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包花(Calceolaria × herbeohybrida Voss)荷包花科荷包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光滑或稍有柔毛;叶对生或轮生,基部叶片较大,上部叶较小,长椭圆形或卵形;花顶生聚伞花序;花冠黄色,红色等,下唇膨大成荷包状,具多数斑点;蒴果椭圆状球形;花期2-5月;果期4-5月。
形态特征
荷包花科荷包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40厘米,茎、叶有毛茸。叶卵形,对生或轮生。花色变化丰富,单色品种具黄、白、红系各种深浅不同的花色;复色品种则在各种颜色的底色上,具有橙、粉、褐、红等色斑或色点。花形别致,具二唇花冠,小唇前伸,下唇膨胀呈荷包状,向下弯曲。花径约3-4厘米。蒴果椭圆状球形;花期2-5月;果期4-5月。
近种区别
智利荷包花(Calceolaria biflora Lam.):又称短柔毛荷包花,花较小,深黄色,花期5-6月。
皱叶荷包花(Calceolaria integrifolia L.):又称全缘叶荷包花,半灌木状。花黄色,小而多。可供花坛用。
墨西哥蒲包花(Calceolaria mexicana Benth.):一年生草本,高30厘米,茎柔软。花小,浅黄色,上唇小,下唇为长倒卵形。
产地生境
蒲包花原产于中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墨西哥等地,现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蒲包花生育适温在8-20℃,最低温度要求在5℃以上。
生长习性
蒲包花喜凉爽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热,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蒲包花喜肥忌大肥, 在富含腐殖质且疏松透气的沙质壤土中生长良好,pH值在6左右为宜。在15℃以下可以引起花芽分化,超过25℃植株易死亡。长日照下可提早花期, 短日照下花蕾发育受抑制,但其花芽分化与日照长短无关,而与温度高低有关, 在10℃条件下, 经4-6周即可花芽分化。
繁殖方法
蒲包花采用播种繁殖,但也可以扦插。播种往往采用人工授粉后获得的种子。花谢后应把植株置于遮荫通风场所,以便种子尽快成熟。播种宜于9月上旬在浅盆中进行。播种用土以充分腐熟的腐叶土6份、河砂4份配合为佳,土壤应进行消毒,以免发生幼苗病害。蒲包花种子细小,播后不需覆上。浇水用浸盆法,盆上盖以玻璃和报纸,置于荫处或冷床内,保持13-15℃,一周后出苗。出苗后要及时除去玻璃或报纸,以利通风,并逐渐见光,使幼苗生长茁壮。
栽培技术
幼苗具真叶2枚时进行第一次移植,可上7厘米盆,再生出数叶后,换入10厘米盆中。此后生长迅速,每半月宜追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室内注意通风,最后定植于13-17厘米盆中,盆土宜腐殖质丰富的肥沃土壤。蒲包花应在低温室内培养,冬季温度维持在5-10℃,不宜过高,并遮去中午前后的直射光线。生长期间应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但土壤水分不可过大,并注意通风。
因叶有绒毛,浇水、追肥勿使肥水溅在叶上,以免叶片腐烂,特别是紫花品种生长娇弱,更要注意。
春天开花后,6月以后种子即逐渐成熟,此时应遮去过强的日光,加强通风并注意浇水,否则植株易枯萎。蒲包花自然受粉结实较为困难,宜进行人工授粉,在受精后除去花冠,以避免花冠霉烂影响结实,可提高结实率。在蒴果开裂前,种子呈茶褐色时及时采种,以免开裂种子散失。因其属长日照植物,在北方若要使其在新年或春节开花,应提早播种及增加光照时间,即晚间照明,使每日光照时数延长至13-14小时。幼苗期易发生猝倒病,应进行土壤消毒、拔除病株、喷代森锌和使盆土稍干。
病虫防治
病害:常见病害有
猝倒病、
黄萎病、
灰霉病等,其中尤以猝倒病最为严重。病因主要是盆土过湿、透气不良造成。因此,在严格土壤消毒的情况下,苗期注意通风、降温、控水,并且定期喷施64%苗菌杀、50%多菌灵等杀菌剂600-800倍液+速克灵烟剂,7-10天喷1次。
虫害:空气过于干燥、气温偏高易发生
红蜘蛛、
蚜虫等,可喷施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防治,并适当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
主要价值
蒲包花是优良的观花植物,花形奇特,色泽鲜艳,花期长,观赏价值很高,可丛植、片植于公园、庭园的绿地,也可应用于花坛、花境,也可作小型盆栽,花期可达3-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