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主导逻辑是指注重
生产者和
消费者之间、其他供应和价值链协作者之间,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共同创造价值。
企业应当以顾客为导向从事生产和服务,关注顾客在价值联合创造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顾客专用性人力资本作为主控资源的价值创造意义。企业主导逻辑正从有形商品交换转向无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交换,企业导向也从生产者转向
顾客。企业间更恰当的交换单位是
竞争力的应用,或专用性人力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从而使接受者获益。服务被界定为通过行动、过程以及实施而应用专用性知识和技能,目的在于实现另一方利益。以服务为中心的观点意味着,企业营销应当关注主控资源,从而使
企业价值主张优于
竞争对手。主控资源是和被控资源相对应的,被控资源是那些被执行的行动或对其进行操作从而产生效果的资源,主控资源被用于根据被控资源而行动,从而产生效果的
资源。在服务主导逻辑范式下,顾客成为价值共创者,并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结果,企业不再把顾客简单视为营销对象,而是将顾客看作主控资源,顾客可以对企业营销过程、
消费过程和交付过程作出贡献。
服务主导逻辑必须基于充满活力,全新的观念模式。这种崭新观念模式的转变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从商品生产向提供服务的转变;(2)、从有形向无形转变;(3)、从静态的对象性资源消费和消耗转化为动态的操作性资源的创造和使用;(4)、从继续认可不对称信息向认知对称信息的策略优势转变;(5)、由单向宣传向交流对话转变;(6)、关注焦点从单纯成交向注重
客户关系转变。
1.从商品到服务
当组织被视为一个产品
制造商,这就暗示了它将以销售自己生产的
产品为目的,
销售更多产品被看作是赚取更多的金钱的关键。因此不愿意出售过多的
商品几乎是没有
逻辑可言——但为什么德国的“
大众”厂商想要有节制地销售
汽车呢?相比之下,服务主导逻辑提出,因为这些商品实际上是提供服务的手段,消费者通常购买的是服务流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有形商品,因此企业需要注重服务流程的销售。从服务水平来说,若能做到由最优化组织或网络配置来维持服务,并在交易中为服务做出合理的定价机制,那么这将最优化商品的配置。换言之,组织是被鼓励去思考更为广阔的
服务系统。汽车制造和使用会消耗大量的
有形资源,这些都是我们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节制的销售大量汽车,不但殆尽
自然资源,更会造成环境的巨大污染,减少汽车销售本身也可以被视为在完成一种为人类的服务。
2.从有形到无形
万事达信用卡服务开拓了一个围绕着“无价”这一主题的
全球化的营销活动。它的具有代表性的
广告先是描述了消费者购买有形商品例如
食品,酒,
家具,
服装,或者珠宝。随之显示了每一项商品的价格(
交换价值)。然而, 每个广告的结尾都强调了购买商品就意味着获得了一个“无价”经验(
使用价值)的主题——例如,和你心爱的人共度美好的晚餐时光或看着你们的孩子赢得一场球赛。在以服务为主的世界中,无形的交换(心灵的感知)是首要的,这并不是有形的。
从有形到无形的转变同样把组织的重点放在寻找消费者需求的问题上。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开始推崇和欣赏贴心服务的感受和
满意度。越来越多的颂歌来自于“喜出望外”的服务。例如,乘坐飞机的电子票据服务,上海火车站自动售票系统,“海底捞”火锅店的无微不至的微笑服务。 组织所要学习的是他们有形的内容占据的产品的成本比重变得越来越小而服务品牌变得重要且有价值。
万事达信用卡服务、
电子客票、海底捞这些品牌都是无形的体验;有形的内容仅仅是为了使客户体验更持久更有意义的载体而已。
3.从对象性资源到操作性资源
静态的对象性资源(
农产品、工业产品)通常是有形的,并且需要利用其他物品对其进行加工才能变得有用的,然而一个动态的操作性资源(
知识、经验、智慧)是巨大且无形的,它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服务主导逻辑中,最基本的财富资源和唯一可靠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对一个无形的资源的了解程度。发达国家的
跨国公司大量投资于
知识经济,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信息技术驱动的服务业以
离岸外包的形式,将知识劳动力转移到低成本地区如中国或印度,则是企图利用和掌握动态的可操作性资源,获取新的知识经济的
竞争优势。
服务主导逻辑提出,所有在
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参与者(客户和服务供应商以及辅助服务系统)都可看作是动态的操作性资源。因而,他们被作为组织和国家创新和价值创造最基本的资源。也就是说中国的
服务外包企业也是一种动态的操作性资源。
4.从不对称到对称
由于服务是一个不断互动的过程,服务主导逻辑认为所有的交易都是要对称的。
对称信息和对称处理的含义是:(1)、无论是拒绝还是消费服务,
服务提供者与所有协作者分享可以使他们做出更好选择的相关信息,而不至于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误导他们。(2)、所有交易和贸易合作者都需要被平等的对待。第一个含义很大程度在组织层面上,而第二个含义则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导向。
在一个全球化的
网络经济中,信息对称的至关重要性是因为系统会把那些不值得信任的组织驱逐出去。组织必须同时通过企业和
客户来提高信息的对称性,同时认识到在任何组织(企业)内部不同科室和部门可以成为彼此内在的服务消费者和服务供应商。简言之,它支持以说实话作为一个全球商业的普遍基准。
服务主导逻辑所主张的第二种对称方式是与贸易伙伴的关系相联系的。除组织(企业)之间是这样,国家层面,全球范围亦是如此。本质上,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系就意味着要用你所希望被他人对待的方式来对待他人。也就是说,消除人工造成的
信息壁垒为服务系统内合作伙伴提供信息对称的极大优势。
5.从灌输到交流
作为惯例,广告具有强烈的宣传色彩,因为它的目的就是推销产品。所做广告的企业观点和期望往往是一味的鼓吹,毫无例外具有偏见与一面倒的倾向。今天购买者不得不接受越来越多的信息,难辨真伪,人们变得厌恶那些不准确的、滥用的、骚扰性的不对称信息。
服务主导逻辑认为交流应该被赋予交谈和对话的特点。这种方式不仅包括了消费者,也包括了可能会受到服务交易影响的
员工和其它有关联的
利益相关者。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需要成为
市场对话的一部分。
服务主导逻辑鼓励服务组织多听少说。建议服务市场营销者们应当着重听取
服务市场发出的声音和讯号。服务主导逻辑组织不仅会听取所有这些声音,并且将会参与到会话中去。
6.从交易型到关系型
无论何时社会都存在着劳动专业化和
劳动分工,人们为了获取
福利而相互依赖依存。正如全球化从
制造业到
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表明这样的相互依赖关系正在持续增加。当个体变得更加相互依赖时,就不断增加了他们共同合作的可能性。
一种促进这种合作行为的方法是将关系、社交和契约持续深化。这些合同关系让
经济实体(个人的和集体的)和环境相联系。组织在过去的2许多年里,已经重新使用并且设计这种关系定位(不同于交易型)。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密切合作的(不间断互动)形式首先是建立在信任第一的基础之上。欺诈、愚弄的关系无法在服务工程中维持。这并不令人吃惊,因为正如随着时间专业化和沟通交流的增加,信任关系也随之更加深入和全面。事实上,普遍意义上的社交和特殊的全球性社交的兴起都是关系化的现象。服务主导逻辑天生具有鲜明的关系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意味着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创造价值。因而,服务主导逻辑所引导的企业不可能对消费者或者社会漠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