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非(1082年—1144年12月24日),字藏一,
蔡州(今河南上蔡)人。南宋初年
宰相。朱胜非于崇宁二年(1103年)
进士及第。北宋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任东道副总管、兼管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劝宋高宗
赵构继位。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等职。
苗刘之变时,他善事斡旋,保护之功居多。平乱后,引咎罢政,授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继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后因江州失陷,他赴镇太慢,被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绍兴二年(1132年),经宰相
吕颐浩力荐,再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
知枢密院事,后乞请免职奉祠。绍兴五年(1135年),应诏疏奏战、守四事,历知湖州、宣州等地。秦桧为相后,朱胜非与其不合,废居八年。绍兴十四年(1144年),朱胜非去世,年六十三,谥号“忠靖”。著有《
绀珠集》、《秀水闲居录》等。《全宋诗》、《全宋文》等录有其诗文。(概述内图片来源:《浙江山阴朱氏宗谱》)
人物生平
官场沉浮
朱胜非出生于小生意人家,幼有志气,机敏多谋。
北宋
崇宁二年(1103年)中进士,
靖康元年(1126年)任东道副总管,权知应天府。
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
赵构在南京即位,朱胜非任中书舍人兼代理直学士。当时正值草创之际,朱胜非上疏曰:“仁义者天下之大柄,中国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苟失其柄,则不免四夷交侵之患……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之行,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宋史·朱胜非传》 深得皇上称赞。总制使钱益升职,朱胜非认为钱任陕西制置使时弃师误国,应封还升迁书,免其职。谏官
卫肤敏因指责元祐太后兄弟的儿子被改职,朱胜非认为因外戚故逐谏臣,不足以示天下正道,要求复其职。
建炎二年(1128年),高宗任朱胜非为
尚书右丞。当时宰相子弟荫恩太滥,谏官上疏道:“还在玩竹马游戏时,已经都位在大臣之列,现不可以不戒。”胜非赞同并对皇上说:“旧制宰执大臣的子弟一律不当堂授现职,只参加铨注,宰执罢政后不治罪,然后推恩。”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支持北伐
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金军先后攻下
徐州、淮阳、泗州,并派遣拔离迷部攻陷
天长军。皇上惊慌失措,带领御营
都统制王渊和亲信宦官
康履匆忙逃跑。渡江到达镇江后,百官方陆续赶到。金军入扬州,大肆掳掠后焚城而去。高宗逃往杭州,留下朱胜非经营镇江。不久,又任他为控扼使,又授
宣奉大夫,后又授江西
安抚使兼知江州。
绍兴元年(1131年),江州沦陷,侍御史沈万求指责九江失守是由胜非赴任太慢所致,贬其为中大夫。
绍兴二年(1132年),
吕颐浩推荐胜非兼任侍读,又督江、淮、荆、浙诸州军事。旋升尚书右仆射、同中书平章事。因母丧去职,重启后为右仆射兼知
枢密院事,二次为相,进献《吏部七司赦令格式》180卷。
绍兴三年(1133年)11月,
岳飞建议出兵收复襄阳等六郡,恢复中原。收复建康后高宗召见岳飞,特赐“精忠岳飞”的军旗。岳飞连续上疏建议乘胜北伐进取襄樊,宰相朱胜非和
参知政事赵鼎全力支持。高宗迫于形势派
岳飞北伐,但规定:只准“收复
襄阳府、唐、邓、隋、
郢州、信阳六郡”,敌军“若逃遁出界,不须远追,”“亦不得张皇事势,夸大过当,或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之类,却致引惹”。规定事毕,大军复回江上屯驻。后遇长期大雨,灾难沉重,胜非多次上书求免职,并自责11罪状,皇上才准其奏。
绍兴五年(1135年),胜非应诏上书言战守四事,被起用为知湖州。靖康之耻,
张邦昌僭位,胜非虽为其友婿(连襟),但照囚张邦昌使者。
闲居病逝
后因反对秦桧的作为,胜非称病归家,闲居八年,著哲论《闲居录》传世。
绍兴十四年(1144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2月24日),朱胜非卒于故里,年六十三,谥号忠靖。
人物评价
罗诱:而赵氏自播迁之后,钜公硕德随已灭,而所与谋事者,不过六七辈。……朱胜非虽老臣,然守法具位,忮於图大事。……是数子辈,皆
阘茸之士,非宰相才也。
朱熹:朱丞相秀水闲居录自夸其功太过,以复辟之事皆由他做,不公道。
岳珂:士孰不排难,贵乎安以徐。士孰不立节,贵乎平以舒。既家国之兼全,亦身名之裕如。是与夫激切奋跲,缨冠曼胡者,盖已同功而殊涂。我思其人,犹及屋乌,而况乎遗书。
脱脱:朱胜非、吕颐浩处苗、刘之变,或巽用其智,或震奋其威,其于复辟讨贼之功,固有可言矣。然李纲、赵鼎当世之所谓贤者,而胜非、颐浩视之若冰炭然,其中之所存,果何如哉。
张燧:胜非此举,其调奸护驾,良有足多者,故能使张、韩诸将竭力倡义,以收勤王之绩也。纷纷局外之议,何足凭!
王夫之:若夫朱胜非者,尤不足齿于士类者也。苗、刘,二健卒耳。权藉不重,党类不滋,逆谋不夙,所欲逞志者,王渊、康履而止。浸淫及上,遂敢废人主而幽之萧寺。胜非躬秉大政,系百僚之望,使有不可夺之节,正色立朝,夫二贼者,讵敢尔哉?乃内禅之举,胜非且尸陪列之长,为下改元之诏。德不重,才不赡,志不固,贼之藐之也久,故其胁之也轻,而胜非之从也易。乃使其祸不惩,则宋之危也亦亟矣。...藉令三方之义师不星驰而至,贼势已成,虏兵且进,胜非其能事从中起,枭贼首以复辟乎?如其能之,则他日之自辩曰:“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固可解也。而悲愤始于张浚,成谋定于吕颐浩,奋勇决于韩世忠,胜非何与焉?其志欲图者,果何图也?察所怀来,一冯道、范质之心而已。胜非之生,无豪毛之益也。如其死也,则以明夫苗、刘之为贼,而激忠义之人心以起,诚重于泰山矣。无靖康之祸,有所奉之君,名义自己而立衡,存亡即于己而取决。事易于邦昌挟女直之势,而抑无好问通闲道之书。事定之余,优游以去,而贬窜不加焉,宋安得复有王章哉?
王曾瑜:朱胜非和吕颐浩均曾在南宋最艰难的建炎、绍兴年间两度为相,主持政务,使南宋政权度过了困境。朱胜非和吕颐浩主张抗金,以吕颐浩的态度更为鲜明。虽然二人为相期间都有凭私人感情好坏而进退官员的倾向,且都排斥抗战派李纲等令人指摘之处,但他们仍不失为宋人所承认的较好的宰相。
个人作品
文学
朱胜非尝辑百家小说、传记,编著为《绀珠集》十三卷(《郡斋读书志》卷13,后人考订为伪托),今存明天顺刊本、《四库全书》本。又著有《秀水闲居录》三卷(《
直斋书录解题》卷11),今本为一卷,记所见闻南宋初政事,有《说郛》本。《全宋诗》卷1537录其诗七首。《全宋文》卷363收有其文。
书法
朱胜非《杜门帖》,纸本,
行楷书,纵28.7厘米,横28.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氏在绍兴五年(1135)“引疾归”,《宋史》称他“废居八年,卒”,故此帖或作于1135至1144年间,是其晚年作品。书法略仿苏轼,稍欠工稳。
亲属成员
祖父:朱戴
父亲:朱克明
杨氏,封鲁国夫人。
朱唐卿
朱虞卿
朱夏卿
朱商卿
朱周卿
朱汉卿
宋史记载
《宋史·卷三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
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金人攻城,胜非逃去。会
韩世忠部将杨进破敌,胜非复还视事。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王即位南京。
建炎改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时方草创,胜非凭败鼓草制,辞气严重如平时。上疏言:“仁义者,天下之大柄,中国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苟失其柄,则不免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好,百有余年,一旦乘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计,是中国失其柄,而外侮所由招也。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
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二年,除尚书右丞。时宰执荫补多滥,胜非奏:“旧制,宰执子弟例不堂除,只就铨注,罢政不以罪,然后推恩。赵普子弟皆作武臣,普再相,长子授庄宅使;
范纯仁再相,子正平有文行,竟死选调;章惇子援及持皆高科,并为州县、
幕职、监当。惟
夏竦子安期累作边帅,授待制、直学士,王安石荐子雱为
崇政殿说书,除待制。然安期犹有才干,雱犹有学问。至蔡京子六人、孙四人,
郑居中、刘正夫子各二人,
余深、
王黼、
白时中、
蔡卞、邓洵仁洵武子各一人,并列从班。宣和末,谏官疏谓:‘尚从竹马之游,已造荷囊之列。’今不可以不戒。”迁
中书侍郎。
三年,上自镇江南幸,留胜非经理。未几,命为控扼使,已而拜
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故事,命相进三官,胜非特迁五官。会
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
都统制,内侍复用事恣横,诸将不悦。于是
苗傅、
刘正彦与其徒王钧甫、马柔吉、王世修谋,诬渊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渊,分捕中官,皆杀之,拥兵至行宫门外。胜非趋楼上,诘专杀之由。上亲御楼抚谕,傅、正彦语颇不逊,胜非乃从
皇太后出谕旨。傅等请高宗避位,太后抱皇子听政,太后不可。傅顾胜非曰:“今日正须大臣果决,相公何无一言耶?”胜非还告上曰:“王钧甫乃傅等腹心,适语臣云:‘二将忠有余,而学不足。’此语可为后图之绪。”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睿圣宫。胜非因请降赦以安傅等。又奏:“母后垂帘,须二臣同对,此承平故事。今日事机有须密奏者,乞许臣僚独对,而日引傅徒二人上殿,以弭其疑。”太后语上曰:“赖相此人,若汪、黄在位,事已狼籍矣。”
王钧甫见胜非,胜非问:“前言二将学不足,如何?”钧甫曰:“如刘将手杀
王渊,军中亦非之。”胜非因以言撼之曰:“上皇待燕士如骨肉,那无一人效力者乎?人言燕、赵多奇士,徒虚语耳。”钧甫曰:“不可谓燕无人。”胜非曰:“君与马参议皆燕中名人,尝献策灭契丹者。今金人所任,多契丹旧人,若渡江,祸首及君矣。盍早为朝廷协力乎!”钧甫唯唯。王世修来见,胜非谕之曰:“国家艰难,若等立功之秋也。诚能奋身立事,从官岂难得乎。”世修喜,时往来道军中情实。擢世修为
工部侍郎。
傅、正彦乞改年号及移跸建康,胜非以白太后,因议恐尽废其请,则仓卒变生,乃改元明受。以诏示世修曰:“已从若请矣。”傅等欲挟上幸徽、越,胜非谕之以祸福而止。傅闻韩世忠起兵,取其妻子为质。胜非绐傅曰:“今当启太后召二人慰抚,使报知平江,诸君益安。”傅许诺。胜非喜曰:“二凶真无能为也。”诸将将至,傅等惧,胜非因谓之曰:“勤王之师未进者,使是间自反正耳。不然,下诏率百官六军请上还宫,公等置身何地乎?”即召学士李邴、
张守作百官章及太后手诏。
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掖上乘马还宫。
苗傅请以王世修为参议,胜非曰:“世修已为从官,岂可复从军?”上既复辟,胜非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乃乞罢政。上问谁可代者,胜非曰:“
吕颐浩、
张浚。”问孰优,曰:“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上曰:“浚太年少。”胜非曰:“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付浚,此举浚实主之。”
御史中丞张守论胜非不能预防,致贼猖獗,宜罢。不报。授观文殿大学士、知
洪州,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
绍兴元年,马进陷江州,侍御史
沈与求论九江之陷,由胜非赴镇太缓。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二年,吕颐浩荐兼侍读,又荐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给事中胡安国、侍御史江跻交章论罢之。颐浩力引其入,再除兼侍读,寻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去,起复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上《吏部七司敕令格式》一百八十卷。
时员外郎
江端友请营宗庙,议者非之,以为国家期于恢复,不常厥居,胜非方主和议,遂白上营宗庙于临安。
徐俯罢参政,胜非荐胡松年。侍御史常同劾松年乃王黼客,胜非徙同
左史。
莫俦谪曲江,其家苍头奴为胜非治疽而愈,奴为俦请,得复官。姻家刘式尝言为兵官获盗,胜非不以付部用,特旨改官。会久雨,胜非累章乞免,且自论当罢者十一事。
魏矼亦劾其罪,遂罢。
五年,庆诏言战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归。胜非与秦桧有隙,桧得政,胜非废居八年,卒,谥忠靖。
胜非,
张邦昌友婿也。始,邦昌僭位,胜非尝械其使,及金人过江,胜非请尊礼邦昌,录其后以谢敌。苗、刘之变,保护圣躬,功居多。既去,力荐张浚。然李纲罢,胜非受黄潜善风旨草制,极言其狂妄。再相,忌赵鼎,鼎宣抚川、陕,欲重使名以制
吴玠,胜非曰:“元枢出使,岂论此耶?”盖因事出鼎而轻其权。人以此少之。及著《闲居录》,亦多其私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