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松风图
南宋马麟创作绢本设色画
《静听松风图》是南宋画家马麟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人物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图中绘一文士斜坐在一卧地松上,静听着山涧旁的松涛之声,近处绘一童子持扇侍立。文士在侧耳倾听,全神贯注,目略斜视,似乎在辨别松声之源,在听得出神时,不知拂尘已失落在地。这位文士几乎是袒胸露腹,显露出放逸不羁的个性。
画上有理宗亲笔题的“静听松风”四字,题字下铃有“丙午”篆书阳文印,画的左下角款“臣马麟画”,右下方钤“缉熙殿宝”玺印。
创作背景
“丙午”是理宗淳祐六年(1246),估计这幅作品作于此时,或者至少不会晚于这个时期。综合考证来看这应是一幅供御作品。
艺术鉴赏
构图
这幅画的构图布局很有特点,在以树与人为主体的表现中,左边高大的树干占了画面的大部分,并将人物设置于两棵呈“开合”之势的松树间,为“听松风”营造了环境,可以看出马麟在营造意韵上的匠心。
此图除了对作者画技的评述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书画印一体的风味。因为题款于画和书印一体的风气,在南宋后期还尚未形成,应该是元明以后的现象。可是在此网中已开始有见识。如画右上角宋理宗题“静听松风”四字,并钤“丙午”、“御书”两印,这似乎别有风味,使人感到格外的正规,题名位置却视画面构图而定,这是地地道道的书印一体的题款格式。
技法
图中人物神情刻画入微,衣纹细劲;山石用斧劈皴,笔法比马远秀润,是他精心佳构。图中笔墨程式充分地反映了他画技全貌。但与其父马远相比,在构思立意、技法的全面性、境界的追求等方面,都逊色一头。马远善弄险陡壁峭岸,而马麟却把方方的山峦画成方折平庸;马远作树以勾勒刚狠为尚,出笔顿挫犀利,而马麟却碎笔琐线,重叠再三,体现不出挥洒自如趋势。只有那强烈的大斧劈皴,以刷笔积出块面,才是继承家传的特点。
此画在山石、松树等景物的描绘上完全沿袭马远的技法,远山虚渺苍茫,岩石为大斧劈皴。方硬峭拔,以侧锋刷扫而成,笔力刚劲。树的画法也是多折枝,用方直的笔法勾勒枝干,松鳞以简少的皴笔画出,有较强的质感。画中对人物的刻画十分传神,高士坐姿悠闲,面部的神情安详,呈现出若有所思之态,胡须、衣纹以细笔绘之,人物的心理乃至性格被完全地传达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对于“风”的描绘是非常成功的,通过摇动的枝叶、飘举的衣衫等诸多细节上的表现,使人感受到了徐徐而来的微风。
名家点评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人物表情画得十分生动自然,凝神专注的神情和斜视的目光均在寥寥数笔的点画之间,简约之中却对读者传达出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
历史传承
该图原藏宋内府,后归宋荦,又转入清宫,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马麟,生卒年不详,又写作马驎,马远之子,宋代河中府河东(今永济市)人。南宋后三代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为钱塘人。宋宁宗年间(1194年~1224年)画院祗候,因受家庭影响,终生从事绘画。他作画题材非常广泛,工画山水、花鸟、人物,而尤以花鸟为佳。有《郊原曳林图》、《暗香疏影图》、《台榭夜月图》、《三官出巡图》、《绿桔图》、《观瀑图》传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4 14:39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