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是对产品或作业
未来成本的
理性预期。标准成本产生于预算过程。发现并分析
实际成本对标准成本的偏离构成
成本控制一项重要内容。除了
业绩考核,标准成本还具有其他的功效,包括产品定价、项目投标、
业务外包、生产
技术的选择等。
释义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在最优的
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规模和设备能达到的
最低成本。是理论上的
业绩标准、
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
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理想的业绩标准是指
生产过程中毫无
技术浪费时的生产要素消耗量,最熟练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
废品损失和
停工时间等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优业绩。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是指理论上可能达到的设备利用程度,只扣除不可避免的机器修理、改换品种、调整设备的时间,而不考虑产品销路不畅、生产
技术故障造成的损失。这种标准是“工厂的极乐世界”,很难成为现实,即使出现也不可能持久。它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个完美无缺的目标,揭示成本下降的潜力,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
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把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实可行。从数量上看,它大于
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
实际成本可能是
逆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正常标准成本的特点:A、
客观性和科学性 B、
现实性 C、激励性 D、稳定性
性质
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实际发生的成本。在典型的
实际成本制度中,
间接费用是按事先规定的比率分摊到产品中去的,而标准成本制度也同样的办法处理。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对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计算方法不同。实际成本制度采用每种产品实际发生
直接成本数额;而标准成本制度则采用从直接材料和
直接人工中,产生的标准
单位成本,有的
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用标准成本记账,有的会计制度规定存货,既用标准成本,也用实际成本记账。
前提
现实中随着竞争的加剧和风险的增加,企业的
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传统行业还是
新兴行业都随时面临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国内企业受到
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的程度又十分明显,加之
市场价格信号的瞬息万变,
企业经营的环境已经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而标准成本的起源是依赖于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所以标准成本的应用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非适用于全部的加工制造行业。不然标准就变得没有标准。
同样客户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大批量的
生产模式也受到极大的挑战,受到企业产品单一化无疑是末日黄花。这种趋势迫使企业必须以市场
客户需求为导向,使得自身
产品差异化和特性化,产品的变化也因此复杂。
3、BOM规范管理
物料清单BOM作为产品的基石必须坚实稳定,但频繁的产品改进与研发人员的业绩构成现实的矛盾。研发人员经常为零星的性能改进而疲于奔命,造成产品的BOM朝令夕改。笔者甚至看到一家国际知名的制造企业的BOM
更改单多如牛毛,而且经常发生BOM错误。由此,产品的成本波荡不定,很难分析
产品成本得变化情况。产品的改进、BOM的更改应当阶段化,程序化并严格控制,并且应当进行严格的审核。
4、企业生产模式一般为少品种、大批量
如上所述,标准成本一般
不适应客户化的
定制产品的
成本管理,除非产品的主体存在共性的部分。在稳定环境下标准成本可以得到较好的使用。
5、标准项目不宜过多。
差异项目的设定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企业控制和管理的需求。一般来说差异项目不应超过10个,很难想像如果定义过多的差异之后如何发现真正的焦点。
物料的标准成本不应随波逐流而任意修改。物料应按照
ABC分类法进行管理。比如对于5000元以上的单个物料成本变动幅度超过10%时更改标准成本,对于2000-5000元的物料单个物料成本变动幅度超过15%时更改标准成本等。企业必须有一个控制的框架。同时价格的差异不应成为
采购人员的主要考核制表,价格最好由一个专门机构批准,并定期监控价格的趋势对成本的影响。
因为BOM或物料标准成本的价格会直接影响到存货和产品成本的价值。事先的成本模拟变得尤其重要,因为企业可以事先预测到成本的变动金额,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成本比较
就
直接材料来说,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就是制造单位产品时所需要的标准材料用量和这些材料在正常情况下的价格(标准价格)的乘积。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确定标准
直接人工成本。单位产品标准直接人工成本,是标准小时
工资率和
标准工时的乘积。而一批产品的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则是单位产品的标准直接人工成本和产品数量的乘积。在
标准成本制度中,也采用事先规定的
间接费用率,但一批产品的间接费用则是事先规定的间接费用率和标准数量的乘积。除了这个差别以外,不论是实际成本制度,还是标准成本制度,对间接费用的处理都是一样的。标准成本在
分批法和
分步法中都能应用。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称为差额。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称为逆差或亏损差额,反之,则称为顺差,或盈余差额。
用途
(1)标准成本可用于
控制成本。评价管理人员工作的好坏,把实际已经做的和应该做的进行比较,标准成本便为这种对比提供了基础,
顺差表示经营的结果优于预期的而逆差则表示经营的结果不如预期的。因此,这种差额的计算对分析和控制成本是重要的。
(2)用于决策。标准成本通常用来作为确定销售价格的基础,特别是在确定不属于同批产品的销售价格时,更要以标准成本为基础。
管理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
只要划定
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
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
成本差异。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
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
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
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消灭了吃大锅饭的现象。标准成本的每个成本项目都采用单独的
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因而可以确定每个成本项目实际脱离标准的差异的责任归属,从而分清各部门的责任
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并将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另一方面,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
成本计划的措施,有利于计算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
采购员、领料员按此月度成本
控制计划采购、领料,以达到控制原材料成本的目的。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
销售收入-单位
变动成本,进行
标准成本管理,可以确认企业的单位边际贡献,有利于企业测算出
盈亏平衡点,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传统的成本管理,特别是全部成本管理,在考虑产品收益时,不仅包括变动成本,而且包括
固定成本,这就干扰了决策者的决策。标准成本管理的实施,为企业正确核算产品
单位变动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