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垵村位于
福建省东南沿海
洛阳江东岸,居
惠安县洛阳镇洛江半岛中段,与
泉州市丰泽区城东街道凤屿社区、
金屿社区隔江相望,傍江而建,风景秀丽,环境宜人。
地理区位
曾垵村位于
福建省惠安县洛阳镇洛江半岛中段,北依石任军垦农场,南连本镇
西吟头村,东至洛阳至白沙公路,毗邻
后亭村,西临
洛阳江,与
泉州市丰泽区城东街道凤屿社区、
金屿社区隔江相望。介于
东经118゜69ˊ、
北纬24゜92ˊ之间。
地名由来
据说,元末明初,曾氏先祖迁居于此,建居于坡地崎岖处,形似
马鞍,便以
姓氏及地形命名,谐称曾垵。
历史沿革
元明时期属惠安县行满乡
民安里十九都。
清时属十八都陈庄铺。1928年(
民国十七年)属洛阳
区公所。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属洛阳镇西安保。1949年冬属六区(洛阳)
西安乡,1952年6月改为八区西安乡。1956年5月并区并乡后归东园区辖。1958年9月属惠安县上游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属洛阳人民公社。1964年与
西方村、西吟头村合并为西安大队。1980年析置曾垵大队。1984年10月改为曾垵村民委员会。
行政隶属
隶属福建省惠安县洛阳镇(2010年6月起由
泉州台商投资区托管)管辖,下辖一个曾垵
自然村,设有8个
村民小组。
人口概况
全村总户数500多户,总人口1700多人,旅外
侨胞、
港澳同胞2000多人,区域流入人口100多人。村民以
曾、
黄、
陈三姓为主,绝大多数为
汉族。
气候特征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季集中在5~6月份,10月以后雨量偏少,夏秋季节有
台风,多发于5~10月份。
地形地貌
地貌以
平原、
台地和
滩涂为主,地势平缓,拥有
耕地面积330亩,滩涂面积1900亩,洛阳江沿村域西面流经。
交通运输
村主干道路与县道洛阳至白沙公路连接,距离镇区6.5公里
路程,距离国道324线5公里路程,距离
后渚大桥2.7公里路程。
基础设施
村内大街小巷已基本实现
水泥硬化,并进行了绿化、美化和亮化,村主要道路已实现全面亮灯,村内各角落安装有照明路灯100多盏。通信设施、
有线电视完全覆盖村域,绝大多数家庭安装了电话和
有线电视,并在全县率先实现
电气化,村民用上了电气化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为全面实现
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起,全村着力实施“六千”人饮机井及供水工程,进一步解决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该供水工程将使全村大多数村民、企业受益。全村协力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量力而行,充分考虑本村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搞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更不通过加重村民负担来搞新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曾垵村已基本达到宽裕型
小康村水平,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辖区内有
民营企业十多家,主要为
箱包、
服装类的生产和加工企业,这些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地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带动了整个村域经济的产业提升和发展活力。全村农业生产以粮油经济作物的种植生产为主,兼有
渔业捕捞、
养殖。有很多村民在外经商、务工,并以自愿捐款、义务投劳、投资服务设施等形式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影响和带动了广大村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推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全村经济
因地制宜,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农户的
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切实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村经济工作多次获得先进称号。
社会事业
村民集资建立了村幼儿园、村小学(后并校于邻近的
树人小学),全村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辖区内建有灯光篮球场、
室外健身器材、
门球场、老年人活动中心、
棋牌室等多个文体活动场所,并在村里不同区域分别建立多个
戏台,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村民自发成立了篮球队、门球队、腰鼓队、舞蹈队等多支文体队伍,定期不定期地开展
篮球赛、
门球赛、
象棋比赛、
拔河比赛等体育比赛及
戏剧表演、
腰鼓表演、
集体舞表演等文艺表演,同时,积极开展文艺下乡、
普法宣传教育等活动。2009年由泉州盛荣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曾垵村老年人活动基金,支持村老年人文体事业发展。
平安建设
为了做到“小事不出村”,村里建立了“
11211”工程组织(即1个综治办、1个治安值班室、治保会、调委会、1个
治安巡逻队、1个流动人口协管站),全村配备了6名平安中心户长,同时广泛开展创建“平安曾垵”活动,全村已有80%以上的农户是“平安家庭”户。村治安巡逻队共有队员4名,并配有2部警用巡逻摩托车及相关巡逻器械,同时规划安装了治安公共视频布局,有效地防范和遏制了刑事案件的发生。几年来,村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盗窃案件大幅度下降,没有发生
民转刑案件。
环境卫生
村里常设有一支由6人组成的环卫队,配备两辆人力保洁车,对辖区主次干道等重点区域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和垃圾清理,并在每隔一定距离的区域内放置
垃圾箱,同时建立了沉降式垃圾收集站,做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辖区内还建有多个
公共厕所,有力地保证辖区内的卫生状况。2011年10月被评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卫生村。
社会保障
在
社会保障方面,绝大多数村民已加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定程度地解决了村民看病贵和养老问题。另外,以东头海埭埔及本村企业为龙头,对贫困户、优抚户等帮扶对象进行摸底造册,帮助村计生“三户”、
五保户、
特困户、病灾户等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及就业问题。村里还设立了扶贫发展基金和
助学金,对计生优抚户进行奖励、补助、节日慰问,对学生就学进行助学奖励等。
生态建设
村西面方向洛阳江沿岸的滩涂上生长着大片郁郁葱葱的
红树林,树种以
桐花树为主。这片红树林属于洛阳江沿岸从庄兜到后渚的红树林分布区的一部分,位于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内,主要保护对象为
湿地、红树林、珍稀鸟类等。这些红树林对于防浪固堤、降低污染、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减少海域
赤潮发生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观赏、实验和
经济价值。为了保护红树林资源,村里建立了一支红树林护林队,村民携手遏止非法砍伐、围垦破坏、垃圾随意倾倒、污水任意排放等破坏红树林行为。在社会的关注和各界的努力下,片区红树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在红树林里有
白鹭、麻雀等鸟类栖息,时可见其翩舞跳跃的身姿,不甚美丽。
规划建设
根据《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2010―2030)》及相关规划,曾垵村所在区域将规划建设为以
二类居住用地为主、间布城市生活次干道的城市居住区,周边将建起“二纵一横”三条城市Ⅰ级主干道和一座跨江大桥,即村域东面将规划建设一条总体呈南北走向的
洛沙大道(定位为城市Ⅰ级生活性主干道,设计
时速5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并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该路段将布置
快速公交系统(
BRT),泉州轨道交通2号线也将引入该路段;南面将规划建设一条总体呈东西走向的
惠城大道(定位为城市Ⅰ级交通性主干道,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双向八车道,并设置辅道及人行道),该路段将开辟公交专用道;规划中的
金屿大桥位于村域南端,横跨洛阳江,至西岸顺接丰泽区
城东街(40号路延伸段),本岸则上跨
沿海大通道,于沿海大通道设置洛秀互通,最后主线顺接惠城大道,该桥将同时布置轻轨线,届时,泉州轨道交通4号线将穿过该桥;西面沿洛阳江江岸将规划建设一条总体呈南北走向的
滨江大道(即
沿海大通道,定位为城市Ⅰ级生活性主干道)。
人文古迹
陈氏宗祠:1817年(清
嘉庆丁丑年),陈氏先辈陈光球在朝为官,荣归故里,兴建祠堂。解放初期,为曾垵村竞东小学,后为村办公场所,1966年于
文化大革命中被毁,2000年重建。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砖木结构。祠堂内
神龛上悬挂着一块清嘉庆丁丑年二月
谷旦立“事属可嘉”的匾额,上款为“钦命特授浙江定海水陆等处地方总兵官一等军功加三级纪录二次臣陈光球立”。2008年被惠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为“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姓宫:又名“
三圣宫”,始建于明末清初,供奉
武安尊王等,20世纪50年代毁于火灾,2008年重建,复此原貌。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砖木结构。
安峰古庙:始建于明末清初,供奉三国名将
关羽,历代香火旺盛。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后村民集资重建。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砖木结构。
主要荣誉
2009年11月被评为
惠安县2006~2008年度
文明村;2011年4月被评为
泉州市2008~2010年度文明村;2011年6月被评为洛阳镇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6月被评为泉州台商投资区
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