资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土地
所有者、行政官员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中华民国建立后,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奖励实业发展。由于没有了专制的阻碍,恰逢
第一次世界大战,外国资本无暇东顾,加上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地位的提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但是后来,由于
南京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
国有经济的兴起与
外国企业的卷土重来,民族资产阶级日渐衰落。
抗日战争期间
日本法西斯的疯狂破坏与
解放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金融体系的极度混乱,最终葬送了民资经济的未来,被破坏殆尽。
1949年,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资本主义既有雇佣工人赚取利润的一面;又有维护宪法(当时的宪法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愿意接受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将民族资产阶级纳入
爱国统一战线中,为团结
社会阶层,发展中国社会
生产力发挥应有的贡献。
在
发展中国家中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上依赖于外资,也被外国的商品贸易所遏制;本国的自然经济与统治者是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成长的
内因。这些条件使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与外资一样强大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并自始至终存在着。
中国的
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剥夺资产阶级,不是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敌人而是作为朋友,采取的是
赎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