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索·安东尼奥·拉萨罗·洛佩斯·米切尔森(英语:Alfonso Antonio Lázaro López Michelsen,西班牙语:Alfonso Antonio Lázaro López Michelsen )(
1913年6月30日——
2007年7月11日)
哥伦比亚律师、政治家、总统。
早年经历
阿方索·安东尼奥·拉萨罗·洛佩斯·米切尔森,1913年6月30日出生于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他的父亲
阿方索·洛佩斯·普马雷霍是哥伦比亚著名的政治家,曾在1934年~1938年、1942年~1945年两次担任
哥伦比亚总统,母亲是玛丽亚·米切尔森·隆巴纳。
洛佩斯·米切尔森是家中的长子,早年在波哥大市的私立学校现代创新学校(Gimnasio Moderno)就读小学,1927年从现代创新学校毕业,之后他先后前往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圣米歇尔学院、
英国伦敦的法兰西中学和
法国里尔城的高级中学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完成中学学业后,洛佩斯·米切尔森返回哥伦比亚。
洛佩斯·米切尔森回国后,前往波哥大的罗萨里奥大学攻读法律,后来前往位于
智利首都
圣地亚哥的
智利大学留学,在智利,他从事“贝略法”的研究,不久后他又在父亲的鼓励下前往美国首都
华盛顿的
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专修民法和宪法,洛佩斯·米切尔森在美国学习了一年后返回哥伦比亚。1938年,洛佩斯·米切尔森获得
罗萨里奥大学颁发的法学博士学位,同时正式获得律师资格。之后他担任过律师,还在哥伦比亚国立大学、哥伦比亚自由大学和罗萨里奥大学等高等学府担任法学教授。
从政经历
洛佩斯·米切尔森1938年搬往波哥大郊外的恩加蒂瓦区的庄园居住,在这之后他加入了
哥伦比亚自由党,还当选为了那个区的市政议员,与阿尔瓦罗·戈麦斯·乌尔塔多(保守党人,保守党右翼领袖
劳雷亚诺·戈麦斯·卡斯特罗的儿子)和
胡利奥·塞萨尔·图尔瓦伊·阿亚拉(自由党人,在1978年~1982年担任哥伦比亚总统)成为同事。但洛佩斯·米切尔森早期的政治活动受到身为哥伦比亚总统的父亲
阿方索·洛佩斯·普马雷霍的严格限制。
在哥伦比亚的“十年暴力”时期,洛佩斯·米切尔森遭到保守党专制政府的残酷迫害,1952年9月他在波哥大的住所被烧毁,同年他被迫流亡
墨西哥,1957年5月,
古斯塔沃·罗哈斯·皮尼利亚军政府下台后,洛佩斯·米切尔森返回哥伦比亚。
1959年,洛佩斯·米切尔森因反对自由党和保守党达成的“全国阵线”协议而退出了自由党,同年,他联合母校罗萨里奥大学的学生团体与左翼自由党人共同组建了“自由革命运动”,洛佩斯·米切尔森作为青年领袖担任“自由革命运动”的领导人,该组织反对“全国阵线”协议,宣称根据“全国阵线”协议建立的政府是反民主的,认为之前的哥伦比亚自由党已经衰落,主张得票最多的党派执政,实行激进的
土地改革政策,同情
古巴革命。
洛佩斯·米切尔森在1960年当选为众议员,当年7月20日正式就职,任期4年,1962年他当选为参议员,当年7月20日正式就任参议员职务,任期4年,同时离任众议员职务,1964年出任哥伦比亚自由大学的校长,1966年3月连任参议员职务,当年他在
麦德林市参与创办拉丁美洲自治大学。
“自由革命运动”在1962年3月的议会选举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当年该派别有33人当选为众议员,12人当选为参议员,1962年5月,洛佩斯·米切尔森作为“自由革命运动”的总统候选人参加总统大选,获得624863张选票,占总票数的23.8%,在所有候选人中居第二位,负于“全国阵线”的保守党人
吉列尔莫·莱昂·巴伦西亚(获得1633873张选票,占总票数的62.3%)。1964年3月议会选举过后,洛佩斯·米切尔森所属的“自由革命运动”开始出现分裂,洛佩斯·米切尔森同另一位领导人阿尔瓦罗·乌里韦·鲁埃达产生意见分歧,前者立场趋于温和,主张通过合法的方式取得政权,后者立场强硬,主张通过革命手段夺取政权,两人分歧不断加深,进而在“自由革命运动”内部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派别,1966年,两派的斗争公开化,“自由革命运动”在当年3月的议会选举中惨败(只有21人当选为众议员,7人当选为参议员),随后洛佩斯·米切尔森及其所领导的派别宣布愿意重新回归
哥伦比亚自由党,与“全国阵线”政府合作,引起强硬派的极端不满,温和派同强硬派冲突不断加剧,此时,掌权的自由党人总统
卡洛斯·耶拉斯·雷斯特雷波表示愿意接受“自由革命运动”成员回归自由党。1967年,洛佩斯·米切尔森重新加入
哥伦比亚自由党,“自由革命运动”正式解散,在这之后,温和派的大部分成员重新回归自由党,而强硬派的部分成员则加入了反政府武装
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
洛佩斯·米切尔森回归自由党后,受到“全国阵线”政府的重用,他在1967年7月20日辞去参议员职务,1967年12月21日~1968年8月14日担任
塞萨尔省的第一任省长(塞萨尔省设立于1967年12月),1968年8月9日~1970年8月7日担任
卡洛斯·耶拉斯·雷斯特雷波政府的外交部长。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洛佩斯·米切尔森成为自由党内“洛佩斯·米切尔森派”的领袖。
总统生涯
当选总统
《希特赫斯协议》规定在1974年“全国阵线”时期结束后,各政党可以自由参加总统竞选,在这种背景下,1973年,洛佩斯·米切尔森在自由党内的总统候选人竞选中击败
胡利奥·塞萨尔·图尔瓦伊·阿亚拉,被自由党正式提名为1974年总统选举的候选人。
1974年4月,洛佩斯·米切尔森作为哥伦比亚自由党总统候选人参加了总统竞选,他获得了2929719张选票,以56.3%的得票率击败对手哥伦比亚保守党候选人阿尔瓦罗·戈麦斯·乌尔塔多(获得1634879张选票,占31.4%)、“全国人民联盟候选人”玛丽亚·欧亨尼娅·罗哈斯(获得492166张选票,占9.5%)和“全国反对派联盟”(由哥伦比亚共产党、哥伦比亚广泛运动和基督教社会民主党等组成)候选人赫尔南多·埃切维里·梅亚(获得137054张选票,占2.7%),成功当选为
哥伦比亚总统。
洛佩斯·米切尔森当选为总统后,为了稳定国家政局,根据宪法第120条有关在大选中得选票占第二的政党有权参加内阁的规定,洛佩斯·米切尔森总统沿袭“全国阵线”时期的做法,照顾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大政党以及党内各派别的利益,组成联合政府。自由党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在经济政策方面,洛佩斯·米切尔森曾提出把哥伦比亚建成“南美洲的
日本”的口号,他主张稳定经济,遏制通货膨胀;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奉行“温和的
民族主义”政策。
1974年8月7日,洛佩斯·米切尔森正式就职哥伦比亚总统职务,任期4年。
稳定经济
1974年洛佩斯·米切尔森就任总统时,哥伦比亚国内的
通货膨胀率已达27%,当年10月,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经济紧急状态”,对经济进行应急性调整。为增收节支和减少财政赤字,进行税收改革,提高税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取消了一些人的税收豁免权,上调高收入阶层的所得税;紧缩投资,取消基本补贴,限制金融信贷活动,对私人企业的贷款实行定量限制;1975年贯彻安第斯条约组织的第24号决议,在国际金融市场有大量游资的情况下,哥伦比亚政府严格控制外债,对外国贷款加以严格限制,禁止
私人企业借外债,躲过了石油美元引起的借贷热,控制了国内的流动资金。稳定经济的措施效果较为明显,从1975年起,财政状况逐渐好转并出现盈余。
解决能源危机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
发达国家经济危机的冲击,哥伦比亚石油生产逐年下降,而石油消费却迅速增加,1975年,哥伦比亚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能源供给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1974年10月,洛佩斯·米切尔森政府宣布取消外国公司单方面勘探和开采哥伦比亚石油的租让权,规定外国公司必须同哥伦比亚公司合资经营。为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1976年11月成立哥伦比亚煤炭公司,12月该公司与美国埃克森
美孚公司的子公司签订合同开发埃尔·塞雷洪北区煤矿。1977年哥伦比亚煤炭公司独自在埃尔·塞雷洪中区开采煤矿。此外,政府大力兴修水力发电站。1978年1月,哥伦比亚同
苏联签订协议,苏联提供4.5亿美元贷款,帮助哥伦比亚修建乌拉大型水电站。
吸引外资
洛佩斯·米切尔森执政期间,哥伦比亚根据安第斯条约《第24号决议》,1975年通过外国银行“哥伦比亚化”法令,规定外国银行必须把51%的股份卖给
哥伦比亚人,变外国银行为
合资银行,1976年安第斯条约组织对《第24号决议》做出修改,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随着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哥伦比亚逐渐放宽了对外资限制。1977年1月政府宣布:外资企业每年汇出利润限额从占其直接投资的14%提高到20%,把每年利润再投资限额从占其登记资本的5%提高到7%。之后政府又规定外资企业利润不能汇出部分,一半可购买哥伦比亚工业发展委员会的债券,另一半可用于再投资,并鼓励外资向采矿业投资。这一政策收到积极效果,1974年~1978年外国的直接投资年均增加5280万美元,比1967年~1973年年均增加3600万美元有较大的增长。在1975年后
国际金融市场有大量游资的情况下,洛佩斯·米切尔森政府控制石油美元流入,禁止私人企业举借外债。外国贷款在政府的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从1974年的6.2%下降到1977年的2%,从而避过了石油美元的借贷热。1975年~1978年间哥伦比亚的偿债率(外债还本付息占当年出口收入的百分比)为10%,低于其他拉美国家。
咖啡繁荣
1976年巴西咖啡遇到霜冻,国际市场咖啡价格上涨,哥伦比亚出现“咖啡繁荣”。咖啡出口收入激增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率。为了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洛佩斯·米切尔森政府通过实行保留定额、咖啡扣留金、咖啡储存券、出口从价税、多样化计划等措施,加强对出口咖啡的管理。政府还减缓比索贬值速度,取消保护,扩大自由进口,大批商品从预先申请许可证变成可自由进口,努力回笼货币,抑制
通货膨胀。洛佩斯·米切尔森政府积极发展农业,组织农民垦荒,1975年洛佩斯·米切尔森政府宣布《农村一体化发展计划》,以贷款和实行协作的办法把农民组织在合作社或村社企业里。政府将430万公顷水利条件较好的土地划为垦殖区,派出顾问,为缺乏资金的农民提供289亿美元资金,鼓励农民垦殖荒地。政府在垦殖区实行三个专门计划:1、兴建公路、水利、电力、饮用水等农村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计划;2、提供技术援助、活跃市场和人才培训的生产计划;3、发展卫生、教育、住宅和营养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计划。1975年政府开始鼓励种植可可,全国可可生产者联合会给予技术援助,并提供良种,可可生产得到大力推动,1977年政府与全国咖啡种植者联合会达成协议,鼓励其用“咖啡繁荣”所得收入进口机器设备,支持农村工业的发展。
社会建设
洛佩斯·米切尔森政府积极发展工矿业,扩大就业机会,提出缩小城乡之间和贫富之间的差距,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现象。在税收政策方面,提高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降低低收入者的税收。1974年政府创办生产和消费总公司,在各省大中城市建立起一批超级市场和批发中心,形成农产品销售网络,当年对武装力量进行改组,国民议会授予洛佩斯·米切尔森总统改组军队的特殊权力,1976年1月26日,总统颁布第122号法令,对1971年颁布的关于武装力量的25个法令进行了一些调整,规定允许妇女参军。
发展教育
洛佩斯·米切尔森政府努力发展教育,1975年国民议会通过第43号法令,把开办各类中学的权力收归中央政府,加强了教育部管理和监督全国教育的权力。在总结历年来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政府发起了教育结构合理化改革运动,决定对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进行改组,对教育结构和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1976年教育部颁布了第102号法令,决定实行教育管理分权化改革。法令规定,教育部是管理全国公立学校的指导和检查机构,而学校的管理、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育经费的筹集,则分别由所在的省、地区、特别区和波哥大特区负责;1976年议会通过第88号法令,决定改组教育部,把教育部划分为指导性部门和执行部门;规定了新的教育一体化结构:学前教育(6岁以前)、初等基础教育5年(7~11岁)、中等基础教育4岁(12~15岁)、中等教育(包括高中、
技术教育和
职业教育)2年、高等教育4~5年,以及非正规教育和成人教育。该结构特点在于把从学龄前教育直到高等教育有机地联结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把中等技术和职业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使中等教育多样化,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1976年洛佩斯·米切尔森政府改组地区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扩大其职能,把全国公立学校的教育资金统一到地区教育基金中去,在国家审计长的监督下,地区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通过出纳保证教育基金得到合理的使用。教育部及其在地区教育局的代表和地区教育局,是地区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的顾问机构。此后,政府的教育投资不断增加。政府优先发展初等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初等教育。1974年政府通过第23号法令建立学前教育中心,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1975年~1977年全国社会经济和地区发展规划规定,增加初等教育的经费,要求在3年内,小学教育经费预算应占教育财政预算的60%。针对农村教育落后的现实,政府强调把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放在突出地位。1977年起,对小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新的课程除传授基础知识外,充实了提高学生生产技能、社会生活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问题
随着哥伦比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据估计,到1976年哥伦比亚的七大财团:大哥伦比亚财团、阿尔迪拉—卢耶财团、圣多明各财团、咖啡财团、波哥大财团、南美财团和考卡山谷集团控制着哥伦比亚国内全部的金融、煤气、水和电以及采矿业的90%,工业的75%,邮电的70%,农业的45%,建筑和运输业的40%。而占人口60%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仅占
国民收入的9%。 洛佩斯·米切尔森执政期间,首都波哥大曾爆发全国性的大罢工和暴乱,导致数十人死亡。尽管洛佩斯·米切尔森执政时期采取了一些禁止贩毒和走私的措施,但哥伦比亚国内贩毒走私仍越来越猖獗,暴力活动有增无减。
外交政策
洛佩斯·米切尔森政府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的自主权,奉行不干涉政策;强调同安第斯条约组织、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团结合作,支持拉美
经济一体化;努力解决与邻国
委内瑞拉的边境争端;哥伦比亚同古巴的关系得到恢复与发展,1974年9月,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委内瑞拉联合提议
美洲国家组织撤销对古巴的制裁,1975年3月,哥伦比亚不顾的美国反对,恢复了同
古巴的外交和贸易关系,洛佩斯·米切尔森还亲自访问古巴,会见了古巴领导人
菲德尔·卡斯特罗;1977年哥伦比亚担任巴拿马和美国新的
巴拿马运河条约的担保国,1978年8月批准海洋法,实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哥伦比亚与
厄瓜多尔、
巴拿马、
哥斯达黎加、
多米尼加和
海地签署了海洋和海区划界条约。
洛佩斯·米切尔森在1977年会见
美国总统詹姆斯·厄尔·卡特时,强调哥伦比亚和
美国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批评美国与拉美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卸任之后
1978年8月7日,洛佩斯·米切尔森卸任总统职务,他离任后致力于为哥伦比亚自由党全国性报纸《时代报》的政治专栏写作,其作品主要分析哥伦比亚的政治前景。洛佩斯·米切尔森在1981年~1985年担任自由党全国领导委员会主席,1982年5月,洛佩斯·米切尔森作为自由党候选人再次参加总统选举,他在选举中获得2797786张选票(占总票数的40.9%),负于保守党人
贝利萨里奥·贝坦库尔·夸尔塔斯(获得3189587票,占总票数的46.62%),当年10月21日,哥伦比亚作家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后,洛佩斯·米切尔森打电话给马尔克斯,向马尔克斯表示祝贺,并希望他结束在
墨西哥的“自我流亡”生活,返回哥伦比亚。洛佩斯·米切尔森在1984年10月曾访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年支持自由党领袖
比尔希略·巴尔科·巴尔加斯竞选哥伦比亚总统职务。
20世纪90年代,洛佩斯·米切尔森宣布退出政坛,之后他表示自己将不会出席1991年举行的制宪会议。到了90年代末,面对哥伦比亚国内严峻的社会形势(暴力活动猖獗,经济出现全面衰退),洛佩斯·米切尔森称“哥伦比亚面临着本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他呼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1998年哥伦比亚总统选举期间,洛佩斯·米切尔森公开支持“新抉择运动”候选人诺埃米·萨宁。
洛佩斯·米切尔森晚年曾向哥伦比亚法理学院提供教学资金,并获得法理学院颁发的荣誉会员证书,他支持政府与反政府游击队之间进行
人道主义人质交换,2007年7月11日,洛佩斯·米切尔森因
心脏病在波哥大逝世,享年94岁,他去世后遗体被安葬在波哥大市的中央公墓。
家庭成员
洛佩斯·米切尔森1938年同塞西莉亚·卡瓦列罗·布兰科(1913年出生)结婚,两人共有3个儿子,分别是阿方索·洛佩斯·卡瓦列罗(1944年~,曾任哥伦比亚驻委内瑞拉大使)、胡安·曼努埃尔·洛佩斯·卡瓦列罗(作家)、费利佩·洛佩斯·卡瓦列罗(1947年~,杂志编辑,电视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