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代三部曲》之一。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小说。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
中国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
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洁。
是《时代三部曲》之二。主人公生活的未来世界不仅不比现在更好,反而变本加厉地发展了现代生活中的荒谬。知识分子作为个体的人,被抛入日益滑稽的境地里。作者用两套叙述,在一套叙述中,他描写蹲派出所、挨
鞭刑的画家、小说家,以及他们不同寻常的爱情;另一套叙述,则描写他自己作为未来的史学家,因为处世要遵循治史原则而犯下种种“错误”,最后他回到原来的生活、身分,成了没有任何欲望的“正常人”。这两套叙述时时交叉、重合。在所谓的写实与虚构的冲突里,作者创造出任由它穿插、反讽、调侃和
游戏性分析的情境来。
是“时代三部曲”之三。这是以中国古代唐朝为背景的三部作品构成的长篇。这组作品的主人公,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和传奇人物。他们作为一群追求个性、热爱自由、想按自己的
价值观念精神信条生活的人,充满了强烈的创造欲望和人道需求,但被当时的权力斗争控制和扭曲了心态与
行状、竟将智慧和爱情演变为滑稽闹剧。作者在这部长篇中,借助才子佳人、夜半私奔、千里寻情、开创伟业等风华绝代的唐朝
秘传故事,将今伯爱情与
唐人传奇相
拼贴,使唐人传奇现代化,在其中贯注现代情趣,并通过对似水流年的追述,让历史艺术相融合,最终确立了对生命
终极价值的体认,引出了一种由叙事者随心所欲地穿行于古今中外的对话体叙述方式。
《时代三部曲》是由《
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
青铜时代》三部篇小说构成。在《时代三部曲》中,作者以喜剧精神和幽默口吻述说人类生存状况中的荒谬故事。三部小说从容地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了
中国知识分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作者唾弃中国现
当代文学那种软弱、感伤和媚俗的虚饰风气,以其尖锐的批判,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想像,对人世间的苦难和荒谬进行最彻底的反讽,随心所欲地穿行于今中外的对话体叙述,变换多种视角,在虚拟时空中自由发挥。他以智慧、创造、爱情这些生命的永恒人极权、昏庸、世俗相抗衡。
王小波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用汪洋恣肆的手法描写男欢女爱,言说爱情的惊人美丽和势不可挡的力量,展示出超拔卓绝的价值境界。作品通过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压制和扭曲,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荒诞性,寄寓了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索而悲悯。
《时代三部曲》代表着
王小波对文学的关怀和理解,代表了他渴求达到的艺术水准。与历来已有的作品相比,王小波的作品是不同的一种。他无视禁忌的顽童心,他的幽默反讽才能和想象奇趣,远远超出这个时代的某种文学
理解力。由于作品本身的这些特质,王小波生前经历了出书的重重困难。
1997年5月13日,在万寿寺
现代文学馆召开“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研讨会”的时候,到会人员多数只看过《
黄金时代》,对《
白银时代》和《
青铜时代》是陌生的。这是因为,王小波在世时,他的小说只发表了三分之一。当年,由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时代三部曲》囊括了王小波已经完成的全部小说。所以
艾晓明说,《时代三部曲》的出版,成为王小波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
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生于
北京,1968年去
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
中国人民大学学习
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
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
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