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亦称 “建筑安装企业”,从事各种建筑安装施工活动的生活经营单位,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它包括各种土木建筑公司、设备安装公司、机械施工公司等。承提工业与民用建筑、设备安装,矿山建设、铁路、公路、桥梁等施工任务。施工企业承包工程,由国家下达任务或通过招标投标形式,与发包的建设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作为执行的依据。施工企业通过建筑安装活动,把各种建筑材料和构件建成各种建筑物或构筑物,把各种机器设备组装起来形成生产能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其基本任务是根据批准的基本建设计划、设计文件和国家规定的施工验收技术规范,以及与建设单位或工程承包公司签订的施工合同要求,具体组织管理施工活动,按期完成承担的基本建设任务,不断降低工程成本,为国家提供质量优良的建筑安装产品,为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务。
概论
施工企业从事房屋建筑、公路、水利、电力、桥梁、矿山等土木工程施工。它包括建筑公司、设备安装公司、
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地基与基础工程公司、土石方工程公司、机械施工公司等。
施工企业国际上通称承包商,按承包工程能力分为
工程总承包企业、施工承包企业和专项分包企业三类。
(一)工程总承包企业
指从事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承包活动的智力密集型企业。它应当具备的能力是:工程勘察设计、工程
施工管理、材料设备采购、工程技术开发应用及工程建设咨询等。
(二)施工承包企业
指从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承包活动的企业。它应具备的能力是:工程施工承包与施工管理。
(三)专项分包企业
指从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专项分包和承包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活动的企业。它应当具备的能力是:在
工程总承包企业和施工承包企业的管理下进行
专项工程分包,对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实行施工承包与施工管理。
限额以下小型工程的范围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建筑业
建筑施工企业(construction company)
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的企业。
和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较,建筑产品具有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等特点,从而使建筑施工除了一般工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外,还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①生产的流动性。一是施工机构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二是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转移操作场所。
②产品的形式多样。建筑物因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用途的不同,工程的结构、造型和材料亦不同,施工方法必将随之变化,很难实现
标准化。
③施工技术复杂。建筑施工常需要根据建筑结构情况进行多工种配合作业,多单位(土石方、土建、吊装、安装、运输等)交叉配合施工,所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因而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④露天和
高处作业多。
建筑产品的体形庞大、
生产周期长,施工多在露天和高处进行,常常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⑤机械化程度低。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
成本控制
在施工企业中,加强对
工程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
工程成本的降低表明企业在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的
活劳动和
物化劳动的节约。活劳动的节约说明企业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化劳动的节约,说明企业机械设备利用率提高和建筑材料消耗率的降低。
由此可见,工程成本是反映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指标。企业的
成本控制环节众多,一般有
成本预测、
成本计划、
成本核算等。本文着重浅谈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中作用以及分述
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
事后控制。
一、实施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
施工企业在组织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活动和
物化劳动,消耗在建筑安装工程上的
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构成了该工程的
生产费用。通过成本指标,可以发现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薄弱环节,以便总结经验,克服缺点,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实施成本控制不断降低
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业和社会的积累的源泉。在预算造价已定的条件下,成本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多,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有利于改善施工企业的生产条件和职工的生活条件。实行利税后,税后利润全部留给企业,组成企业的
新产品试制基金、
生产发展基金、
后备基金等各种基金。这些基金除了发展企业生产外,还改善了生产条件和
职工福利。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
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降低
工程成本对节约投资增加企业积累提高职工收益都有利,因此必须重视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目标成本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目标成本和进行
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
成本计划,建立责任
成本中心、实行成本
归口管理等内容。对各项
生产活动进行具体指导,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纠正错误的措施,使各项具体的和全部的生产耗费控制在原来规定范围内;确保规定的目标成本。
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是工程成本控制行之有效的经验。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责、权、利相统一的,对所发生的
成本费用能够加以控制,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由施工企业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
总经济师,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负完全责任。按照不同的成本要将
目标成本进行细分,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纵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组,横向分解到项目部领导、职能部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
目标责任制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施工预算是
成本目标。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根据
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测评该项目的经济效益。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在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基础上,通过
工料机消耗分析和制定节约措施之后,制定现场的
目标成本。施工预算成本总额应控制在责任目标成本范围之内,并留有余地。并应确定
目标利润,施工预算与投标预算进行对比,其差额实际就是计划施工盈利。为了编制合理的
施工预算,可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材料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也可制定内部
施工定额。同时还要编制
施工管理费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分包费用,避免效益流失,项目预算员要协助
项目经理审核和控制分包单位的预算,避免“低进高出”,保证项目获得预期效益。
成本计划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生产全过程,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是对照成本计划进行日常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资料耗费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控制,以及其他
管理费用的控制等内容。
·加强业内管理
工程项目开工时,认真做好
图纸会审工作。在图纸会审时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要认真仔细看透图纸,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造价等方面考虑,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
施工组织设计,也是
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途径,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优化,选择适合的施工机具,满足施工的同时又具经济性;合理调度
周转材料,精心布置场布图;合理分配工作面,既能加快工程进度,又能确保工程质量。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
施工方案。项目部位严格按照
合同条款抓质量、安全、进度,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责任到人。按合同约定按时编制
进度计划和进度款报表。对于
工程变更,应及时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并请监理、甲方签证工程量及价款。由于不可抗力影响,导致工程停工应及时进行工期签证。由于开发商原因造成工期延误及损失,应及时办理书面签证手续。加强内业管理是
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生产资料耗费的控制
在项目生产过程中,材料成本和机械设备使用占整个
工程成本的60%左右,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因此,建立完善的采购和收发料制度十分必要,一般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减少材料储存量,以加速资金周转。
材料采购应通过市场调查,论质比价;对于耗量大,价款总额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方式,公开竞价,择优选定。这样做,既有利于保证质量,又有利于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
同时, 要加强
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和摊基损耗。并严格收发料制度,进场要认真点验、保质保量,发料要严格按照计划发放,做到帐物相符,
台帐清楚,特别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
周转材料,如:钢管、扣件、方木、
九夹板等应包死基数、实行限额领料。对余料坚持回收、废物再利用,这也是材料成本不可忽视的最终环节。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地配备机械,外租机械设备,如:塔吊、吊车、发电机、施工电梯等,分别采取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要按油料
消耗定额进行抽查。并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合理调 度和充分利用,提高利用率。自备
小型机具,也要合理使用,减少机具闲置。对于机械设备应建立日常定期保养和检修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努力降低机械
使用成本。
分包成本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分包单位的选定可进行招标方式,对分包项目结算,严格按分包合同执行;各专业分项工程都需经过各责任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结算。对于
包清工,工程项目应选择实力强、技术精、工人素质高的队伍。其中低值易耗材料、零星材料等采取一次包死的办法。无论是专业分包还是包清工,合同的签订都应详细、严谨、奖罚严明。同时,为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开展技术比武,加强
劳动纪律,改善
劳动组织,把施工人员的劳动成果与经济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智能与潜力,节约
劳动消耗。还可学习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程度、操作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全面提高项目施工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
·向工程质量、安全、工期要效益
“企业是
利润中心,项目是
成本中心”。施工企业要想从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获得利润,必须在保证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严格实行
成本控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企业业务量的多少占很大的比重,但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呈几何级上升,提高工程质量,降低
工程成本,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管理者要找到
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在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又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达不到
质量要求将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影响企业的信誉,但也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提 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信誉度,出现“质量过剩”现象,这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安全是职工的生命,项目的生产,首先要加强防患意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保证参加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伤亡事故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工期管理也是合同管理的环节之一,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又一重要课题,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技术措施,必然增加工期成本,但由于延误工期而导致违约,必然被索赔。一般来说,工期短,成本小,但当工期缩短到一定限度时,再要缩短工期,所采取措施的成本则会急剧上升。因此,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要求时,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追求市场竞争力而盲目赶抢工期,否则,不但增加技术措施费用,导致工期成本超支,还会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其他方面的控制与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强化
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狠抓思想作风,注重廉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节约现场
管理费用,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强化索赔意识,抓好索赔工作,找准索赔的切入点,抓住在规定时间限度内提高索赔的详细额外费用计算清单和资料,据理力争,提高索赔效果。因此,索赔也是相对降低成本的措施之一。
技术资料及时交付
甲方和归档,及时
竣工决算和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强
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也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重视项目成本核算、分析,为
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
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只有推进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对项目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技术资料的准备与竣工决算的管理
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有十分明确的界定,因此,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以确保工程竣工时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及时交付甲方和归档,将影响工程的
竣工决算。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对中标预算,材料实耗,人工费等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确保
工程竣工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 加强
应收账款的管理
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以明确
债权、债务关系。项目部要专人负责与开发商联系,力争尽快收回资金,对不能在短期内清偿债务的甲方,通过协商签订还款计划的协议,明确还款时间、
违约责任等,以增强对债务单位的约束力。
·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
强化
成本核算管理,坚持预算
成本核算原则,坚持实际成本核算的原则,提高核算质量。通过对
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因素的分析,弄清未来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对责任部门、相关人员地进行考核,实行奖优罚劣的原则,以提高成本的节约意识。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
项目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
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实施成本控制,对降低
工程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等方面也有深远的意义。加强施工
企业项目管理中的
成本控制既是企业积极适应
WTO的规则要求,又是向
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具体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
文化建设
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知行合一。
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贯穿始终的是:让每个职工都了解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企业文化是
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企业的
软实力。时下,有很多施工企业以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前进方向,靠文化力提升经济力,为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文化品位
走进A企业,发现从走廊和办公室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语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拼搏”、“求实奉献”、“争创一流”等。但看看职工们的表情,缺乏精、气、神。一名职工告诉笔者:上面仅仅把我们看做完成任务的工具,很少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领导不知道职工群众在想什么,职工群众不知道领导在干什么。一些基层职工甚至说,“上级贵族化,员工奴隶化,考核经常化,上班日夜化,加班无偿化,挨训习惯化,待遇最低化”。
企业文化建设成为“花瓶”和摆设。
而在B企业,这家企业正在实施“十项暖心工程”,其中一项是企业想方设法以团购形式为职工解决两千户住房问题。但由于下属单位在报名与交款环节上出现脱节,造成小户型房少了100套。面对职工尖锐批评,企业总经理在一次班子会上动情地说:“职工在外埠施工,常年风吹日晒,用血汗挣钱集资团购,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失望!”为此,领导多次跑到职工中调研,拿出经过充分论证的修正方案。为满足职工对小户型住房的需求,企业党委书记多次跑到市长办公室、
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反复耐心解释,使增建100套小户型住房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在群众评议会上,来自基层的76名代表对这届班子投票,平均满意率达 98%以上。
A企业员工们为什么冷淡?原因是这家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做的很不扎实,没有形成一种崭新的精神风貌。而B企业的宣传部长告诉笔者:“如果不为职工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企业文化就可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据他讲,B家企业连续10年实施“诚信文化”之所以被职工接受,源于领导干部有诺必践,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家企业把“先造人品,后造精品”落实到一线每个人、每道工序上,通过大力营造“诚信”的生存环境,在各个工程项目部设立了“先进个人诚信榜”和“优良工程精品榜”,人人都朝着“我就是企业形象,我代表企业质量”、“做诚信职工、建精品工程”的目标迈进,使企业
营业额收入每年递增20%,人均收入每年增长10%。
文化特性
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准确把握施工企业特点。
施工企业在布局上,队伍分散、项目点多、作业面广、施工战线长、人员流动大、
管理跨度大。在作业上,工程工期紧、
交叉作业多、各工序烦琐、管理难度大。在工作中,作业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高空作业多,危险系数高。在生活上,职工远离家人和基地,长年在外频繁流动,夏顶烈日、冬冒严寒,生活单调。因此,他们最需要理解、尊重、关爱。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如果离开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就会无源、无本、无根。而以人为本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种状态、一股精气神、一股升华的强势力量。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职工通过愉快工作,从中感受到价值,由此凝聚力量,提高效率和效益。所以,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成为职工的阳光、空气、水分。否则,职工不会真心对待企业。
企业文化,要具有简捷实用和可操作性,要让职工群众好识、好记、好用,体现自身特点。
企业文化定位应是一种以人为本,以
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质量为生命,以安全为保障,以效益最佳化为目标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要有品质。应以先造诚信“人品”后造工程“精品”为主线,以此开拓市场,使企业正道生财。
人的生命大于一切,但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
安全文化常常是“喊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施工现场不同的施工队
交叉作业,职工每天都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种风险难以预料,任何管理疏漏都有可能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所以,施工企业要把职工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无缝对接安全流程,实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目标。
紧扣实际
尽管有很多大中型施工企业都印制了精美的文化手册,但由于忽略了企业特性,在推进
企业文化建设中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
企业文化是“知”与“行”的统一体,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而且要切切实实的予以践行。恰恰就是在“行”这个层面上,一些施工企业仅停滞在贴标语、办报刊、出画册、
建网站、发手册、办展板、搞演讲等表层形式上,外观宣传华丽时尚、热烈响亮,但不注重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出现了只重视表层外观而轻视实质内涵的现象。这种缺乏根基的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标语口号”阶段,也不过是起着宣传包装作用,故不会有明显的效果。
有些施工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和意义的认识浮浅和片面,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
企业精神,由于领导的想法与职工的想法相距甚远、无法对接,所以根本就不被职工认可,使得企业文化工作成了空中楼阁。企业文化不是单纯的思想或矫揉造作的文字,更不是上层与下层的强行对接,而是将其深厚的内涵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
有些施工企业领导者,在讲
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头头是道,可在抓落实时头尾脱节,缺少抓落实的具体措施,使其文化建设仅在少数管理层面上搞策划,没有考虑过落实的措施,甚至没有预算、没有组织、没有考核,更没有真正动员基层职工积极参与,导致职工群众对此难以认同、热情不高、干劲不大。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的企业派人出去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经验,回来后没有经过系统吸收消化,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内涵,单凭感觉制订企业方案,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民主管理、文体活动等工作内容装到企业文化这个“筐”里,将“宗旨”、“精神”、“理念”、“准则”、“作风”等概念相互混淆,张冠李戴,杂乱无章。
有些施工企业的
企业文化建设,从提出、提炼,到手册、方案的制订等,没少下工夫。其
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使命、
企业作风等,构成了一套的 “文化体系”,并召开动员大会,安排布置层层执行。然而,由于企业有些决策者认为,企业是“
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利润最大化便是其追求的永恒目标,致使企业文化建设“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其执行力大打折扣,甚至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一些施工企业没有将企业文化纳入管理范畴,往往回避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唱着先进文化的高调,但没有扣准制度规则,没有与战略管理、经营管理、
施工管理、工序管理等重要环节相连接。这种文化与管理“
两张皮”现象,使
企业文化建设失去了实际意义。由此可见,文化“软件”要靠“管理”硬件作支撑和保障,必然与规章制度的操作相关联。
总之,文化品位、文化特性、文化实践都需要从实际出发,都需要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这是施工企业文化种子落地生根的关键。因此,只要抓住关键,持之以恒去挖掘,扎扎实实去开发,创造条件去精选,循序渐进去加工,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
软实力,达到先进“企业文化” 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