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希略·巴尔科·巴尔加斯
哥伦比亚政治家、经济学家
比尔希略·巴尔科·巴尔加斯(英语:Virgilio Barco Vargas,西班牙语:Virgilio Barco Vargas)(1921年9月17日——1997年5月20日)哥伦比亚政治家、经济学家、土木工程师、总统。巴尔科1921年出生于北桑坦德尔省的库库塔,在家乡完成小学和中学学业,1938年~1943年先后在哥伦比亚国立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43年~1945年任北桑坦德尔省公共工程局和财政局长,1945年~1946年担任邮电部秘书,1945年~1947年任杜拉尼亚市市政议员,1947年加入哥伦比亚自由党,同年当选为库库塔市市政议员,1949年当选为众议员,1950年再次前往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学习,1954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返回哥伦比亚,回国后参加反对军政府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1958年当选为参议员,1958年~1960年任公共工程部长,1961年~1962年担任哥伦比亚驻英国大使,1962年再次当选为参议员,1963年~1964年任农业部长,1966年~1969年担任波哥大市长,1969年~1974年在世界银行供职,担任世界银行主管,1974年第三次当选为参议员,同时在参议院外交咨询委员会工作,1977年~1980年担任哥伦比亚驻美国大使,1985年当选为自由党全国领导委员会主席,1986年5月当选为哥伦比亚总统,8月正式就职,任内制定经济恢复计划,推动和平进程,实行严厉的反毒政策,提出现代化计划,1990年8月卸任,1990年~1992年再次担任哥伦比亚驻英国大使,1997年在圣菲波哥大逝世。
早年经历
比尔希略·巴尔科·巴尔加斯,1921年9月17日出生于哥伦比亚北桑坦德尔省的库库塔,他的父亲是豪尔赫·恩里克·巴尔科·马尔多纳多,母亲是朱莉塔·巴尔加斯·杜兰,比尔希略·巴尔科所在的家族在当地从事石油开采工业,家境宽绰,生活富裕。
比尔希略·巴尔科·巴尔加斯在家乡的圣心学院完成了小学和中学学业,1938年起他先后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哥伦比亚国立大学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土木工程专业,1942年他获得国立大学授予的土木工程师学位,194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授予的土木工程学硕士学位。
巴尔科在获得土木工程学硕士学位后返回哥伦比亚国内,他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在经济管理上的才能在回国后很快得到北桑坦德尔省地方政府的赏识,巴尔科于1943年~1945年担任北桑坦德尔省公共工程局长和财政局长,1945年他当选为杜拉尼亚市市政议员,任期至1947年,1945年~1946年担任国家邮电部秘书,巴尔科1947年加入哥伦比亚自由党,当年当选为库库塔市市政议员,任期至1949年,1949年6月作为北桑坦德尔省的代表当选为众议员,但由于当年11月保守党政府解散议会,他没有能够完成众议员任期。
20世纪40年代末,哥伦比亚国内掌权的保守党和在野的自由党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国家进入了被称为“十年暴力”的动乱时期,巴尔科为了躲避国内的暴力和冲突,于1950年再次前往美国,1950年,巴尔科第二次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期间他师从日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位教授——罗伯特·默顿·索洛保罗·萨缪尔森,1952年巴尔科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授予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他前往位于波士顿市中心的波士顿大学学习,1954年获得波士顿大学授予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从政经历
1954年,巴尔科返回哥伦比亚,回国后他积极参与自由党领导下的政治活动,1956年起跟随自由党领袖阿尔韦托·耶拉斯·卡马戈参加反对古斯塔沃·罗哈斯·皮尼利亚军政府统治的斗争;巴尔科回国后代表自由党与保守党人士进行协商谈判,推动自由党同保守党实现政治和解,对日后“全国阵线”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58年,巴尔科作为自由党总统候选人阿尔韦托·耶拉斯·卡马戈的助手,帮助其竞选总统。
巴尔科1958年3月当选为参议员,当年7月20日正式就职,任期4年,1958年8月7日~1960年11月9日担任公共工程部长职务,在担任公共工程部长期间他主持翻修了玻利瓦尔广场和哥伦比亚国家天文台,巴尔科1961年6月16日~1962年担任哥伦比亚驻英国大使,1962年返回哥伦比亚国内,同年3月他在国会选举中连任参议员职务,7月20日开始新一届参议员任期,任期至1966年7月20日。
巴尔科1962年8月7日~9月5日担任财政部长,1963年4月23日~1964年10月8日担任农业部长,1966年8月~1969年9月担任首都波哥大市市长,他在担任市长期间,对城市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延伸了城市街道,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创办了自然历史博物馆、波哥大天文馆、哥伦比亚动物园等公共设施,还修建了50个足球场,改善了露天体育场内的设备,1968年以市长身份接见了来访的罗马教皇保罗六世
巴尔科1966年参与创建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并出任该组织的主席职务,1969年~1974年他在世界银行工作,担任主管,是世界银行董事会成员,在国际机构任职期间,巴尔科曾多次参加国际会议。1985年巴尔科离任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主席职务。
1974年4月,巴尔科第三次当选为参议员,当年7月20日正式就职,任期4年,期间他在参议院的外交咨询委员会工作。巴尔科1977年6月24日~1980年12月11日担任哥伦比亚驻美国大使,期间他会见了美国总统詹姆斯·厄尔·卡特美国国务卿塞勒斯·万斯等政要,结束驻美大使任期后,巴尔科返回哥伦比亚,并在1982年选举期间支持自由党人阿方索·洛佩斯·米切尔森竞选总统职务。1985年巴尔科当选为自由党全国领导委员会主席,任期2年,成为哥伦比亚自由党的领袖,1987年离任自由党全国领导委员会主席职务。
总统生涯
当选总统
1986年,巴尔科作为哥伦比亚自由党的总统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在当年5月举行的选举中,巴尔科以4214510张选票,58.29%的得票率,击败哥伦比亚保守党的候选人阿尔瓦罗·戈麦斯·乌尔塔多(获得2588050张选票,得票率为35.79%)和独立派人士海梅·帕尔多(获得328752张选票,得票率为4.54%)。成功当选为新一任哥伦比亚总统,当年8月7日正式就职。
巴尔科总统上任后,宣布成立一个由9名自由党人、3名保守党人和1名军人组成的联合内阁。由于哥伦比亚保守党决定作为“一个真正的反对党”不参加内阁,巴尔科成立了清一色的自由党政府,这是近30年来第一次由自由党单独组阁。
‌和平计划
针对哥伦比亚国内仍有六支反政府游击队的情况,巴尔科总统把推动和平进程、实现和解放在政府工作的优先地位。1988年9月提出了一项分三阶段实施的和平计划,呼吁游击队同政府对话,实现全国和解。1989年1月政府与“四·一九”运动领导人进行了多次谈判,就停火、脱离军事接触等问题初步达成协议。3月和7月,与“四·一九”运动正式签署了两项和平协议。11月政府、议会、自由党和教会代表同“四·一九”运动代表又签署了《和平民主政治协议》,协议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和公共秩序三方面内容。根据协议,“四·一九”运动放下武器,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参加正常的社会政治活动;政府为“四·一九”运动成员参加1990年~1994年的议会选举提供“优待”。政府还同除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以外的其他游击队组织开始和平谈判。
‌反毒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生产的古柯叶秘密运往哥伦比亚加工成可卡因,然后通过麦德林卡特尔和卡利卡特尔两大贩毒集团贩运到美国和欧洲等地销售。针对贩毒集团的猖獗活动,巴尔科总统动员全国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毒战争。1987年,政府抓获了麦德林卡特尔贩毒集团重要头目之一卡洛斯·莱德尔,之后将他立即引渡至美国,莱德尔被判处150年徒刑。1989年8月19日,针对贩毒集团的暗杀活动,巴尔科总统签署了一系列法令,采取包括向美国引渡贩毒头目和没收其非法所得财产等措施,坚决回击贩毒集团的挑战。巴尔科宣布进行“全面扫毒大战”,命令陆、海、空三军与警察部队采取联合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剿毒,扫毒部队频繁出击,清查了467处贩毒分子的住所,缴获1313辆汽车、346架飞机、28艘船只和1000多件大小武器,拘捕11000多名贩毒嫌疑犯,并把麦德林集团骨干成员马丁内斯·罗梅罗和军事头目贡萨洛·罗德里格斯·加查的儿子引渡到美国受审。罗德里格斯·加查本人在围歼中被击毙。1990年上半年,哥伦比亚古柯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巴尔科总统这一果断行动赢得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
‌经济政策
巴尔科执政期间,正直哥伦比亚面对拉美“债务危机”的不利环境,政府实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政策。1987年颁布了《1987年~1990年社会经济恢复计划》,规定4年内预算拨款2428亿哥伦比亚比索,用于生产投资、道路与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的投资。该计划要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5%;强调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均衡发展,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恢复公共部门的积累能力,增强对外部门的活力,鼓励企业投资和发放生产贷款,促进工业发展,强调要注意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主要目标;提出要消除绝对贫困、创造就业机会、改善贫困阶层状况等问题。计划还强调要实行权力下放,扩大人民参与公共权力的机会。在教育方面,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88年2月根据教育部长的建议,国民议会通过第24号法令,对教育部再一次进行改组,改组后的教育部机构逐步健全,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功能大大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为教育制度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外交政策
巴尔科政府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维护第三世界立场,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不分意识形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要求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参加和推动、协调和解决中美洲和平进程、拉美债务和一体化问题。
1986年,巴尔科总统先后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以及联合国大会上,提议拉美国家举行高级会议,讨论拉美地区的贫困问题,呼吁各国为消除拉美国家绝对贫困采取具体行动。1988年8月拉美30个国家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举行高级会议,专门讨论消除拉美地区的绝对贫困化问题。1989年3月,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三国决定加强相互间更高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协调,以促进同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进一步合作。努力调解边境纠纷,1987年8月9日哥伦比亚“卡尔达斯号”小型护卫舰驶入有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两国有争议的海域,哥委两国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在美洲国家组织的调解下,哥伦比亚撤出“卡尔达斯号”舰,委内瑞拉也表示不采取危及和平的行动,事后两国外长均表示愿意通过谈判和平解决。1990年,哥伦比亚恢复了同古巴自1981年以来第二次断绝的外交关系,巴尔科总统在当年对古巴进行访问,会见了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
巴尔科执政期间,哥伦比亚与美国的关系密切,但巴尔科政府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哥伦比亚和美国在涉及拉美事务和双边关系上出现一系列分歧。1988年2月巴拿马发生政变,哥伦比亚反对美国对巴拿马进行干涉。1989年12月美国军队入侵巴拿马后,哥伦比亚政府要求美国立即从巴拿马撤军,并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投票谴责美国入侵巴拿马;拒绝了在圣安德烈斯群岛上安装美国卫星的提议,反对美国在美洲开发银行内有更多的否决权。哥伦比亚政府反对美国政府提出的由生产国单方面采取禁毒措施的建议,呼吁拉美国家团结一致,共同打击国际贩毒活动。1990年2月,巴尔科总统和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秘鲁总统阿兰·加西亚·佩雷斯玻利维亚总统海梅·帕斯·萨莫拉在哥伦比亚港口城市卡塔赫纳举行会晤,协商共同推进反毒品战争。
哥伦比亚同西欧国家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1987年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葡萄牙矿业部长路易斯·米拉·阿马拉尔、西班牙贸易大臣胡利安·加西亚·巴尔加斯和外交大臣弗朗西斯科·费尔南德斯·奥多涅斯、荷兰外交大臣汉斯·范·登·布鲁克、瑞士外贸部秘书等先后访问哥伦比亚。1988年1月~3月,哥伦比亚外长胡利奥·隆多尼奥·帕雷德斯先后访问了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梵蒂冈;1989年4月,哥伦比亚外长隆多尼奥访问了英国。1990年巴尔科总统访问了比利时法国英国,会见了比利时首相维尔弗里德·马尔滕斯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英国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同有关国家就双边关系、经济援助和国际禁毒等问题进行了磋商。哥伦比亚与东欧国家关系也有所加强,1987年~1988年9月,哥伦比亚经济发展部长米格尔·梅里诺·戈迪略和外交部长隆多尼奥先后访问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1988年4月和10月,波兰财政部长巴齐利·萨莫里克和外交部长塔德乌兹·奥利乔夫斯基先后访问了哥伦比亚。1989年2月哥伦比亚外长隆多尼奥访问匈牙利,同年6月南斯拉夫外长布迪米尔·隆查尔访问了哥伦比亚。
在一体化问题上,哥伦比亚与安第斯集团的其他成员国签署《基多议定书》,对《卡塔赫纳协定》做出重要修改,强调优先发展农业生产,减少食品进口;采取灵活的工业合作方式,促进次地区工业发展;取消更多的贸易限制;提高筹资能力,放松对外国资本的限制;加强科技合作;把一体化计划的范围扩大到政治领域,使安第斯议会被纳入《卡塔赫纳协定》的立法机构之中;加强以安共体法院为立法监控体系;加强对外关系,在具有共同利害关系的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1989年2月28日,在中美洲国家、欧共体成员国与孔塔多拉集团召开的第5次部长会议期间,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三国决定将进行自由贸易谈判,3月,哥、墨、委三国制定了行动计划,以实现三国间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一步促进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合作,7月11日,为推动拉丁美洲一体化进程,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决定成立三国集团,新集团制定了共同行动纲领,三国之间日后签订了一系列经济、贸易、金融、能源及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协定。同年12月,在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举行的安第斯集团成员国首脑会议批准了《战略纲要》,正式决定以开放的一体化模式代替原有的封闭模式,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实现贸易自由化上。1990年,哥伦比亚总统比尔希略·巴尔科、墨西哥总统卡洛斯·萨利纳斯委内瑞拉总统卡洛斯·安德烈斯·佩雷斯·罗德里格斯三人共同在美国纽约宣布,将正式建立由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组成的三国集团
哥伦比亚努力加强与亚洲国家的来往,加强同环太平洋国家之间的关系,1987年9月巴尔科总统访问韩国,与韩国总统全斗焕举行会晤,双方签署了经贸合作等协定。1989年巴尔科总统访问了日本;哥伦比亚与以色列关系密切,两国签订有经贸合作协定,1987年7月哥伦比亚国防部长拉斐尔·萨慕迪奥·莫利纳访问以色列,1988年4月以色列能源部长摩西·沙哈尔访问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与中国关系继续稳步发展。巴尔科总统提出“新太平洋世纪构想”,将中国列为重点发展经贸关系的国家之一。1987年9月,巴尔科总统按计划访华,但不幸中途染病在韩国住院,之后他派外交部秘书长洛萨诺·德罗伊代表总统访问中国。
‌成就
巴尔科总统执政期间,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增长,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8%,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1986年~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4.5%。1990年,出口额增长16%,进口额增长12%,外贸结算盈余19亿美元,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5亿美元,国际储备恢复到45亿美元。
巴尔科执政期间,政府加大了对电力工业的投资力度,全力保证实施中电力工程的完成,扩大电力供应的覆盖面,改善输电系统,为用户提供有效服务。经过努力,1987年发电能力已提高到830万千瓦时。在安第斯地区国家中,仅次于委内瑞拉,居第二位。1986年,哥伦比亚的农牧业生产开始恢复,其中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1986年~1989年实现年均增长率4.2%,畜牧业1986年~1989年年均增长率达到4.93%。1990年农业生产增长率达到5.8%,创自8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1987年~1989年,政府对农村教育、卫生、饮用水等社会福利投资353.5亿比索。
‌新政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主张国家少干预经济、让企业自由竞争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全球风行;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和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哥伦比亚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国内暴力活动和贩毒势力猖獗等不稳定局势,1990年2月,巴尔科政府提出一项为期5年的《经济国际化和生产资料现代化计划》,表明哥伦比亚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内加强民主,对外实行开放,在民主和社会正义的基础上,争取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卸任之后
1990年8月7日,巴尔科总统任满卸任,1990年11月9日~1992年他再次担任哥伦比亚驻英国大使,巴尔科离任大使职务后返回哥伦比亚国内生活并退出了公众视线,不久后他被诊断出患有癌症阿尔茨海默症,1997年5月20日,巴尔科因癌症在圣菲波哥大(即波哥大,当时改名为圣菲波哥大)逝世,享年76岁。巴尔科去世后,遗体被安葬在波哥大市的中央公墓,为了纪念巴尔科总统,2001年,波哥大市向公众开放了以巴尔科总统命名的“比尔希略·巴尔科公共图书馆”。
家庭成员
巴尔科1950年同卡罗琳娜·艾萨克森(1930年~2012年)结婚,两人共有4个子女,分别是:玛丽亚·卡罗琳娜·巴尔科·艾萨克森(女儿,1951年~,曾担任阿尔瓦罗·乌里韦·贝莱斯政府的外交部长和哥伦比亚驻美国大使)、朱丽娜·巴尔科·艾萨克森(女儿)、戴安娜·巴尔科·艾萨克森(女儿)、比尔希略·巴尔科·艾萨克森(儿子,1965年~,哥伦比亚经济学家)。
参考资料
Virgilio Barco Vargas.Biografías y Vidas.
Virgilio Barco Vargas.BIBLIOTECA VIRTUAL BIBLIOTECA LUIS ÁNGEL ARANGO.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4 15:36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