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镇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下辖镇
易州镇,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辖镇,为易县县政府驻地。地处易县东部,东邻桥头乡,南邻高村镇,西邻梁格庄镇,北邻白马乡。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千米,总面积57.5平方千米。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易州镇总人口133084人。
历史沿革
1949年,为易县城厢区。
1956年,改为城关镇。
1958年,改为易州镇公社。
1984年,改建易州镇。
1989年,后部乡、石庄乡并入。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易州镇辖迎宾路、友谊路、团结路、长安路、东环路、西环路、路家庄、厂东关、营房、良村10个居民委员会,石炕、店北、厂城、后部、孙家庄、韩家庄、万家庄、东市、易河庄、荆轲山、西庄、北市、西庄道、石庄、五里河、桂子渠、章村、七里亭、宋村、西范、中范、东范、西茹堡、西亢各庄、中亢各庄、东亢各庄26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易州镇辖7个居委会和30个村委会,镇人民政府驻开元南大街2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易州镇地处易县东部,距易县人民政府1千米,东邻桥头乡,南邻高村镇,西邻梁格庄镇,北邻白马乡。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千米,总面积57.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易州镇地处太行山华北平原过渡倾斜地带。境内大部为山前平原,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气候
易州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平均气温3.2℃,夏季平均气温32.2℃,秋季平均气温-3.3℃,全年极端最低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41℃。冬季严寒少雪。
水文
易州镇境内主要河流有北易水河,自柴厂、厂城、荆轲山、易河庄、中亢、东亢穿越而过,河道长5千米,为重要泄洪通道。
自然灾害
易州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最严重的一次大风、冰雹、暴雨灾害,发生在1989年7月26日,全镇29个村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6100人,农作物受灾1.4万亩,果树受灾2.6万棵,直接经济损失3900万元。最严重的一次霜冻发生在2010年4月,造成境内3.5万棵果树冻死,2.3万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400多万元。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易州镇主要矿产资源为石灰石、石渣、河沙等;有耕地面积3.3万亩,人均0.38亩,其中水浇地2.9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易州镇辖区总人口87208人,其中城镇人口46081人,城镇化率为53%;另有流动人口17000人。总人口中,男性46394人,占53.2%;女性40814人,占46.8%;14岁以下18314人,占21%;15~64岁54069人,占62%;65岁以上14825人,占1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81368人,占93.3%;回族2770人,占3.2%。2011年,易州镇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3.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5人。
截至2017年末,易州镇常住总人口49397人。
截至2018年末,易州镇户籍总人口61640人。
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易州镇总人口13308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易州镇农业总产值13.3亿元,工业总产值29亿元。财政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35万元,增值税4271万元,企业所得税208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866.7元,比上年增长10%。
2018年,易州镇有工业企业21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1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易州镇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其中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甘薯为主。2011年,易州镇生产粮食1.8万吨,人均206千克;其中小麦0.6万吨,玉米0.8万吨,甘薯0.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0.9万吨,主要品种有大葱、西红柿、白菜等。
易州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易州镇生猪饲养量39.3万头,年末存栏15.8万头;牛饲养量1.9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家禽饲养量15.8万羽。
第二产业
2011年,易州镇工业以铸造、石材加工、建筑材料、商贸物流为主。2011年,易州镇工业总产值29亿元,工业企业1932家,职工1927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8%。
第三产业
2011年末,易州镇有商业网点4790个,职工9324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城乡集贸市场19个,年交易额13.9亿元;出口额1248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2%。
截至2011年末,易州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交通运输
易州镇境内有G9511涞涞高速公路经过;G112国道、G234国道兴阳线(京广西线公路)、易保公路、易定公路等穿境而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易州镇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4108人,专任教师347人;小学9所,在校学生6660人,专任教师595人,初中3所,在校生3560名,专任教师658名。高中2所,在校生2569名,专任教师469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易州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8341万元,比上年增长10%。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10%,比上年增长8%。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易州镇有文化站2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6个,各类文化专业户60户;各类图书室36个,藏书13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120人。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易州镇有学校体育场19个,看台设座椅427张;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易州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94个,其中门诊部(所)85个;病床139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5.9张;固定资产总值1.1亿元。专业卫生人员948名,其中执业医师220人,执业助理医师315人,注册护士320人。
2011年,易州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6万人次。36个村(居)村(居)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末,易州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31户,人数2981人,支出679.5万元,比上年减少13%;月人均190元,比上年增长33%;城市医疗救助14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129人次,共支出31万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69户,人数2069人,支出4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7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25万元,比上年增长8%。社会福利费12万元,比上年增长23%;敬老院3家,床位435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14人。社区服务设施1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8个,社区服务站2个。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8.1万人,参保率93%。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易州镇有邮政局1个。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12个,固定电话用户1173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89%,宽带接入用户5686户。
基础设施
1998年8月,易州镇建成易州镇有线电视台。
2011年末,易州镇广播电视站2个;有线电视用户0.9万户,入户率78%。其中59%的用户已经参加数字电视入网。
历史文化
名字由来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置易州。易州镇因镇政府位于易县城内而得名。
文物古迹
龙兴观道德经幢,又名唐玄宗注道德经幢, 易县道德经幢,俗称八棱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友谊路,唐开元廿六年(738年)立于易县城西开元观。
龙兴观道德经幢通高6米,为八角柱体,由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除幢顶为青石屋顶,其余皆为汉白玉石。幢座为覆莲须弥座。 幢身为八角形,由上下两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平面为八角柱体,各面镌刻老子《道德经》。幢顶用一块青石雕成,为庑殿式。 龙兴观道德经幢在研究《道德经》版本、唐代道教史、唐代书法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1996年11月20日,龙兴观道德经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塔院塔,又名荆轲塔,传说为荆轲衣冠冢,故亦称招魂塔。位于易县城西南荆轲山村村南的荆轲山顶上。塔高26米,须弥座八角十三层,砖木结构,白色。每层八隅各悬风铃。
圣塔院塔是为古义士荆轲而建,又称荆轲塔,塔建在荆轲衣冠冢上,系沙石堆集而成,即古时荆轲馆故址,也是荆轲的衣冠冢。冢高34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燕太子丹诀别荆轲,知其有去无还,便收其衣冠造土假冢埋入,故为荆轲衣冠冢。大辽乾统三年(1103年),始在荆轲衣冠冢上建圣塔并寺院,之后历代各朝皆有重建修葺。金大定七年(1167年)5月,刺史刘楷复展故地,以舍利子200粒贮以金瓶银阁,葬于地宫,复建塔于上,碑刻铭额为“大辽易州重修圣塔记”。
元代张柔,在荆轲的衣冠冢前建石像生,在山上栽植松柏。明万历六年(1578年),又重建,并改圣塔寺为院,塔旁树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戊五月,御史熊文熙题:“古义士荆轲里”碑一通,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再复并碑一通。1986年,易县人民政府进行了维修。
圣塔院塔塔南明代立的石碑上,北侧有一块清代的残碑,碑额上有“重修圣塔寺记”的字样,碑文经风雨侵蚀,已不易辨认。
2006年5月25日,圣塔院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易州清真寺,坐落在易州镇友谊路社区。易州清真寺始建于元代,原建于古燕下都遗址碑东村,元末至正年间,焚于战火;明景泰二年(1451年)迁易州城内。搬迁后的400年中,曾多次翻修和扩建,其中清乾隆年间规模最大,记载详尽。
易州清真寺占地5.4亩,寺内大殿12间,水房10间,大小学堂、厨房、书房、卧室等31间,总建筑面积达3538平方米。各建筑物之间皆有走廊衔接。清真寺大殿坐落在寺中央,呈“主”字形,三岭六坡、四角双层挑檐式,走兽脊、铜义顶、龙口喷泉。正殿有3门,明柱擎立,牌匾上书“易水桃园”、“洞天福地”等;大殿内正面有8扇屏风,上镶嵌着古老的阿拉伯“库法体”金字经文。另外大殿内还有1块青石碑,正面刻有“大明皇帝青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5 09:4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