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Xiangqi),曾用名“中国象棋”,是一种两人参与的对抗性棋类运动。
历史发展
起源与演变
传说中象棋是由秦末汉初名将韩信所发明,但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点。象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类似这样双方对阵厮杀的游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北宋晁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这一下子将发明象棋的时间推到了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另外关于象棋的起源,还有起源于神农氏、舜、周武王伐纣、战国时期等说法。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是国际象棋在中国发展变化的产物。
在中国,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三种器具组成。双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称之为“六博”,与围棋合称“博弈”。六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置对方于死地。
唐代,象棋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中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这种象棋被称为“
宝应象棋”。
宋代,象棋基本定型。晁补之的“广象棋”有棋子32个,与现代象棋棋子总数相同。宋代以前象棋是没有炮的,加炮以后,才完成了现代象棋的雏形。除此之外,宋代象棋还增加了“士”和“象”,即在使用带有九宫的棋盘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棋类的棋子种类,并将其中三个兵升级成一个士及两个炮。
明代,为了下棋和记忆的方便,将一方的“将”改为“帅”。明清时期,象棋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不少象棋名手和论述象棋的专著。明代象棋专著有《金鹏十八变》《梦入神机》《橘中秘》等,而由徐芝精选的《适情雅趣》是象棋古谱中最系统、完整、实用的一种。
清代是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变象棋谱》等。象棋著名的四大排局“七星聚会、野马操田、千里独行、蚯蚓降龙”也都是在清代完成的。明清时期是中国象棋的大发展时期,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棋类之一。
现代发展
1956年,新中国举办了首届
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杨官璘最终夺冠,成为第一位全国冠军。1960年,15岁的胡荣华首次参加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即夺取冠军。1962年,
中国象棋协会成立。
1978年,首个国际性象棋组织亚洲象棋联合会在马来西亚古晋成立。1979年,胡荣华再次获得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冠军,实现该项赛事“十连冠”。
1990年,首届
世界象棋锦标赛在新加坡举行,最终中国棋手
吕钦、
胡荣华分获男子组冠亚军,二人组成的中国队获得男子团体冠军;新加坡棋手张心欢获得女子组冠军。
1993年,
世界象棋联合会于在北京正式成立,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2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出席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世界象棋联合会章程》。来自中国香港的
霍英东当选首任主席。
2003年,首届
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举办,最终上海金外滩队以9胜3平1负积21分的成绩,夺得第一个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冠军,广东王老吉队夺得亚军,开滦矿业股份队、湖北中盐宏博队、河北置业房产、黑龙江哈药总厂分列三至六名。
2009年2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复同意,“中国象棋”项目名称更改为“象棋”,英文译名采用“Xiangqi”。
2010年广州亚运会,象棋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棋手
洪智、唐丹分别获得男子个人赛和女子个人赛冠军。
2023年5月7日,2023年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在广州落幕,
王天一、刘欢分获男女组冠军。9月,象棋再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0月,杭州第19届亚运会象棋比赛,中国棋手
郑惟桐获得男子个人赛冠军,
左文静获得女子个人赛冠军。
赵鑫鑫、
王琳娜、
汪洋组成的中国队获得混合团体赛冠军。
比赛规则
行棋规则
胜负判定
比赛计时
犯规行为
象棋比赛中,如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视作犯规:
场地器材
棋盘
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象棋子应摆放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棋盘中间直线断开处,称为“河界”;河界内应标注“楚河 汉界”,两端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称为“九宫”。九道直线,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标识;黑棋方面从右到左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标识。标准棋盘每格均应为正方形,每格长、宽均应为3.2至4.6厘米。
棋子
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十六个,各分七种。红棋子:帅一个,车、马、炮、相、士各两个,兵五个。黑棋子:将一个,车、马、炮、象、士各两个,卒五个。每个平面圆形棋子直径应为2.7至3.2厘米,大小与棋盘相应配套。棋子面色分红黑两组,字体规范、醒目。
项目技巧
术语
重要赛事
世界象棋锦标赛
世界象棋锦标赛是世界象棋联合会主办的世界上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象棋比赛之一。首届比赛于1990年在新加坡举行。1993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世锦赛确定世界象棋锦标赛每两年一届。2023年11月25日,在美国休斯敦进行的第十八届世界象棋锦标赛男子个人决赛中,中国棋手
孟辰战胜越南棋手
赖理兄,夺得冠军。
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
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是中国最高等级的象棋赛事之一,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棋院)主办。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创办于1956年,每年举行一届。2023年5月7日,2023年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在广州落幕,
王天一、刘欢分获男女组冠军。
组织机构
世界象棋联合会
世界象棋联合会于1993年在北京正式成立,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2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出席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世界象棋联合会章程》。来自中国香港的
霍英东当选首任主席。1997年,来自中国香港的
霍震霆接任主席。截至2025年2月,世界象棋联合会有27个会员单位。
中国象棋协会
中国象棋协会成立于1962年,是从事象棋运动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单位会员。中国象棋协会宗旨是团结全国爱好者和从业人员,广泛开展象棋活动,普及和提高象棋运动水平。
代表人物
杨官璘
杨官璘(1925年5月29日-2008年1月4日),象棋特级大师,象棋国家级教练员。1956年获得首届全国象棋赛个人赛冠军,成为第一位全国冠军,1957年再次获得全国冠军。1958年获得全国第三名。1959年获得第一届全运会象棋赛冠军,1962年再次获全国冠军,1977年代表广东队首次夺得全国象棋团体冠军,1980年、1981年、1982年获全国团体冠军,1987年获得六运会象棋赛金牌,同年获得“健力士杯”冠军,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胡荣华
胡荣华,1945年出生于上海,象棋特级大师。1960年,15岁的胡荣华首次参加全国比赛即夺取冠军。至1979年,胡荣华连续10届蝉联全国冠军。1982年,国家体委授予胡荣华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1983年和1985年,胡荣华又获得两次全国冠军。胡荣华是连续6届亚洲杯象棋赛中国队获得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1988年,胡荣华被亚州象棋联合会授予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称号。
许银川
许银川,1975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象棋国际特级大师。1993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18岁的许银川获得全国冠军,是继胡荣华之后30年中最年轻的男子全国冠军和特级大师,也是中国象棋史上的第9位全国冠军。1996年至2009年,许银川六次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
项目影响
文化特质
中国象棋体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战略和指挥艺术,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循规守矩的社会秩序,其战斗的复杂又象征着社会矛盾的多元。例如决定棋局胜负最重要的棋子将(帅)永远留在王城九宫中,周边还有士、象(相)等一众棋子专职护卫,时刻宣誓皇家的尊严。
非遗传承
2008年,象棋入选中国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象棋简单易学,又因变化无穷而易学难精,具有文化、教育、竞技和娱乐等多方面的价值,从古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尽管象棋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爱好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体育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象棋这一古老国粹也面临着新的危机,同样有待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