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韩分裂”是指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军和苏军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在南北两边分别接受日军投降,导致此后朝鲜半岛南北部分别建立
大韩民国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北朝鲜正式分裂的事件。
过程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
朝鲜人民军起初一路胜利,将
韩国军压制到
釜山一带,于是
美国决心介入,派兵在
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面临被美韩军队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
鸭绿江一带。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东北边疆的安宁,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余的新中国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
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愿军首战歼灭韩国六师。经过反复的
拉锯战以后,双方最终决定1953年7月27日以临时分界线(
三八线)为界,中朝联军同美国主导下的“
联合国军”签定
停战协定,并由
联合国指派
永久中立国瑞士及
瑞典驻军于共同警备区域,以监察两国在边境的
军事行动。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
朝鲜半岛,而美国至今仍有军队驻扎在韩国(南朝鲜)。
历史背景
按照史学界通行的说法,在公元前的
古朝鲜时期,半岛北部先后出现由中国人建立的
檀君朝鲜、
箕子朝鲜和
卫满朝鲜三个王朝,南半部则有
马韩、
辰韩、牟韩等
部族国家。公元前后半岛进入
高句丽、
百济、
新罗三国并立时期,为时700余年。公元7世纪,新罗同唐朝联合克灭高句丽、百济两国,基本统一半岛,从此以后朝鲜便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10世纪新罗衰败,
高丽王朝取而代之,14世纪末朝鲜王国(
李朝)取代高丽,直到1910年朝鲜国被日本吞并亡国。1945年日本败亡,朝鲜方告光复。 纵观朝鲜历史,与
中国历史相较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自7世纪半岛形成统一国家以后,直至
二战结束,除去罗末丽初有过一段极短时间群雄逐鹿外,一直保持着国家的统一,没有出现过大分裂局面;二是朝鲜的每个王朝都是
国祚绵绵,统治长期保持稳定。新罗有国975年,高丽和朝鲜分别维持了474年和518年。
朝鲜民族在历史上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统一,有其民族、地缘及
传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朝鲜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
单一民族国家之一,从来没有发生过其他国家历史上经常看到的因
民族矛盾而陷入分裂和动乱的局面。 自公元前后汉字传入朝鲜后,朝鲜一直通用汉语言文字,直至本世纪初
拼音文字渐渐取代汉字为止。在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这种通用文字从没有因各地方言不同而有差异,这极大地增强了国家内部的亲和力。 朝鲜国土为半岛而多山,人们活动区域相对狭小,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全国各地均有着极强的相互依赖性。 朝鲜国自古以来便同中国保持着密切而稳定的关系,国家有难,相互援助,增强了国家克服困难维持统一和稳定的能力。 以上诸因素交相作用,形成了朝鲜民族以崇尚和平、稳定、秩序、统一为特征的
政治文化。
1840年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衰落,西方势力开始侵蚀朝鲜。特别是日本1868年
明治维新以后走上对外侵略道路,把矛头直指朝鲜。但由于当时中朝之间仍保持
宗藩关系,日本侵朝活动在此后20年中遭到遏制。然而,已趋没落的清帝国终究不敌正在膨胀的日本,因此1894年日本决定用
军事行动结束中日两国在朝鲜的对峙而挑起
甲午战争时,中国军队便遭惨败。战后日本迫使
清政府与之签订《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便是宣布结束中朝宗藩关系,承认朝鲜“自主独立”,实际上是为日本一步步剥夺朝鲜国权开辟道路。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便用武力强迫朝鲜政府按日本意愿进行“内部改革”。战争爆发后日本强迫朝鲜“逐华兵、废华约”,把朝鲜绑在其战车上。战后日本更是全面控制了朝鲜。 此时,极具扩张野心的
俄国也立即乘机进入朝鲜,日本遂又同俄国在那里进行了10年的角逐。日本为在整体劣势下保住它的侵朝成果,便乘1896年5月俄皇
尼古拉二世加冕之机派重臣赴俄
秘密谈判,提出以北纬38°线为界,日俄瓜分朝鲜。但俄国此时已有在朝鲜建立“黄色俄罗斯”的计划,故拒绝日本提案。数年后日本
军力膨胀,在朝鲜国已能与俄比肩,俄国遂在1903年提出以北纬39°线为界瓜分朝鲜国,这次是日本拒绝了。双方各不相让,终于爆发1904年的
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再无顾忌,于1905年强迫朝鲜与之签订《
乙巳保护条约》,公然把朝鲜国降为其
保护国。1910年,日本进一步把《
日韩合并条约》强加于朝鲜,径直吞并之。从此以后,朝鲜人民不得不经受36年的亡国奴生活,直至二战中日本战败投降。
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以后,德、意、日
法西斯败相初露,美、苏、英、中等主要盟国首脑频繁接触,就战后世界安排进行讨论。关于朝鲜问题,至1945年8月盟国首脑之间达成的共识主要有两项。
1.战后朝鲜应予独立。这一主张最初是由
蒋介石提出的,获美、英支持,写进了1943年11月发表的《
开罗宣言》,苏联在
德黑兰会议上对此表示“完全赞同”。但至于战后朝鲜何时独立,《宣言》中却使用了“在相当期间内”这样含混的字眼,这表明大国各有想法。
2.对朝鲜实行“四国托管”。这是由美国总统
罗斯福提出来的。他主张由美、中、苏三国对朝鲜实行为期30年的托管,以培养朝鲜自主能力。苏联主张托合国为四国,加上英国,但托管年限要缩短。对此盟国在
雅尔塔会议期间达成协议。但此后大国间未对托管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协商。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期间,美苏军事首脑就
苏联对日宣战后双方海、空军
活动范围达成协议,但双方陆军间并未划出明确界线。因此,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立即在朝鲜北部登陆向南推进,大有占领整个半岛之势,而美军这时仍在
太平洋与日军激战,远离半岛。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国务院提出美军应立即在半岛南部登陆北上,以免朝鲜全境被苏占领,而美陆军则认为无法办到。为寻求解决办法,他们在8月10日夜进行紧急会议。于是当时任
作战参谋的腊斯克(后来曾任
美国国务卿)和他的一个同事便提出了以朝鲜中部38°线为界作为美苏地面部队作战和受降
分界线的方案。13日此主张被
杜鲁门批准,15日送交苏、英政府。苏联表示同意,因为
斯大林打算以在朝鲜的让步换取美国同意苏军占领日本
北海道(实际上美国坚持独占日本,未作让步)。194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太平洋盟军总司令
麦克阿瑟在一项命令中将美苏间关于38°线的决定公布于世,已进入38°线以南的苏军即后撤回到此线以北。1945年9月7日美军才在半岛南端登陆。自8月下旬起,三八线两侧便已禁止人员物资交流,铁路被切断,9月上旬通讯联系也被中止,朝鲜南北之间已处于被分割状态。
关于为什么偏偏选了38°线,现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是纯粹军事性质,而且其出现是一个偶然的就便措施。美国总统杜鲁门等当权人物即持此说。另一种说法是三八线直接炮制者腊斯克等人的主张,说它是对当时美苏力量对比作了权衡后确定的,因为38°线大体上把朝鲜分成相等的两半,而当时朝鲜政治、经济中心
汉城又在此线以南,这样既增加苏联接受它的可能性,又使美国在朝鲜的影响略占上风。而韩国一些学者则怀疑三八线背后可能存在着美苏之间秘密交易,但他们至今尚未发现有关于此的档案依据。
主要影响
美苏
美苏军队分别对三八线两侧实行
军事占领后,各自按照自己的模式对占领区进行统治。 在北方,先在苏军支持下于1945年11月成立了“北朝鲜五道行政局”。1946年2月成立以
金日成为首的“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在北半部推行社会主义政权建设。1947年2月在
苏联的策划下经普选产生临时权力机构北朝鲜人民会议和
北朝鲜人民委员会。在南方,美军登陆后宣布解散一切朝鲜人自治组织,成立“军政厅”对
南朝鲜实行直接军事统治,并禁止当时在中国
重庆的以
金九为首的“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回国(“临政”官员仅可以个人身份回国)。但
美国政府忽视了半岛南部居民不愿再受外来国家管辖的
民族主义情绪,引发南部居民的不满,所以美国政府授权南朝鲜当局于1947年2月和6月分别成立由朝鲜人组成的
民政长官室和临时政府。 由于三八线的出现把北方的工业和能源同南方的粮食分离开来,给南北两方的经济恢复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困难,美苏占领军当局不得不就恢复南北交流进行协商。但此时美苏关系正从战时盟友向战后对手转变,已无法进行合作。
1947年9月美国单方面把朝鲜问题提交
联合国。联合国遂通过决议,在其监督下在朝鲜全境实行普选成立统一朝鲜政府。苏联坚决拒绝,并禁止联合国监督人员进入三八线以北。美国和南朝鲜领袖
李承晚坚持单独选举。于是,1948年5月南朝鲜举行普选,8月15日宣布成立以李承晚为总统的
大韩民国。面对此局面,北方亦在8月进行普选。9月9日成立以
金日成为内阁首相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样,三八线两侧便各自出现了国家。
两个国家都宣布自己的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它们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之中。 此时朝韩双方还都认为自己是整个
朝鲜半岛平壤方面也有同样规定。
危机
自2008年以来,
美国经济受挫,又重拾“战略伙伴”的计划,拉拢印度、日本、韩国等中国周边国家,举行军事演练,激化朝鲜半岛形势,转移危机。2010年朝韩双方摩擦不断,有再战的趋势。
2010年美国三大航母:乔治·华盛顿号、
里根号、卡尔·文森号相继来到
东亚,为朝韩紧张关系更笼罩一丝神秘的阴霾。按照美国以往军事惯例,三个航母同聚一地区即代表战事升级。
随着中国的崛起、朝鲜的“大无畏”精神,美日韩战事同盟似乎已经提上了日程。美国为了自己在东亚的利益不会不管不顾;韩国面对朝鲜的威胁也会寻找同盟帮助;日本想要保住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位置不被中国替代并跟从美国、凭借其一贯的“爱管闲事”原则也会参与其中,站在与中国对立的方面,企图坐享渔翁之利。
这个因为冷战而遗留下的南北分裂的问题,在如今的和平时代,是否会再次触发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