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观道德经幢
易县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观道德经幢,又名唐玄宗注道德经幢,易县道德经幢,俗称八棱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友谊路,唐开元廿六年(738年)建立于易县城西开元观。
历史沿革
龙兴观建于唐景龙二年(708年)。
据《天下舆地碑记》载,龙兴观道德经幢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立在易县城西开元观。
南宋乾道五年(1109年),迁至城内南端的龙兴观。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龙兴观道德经幢被暴风雨吹倒,其后二年重修时位置装错。
1986年,易县人民政府重修经幢碑亭,以利保护和管理。
2001年上半年,易县人民政府重修碑亭。
建筑特色
龙兴观道德经幢通高6米,为八角柱体,由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除幢顶为青石屋顶,其余皆为汉白玉石。
龙兴观道德经幢幢座为为覆莲须弥座,上部为石雕仰莲,高0.25米,直径1.1米,座下有方形平台,为近代用毛石铺砌。在仰莲座下发现了汉白玉石雕莲纹须弥座,高0.6米、最大直径1.57米。须弥座底部南面被人为砸掉宽0.13米、长0.89米的一块,破损时间应在明清时期。
龙兴观道德经幢幢身为八角形,由上下两块汉白玉雕刻而成(上块高70厘米,下块高3.59米,上下墩接),通高4.29米,直径90厘米,平面为八角柱体,每面宽40到42厘米不等。幢身书有“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的字样,各面镌刻老子《道德经》。
龙兴观道德经幢幢顶用一块青石雕成,为庑殿式,作八角形,从八面平顶雕出八脊,脊间刻瓦垅,再下刻檐板、飞檐和檐椽,角梁下有“一斗三升式”斗拱承托。残缺了部分构件,下接幢身上部仰莲。
文物遗存
龙兴观道德经幢幢身上块自东面起由左向右正楷大字竖书“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注”18字,占三面,每面2行,共6行,行3字。其它5面刻开元二十年十二月十四日唐玄宗颁发推崇《道德经》的敕文,共205字。经幢以下部分依次镌刻唐玄宗御注《道德经》81章,起于老子《道德经》卷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止于卷下“天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经幢字体工整秀丽,刚劲飘逸,笔法流畅,是唐代书法的佳作。尾题“易州刺史兼高阳军使赏紫金鱼袋上柱国田仁琬奉敕立”,“开元二十六年岁次戊寅十月乙丑朔八日壬申奉敕建”。据翁方纲题记,碑文为唐代书法家苏灵芝书写。
历史文化
唐代统治者尊老子李耳为其始祖,以此来神化李姓皇族。唐玄宗对老子、道教和《道德经》的推崇,是易县道德经幢产生的背景。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亲注老子《道德经》,颁之全国,下诏要求“士庶家藏一本,劝令习读,使知指要”。并命各州县镌刻道德经幢,供人们颂读。开元二十六年初在今易县奉敕竖立了石刻道德经幢。
文物价值
龙兴观道德经幢是现存数通古代道德经幢中保存最完好者,在研究《道德经》版本、唐代道教史、唐代书法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文物保护
1982年7月23日,龙兴观道德经幢(易县道德经幢)被河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龙兴观道德经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龙兴观道德经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友谊路。
交通信息
在保定市易县乘坐易县公交102路,县联社下车,步行910米即到。
参考资料
道德经.易县人民政府网.
唐龙兴观道德经幢.保定市监察委员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9 15:3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