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是一个从方法论角度看待
后现代主义而产生的名词。后现代主义的生力军之一便是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主张并创立的
解构主义,用以重新解读、定义、批判受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影响的
结构主义。主要方法共三种:
戏仿、拼贴和
黑色幽默。
后现代主义强调
现代性是一个已经完成、甚至过时的时态,在后现代的语境里所谓进步与发展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的伪装,与千百年前相比人类的生存现状和
精神面貌并无实质上的改观,甚至在某些方面呈现出倒退的迹象,例如
环境问题、同性恋、
女权主义、第三世界的兴起等等。这种所谓的“
危机意识”实际上是西方主体论(白人男性中心论)的权威性在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濒临崩溃之时呈现出的一种全新的
调和主义论调,其目的在于转移公众的视线,从而在局面进一步恶化之前作出缓和甚至逆转的努力。这种论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
二战后众多风起云涌的思想流派的风靡一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单纯从“拼贴”这个词来讲,指的是在文本(广义)的创作阶段作者所使用的一种技巧,这种技巧的特征在于从整体上审视它是全新的,但组成它的每个部分却是原有的,作者的工作便是将这些原有的不同部分尽量巧妙(有时适得其反)地整合在一个段落、篇章或整个文本当中,使其呈现出与原有面貌大不相同的气质。这种整合不一定是各个桥段的堆砌,因为这种做法往往使文本呈现出粗糙的感觉,例如很多恶俗的香港电影和
山寨电影。较为精明的做法在于风格的拼贴,例如将
表现主义、
象征主义和
魔幻现实主义完美融合的伟大巨著《百年孤独》便是这样一个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