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224年—287年),又名宓,一名虔,字令伯,
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今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
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
人物生平
夙遭闵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
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四岁时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于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李密少时甚好学,有时间就去学习,废寝忘食。当时李密师从
谯周,博览
五经,尤精《
春秋左氏传》,广泛阅览五经,大多有所通习涉猎。他机智敏锐,能言善辩,才思敏捷,文章词采斐然,以文学见长,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
子游和
子夏。
年少仕蜀
李密年轻时,郡里的官员对他进行征召,全都不去应职。后来州里授予
从事之职,历任
尚书郎、
大将军主簿、
太子洗马,多次出使
吴国,颇有辩才,吴人非常称赞他。
李密做郎官时,奉使命出使吴国,孙吴君主问蜀军马有多少,李密回答:“官家用有余,民家自用很足。”孙吴君主跟群臣谈及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李密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孙吴君主与群臣称赞他孝。
奉养祖母
蜀汉景耀五年(263年),魏灭蜀,
征西将军邓艾闻听李密的名声,请求他担任主簿,等到用书信征召他,想跟他见面,他却都不前往。李密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竖起旗帜教授学生。
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正月,晋武帝
司马炎册立
司马衷为太子,下诏任命李密担任太子冼马。诏书多次下达,郡县接连催迫,李密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并写下《
陈情表》陈述自己不赴任的苦衷。晋武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啊。”赞扬其诚心侍奉,赏赐二个奴婢,下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出仕西晋
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晋武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太子洗马。
司空张华问李密:“您觉得安乐公
刘禅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
齐桓公相提并论。”张华问他为什么这样说,李密答道:“齐桓公得到
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
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爬出户外。安乐公得到
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抗衡魏国,任用
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张华又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这样琐碎?”李密答道:“过去
舜、
禹、
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
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点头称是。
治理温县
不久,晋武帝又迁任李密为尚书郎,担任
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李密在任期间推行道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
咸宁四年(278年),
太傅、钜平侯
羊祜去世,因为没有儿子,晋武帝让
宗子作为
世子来继承,时时接受亲戚的吊唁。李密派遣部下拿着东西,协助应对。中山诸王每次经过温县,一定要求供应物品,当地官吏和百姓都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经过温县,向当地的百姓征收牛马的饲料和薪柴。李密引书中记录说:“
汉高祖经过
沛县,对家乡老幼以宾客之礼相待,乡人供应给他物品,全然没有受到烦扰。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盗贼骚扰河内郡其余几个县,但都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越过温县边界。陇西王
司马泰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
李密在温县任职时,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
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
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又因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不合荀、张的旨意,只能升任
汉中太守一职。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
卸任辞世
等到晋武帝在
东堂给大臣赐食蜜饯的时候,让李密作诗。他在诗的最后写到:“人们这样说,有因就有果。 在朝中没有后台,不如回乡隐居田园。 身居高位的人很清楚,这话不就是这么说的吗?(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晋武帝为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奏请晋武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
太康八年(287年),李密在家中辞世,享年六十四岁。
主要影响
李密文学成就显著,其中仅存《陈情表》传世。《陈情表》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不仅仅因为一个“孝”字,而是将“孝”进行出神入化的处理后,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短短五百余言,李密从头至尾都在不断渲染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李密本来想着重表达前两种感情,但为了保护自己,他十分压抑地将前两种感情含蓄地一笔带过,大肆渲染孝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先以简洁精炼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反复强调祖母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刘病日笃”,“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这让人感觉到,李密与祖母刘氏之间不是一般的祖孙之情,而是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陈情表》最重要的读者是晋武帝。面对这个特别的读者,李密不敢把儿女情长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其在不同层次、不同前提下出现。因而他先写自己与祖母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然后笔锋一转,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理和自己的狼狈处境;紧接着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奉诏奔驰”;然后解释“不能应诏”的原因,“刘病日笃”;继而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发誓“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做足种种铺垫,排除晋武帝的怀疑后,李密才肆意抒发对祖母刘氏的孝情,这样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透过《陈情表》不难看出李密不仅是作赋为文的妙手,也是精通心理学的高手,更是深谙官场文化的老手。据说晋武帝览此表后,叹道:“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感动之余,“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李密遂得以终养。
历史评价
常璩:“博览五经,多所通涉,机警辩捷,辞义响起。”(《
华阳国志》)
房玄龄等:“密、彦、夏、庾,夙标至性。”(《
晋书》)
骆宾王:“故徐元直(
徐庶)寸心以求辞,李令伯陈情以穷䜣,上以弃兴王之佐命,下以全奉亲之笃诚,而蜀主不以为非,晋君待之逾厚。此二者,岂贪贫贱,恶荣华,厌万乘之交,甘匹夫之辱也?盖有不得巳者哉!”(《
骆宾王文集》)
宋祁:“予最爱李令伯表曰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此言之要也。”(《宋景文笔记》)
司马光、
刘恕等:“密与人交,每公议其得失而切责之。”(《
资治通鉴》)
李格非:“诸葛孔明(诸葛亮)《
出师表》,李令伯《陈情表》,
陶渊明《
归来引》皆沛然如肝肺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是数君子在后汉之末,两晋之间初未,尝以文章名世,而其词意超迈,如此吾是以知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故,老杜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
墨客挥犀》引)
安子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
韩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引)
包恢:“莪诗、李令伯表,未尝不为之三复流涕,忧戚亦己甚,而不求世间之乐。”(《
永乐大典》引)
史嵩之:“昔李密有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密之于祖犹尔,嵩之于父独不然乎?”(《
宋史全文》引)
卢挚:今文章大家数甚不多,见六经不可尚矣。战国之文反覆善辨,孟轲之条,畅庄周之奇,伟屈原之清,深为大家。西汉之文浑厚典雅,贾谊之俊健,司马之雄放,为大家。三国之文,孔明之二表,建安诸子数书而已。西晋之文渊明《归去来》辞,李令伯《陈情表》王,逸少《
兰亭叙》而已。唐之文韩之雅健,柳之刻削为大家。(《辍耕录》引)
郑元祐:然自书传之所纪载,孙及养其祖者盖甚寡,由是李令伯遂著名于不朽也。(
《侨吴集》)
杨维桢:王孝子,魏
三公。雀入幕,鲤入冰。孝子可移臣子忠,而况
三老北面天子尊
辟雍。何司徒,荀仆射,九锡王前相率拜。孝子龙钟亦长揖,爵级同升在
三太。三太何足尊,不若犍为李孝孙。(《
王孝子祥》)
刘基:昔李令伯,以祖母年老上陈情表,辞免当时之辟读。其辞至今令人孝义之心油然而生。况当时之目,其人接其辞者乎。(《送汪一初东归养亲后序》)
吴讷:窃尝考之汉晋,皆尚散文,盖用陈达情事。若孔明前后出师,李令伯陈情之类是也。(《
文章辨体》)
王世贞:李令伯陈情一表天下称孝。(《弇州四部稿》)
李如兰:如
姜诗、李令伯之孝思,
苌宏、
巴蔓子之忠义,以暨节烈之风,友爱之雅,代不乏人。是蜀中风俗,原非浇漓者比也。第虑五方杂处,薰莸同器,虽抱淳良之质,往往被其渐染而不自觉。(《
四川通志》引)
施士洁:情切哺乌同李密,文称吐凤让
杨雄。(《竹堑登高,和林丈薇屏韵》)
轶事典故
顾影无俦
据《
资治通鉴》记载,李密与人交往,往往公然议论其得失优劣而严厉地责备其人,他常常说:“我独自立于人世,自顾其影而没有伴侣,但我却心无恐惧,就是因为我对别人没有厚此薄彼的缘故。”
少事荒朝
按照《陈情表》的
古本,有一句“少事荒朝”,后人误以为
伪朝,孙霜崖尝有诗:“‘伪朝’料得非公笔,不得当时墨本看。”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李密著有《述理论》十篇,后散失,不传于世。《陈情表》为其代表作。
人物争议
三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之际,司马炎只能采取怀柔政策,笼络蜀汉旧臣。短短几年间,司马炎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一批原在蜀汉供职的官吏入洛阳为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密等蜀汉官员被悉数征召入朝。李密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即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为太子的侍从官。时年四十四岁的李密并未对新君的开恩表示感恩戴德,反而拿晋朝的“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缘由,递上《陈情表》,要求暂缓赴任,以表恳辞。
有学者认为,晋武帝统一后,举国上下奢靡成风,这与李密所崇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背道而驰。由于李密没有为钦差们准备像样的“见面礼”,所以钦差们的态度难免有些生硬。“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李密在《陈情表》里所透露出的,是一种莫名的愤怒与无奈,因此李密拒绝司马炎的征召。
后世纪念
故居
李密故居位于四川眉山市彭山区
保胜乡,四面环山,有龙洞奇观、唐代摩岸造像、龙门寺庙、龙谭春雨等风景秀丽的人文自然景观,素有“风水宝地”之称。
墓葬
李密墓位于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
凤鸣镇龙门村,民国《彭山县志·疆域》载:“治北龙门桥去不一里,即为晋李密墓。碑为咸丰六年知县
李吉寿题。”资料又载,到1954年时,彭山县文管所仍坚持修葺墓碑,但在“文革”中被毁坏。
史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