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静山
中国江苏籍艺术家
郎静山(1892-1995),祖籍浙江兰溪游埠镇里郎村,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1995年在台北逝世,享年103岁。
获奖记录
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人。
曾获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摄影成就奖。
人物生平
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12岁时进入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2年,完成学业的郎静山进入上海《申报》,成为中国第一代摄影记者。
1925年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
1926年进入《时报》工作,虽为摄影记者,郎静山最擅长的是仿画摄影,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拍摄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好评。
1927年郎静山胡伯翔等共同发起成立摄影团体——华社。1927年在时报大厦办个人展览。
1928年上海时报首任摄影记者,在上海发起华社。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之后写道年。
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
1931年开设静山摄影室,《柳丝下的摇船女》入选日本沙龙。
1933年郎静山摄影世界一卷。
1934年,他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上展出,成为我国首个以集锦摄影技术表现中国画意境的摄影师。
1939年在震旦大学大新公司展厅举办个展,从此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溶入摄影,出版《郎静山摄影专刊》。
1940年去昆明,筹办昆明摄影学会。出版《集锦照相概要》。1940年获英皇家摄影学会初级会(ARPS)。
1942年获美国摄影学会高级会士(FPSA)。
1943年郎静山摄影世界二卷。
1946年在上海恢复美社。
1948年《郎静山集锦摄影》出版;加入上海中国摄影学会。
1949年定居台湾,从事摄影创作。
1951年发表《烟波摇艇》。
1953年在台湾办文艺学会摄影学习班。
20世纪60年代起,郎静山转而创作带人物风景,模特儿主要为国画大师张大千。其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为集锦山水中主角,创作了《松荫高士》和《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这一些作品,有一些是模仿古代著名画家之作,如《松荫高士》和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十分相似。
1962年获台湾当局教育部文艺奖。1966年撰写中国摄影史,发起亚洲影艺联合会。
1968年赴美访柯达公司
1971年出版《六十年摄影选辑》。
1972年获中山文艺奖。
1981年在法国举办展览,并举行纪念活动。
1983年在法国吐鲁斯举办个人回顾展
1984年在香港展出《湖山揽胜》。1984年访美,获公刊竞赛编辑奖第一名,获艾顿新闻摄影奖。
1991年郎静山百龄百幅作品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
1995年在台北逝世,享年103岁。
2017年11月25日至2018年1月3日,于厦门举行的第三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藏家故事版块展出缘—黄建鹏藏摄影大师郎静山、薛子江、蓝志贵作品展。
2018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淮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第二届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主题展黄建鹏藏摄影大师郎静山作品文献展在淮安国际摄影展览馆展出。
2019年12月29日 “摄影术诞生180周年纪念活动”在现代摄影术发明者达盖尔的故乡——法国科梅伊市举办,中国多位摄影人获得“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荣誉称号。郎静山名列其中。
主要作品
摄影作品
及山水风光、亭台楼阁。后来,其以鹤、鹿为题材,创作了《翠竹仙禽》和《绿荫双侣》、《松鹤延龄》与《鹿苑长春》《湖山揽胜》、《松荫高士》、《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
文字作品
《静山摄影集·自序》1929年在上海出版。
《克立摄影集·序》及《桂林胜迹·序》1931年出版。
《郎钟山摄影专刊》1939年出版。
《集锦照相概要》1940年出版。
《静山集锦》1948年出版。
《静山集锦作法》1958年出版。
作品理论
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而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所以二者间道理相同,只是运用之法各有殊异。
郎静山用中国画里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来摄影。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出版图书
人物成就
1931年起到1939年,郎氏作品在265次国际摄影沙龙中入选,数量为755幅,至1948年底,累计入选国际沙龙为300余处,数量为千幅以上。其中以集锦摄影作品占据多数。
为了反映时空中各种不同的气,郎静山发明了复杂的集锦摄影,并赢得了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赞誉。展出中的一幅《晓汲清江》即源发自庄子所追求的虚静之处生气的表现。而展出中的《芦岸归舟》呈现出来的黄昏景色,是郎静山于一天中不同时间捕捉不同氛围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大师于一九五七年所作的《春到》,则以斜生的枯枝配上带有光泽的花瓶,应用打光技术做出完全无影的静物画面,展现出春光明媚之感。画面中,枝干向上弯曲,使下方空白产生气动,这正符合中国文化“虚实相生”的道理。
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和《时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的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三十四岁﹝民国十五年﹞,他转任时报,成为中国第一位摄影记者。两年以后,又与黄伯惠先生等人于,时报大楼成立了“华社”,这是中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恰与北方的光社相互辉映。成立华社的同年三月,郎静山也举办了第一次作品展览,首开摄影展的风气。又过了两年,他开始担任松江女子中学摄影班讲师,这很可能是中国学校正式有摄影课程的开始。
郎静山一生有不少创举,譬如他于民国三十七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摄影学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社团,并且他也是国人中第一位摄影作品得以在国际性展览中出现的人等等,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当然,还是集锦摄影法,这是他在四十七岁那年所创造的。
艺术评价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年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郎静山的艺术之路和际遇与张大千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张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将中国的笔墨与世界接轨,从而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而郎静山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千方百计地弄出中国画的味来。
郎静山的艺术一直在西方主流语门外徘徊,接纳他的只有崇尚古典优美的沙龙摄影圈。后来所获的殊荣,也因是暗合了开放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崛起的大环境和西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崇尚中国老庄哲学及孔儒之学的时尚。
也有人认为郎静山一味模仿、拼凑古人的意象,没有艺术创造的意义。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并将集锦照相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湖山揽胜》是郎静山先生的得意之作。此摄影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运用国画山水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中,从画面最右边凉亭老翁远眺层峦云雾,到近景奇石丛树,左边孤舟,远处村落及湖边倒影,这幅美丽国画山水景像,恰如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和世无争。此一幅大师一生最后遗作及集锦摄影精华的完结篇,甚具历史和摄影艺术史上双重意义。
社会活动
八八救灾义展——郎静山摄影展2009年10月12日下午在台北开幕。曾获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世界十大摄影家”的郎静山摄影作品此番将进行首次义卖,所得的半数将捐助给在“八八水灾”中受灾的弱势家庭儿童。莫拉克台风带来的八八水灾,重创南台湾与台东,造成严重伤亡,重建工作仍在进行中。
郎静山的女儿郎毓文与学学文化创意基金会董事长徐莉玲挑选了三十三件郎静山的珍贵摄影作品进行义展,不仅将捐助八八水灾灾区弱势家庭儿童课后陪读计划,还将另外半数义卖所得捐赠给郎静山艺术文化发展学会,以此帮助重新整理大师作品,资助其到国际上进行展出。
祖父郎锦堂在担任清朝武官时,曾立下治水之功。家族有感于台湾八八水灾的后续重建工程浩大,决定首度于展览中义卖作品,展览时间将至2009年12月6日止。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13:30
目录
概述
获奖记录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