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芬
中国画家、艺术家
杨瑞芬(1950~)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师承田世光,工笔花鸟画的革新派代表人物。20世纪80年代开始活跃于全国美展,多次在海外举办画展,作品多次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美协及海外等结构收藏。艺术风格有“大写意工笔花鸟画”之称,开创象征性现实主义的“拟态”变形法,将泼墨法引入了工笔花鸟画,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国花鸟艺术的特色之路。
画家简介
杨瑞芬,女,1950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师从著名画家田世光先生。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炎黄女子书画家联谊会理事,马来西亚草堂门金石书画会理事,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北京画院专业画家。
擅长花鸟,风格高雅大方、刚柔并济妙想丰富,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当代女画家。作品有《雨后》、《京城春色》、《晴霞》、《玉簪》、《冰清玉洁》、《蜀葵》、《地涌金莲》等多次获奖,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中国展览公司、北京美协、北京画院等单位及国外机构和个人收藏家收藏,多次在内地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澳洲、韩国、瑞士、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举行画展。
著有《杨瑞芬作品选》、《杨瑞芬画集》、《当代名家工笔花鸟精品·杨瑞芬》、《杨瑞芬花鸟画集》、《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杨瑞芬》、《荣宝斋国画技法丛书——工笔画范·玉兰》等。入编《中国当代花鸟画》、《当代中国画精品·花鸟卷》、《中国工笔画全集》、《中国现代花鸟画全集》、《中国花鸟画名家》、《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世界华人美术名家书画集》等。
获奖及收藏
获奖
1977年,调入北京画院。
1981年,一九八一年度北京美术作品三等奖。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北京乙等奖。
1984年,全国青年美展,优秀作品奖。
1985年,北京八十年代画展,优秀作品奖 。
1986年,北京《七一》画展,优秀作品奖。
1986年,北京新时代画展,优秀作品奖。
1986年,北京八十年代画展,优秀作品奖。
1988年,中华杯中国画大赛,三等奖 。
1994年,新铸联杯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 。
1994年,亚洲女画家作品展,优异奖。
1998年,韩国国际美术交流展,优秀作品奖。
2002年,全国第五届工笔大展,学术奖。
2003年,亚洲女画家作品展,优异奖。 
作品收藏情况
中国美术馆:《蜀葵》(1983)
美协:《雨后》(1983)《京城春色》(1985)《晴霞》(1986)《玉簪》(1986)地涌金莲(1988)
北京画院:《爆竹花》(2003)《兰花》(2003)《睡莲》(2003)《清韵》(2004)等
专家评论
邵大箴评杨瑞芬
雅丽而质朴——邵大箴(1993年)
杨瑞芬女士是近几年来活跃在大陆画坛的著名花鸟画家。她的画风意境清新,格调高雅,深得行家和观众的好评。我注意杨瑞芬的画也有好几年了。在一些展览会上我常常在她的作品面前驻足观赏,为其独特的构思和技巧所吸引。
画最忌匠气,工笔重彩尤为如此。工笔重彩虽然是用细致精工的技巧来呈现物象的美,但它不要求面面俱到,更排斥冷漠的描绘。因为缺乏含蓄的描绘,会使读者觉得一览无余而无咀嚼余地;缺乏作品的感情投入,又会使读者在作品面前感到索然无味,调动不起欣赏的趣味。当然,要做画得工整而不腻俗,细致而不繁琐,作者不仅要有熟练的技巧,更需要艺术修养和悟性。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有新的创意,杨瑞芬从艺术构思到绘画技巧,都力求突破传统程式。她不求构图的“完整性”,力求构图的自然和随意,在自然随意中追求奇特性和新鲜感,在造型上,有意识地在工整中加入不工整的因素,在写实中加入写意的成分,以求奇、新、雅的艺术效果。我想,杨瑞芬的创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技术、技巧的因素外,还和她新的艺术观念有关。
画,要靠技艺。可是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技艺。画是人的内在生命和感情的表现。杨瑞芬深知此理。她说:“艺术创作直接反映画家的思想情感,反映时代的变化。”她不满足单纯地对自然现象及事物的写生和再现,她时时注意用自己的眼睛构建艺术的世界。看得出来,一幅幅神奇美妙雅丽质朴的画幅,都渗透着作者热烈的情感。
画,有中西之分,画的各个品种、门类也有自己的特点,但这些层异、区别和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即使中西不同的绘画表现体系,也不是完全互相排斥和对立的。它们可以相互融会和互通有无。传统的工笔重彩,前人已达到极致境界,今人要有所突破,一是要深入研究自然对象,体现时代情绪,使作品富有深切得的自然感受、和前人、他人拉开距离,避开模仿之路;一是善于从其它民族的绘画,从包括写意在内的其它画种中吸收养料,以弥补工笔重彩传统技巧之不足。
杨瑞芬的革新是建立在钻研传统和钻研外国艺术的基础之上的。她自幼喜爱美术,曾师从著名花鸟画家田世光先生学画。她深入研习过宋、元时代以及陈老莲吴昌硕任伯年陈之佛、郑乃光等名家作品。她从西洋绘画、日本绘画中得到许多启发,引进设计意识和构成因素。她还关注装饰绘画和摄影艺术的成果。多方面的修养使她作品的格调有明显的变化和提高,近些年来,她更注意工整的描绘和写意水墨的结合,赋予装饰意味很浓的画面、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和更为开阔的意境。
杨瑞芬善于在创作过程中捕捉瞬间即逝的机遇和偶然性,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伸引和发展。她的画有的是胸有成竹的产物,有的是随机应变的即兴创造,有的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因为生活经验、感情体验和丰富幻想力的融汇一体,人们读她的作品感到一种勃勃生机,感到生命力的跃动。不愿墨守成规的杨瑞芬还在继续探索创新之路。我相信,这位刚过不惑之年的画家,通过不断的实践,会取得更大的创造成就。
贾方舟评杨瑞芬
山花野卉中的生命激情——贾方舟(2011年)
在传统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很早就已经成熟的画科,它所以能够在早期得到充分发展,是因为花鸟画和山水画一样,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符合文人的审美理想。所不同的是,山水画所画的是一种“全景式”的自然,是人对自然的宏观观照,而花鸟画则是人对自然的局部性体察,是将“镜头”对准自然之中花与鸟的一个“特写”,是对自然的“微观”观照,从而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和、人对自然的向往。山、水、花、鸟都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山水画家、花鸟画家都是自然的歌手,在讴歌自然这一总的主题面前,又都是一致的。
杨瑞芬最初走的也是和大家相似的路,她的以花鸟为主题的作品曾多次获奖。随着不断的写生,不断寻找新的表现对象,杨瑞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并且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表现方法。这个兴趣点来源于一种“生命意识”,她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把花当做一个好看的描摹对象,而是看做一个生命符号,看做一个孕育生命的母体,所有新生命的征候都来自于她的美丽姿容,以致她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正是画家对花所具有的这种独特视角和深度理解,才使她有了独特的表现。
我曾在前两年看过一个纪录片,题为《植物的私生活》,拍摄者以全新的生命视角,完全把植物当动物来拍,从它们的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以及为了自己的生存、“种族”的繁衍和免遭灭绝,所采用的各种富有智慧的生存策略,看后令人惊叹不已。植物本来就是自然生命的一个部分,与其他生命所不同的只是它的生命过程是在生长它的原地完成,于是,人们将它们与动物区分开来。而在杨瑞芬的作品中我所看到的正是类似纪录片那样以一种全新的生命视觉对待她的表现对象。
花苞的形成和绽放是个体生命生长到一定时期最富有魅力的生命现象,它们以自己艳丽的色彩、细腻的质地、优美的身段以及诱人的芳香气息,竭尽全力去吸引传递花粉的蜜蜂和蝴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家族的繁衍,但给人带来的却是赏心悦目,成为画家持久的艺术描绘的对象。
从杨瑞芬的作品中不难看到,她所画的花大多叫不出名字,因为它们不是花匠在花房中培育出的名贵花种,而是从自然中得来的奇花异卉。画家以写生手段从南北各地自然中获得素材,并且在此基础上加以创造。她敏感于花的不同形态结构,敏感于花心花蕊那富于生命感的特征,在描绘中加以形式上的夸张变形,将某些造型元素重组以改变原有的结构方式,甚至按照自己的想象“臆造”出一个花的新样本来。但这样做的目的并不在臆造本身,而在将那些处于静态的花“动态化”、“拟人化”,使它们或像一排蹁跹的舞者、或像一群翻飞的蝴蝶,有时又像游弋在大海中的水母,抑或是一队展翅飞奔而来的群鸟……此时,“花”似乎不再是“花”,但又是什么呢?是人?是蝶?是鸟?定睛再看,花,依然是花。是有身姿、有动态、有生命感的拟人态的花。于是,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对自然生命活泼跃动的诗意描绘,就成为杨瑞芬作品最为重要的风格特征。
杨瑞芬对花所作的这种拟人化的大胆描绘,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过去还不曾有过。她在那些富有生命感的花中看到的是一种与自然生命息息相通的品格,从而通过强化或改变花的形式结构,设法让花“活”起来、“动”起来,这种新的思路和新的表现途径,正好避免了一般花鸟画中常见的积习,一些不求进取的花鸟画家不是从生活的感悟出发去寻找自己喜爱的题材,而总是喜欢因袭前人现成的探索成果,将某花当作某种人格象征来表现。例如古人常画的梅、兰、竹、菊,以其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性,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象征人格的清正,牡丹象征富贵,松鹤象征延年益寿等等,但因袭者并没有现实的观察和体验,因此只能是陈陈相因,了无新意。杨瑞芬画的花显然与这些概念化的陈词滥调毫不相干。这是非常值得首肯的。
在艺术处理上,杨瑞芬的花卉也有自己的特色,即色彩与水墨并置,工笔与写意同构。这一手法齐白石曾经用过,以工笔画虫,以意笔画草。而杨瑞芬则是以工笔画花,又将水墨手法融入其中,兼工带写,形成粗矿与细腻的对比,水墨在恣肆撒泼中也增加了一种山野气息和生命能量,构成其作品的另一个特色。
贾浩义评杨瑞芬
杨瑞芬的工笔大写意——贾浩义(2011年)
杨瑞芬是北京画院我的同事,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凡熟悉她的人在展览会上一眼就能认出她的作品。她最明显的特点是工笔大写意!她走的不是死套传统工笔画的路子,虽然她早期认真地学习过传统,不过她离开传统程式是比较早的,她边研究学习传统边开始了新样式的探索和建造。她是有强烈个人感觉的工笔画家,而古往今来,工笔画的传统程式比其他画种更加根深蒂固,开拓创新是很多工笔画家不敢触及的事。
她首先摆脱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统构图模式,多为横式方构图并多为特写形式,而不是中国传统的竖构图。八十年代她的画便显现了强烈的个性,或可以说她走上了“大写意”的路子。她颠覆了中国传统意义的工笔画,不强调对物象如实的描摹,而是取其一点加以强烈的夸张。因此才能狠狠地撞击观者的视觉与思维。她的花有时只取一点,而在这一点上下的功夫是全力的,狠抓其画龙点睛的一点,其余的画面都是配角。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解构了整个画面与物象,再作出一个新的组合,或叫新的构成。她抛弃了自然界提供的“真实”,使其成为意象的画面,是意象的真实,所以我说她是“工笔大写意”。
她不但画面结构形象为大写意思维,她的色彩也充分作了大写意的处理,她的施色方法与色彩取向都完全不是传统的延续,她是以当代人的审美习惯与要求寻找新的色彩语言及实施方法,创造出一套崭新工笔画色彩与模式。色彩强烈、沉稳、丰富,微妙处、概括处并不单调,千变万化而不觉做作……。
总之杨瑞芬默默地进行了几十年的工笔创作实验,创造出一批批可圈可点的花鸟画作品,并且现仍在继续着矢志不渝的创作。
其他名家评论摘录
范曾:寄意花魂鸟魄。
杨瑞芬的画使我感触很多,她的思路广,新精神多,在画院是比较突出的一位。她有开拓精神,不断在演变自己的画。她在传统之上,加上新东西重新组合,如《兰草》很有特点。
杨瑞芬的画力图把传统的画往前推动一步,改变了一种视觉效果,比较有张力,像用长镜头取景一样,改变视觉方式。
杨瑞芬的工笔花卉,从宋元院画入手,广泛吸收西方和日本的装饰绘画、现代摄影等表现手法,细致地感受自然之美,纳入独创的典雅、纯净的艺术美之中。
华夏:( 摘自《创造物我交融的美》)
杨瑞芬别具一格的花鸟画,生意盎然,清丽典雅。从生活中来而重意境的表现;有传统功力却不墨守成规;吸收西洋技法在为我所用。而且,画法不断更新,为探求风格的新颖而努力不懈。可谓是中国画坛新秀中的佼佼者了!
她不重复古人,不照搬自然,而致力于艺术形象的创造。不是凭空臆造,而是能动地反映客观,是自觉不自觉的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像她那样的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诱人的艺术魅力,既有传统特色,又富新颖意境,出手不凡、独创一格的工笔花鸟画,是画坛罕见的。
杨瑞芬进入微观世界发现美,与众不同,她的艺术含有很深层的思想。
吴休:( 摘自《杨瑞芬的艺术世界》)
当代著名画家杨瑞芬女士,是一位出类拔萃、成绩斐然的工笔花鸟画家。
她曾在著名花鸟画家田世光先生的指导下,深入研习宋、元、明、清时代的花鸟画传世经典,和近、现代吴昌硕、任伯年、陈之佛、郑乃珖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打下了传统技法的坚实基础;她还从西洋绘画、日本绘画中吸取营养,丰富了表现手法和审美意蕴,她大胆引进现代设计意识和构成因素,并关注多种近现代新兴艺术将其融入到作品情感的表现中,作品中透露的魄力与优雅皆使人印象深刻。
她的艺术创新建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并且,无论在作品的立意、构图、造型和色彩等方面,都形成了个人独具的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看了杨瑞芬的作品,感觉别开生面,整体有力度,表现手法有层次,色彩处理很新颖,作品有时代精神。所有这些,自身有感受,没有一股激情是不可能达到的。
她的画总是十分突出自我性格色彩的感觉。《京城春色》很古朴,既有传统,又有时代感。在技法上有新的地方,在色彩运用上、肌理效果处理和构成上也都有所突破。还有《睡莲》,工笔画能画出写意的感觉来是非常可贵的。
张仁芝:(摘自《追寻艺术美神的召唤——观杨瑞芬花鸟画有感》)
杨瑞芬的画要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她面对蜀葵速写,细致观察、精致入微,下了很大功夫。在艺术上有想法,从传统形态走向了现代形态。她在工笔画中加进了泼墨,出其不意。
她是一位在艺术上很有想法,并肯于探索的女画家。艺术处理上不落俗套,设色非常大胆泼辣。
从深入观察体验物象神态中获得创作灵感,对眼前的花草植物进行大胆剪裁重构画面,进而营造心中理想的神奇艺术境界。
杨瑞芬的艺术完全是自己的面貌。
她在处理传统和创新之间非常成功,个人风格特别强烈,可谓是“一花独秀”。
杨瑞芬的色彩独到,她在色彩上的突破是带有划时代性的。
她的画取法传统,又不拘於传统,敢于大胆地吸收西洋、日本绘画技法。
朦胧的色彩又带有较强的现代抒情意识,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十分默契,从而达到了一种东西方观众共赏的艺术效果。
杨瑞芬往往能抓住其形象中具有独特性的一面,并将其予以夸大、变幻。
她既能把握花鸟形体的整体姿致形态,又能敏感和洞察到花鸟形体的微观质地之美,并运用富有装饰意味的造型和色彩处理手法,精描细染,兼施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技法,创造出一种充实、饱满、清新而又深邃的画面境界。在这种意境中,画家心性的淳朴与执著已昭然呈现在我们眼前。
张继馨:
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浪漫地加以变色,展现出新颖的艺术魅力。
真和美,是艺术作品最为可贵之处,杨瑞芬在这一点上非常难得的成功。
最本质的,是她有真性情,所以她的艺术有包容性,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她的观察精致细腻,她的作品是在和生活中的美对话。
很纯真,每幅画都反映了她纯真的天性。
杨瑞芬的中国画把西方的颜色、现代构成都揉进去了,恰到好处。尤其是那些肌理做得很好,工细和放松形成节奏感和对比感,色彩丰富和谐,给人一种非常美的享受。
她的变形、艺术提炼比现实更美。
艺术的核心是创造和情感,我很喜欢杨瑞芬的工笔画,有装饰性、视觉性、包容性,情感表达得很充分。
艺术在感情表达时最有个性,杨瑞芬的画很真诚,她在写生的时候,就把对形的情感带出来了。
吴刚:(摘自《因心造花 以墨运心 映当代之美》)
她发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美丽——自然界中的奇花异草,百合、枸杞、蜀葵、芍药……几百上千种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簇拥着她,多么奇妙啊,那些花经过太阳的妆点魔变,枝枝叶叶,花花蕊蕊都舞起来、飞起来了,可惜梦幻般的花仙子世界逐光消逝,世人难寻。
她不甘心它们的消逝,她要留住它们,让它们鲜活起舞,她要与人们分享她的梦幻。
无数支画笔的润染,无数碟色彩的调配,无数次心灵在山野间徜徉,无数遍技法的探索、融合、夸张、放大、缩小、叠加、冲淡,不断的实验、总结,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表现笔触,让花草愉悦地飞舞起来,梦幻尽显在画纸上。
谁见到《舞女兰》都会立即想到芭蕾舞剧《小天鹅》中的四只可爱的小天鹅,一朵朵兰花高高地踮起足尖踢动着矫健的大腿,表演着多情婀娜的舞姿,但是她们又好似小天鹅那样雅雅活活,嬉笑玩闹,她们是一群成熟了的青春倩女,妩媚中透着端庄,绛红色的幕布更增添了几分沉稳的氛围。
那朵朵爆竹花,谁又能说不是当代青年们梦寐以求的爱情模式呢?两朵花紧紧相依,并蒂而生,红得浓艳,就像爱情之火突然迸发,熊熊燃烧,烧得炽热绚烂,不顾一切。退到后面背景里的花叶,虚虚实实,影影绰绰,以至于花实反似梦,叶虚倒似真,梦耶?真耶?你可看得真切?
还有桔梗、鹤蕉、鸭嘴草、瓷玫瑰,以及那些说不清、叫不出名的仙花奇草一个个在中国画坛上亮相。着实让人眼目一新,大为赞赏。杨瑞芬的画笔始终追求自然界的奇花异草,开拓前人未曾表现过的领域,既充满感性化的想象力,又极富现代装饰观念地再现出理性化了的自然,欣赏她的画作,感受画中的朴实和真挚,让我有一种坐饮清泉的感觉。
艺术风格赏析
艺术特色
象征性现实的拟态花形 ——读解杨瑞芬的艺术风格
中国工笔花鸟画从唐朝至宋元,在造型上一直崇尚严谨写实。从明清陈老莲开始注重意象的概括和变形,恽南田则开创了没骨法的工笔花鸟,在技法上靠近了写意画。到了近现代,画家求变的思想日益增强。于非闇的双勾重彩花鸟画在宋朝院体的基础上吸收了装饰风格,一改柔弱,提升了工笔画的气势。陈之佛为色调统一、营造意境,开始渲染底色,郑乃珖为画面需求截取花卉的局部与青铜器进行组合,工笔花鸟画开始向形式的表现力伸展。近三十年,在观念革新形式创造上,杨瑞芬的‘写意’工笔花鸟画尤显突出。著名画家贾浩义先生称杨瑞芬的风格为“工笔大写意”,我认为这个‘写意’,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造型上的‘写意’。
杨瑞芬在工笔花鸟画中开创了拟人拟态的变形法。她将花向人、动物等想象的物体进行了变幻,赋予花拟人拟物的形态或姿态,在观念上突破了传统题材对‘花’的界定,提升了心象的境界。在她之前,工笔花鸟画虽有意象变形,却都没有挣脱原有物象的结构束缚,形式手法仍滞留在画面上的设计,这方面,杨瑞芬的变形是具有开创性的。她从研究花形构造中挖掘美,塑造美。夸张的、装饰的、图案的、解构的、重象的皆为创造崭新的形象服务。最终以肯定、典雅的轮廓,为世人展现充满想象力的梦幻花形。以往,工笔画是以实造象,写意画是以虚活象。杨瑞芬能以实写意,在千百年来的中国画演变史中立足,并自成一体,极为难得。
二是技法上的‘写意’。
传统工笔画是在熟宣上进行绘画的,杨瑞芬却常用生宣,她从实践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技法,手法不拘一格,其中最具独创特色的,是她将泼墨法引入了工笔花鸟画,并在背景使用了水墨,及揉纸的技法,将写意与工笔作为形式手段巧妙结合。这种别开生面的妙境,是含有写意意味的整体把握,同时也是细腻刻画对肌理层次的进一步追求。然而,在杨瑞芬之前,工笔花鸟画坛中还从未出现过如此魄力。泼墨在工笔中的对比非常强烈,它打破了安稳的格局,爆发极致的张力,不免让人以为画家是在险中求奇。岂料,有一种美,正是要在打破原有平衡后,重新建立起更加微妙的平衡。恰恰是从杨瑞芬的这类作品中,我们更能看出其在传统与现代的多样技法间收放自如的才华造艺。
三是色彩上的‘写意’。
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色彩作为视觉语言的要素,为画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齐白石的红黑对比,林风眠的彩墨,黄永玉的彩荷,中国画已经显现出重视发挥色彩功能的面貌。杨瑞芬用色意识的独到之处在于以意设色、活色活象。不拘泥于固有色环境色、印象色、主观色、想象色,活用色彩,移色造意、阔色造势,形成了写意的情趣。在其画中,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与客观似是而非的颜色搭配。整体观之,各色间却呈现出一种相互呼应的和谐美,达成了意“真”的效果。有时,她夸张了固有色或环境色,反而形成了一种印象中的物象本色。这种不固守单一模式的灵活用色,依赖的是艺术家的直觉天分,造成其作品的千姿百变。
杨瑞芬的画,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气势上的写意精神,造型中透着大气,技法中透着率性,色彩中透着灵慧。正如佛语:“一花一世界”,杨瑞芬的花鸟是一个康壮的世界。
曾经有个美国朋友感慨美国有个乔治亚·欧姬芙,中国有个杨瑞芬。她们都是个性强烈的杰出女性画家。欧姬芙的微观花卉,是将花的微小局部放大成特写,从中发现和组织了植物轮廓的曲线美。杨瑞芬的拟态花卉,是将花的外形想象加工成变体,积极于创造出的形态美,而特写只作为其中一种手法。两者的艺术角度不同,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两者不谋而合之处则是都达到了半写实抽象的境界。在欧姬芙的画中,我看到了“写实性主观”,即客观景物中的主观视角。在杨瑞芬的画中,我看到了“象征性现实”,即以象征营造的现实情景,这种“现实”不是“真”的客观物象,它符合了中华艺术精髓之“神似”,是心灵景象的真实再现
杨瑞芬的工笔花鸟画扎根于本土,树风于时代,她的革新成果已成为历史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由她启发拓展的新形式,也必将为之后的工笔花鸟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作者:立儒 发表:《荣宝斋》2012年第3期(总88期))
艺术家阐述
雅昌艺术网专稿
画展专访杨瑞芬:心花怒放的世界
采访人:黄楚崴
地点:北京 798艺术区 桥艺术空间
从您的“象征性现实”中,明显含有一种以心灵景象再现的真实感,您可以谈一下您的这种写实手法是如何产生的吗?
写实,不是外形逼真就可以了,对艺术来讲,远远不够。传神,才是“写到了实处、绘出了真貌”。花卉植物都有各自的灵性,抓住了就能画出好作品。我画中的“真”就是靠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细心观察。古人对梅兰竹菊的赞颂首先来自于对它们个性和处境的体会。“天人合一”的思想也需让心向外界敞开,才能融入宇宙自然,提升内在境界。为了画出花与我融为一体的好作品,我切身处地思考花草的细微变化,感悟的同时让我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达到心中有花、花中有我的境界。我的性格让我总想以最美的方式来表现生命的珍贵和顽强的一面,我非常注重捕捉花朵最美的瞬间,这一瞬的象征力最强。当然,要实现这些,我付出的也很多,必须不辞辛苦、抓准时间地坚持写生。而写生的关键是要先观察,有了想法和感受时再去画。每年要在花期最好的时候去画,且年年体会有所不同,需用多年时间不断深入对花的体会。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活中,我一直追随着花的美好年华,从未间断写生取材。
您的很多作品都特别注重对生命力的表现,常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感觉,是否可以理解为“生命力”是您的一个整体的创作主题呢?
是的,我的性格比较热情,激动。我喜欢的,我爱的,我就很想把它们表现出来,尤其是那些奋力绽放的微小生命,那种健康茁壮的美,最令我感动。我希望通过表现花卉的勃勃生机,让观众也和我一样得到鼓舞。透过那些纯净的生命,让人们感受真善之美,和一种彼此关爱的温情。还有一点,让我的“生命”主题会一直持续,就是我的确把花草当做了一个个活的生命对象来看待。我写生的花卉中,有很多是年年见、来年又见的“老朋友”,其中还有特别“长寿”的。如大觉寺的“玉兰王”——两棵300多年的玉兰树,好似一对老夫妻,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雕琢,枝干、花朵的美都是新栽玉兰不能相比的,我几乎年年去看去画。后来有一年发现其中一棵的位置被替植了新树,我很是惋惜,那么美的生命终有消逝,而我再也画不到它来年的新貌了。但庆幸的是,它的美未随死亡枯竭,而是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和我的画稿中。能够用我的艺术铭刻永恒的生命,我觉得很有意义。
最后,您能具体讲几幅您此次展出作品的创作构思吗?
好的,这次展览的《兰梦》是我1987年创作的兰花作品,采用我的特色“揉纸法”和胭脂色做背景。在2米多高的画面中,我画了三朵从云南写生回来的热带兰花。当时为了突出我对这种新奇花卉的强烈感受,我将每朵花都画得很大,有选择地提炼造型,体现兜兰的一种庄重、典雅的气质。我的这种为突出花卉个性而进行夸张,将画面视线集中在花头的“大工笔花鸟画”,从这个时期就已经成形了。
《月季》是我90年代创作的一幅“泼墨工笔花鸟画”。为了破除工笔画容易太工太板的问题,我将泼墨手法融入到画面中,让粗矿与细腻的肌理相互照应,产生一种写实与写意交融的新趣味。“泼墨工笔花鸟画”是我独创的一种画法,看似轻松,实际则需有丰富的技法、构图经验来驾驭。在流动的水墨元素介入后,画面对重彩部分的处理也要求更高了,我在色彩、造型、疏密、虚实等方面都做了更全面的细节把握,并在整幅画的大势上,用一朵朵巨大的、热烈的红花汇聚了极强的力量,让心中的花朵尽情怒放。
《争春》属于我 “拟态花卉”的又一代表作,画的是一种不知名的小花,却被我以“大花”的形式来展现。由这些小花给我的第一印象产生灵感,我用“拟人化”的变形手法,将花形描绘成好像高空中展翅飞翔的大鸟,或似节庆中欢跳的舞蹈演员;以鲜纯的黄、蓝两色构成画面色彩的主基调,达到漂亮、明朗的效果;再加上茂盛的花叶簇拥成肌理丰富的背景,一股浓郁的春天气息,和一种跃跃欲试、奋勇争先的青春活力,就出来了。
1989年您的作品《春天的日子里》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当时您是怎样在那个年代就创作出如此大胆现代的作品呢?
文革过后的80年代,艺术的创作氛围有了很大改善,让我能更加自由地投入到创新的探索中,让我兴奋、喜悦,动力十足。之前我已在技法探索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吸收、借鉴了东、西方的绘画及很多其他领域的优点后,我很顺利地从传统走向了现代花鸟画的道路。在题材、技法、形式、用色等方面,我都更加积极大胆地去尝试。1986年我去云南西双版纳写生的2个月,对我后来的创作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我的创作灵感在进入原始森林后,彻底爆发了。我收集了大量新奇的热带花卉素材,如鹤蕉、鸭跖草,我画的《地涌金莲》恰是当时刚从原始森林中采集出来的新品种。而各种兰花,则成了我的主要题材之一。《春天的日子里》就是我之后比较成熟的作品,尤其是在我的“拟人花卉”风格上,很有代表性。我在画中表现的兰花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像人一般有喜悦的笑颜,像人一般有欢快的舞姿。此外,为了增加画面的丰富感和厚重感,我还使用了一种工笔国画的“揉纸”技法,这是我最先采用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肌理技法,也是我从80年代至今最频繁使用的,我的特色技法之一,它至今影响很大。1985年创作的《玉簪》是我的“揉纸法”作品中最早获奖的一幅,其入选1986年中国美术馆八十年代中国画展”,并获 “八十年代”优秀作品奖,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收藏。到画《春天的日子里》时,不仅题材、形式有新的突破,我的“揉纸法”在技巧上也有所提高,我使用了传统中国画的胭脂色,却能把肌理表现得更强,颜色更浓郁。
代表作品
作品《京城春色》
杨瑞芬笔下的红底玉兰风格独特,视觉强烈。自然界初春时节迎风绽放的白玉兰花招所有人喜爱,也是许多花鸟画家喜欢描绘的题材(包括写意和工笔),而杨瑞芬从写生中南海红墙外的玉兰激发灵感,创作出的白玉兰在艺术处理上不落俗套,设色非常大胆泼辣。全画面用暗红色打底之后用汪水渍染朱砂色,形成一种特殊肌理,用来烘托枝、干、花苞和盛开的花朵,画面效果强烈、火热,色调浓艳但又沉稳,令人感觉到画者在用火热的激情讴歌大好春光。这类题材她前后画过几幅,有横幅,有竖幅,枝干和花的布局都不尽相同,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及各地美展,称得上是其成功的佳作之一。(作者:张仁芝
作品《虞美人图》
创作于80年代的作品还有代表作《虞美人图》。此画至今画家已创作有几种变体,有的画在白底熟宣纸上,有的画在泥金笺上。花和石头布局略有不同。以墨色勾染花叶,再以重墨渍染法(没骨)画大小几块石头。压住方形画面用以烘托朱砂的几朵红花和少量白花。画面的色彩艳丽而不俗气,勾叶的笔线、细致精到的墨色分染和没骨画法墨染的石头显得既有大效果,又富于变化。虞美人花瓣的轻盈,薄薄的质感都画得很到位,微风中飘动起来的一朵朵花,被表现得栩栩如生。(作者:张仁芝
作品《晨曲》
晨曲》作于1986年,这幅四尺立幅工笔花卉,画一丛令箭荷花,占绝大部分的画面是在熟宣纸上用渍墨法画的花叶,衬托着两朵盛开的红花,在上端画两个花蕾。画上这一丛墨叶既有总体形式感,又有穿插变化,画面效果丰富,水墨渍染形成的特有肌理效果用得恰当巧妙。画面色彩处理上,水墨渍染的叶很沉稳,只在叶尖略加胭脂,色调统一中而有了变化。左下角点缀三只红蜻蜓,更添一派生机,是一幅花鸟画的佳作。(作者:张仁芝)
1986年9月入选“新时代画展”,於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优秀作品奖。
首次报道于1987年5月北京电视台新闻。
首次发表于1987《北京画院三十周年画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刊登报纸有:北京晚报昆明日报、中外产品报、深圳晚报等。
作品《蜀葵》
蜀葵》是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六尺立轴工笔花卉。蜀葵花是在夏天北方城乡街巷和庭院很常见的草本花卉。颜色多见各种粉色和白色。由于它挺直的躯干和繁盛的花朵,常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此画选取一丛开白花的蜀葵,画面下半所用碧绿的叶烘托,使这丛花非常洁净、繁盛、娇嫩、富有生气。白花背后画几朵粉花和挺健的枝梢作陪衬,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和空间感。这幅画多次参加全国及北京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者:张仁芝)
首次报道于1983年5月北京电视台新闻。首次发表于《中国画》1983年第四期。
作品《春天的日子里》
内容题材:兰花
创作年代:1989年
赏析:
奇思妙想的杨瑞芬花鸟画
——谈《春天的日子里
中国著名花鸟画家杨瑞芬是一位勤思敏锐、天赋异禀的女画家。”多年来,杨瑞芬的画能在各大美展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因她的艺术风格的确与众不同。杨瑞芬的作品总是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她将自然进行艺术再造,把花拟人、拟物化夸张变形,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趣味,这是杨瑞芬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
她突破了传统题材的中国花鸟画的观念和模式,从80年代起的杨瑞芬艺术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中国花鸟画的一个新发展,更有视觉力量,更加感性化,更有气势,以往与其他画种相比总偏柔弱的“小”工笔花鸟画,在杨瑞芬这里彻底翻身,以“一花独秀”的大胆风格,在画坛上逐渐形成了刚柔并济、充满激情、魄力的“大”工笔花鸟画。这是时代审美变革勇推中国画演变的一个标志性的大进步。苏黎世东亚艺术馆馆长认为杨瑞芬是现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典型,他将杨瑞芬的画册收藏入瑞士苏黎世大学艺术史系图书馆时曾说:“假如办一个中国画的发展及演变的展览,杨瑞芬的画一定有代表意义。”
杨瑞芬工笔重彩花鸟画《春天的日子里》创作于80年代后期,曾多次参加展览及发表,1992年荣宝斋出版的《杨瑞芬画集》选用这幅画作为封面,也是推崇其为杨瑞芬代表性杰作之一。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也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在那个年代是思想极为超前的一幅佳作。
在这一尺幅较大的画中,画家将兰花的造型拟人化、夸张化,仿佛翩翩起舞的少女们,充满欢乐喜悦的气氛。花形新颖、雅丽大方;色彩绚丽、肌理丰富;风格独特、奇思妙想、很有创意。
从这幅画中,还可以看出杨瑞芬艺术的另一大特点——具有十分浓郁的女性特质和纯净、善良之大美。同时是传统功力与现代技法的结合,东、西方审美的交融,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充满朝气,极具新时代气息的和谐美景。(作者:周阔)
作品《飞燕花》
内容题材:飞燕花(飞燕草
画种:工笔重彩中国画
创作年代:80年代
杨瑞芬的花鸟画题材广泛,作品中不乏一些奇花异草,有些的确是珍贵罕见的花,也有些虽不知名却是平凡地生长在我们身边的花。杨瑞芬的作品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新鲜的感受,是因为她独特的风格,也是因为她能画、敢画前人没画过的题材,能够以自己的视角发现从未被表现过的新世界。
她敏锐的观察,是真真正正从大自然中发现灵感。她为花花草草着迷,公园、植物园、街头、深巷、郊区、野外、山区,都是她写生取材的地方,是一位难得的既勤奋大胆又拥有直觉天分的女画家。她在艺术创作上飞跃般的自由,跟她自70年代末起奔赴各地写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80年代云南之行,也可说是她灵感爆发的起点。她曾一头扎进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一连两个月,每天带着学生写生。85年去四川九寨沟写生时,5岁的女儿也跟着她爬山涉水走入了原始森林。90 年代起曾多次远赴海外写生,马来西亚种类丰富的热带植物,也使她获益良多。
《飞燕花》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种叫飞燕的花,形态好像正在飞翔的燕子。画家在写生过程中,以感性进一步夸张强化了花形和姿态,又以丰富的想象力妙用了色彩和肌理,塑造出其心中充满激情的生命印象,从而创作出比实物特征更加强烈,个性十分浓厚的飞燕花。(作者:周阔)
作品《舞女兰》
杨瑞芬不满足于原样照搬和再现眼前景物,而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从深入观察体验物象神态中获得创作灵感。她从观察自然界的花卉对象中发现某种有意味的形式美感之后,大胆舍弃物象在她心中的次要部位,如枝叶,而突出特写放大花头,改造并精细刻画花蕊,重新营造画面。这一类题材中以各种兰花的花头为主。这幅《舞女兰》是杨瑞芬这类创作的代表之一。画者将目光集中在花头,把花瓣伸展的形象进行夸张,描绘出的花朵仿佛芭蕾舞者般,正在翩翩起舞,姿态高雅。(作者:周阔)
兰花系列
杨瑞芬的兰花作品有:《蝴蝶兰》《卡特兰》《拖鞋兰》《兜兰》《兰花双鸽》《丽人》《兰梦》《海星兰》《春天的日子里》《舞女兰》《女神之花》《走向未来》《春之舞》《争春》《金凤兰》《幸运女神》《芭菲兰》《石斛兰》《兰韵》《花魂》《兰花鹦鹉》《虎头兰》《兰花小鸟》《紫兰图》等。
玉兰系列
杨瑞芬的玉兰系列作品有:《冰清玉洁》《京城春色》《玉兰小鸟》《春风》等。
荷花系列
杨瑞芬的荷花作品有:
宿雨初晴》《雨后》《雨荷》《满泓香荷》《金风莲动》《秋荷》《秋光》等。
泼墨系列
杨瑞芬的泼墨重彩花鸟画有:《山花》《梦》《蒲包花》《热带美人》《卡特兰》《野花》《夏趣》《南国印象》《拖鞋兰》《月季》等。
写意画系列
杨瑞芬的写意花鸟画作品有:
《丽日》《夏韵》《兰香图》《晴霞》《荷香》《灯笼花》等。
相关新闻
《杨瑞芬花鸟画集》赠书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12月8日,《杨瑞芬花鸟画集》赠书仪式在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举行,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图书馆代表接受赠书。杨瑞芬,当代中国花鸟画革新派先锋人物,此次出版的大型精装画集收录画家从艺40载从传统到创新的200多幅佳作。 (张莹
杨瑞芬:捕捉瞬间即逝的花容
(艺评:邵大箴)
刊登作品:兰花作品《春之舞》、《幸运女神》,玉兰作品《冰清玉洁》
来源:《北京晚报》丹青·名家写意中国
杨瑞芬 让工笔花鸟绽放于旗袍
本报讯 9月8日,在大连服装博览会开幕式表演中,四位模特身着高贵素雅的旗袍亮相,懂行的观众发现,这四件旗袍的花色不是一般的印染或刺绣,而是用画笔勾勒而成。的确,这正是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杨瑞芬老师的佳作。9月9日,记者在大连星海世博广场名家画展现场采访到杨瑞芬老师。(首席记者:陆彤)
来源:《大连晚报》 新闻纵贯线
拍卖记录
出版著作
《刘徳舟杨瑞芬画集》
1988年,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ISBN 7-81000-219-8/T.008
《杨瑞芬画集》
1992年,荣宝斋,ISBN 7-5003-0166-9/J·167
《当代名家工笔花鸟精品·杨瑞芬》
2002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ISBN 7-80526-406-6/J·233
《杨瑞芬花鸟画集》
201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ISBN 978-7-5059-7296-4
《荣宝斋国画技法丛书——工笔画范·玉兰》
2012年,荣宝斋出版社,ISBN 978-7-5003-1515-5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杨瑞芬》
2012年,中国书店,ISBN 978-7-5149-0624-0
参考资料
杨瑞芬参考资料.亚洲艺术网.
杨瑞芬参考资料.中国画家网.
杨瑞芬参考资料.北晚新视觉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6 11:47
目录
概述
画家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