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博物馆,位于甘肃省
武威市凉州区宣武街姑臧路25号,是展示武威市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资源的综合性博物馆 。
历史沿革
1982年9月,武威市博物馆成立。
2019年5月,武威市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
2020年12月,武威市博物馆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
2021年12月,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将武威市博物馆等重要地市级特色博物馆纳入国家博物馆发展计划。
2024年5月,武威市博物馆被评定为第五批
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布局
武威市博物馆占地面积36861.5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地下局部一层,地上三层、局部四层,由主展馆与办公楼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9821.77平方米,是集文物陈列展览、文物库房、学术交流、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博物馆。
武威市博物馆主展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面积15751.31㎡,设置有基本历史陈列厅、专题展厅、临时展厅及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功能用房。
展出内容
常设展览
基本陈列“河西都会天马故乡——武威历史文物展”,位于二层东、西展厅,以五千年的
凉州历史为主线,以“河西都会天马故乡”为主题,分为序厅、文明华彩、大汉扬威、五凉古都、盛唐通邑、大夏辅郡、蒙元故路、明清凉州等七个单元,集中展出
武威出土的以齐家文化玉器、汉代木雕、隋唐墓志铭、西夏文泥活字佛经、元青花瓷等为代表的各时期文物750余件。其中包括
马家窑彩陶文化、汉代马文化、
五凉文化、
丝路文化、
西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展示了
武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专题展览“天梯神韵凉州佛光——天梯山石窟专题展”,位于三层西展厅,展示
天梯山石窟清理搬迁修复的文物81件。北凉石塔、历代壁画、彩塑等一批首次展出的珍贵文物,可身临其境感受石窟源头的魅力。
临时展览
临时展览“儒风蔚然——武威儒学文化展”,位于三层东展厅,以武威古代
儒学及
文教发展为主线,共展出馆藏古籍文房、名人书画、明清家具等文物展品84套233件。集中呈现了武威历史上儒风盛行、文脉绵长、文教发达、英杰辈出的文化繁荣景象,以及古代武威人创造的辉煌灿烂文化。
临时展览“彩鸢蹁跹——黄兴玉手工风筝作品展”,位于三层南侧临展厅,由武威市博物馆与
金昌市博物馆联合举办。共展出黄兴玉手工风筝作品65件,涉及“软翅风筝”“硬翅风筝”“板子风筝”“龙型风筝”等类型,款式多样,制作精良,让人眼前一亮。
馆藏文物
馆藏综述
武威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类别有玉石器、骨器、陶器、木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瓷器、丝织品、书画、货币、家具、古籍图书、汉藏文典籍等。
馆藏
齐家文化器物、汉唐文物、
西夏文物、
佛教文物、
清代水陆画、汉藏文典籍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为研究古代
凉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馆藏古籍图书25750册,汉文大藏经6300册,藏文大藏经409函5300多部10万多页。
馆藏精品
1959年,
武威磨嘴子18号汉墓出土木简10枚,史学界称之为“王杖十简”。简长23.2~23.3厘米,宽约 1厘米。简文记
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幼伯受王杖事,录有
西汉本始二年(公元前72)和建始二年(公元前31)诏令。出土时简次已乱,对10简的排列顺序曾有争议。1981于磨嘴子汉墓亦出土王杖诏令简26枚,每枚长23.2~23.7厘米,宽0.9~1.1厘米,背面都有编号,今见“第一”至“第廿七”,中间缺“第十五”,简次顺序明确,内容包括
建始元年(据“王杖十简”,或为
建始二年之误)、
元延三年(公元前10)关于高年授王杖及关于汝南郡王安世等坐殴辱王杖主弃市的诏令。上述诏令涉及对高年鳏寡残疾人的优抚,是研究
汉代养老制度的重要资料。
“王杖十简”的发现,曾引起史学界轰动,
郭沫若曾两次发表署名文章,对简文的释读、商兑、次第、编排及有关诏令的年代、尊老养老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王杖诏书令”简的发现,也引起了史学界的极大关注,解决了在这一领域悬而未解的许多问题。简中明确规定,对年70以上的老人,全社会都要给予尊重。简中记载了汉宣帝说过的话:“高皇帝以来,至本始二年(前72),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鸟,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逆不道。”还规定授王杖的老人,可以便出入官府,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在市场上做买卖可以不收税,触犯刑律如不是首犯可以不起诉。简文中还列举了以上规定在全国执行中的5个具体案例,案中牵扯到具体官吏、平民。从简册的整体内容分析来看,西汉时期,高年赐王杖的优抚制度曾在全国认真执行过。
汉代自高祖以来,采取礼遇老人的政策,给予老人特权。而两次出土的“王杖简”就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的存在。且国家对养老尊老制度曾有过三次大的变革,即惠帝时期的免除老幼刑罚、宣帝时期的高年赐王杖和成帝时期的放宽受王杖的年龄限制,可史书对这三次变革中的后两次却没有明确的记载。 “王杖十简”特别是“王杖诏书令简”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解答了史学界围绕“年七十赐王杖”产生的疑问。
彩绘漆木鸠,汉代,漆木器。长16厘米,宽6厘米,高11厘米。木质,卧姿。双目平视,口中含物,两翼收拢于背部,尾呈平行片状,两足曲伸,中有方形卯,为杖杆接榫处。通体墨彩绘制:从颈至腹绘鱼鳞状羽毛,两翼及尾上部绘鱼骨状羽毛。据《王杖诏书令》简记载:鸠杖为汉代七十岁以上老人所持有。是研究
汉代尊老养老制度的实物资料。为
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
青铜鍑,武威张义镇出土,其外形似一个放大的高脚杯,圈足、弧腹、肩部有3只虎耳。据专家推断该铜鍑是战国末至西汉初游牧于
武威一带的
匈奴王公贵族御用之物。根据器物上的烟熏的痕迹和内壁似脂肪类的垢物判断,可能是熬煮牛羊的炊具。这件铜鍑是
甘肃境内发现的器型最大的早期
青铜器,反映了
匈奴高超的铸铜技术。为
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
唐代木雕袖手彩绘男立俑,武威新华镇青咀喇嘛湾出土,通高27厘米,肩宽5厘米,松木质。昂首立姿,头与身体分开雕刻后粘合而成。双手握举胸前。丰面,深目,厚唇,大鼻头,双耳依木质纹理雕出,紧贴头部,单髻向前垂搭,软幞头,束腰窄袖长袍。头部留白彩痕,身饰蓝彩,为
唐时
宦官形象。通体密布朽裂纹,描彩部分脱落。为
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
维摩诘所说经卷下卷,武威新华乡缠山村亥母洞出土,
西夏文献文书,土黄色夹丝棉纸,折叠装,呈长方形,每页7竖行,每行17字,单页共53页,另半页。边缘残,局部缺,经文有首无尾,首题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卷下卷”。字迹墨色不均,线条粗细不匀,行、列排列不齐,为泥活字印本。为
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
从
清同治年间以来,先后在
武威市城南15公里的南营乡青嘴喇嘛湾发现
唐代吐谷浑王族的墓志铭9方。
吐谷浑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最初发迹于中国东北地区,后徙居西北。历史虽然悠久,但史传记述疏略,这些墓志铭的出土,对研究吐谷浑历史及补订史籍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弘化公主,也名光化公主,又叫弘化大长公主。
武则天时,改封西平大长公主,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出生在唐王朝宗室家中,自幼受到严格的皇家家庭教育,堪称才貌双全。就是这样一位尊贵的皇家女儿,为了唐王朝与吐谷浑两国的友好往来和民族团结,于
贞观十四年(640年),年仅18岁时,远离长安,下嫁少数民族吐谷浑首领
慕容诺曷钵,过起“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室”的
游牧生活。是、成为
唐朝开国以后第一位下嫁周边少数民族的公主,两年后,唐朝的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国王
松赞干布。
墓志记载,弘化公主活了76岁,入吐谷浑58年,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繁荣富强贡献了毕生,去世后葬于今武威南营青嘴湾。墓志的发现,不仅是研究
吐谷浑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而且对研究
唐与
吐谷浑、
吐蕃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为
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
文化活动
学术交流
2021年9月,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著名作家
莫言在武威市参观调研,期间参观了“大汉扬威”“盛唐通邑”等武威市博物馆七个单元的主题陈列。参观活动结束时,莫言有感于
武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遗存和日新月异的发展繁荣,欣然执笔题写“
河西都会”四个大字,诚挚地表达了对
武威的美好感受和印象。
2021年5月18日,
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廖士俊受邀,在武威市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题为《有一种精神,因敦煌而生——传承和弘扬“莫高精神”》的专题讲座,从
敦煌石窟的基本概况、主要内容、珍贵价值和秉持“
莫高精神”推进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等四个方面,为听众深度讲解
敦煌文化、深度解析“
莫高精神”。
2022年7月7日,武威市博物馆开展“北魏服饰——鲜卑人的罗衣华”青少年社教活动和“北魏平城的规制与影响力”专题讲座,与《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遥相呼应。
合作交流
2019年7月24日,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
甘肃省文物局在兰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
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等10个博物馆纪念馆签订文博文创馆线平台联合体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9月24日,由武威市博物馆、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武威市凉州会盟纪念馆、武威市西夏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塔映灯辉——凉州会盟暨藏传佛教文物展》,在武威市博物馆开展,成为
武威历史上首次由
本地多馆联合举办的展览。
2021年5月18日,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之际,由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武威市委宣传部、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协办,
敦煌研究院、武威市博物馆承办的《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武威市博物馆开展,展期1个月。
2021年6月22日,由
平凉市博物馆牵头,联合泾川县博物馆、灵台县博物馆、崇信县博物馆、华亭市博物馆、庄浪县博物馆、静宁县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镜鉴千秋·端行万里——
平凉百件馆藏精品铜镜特展》,在武威市博物馆开展。
2021年7月19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彩车模型捐赠交接仪式,在武威市博物馆举行。
国庆70周年之际,“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彩车“一马当先”从
天安门驶过,引发
甘肃儿女强烈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此次捐赠的“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彩车模型是以国庆70周年“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彩车原型制作而成,造型美观、内涵丰富、欢乐吉祥,展现了“如意甘肃”的文化魅力和时代风采,是艺术品级的移动景观,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
2021年9月,由
文化和旅游部、
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
故宫博物院、
敦煌研究院承办,
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等11家文博单位协办的《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
故宫博物院开幕,武威市博物馆藏的唐镀金口三鱼莲瓣纹银碗、西夏木缘塔等八件套
一级文物亮相故宫敦煌特展。
2022年2月28日到4月18日,由武威市博物馆、
武威市西夏博物馆、
哈密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大夏辅郡——武威西夏历史文物展览》,在哈密市博物馆开展。
自2022年5月9日起,
甘肃省文物局将组织省、市、县三级博物馆联合开展“云游甘肃胜览文博·博物馆奇妙夜”系列直播活动,相继展示敦煌市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金塔县博物馆、张掖市博物馆、山丹县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天祝县博物馆、平凉市博物馆和兰州市博物馆的精彩。
2022年7月7日,由
大同市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
洛阳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在武威市博物馆开展。
社会教育
2020年,武威市博物馆以“打造青少年第二课堂”为目标,在青少年教育领域硕果累累,迎来研学团队93个,接待未成年人6000余人,策划、组织青少年特色社教活动17场。
机构设置
武威市博物馆内设党政办公室、保卫部、保管研究部、宣教部、西夏博物馆管理处、大云寺管理处6个职能部室。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30-16:3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注意事项
一、请按照指定的路线参观。
二、请勿触摸展品。
三、请勿喧哗、玩耍嬉闹。
四、展区内禁止吸烟。
五、展厅内严禁使用闪光灯拍照、禁止用三脚架固定拍照。
六、请不要在展厅内拨打、接听手机。
七、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以及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者须有监护人陪伴参观。
八、行动不便者须有人陪伴参观。
九、请保持馆内环境卫生的整洁,请不要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
十、请爱护公共设施、花草树木,如有损坏须照价赔偿。
十一、所有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景点内,如需停车请到停车场停放。
十二、下列人员禁止入内:
1、衣冠不整者;
2、酗酒且酒意明显者;
3、携带易燃、易爆及危险品者;
4、带宠物者。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
2021年10月,武威市博物馆藏大藏经(藏文版)保护修复项目被评为“2021年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2023年6月,成为第二批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
2023年3月20日,入选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拟表彰建议名单”。
202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武威市博物馆获评
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