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宁
元朝宦官
李邦宁,初名保宁,字叔固,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元朝宦官
人物生平
李邦宁本是南宋小黄门,南宋灭亡后,跟随宋恭帝(瀛国公)见元世祖,留在内廷供职。为人机敏,很合皇帝意愿。皇帝令他学蒙古语及诸蕃语,能较快通晓理解,于是更加得到信任,授御学库提点,升官至章佩少监,迁礼部尚书、提点太医院使。
元成宗即位,进升为昭文馆大学士、太医院使。元成宗曾害病,李邦宁不离左右者十余月。
元武宗即位,命李邦宁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李邦宁极力推辞说:“我是个宦官,没有想到自己还有什么作用。世祖赦免我又起用我,使我得为亲近之臣,爵高而禄厚,荣宠过甚。如今,武宗皇帝又欲安排我为辅政大臣,我何敢当。所谓宰辅,就是辅佐天子而共治天下的人,为何找一个已被阉割的人充当?即使皇上我干,将来如何向天下、后世交代?所以,我实在不敢应诏。”元武宗听了很高兴,使大臣把他的话说给太后及皇太子听,以表彰他一片忠心与善意。
元武宗曾侍奉皇太后于北京大安阁,阁中有旧箱,便对李邦宁说:“这是什么箱子?”回答道:“此是世祖放皮袄的箱子。听世祖曾讲过,把此箱收藏起来,以使子孙看到我的俭朴,使追求奢侈的人引以为戒。”元武宗 命打开箱子,看后叹口气说“:不是你说,我怎知道。”当时有宗王在身旁,突然说:“世祖虽然伟大,但在钱财方面过于小气。”李邦宁说:“不对,世祖每一句话,无不应为后世所遵循。每一与、一夺,无不正好相当其人的功或罪。而且,向天下征收的钱财虽然很多,但如不节用,必然匮乏。自先朝以来,每年的赋税已不足用,又多次召集宗藩集会,费钱无数,早晚不能支给,必将横征暴敛,招致人民怨怒,这难道算是好事吗?”太后及元武宗非常同意他所说的这些话,不久便加封他为大司徒、尚服院使,授左丞相,行大司农,领太医院事,官阶金紫光禄大夫
过去祭祀太庙,皇帝不是亲自主持,而是遣大臣代为进行。可是,皇帝又想援例照办。李邦宁便规劝元武宗说:“先朝皇帝不是不想亲自祭祀祖先,实在是因疾病而废礼,如今皇帝在即位之初,正应大规模地表彰孝道,以为天下表率,亲自到太庙去祭祀,以成一代的典范。如果循习过去的皇帝不亲临祭典的弊病,为臣的不敢苟同。”元武宗认为他说得好,即日便备车,住宿斋宫,并命李邦宁为大礼使。礼毕,加恩于李邦宁的三代。
元仁宗即位,以李邦宁为旧臣,赐钞千锭,李邦宁辞谢不受。后来,加封李邦宁为开府仪同三司集贤院大学士。因病而去世。
轶事典故
祭祀孔子
国学准备释奠,元仁宗派遣李邦宁祭祀文宣王孔子)。李邦宁点视完毕后,到自己位置站着,殿中窗户大开,忽然大风起,殿上及两庑火烛尽灭,烛台铁鐏入地一尺,不能拔出,李邦宁惶惧而屏息伏地,诸执事者也纷纷伏地。良久风定,于是成礼,李邦宁因此惭悔累日。
阻扰元仁宗
元仁宗还是皇太子的时候,丞相三宝奴等当权,规划新政以乱旧章。他们害怕元仁宗的英明,心里想除掉元仁宗。李邦宁揣度三宝奴的意图,便出面对武宗说:“你年事已高,皇子已渐长大,应立为太子,这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的道理,从没听说皇帝自己有儿子还立弟弟的。”元武宗很不高兴地说“:我的主意已定,你要说,就自己向东宫说去。”李邦宁愧惧而退。到了元仁宗即位,近臣都建议诛杀李邦宁。元仁宗说:“帝王的命运,是上天决定的,何必把李邦宁的话放在心上。”
亲属成员
曾祖父:李颐,追赠银青光禄大夫司徒,追谥敬懿。
祖父:李德懋,追赠仪同三司大司徒,追谥忠献。
父:李捴,追赠太保开府仪同三司,追谥文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0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