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毒的变异株如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等,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迅速在全球传播。所有人群均有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老年人和存在慢性基础疾病的群体病死率较高。此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病毒特征
发病特征
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上呼吸道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愈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流行特征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020年3月11日说,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
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说,疫情的传播程度和严重性令人深感担忧,“因此我们评估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
他说:“我们以前从未见过冠状病毒引发的大流行。我们以前也从未见过得到控制的大流行。”
他强调,将新冠肺炎疫情描述为“大流行”不会改变世卫组织对其威胁的评估,“它不会改变世卫组织正在做的事情,也不会改变各国应该做的事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处在早期快速变化阶段。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这将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病毒致病性研究。
国家卫健委已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将其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
疫情等级
2020年1月20日,经报国务院批准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020年2月28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情况每日报告,地区及全球风险级别均提升为最高级别“非常高”,与中国一致,此前地区及全球风险级别为“高”。
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根据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
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传播途径
据央视新闻消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介绍:卫生防疫专家强调,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2021年6月14日,加拿大科研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北美鹿鼠并在鼠间传播。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1日,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发布新闻通报宣布,首次发现境内的野生动物感染了新冠病毒。
2022年5月4日,美国健康生活新闻网发表报道称,密歇根大学研究发现,空气传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接触物体表面传播的1000倍。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大学校园内对空气和表面样本进行了检测,发现吸入病毒颗粒的概率大于手指接触感染的概率。
病因
目前,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7种,即HCoV-229E、HCoV-OC43、SARS-CoV、HCoV-NL63、HCoV-HKU1、MERS-CoV和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属于第7种被发现的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SARS-CoV-2在复制过程中为了不断适应宿主核苷酸位点会不断发生突变,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病毒传播力、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等特性的变异株。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关切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有5个,分别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目前 Omicron 株感染病例已取代Delta 株成为主要流行株。现有证据显示 Omicron 株传播力强于 Delta 株,致病力有所减弱。
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以咽干、咽喉疼痛、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等表现。极少数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临床分型不同,表现不同。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5~7天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等症状。
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早期症状
新冠病毒感染一般无明显的前兆,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疾病初期,部分患者也可能无任何明显症状,其他多数患者常见以咽干、咽喉疼痛、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但除此之外,因存在个体差异,患者还可出现肌肉疼痛、胸闷、咽痒、咽痛、鼻塞、流鼻涕、腹泻、味觉异常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见于众多疾病,并非新冠所独有,因此患者其实很难自行通过症状鉴别是否感染新冠。当出现前述表现,且认为自己既往有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可能性,应尽早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典型症状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以咽干、咽喉疼痛、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也有一部分患者以鼻塞、流鼻涕、咽痛、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肉疼痛以及腹泻等为主要表现。
有临床症状的新冠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可出现多系统表现:
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嗅觉或味觉丧失列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新症状。嗅觉丧失是一种潜在的筛查症状,有助于发现疑似病例或指导检疫防护。因此,建议将新发、突发的嗅觉丧失患者视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感染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表现出多种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可作为首发症状,这需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及早识别,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消毒工作。新冠感染相关消化系统症状可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肝酶异常等,重症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其中以腹泻最为多见,腹泻次数、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报道不一,有文献报道,腹泻可作为预测重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新冠病毒患者可有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结膜炎,患病率为0.8%~31.6%。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主要眼部症状为眼痛、眼痒、异物感、流泪、 眼分泌物多,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眼部症状可出现在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前1~7天,也可出现在发热等症状后。
新冠感染患者虽然主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在疾病进程中可伴随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而没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但该情况较为少见。
重症新冠感染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而脑卒中的发生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这些患者的不良预后,部分患者可死于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防止轻症患者进展为重症。新冠感染患者若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表现,应由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和感染科医师共同参与救治,根据可能的病因给予治疗。对于合并高凝倾向的患者(D-二聚体异常增高),有学者建议在权衡颅内出血风险的情况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但抗凝治疗能否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部分新冠感染患者的脑电图可表现为异常癫痫样放电或慢波活动,当新冠感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混乱或精神状态改变、觉醒障碍和异常的阵发性运动(肌阵挛)时,脑电图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一部分,以协助明确病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的吉林巴利综合征可表现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和以急性眼肌麻痹、步态共济失调和腱反射减弱为特征的Miller-Fisher综合征等。
新冠感染患者的皮肤表现主要好发于躯干和四肢。
在新冠感染早期皮肤表现中,红斑丘疹是最常见的表现(36.4%),其次是丘疱疹(34.7%),血管病变(15.3%),包括瘀点、瘀斑、紫癜、冻疮外观与雷诺现象、樱桃状血管瘤及肢端紫红色丘疹、荨麻疹(9.7%)。此外,还可以表现为水痘样疹甚至鳞屑性皮疹等。
重型病例或晚期病例中最突出的现象是“COVID趾”,即冻疮样病变,好发于肢端,皮损最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类似于冻疮。1周左右,皮损颜色逐渐加深变为紫色并变扁平,可自行缓解,患指(趾)无雷诺现象。
这些病变可能疼痛、有时发痒、有时无症状,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唯一症状或晚期表现。
其他表现还有报道过口腔溃疡,伴有牙龈炎和水疱。
新冠感染患者后期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新冠感染疫情是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不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也给患者带来心理冲击,引起相应心理行为问题。
此外儿童病例的症状,较成人来说具有一定特征性。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
极少数儿童可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出现类似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表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或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多发生于恢复期。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皮疹、非化脓性结膜炎、黏膜炎症、低血压或休克、凝血障碍、急性消化道症状等。一旦发生,病情可在短期内急剧恶化。
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居家治疗:
居家治疗期间,家居环境需注意以下情况:
该病为急性感染,常在第一周病情逐步加重,如有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患者可通过自驾或拨打120等方式前往医院就医,期间应该注意全程佩戴口罩,点对点抵达医院,就医后点对点返回家中,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一般的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如果发热温度较高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应该及时就诊。有些发热门诊划分为普通门诊和新冠门诊,如果出现≥3个新冠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发热、干咳、咽痛、乏力、嗅觉减退、流涕、鼻塞、结膜炎、腹泻和肌肉酸痛),有流行病学史、健康码异常的患者,应去新冠门诊就诊。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来初步了解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回答:
就诊科室
发热门诊、感染科、重症监护室。
就诊原则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及《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的基础上,出现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等情况的,应及时就诊。
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和既往感 染新型冠状病毒者,原则上抗体不作为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3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近期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不作为参考指标)。
相关检查
主要针对肺部进行相应检查,听诊呼吸音等。
一般检查
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和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铁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
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见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炎症因子升高。
影像学检查
胸部影像学检查: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MIS-C时,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见心影增大和肺水肿。
鉴别诊断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医生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进行判断:
治疗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症状轻微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及时通过互联网问诊等方式咨询专业人士,由专业人士判断居家治疗还是住院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注意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抗凝治疗等。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适用人群为发病 5 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 岁,体重≥40kg)。用法:300mg PF-07321332 与 100mg 利托那韦同时服用,每 12 小时一次,连续服用 5 天。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部分,避免药物合用禁忌,例如不得与哌替啶、雷诺嗪等高度依赖 CYP3A 进行清除且其血浆浓度升高会导致严重和/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的药物联用。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联合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 岁,体重≥40kg)患者。用法:二药的剂量分别为 1000 mg。在给药前两种药品分别以 100 ml 生理盐水稀释后,经静脉序贯输注给药,以不高于 4ml/min 的速度静脉滴注,之间使用生理盐水 100ml 冲管。在输注期间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并在输注完成后对患者进行至少 1小时的观察。
阿兹夫定。发病5天以内且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及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的非重型患者。用法:成人5mg/次,每日1次,疗程不超过14天。同时,对该药过敏者禁用,不建议妊娠患者使用,中重度肝脏或肾脏功能损伤患者慎用,所有接受阿兹夫定治疗者在治疗期间均应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功变化。
莫诺拉韦胶囊。适用于发病5 天以内的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患者。用法:800毫克,每 12 小时口服 1 次,连续服用5 天。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
静注 COVID-19 人免疫球蛋白。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使用剂量为轻型 100mg/kg,普通型 200mg/kg,重型 400mg/kg,静脉输注,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次日可再次输注,总次数不超过 5 次。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输注剂量为 200~500ml(4~5ml/kg),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病毒载量等决定是否再次输注。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继发细菌感染时,建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糖皮质激素
根据患者呼吸进行性困难、胸部影像学进展迅速情况,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酌情短期内(一般建议3~5日,不超过10日)使用糖皮质激素。
白细胞介素 6(IL-6)抑制剂
如托珠单抗,对于重型、 危重型且实验室检测 IL-6 水平升高者可试用。注意过敏反应,有结核等活动性感染者禁用。
用于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无禁忌证情况下可给予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
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治疗:
呼吸支持
包括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加强气道湿化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 。
循环支持
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等指标,进行无创或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救治过程中,注意液体平衡策略,避免过量和不足。
急性肾损伤和肾替代治疗
积极纠正肾功能损伤的原因外,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于肾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可选择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
中医治疗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和《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诊疗参考方案》,本病也可考虑中医治疗手段,非重点人群的早期患者可以参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推荐的中成药或中药协定方进行居家治疗。由于中医治疗受病情、证候、气候等因素影响,因此自行用药也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以下为部分推荐使用的中成药及中药协定方。
其他治疗措施
对于儿童特殊情况,可能需考虑下列处理措施:
对于重型或危重型的妊娠患者,需多学科评估妊娠风险,必要时终止妊娠,剖宫产为首选方式。
诊疗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并通过分析疫情形势和研究进展,组织专家在对前期医疗救治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
2020年1月16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也随后发布。
2020年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2020年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
2020年2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 第二版)》。
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2020年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2020年8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2022年2月11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Paxlovid)进口注册。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Paxlovid)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
2022年7月25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11月,阿兹夫定片已在北京部分药店正式线上开售。11月18日晚,有媒体报道称,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已在北京部分药店正式线上开售。对此,真实生物相关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已经第一时间就相关情况与相关药店作出沟通,将即刻做下架处理。
2023年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
出院标准
2020年1月28日,国家卫健委通报出院标准: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正常,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才能确保出院没有传染性。
出院标准是咽拭子检查阴性两次,没有任何症状,体温正常,CT也正常,之后要再隔离两个星期。如果要求肛拭子也正常,那么病人就会积压,病床将无法周转,所以还是要密切观察,对所有病人进行一个分级管理。
预后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孕产妇临床过程与同龄患者相近。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后遗症
根据《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导意见》:
康复
个别重症患者可能会有肺纤维化,康复需要较长时间。
并发症
重症病例患者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疫苗研发
截至2022年3月,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1亿剂疫苗,占中国以外全球疫苗使用总量的1/3。
灭活疫苗
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吸入式新冠疫苗
2021年11月12日—14日,全球首款可吸入式新冠疫苗亮相“2021第五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合作研发,二期临床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推进紧急使用的申请工作。据了解,吸入式新冠疫苗与肌肉注射使用了同种疫苗,其制剂配方未改变,仅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雾化吸入免疫采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口部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激发黏膜免疫,而这种免疫是通过肌肉注射所不能带来的。
口服疫苗
2024年1月9日,据《前沿》杂志网站称,乌兹别克斯坦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由普通番茄合成的名为“TOMAVAC”的可食用新冠疫苗。
治疗性抗体新药
2021年11月,由中科院微生物所与上海君实生物联合开发的治疗性抗体新药js016与另一中和抗体联合使用已获得全球15个国家紧急使用授权。
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2022年1月25日20时起,启动在沪18岁及以上港澳同胞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登记预约和3-11岁港澳同胞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登记预约,并于1月26日开始疫苗接种。
当地时间2022年4月14日,美国辉瑞公司表示,经研究发现,5至11岁儿童接种其新冠疫苗加强针会产生“高”免疫反应。
新冠特效药
2021年11月22日,据最新消息,由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博药合作研发的新冠药物BRII-196和BRII-198联合用药临床Ⅲ期已揭盲,给药组在治疗28天后实现零死亡,对照组8例死亡,详细结果会在近期对外公布。这也是目前中国进展最快的抗体药物,有望12月底前获得批准附条件上市。与欧美已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抗体药相比,该药是唯一进行了变异株感染者治疗效果评估并获得数据的。
2021年12月,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领衔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12月8日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适应证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新冠肺炎暴露前预防
阿斯利康中国”微信公众号2021年12月11日消息,近日,阿斯利康长效抗体 (LAAB) 组合Evusheld (tixagevimab与cilgavimab的组合) 已获美国紧急使用授权 (EUA),用于新冠肺炎暴露前预防,首批药物将很快上市。
阿斯利康5月23日表示,其新冠疫苗已在欧盟获批作为成年人的第三剂加强针。其Vaxzevria疫苗现在可以作为第三剂加强针,用于之前接种过Vaxzevria或其他欧盟批准的疫苗的患者。
中和抗体联合疗法
2021年12月17日消息,近期,国家药监局宣布应急批准腾盛华创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注册申请。腾盛博药首席财务官、生物医药博士李安康表示:中和抗体联合疗法就是从人体内找到专门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对它进行进一步优化,同时挑选一对结合在新冠病毒不同部位的中和抗体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做成稳定、成分可控的药物。其优势:第一,是一对长效抗体;第二,安全性方面,来自于人体;第三,有效性方面,在三期临床中能把死亡和住院的风险降低80%;第四,是一对组合的疗法,同时拥有两个抗体,对各种变异毒株的覆盖度高。
口服药物
2021年12月22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首款可紧急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口服药物,用于治疗患新冠轻症至中症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以及具有较高重症风险的人群。美药管局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这款口服药物名为Paxlovid,由两种抗病毒药物组成。患者须在确诊新冠后尽快服用,并在出现新冠症状后5天内开始服用,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超过5天。2022年1月21日,韩国政府决定将新冠口服药的用药对象从当前的65岁以上扩大至60岁以上。
2022年3月23日,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表示,决定批准默沙东新冠口服药莫努匹韦的紧急使用授权。
2022年4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消息,世卫组织批准在高风险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辉瑞公司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
2022年4月23日消息,日本制药商盐野义制药22日表示,公司已开始与美国政府谈判,计划供应其目前正在开发的新冠口服药物。
2022年4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周一表示,已扩大对瑞德西韦(Veklury)的批准,将其作为首个用于婴幼儿的新冠疗法。此前,Veklury只被批准用于治疗某些感染新冠病毒的成人和儿童患者。
2022年12月26日,“江苏药品监管”微信公众号消息,江苏省药监局召开专题调度会助力新冠治疗药物上市。SIM0417为先声药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开发的3CL靶点新冠治疗口服药,于2022年3月28日通过特别审批程序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批件,并被纳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重点目录。12月16日,该项目Ⅲ期临床已完成全部1208例患者入组,进度处于国内3CL靶点药物第一位,预计最快于2023年2月上市。
植物蛋白技术疫苗
2022年2月24日 ,加拿大卫生部宣布,授权该国药企Medicago研制的新冠疫苗Covifenz可用于18至64岁成年人。这是加拿大审批通过的第六款新冠疫苗,也是首款本土研发的新冠疫苗,Covifenz是首个使用植物蛋白技术的新冠疫苗。
AI技术开发长效新冠疫苗
2022年4月11日报道,日本NEC公司8日宣布已开始利用最尖端的人工智能(AI)技术开发新冠疫苗。
法国Valneva新冠疫苗
2022年4月14日,彭博报道,根据一份政府声明,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批准法国生物技术公司Valneva开发的新冠疫苗。Valneva疫苗成为第六种获得MHRA授权的新冠疫苗。
美国诺瓦瓦克斯新冠疫苗
4月18日消息,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专门小组18日同意批准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诺瓦瓦克斯开发的新冠疫苗。厚劳省计划迅速予以批准,将成为可在日本国内使用的第四种新冠疫苗。
2022年4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诺瓦克斯(Novavax)公布了首个新冠和流感联合疫苗的临床数据,初步发现二合一疫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2022年6月4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卫生监管机构表示,诺瓦瓦克斯(Novavax) 的疫苗在其关键性临床试验中预防新冠病毒的有效率为90%,但这一表现是在奥密克戎变体出现之前,该变体比早期病毒更容易出现对疫苗的免疫逃逸。在不同的研究中表明,有六名接种过Novavax疫苗的人出现了心肌炎和心包炎的心脏炎症,外部顾问定于下周讨论是否建议FDA批准该疫苗。
瑞科生物新佐剂重组蛋白新冠肺炎疫苗
2022年5月2日,瑞科生物发布公告,宣布其新佐剂重组蛋白新冠疫苗ReCOV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
中国发现新冠新药并获专利,其抑制病毒能力排名靠前
2022年5月10日,中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说明书显示,10 μm(微摩尔/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状病毒复制的倍数为15393倍。
口服抗新冠创新药临床试验获批 众生药业创新药研发捷报频传
2022年5月15日晚间,众生药业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口服抗新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RAY1216片的药物临床试验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收到《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RAY1216片进行临床试验。
Moderna称该公司的改良版新冠疫苗能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产生更强免疫反应
2022年6月9日,《华尔街日报》报道,Moderna称,在一项新研究中,与该公司的原始疫苗相比,一种改良版新冠疫苗加强针在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时的免疫反应更强,研究人员发现,接种改良版疫苗的人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水平是接种原始疫苗加强针的人的1.75倍。
瑞科生物: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冠病毒mRNA疫苗获菲律宾临床许可
2022年6月,瑞科生物集团其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R520A获得菲律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准。
瑞吉生物:全球首款冻干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株mRNA疫苗进入临床阶段
2022年6月27日,深圳市瑞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研发的冻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mRNA疫苗RH109由下设合资公司(武汉瑞科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在新西兰和菲律宾获得临床批件。本次获批,标志着全球首款冻干型新冠Omicron株mRNA疫苗进入临床阶段。
SK生物科技:首款韩国产新冠疫苗获使用许可
2022年6月29日,SK生物科技(SK Bioscience)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在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最终检查委员会上得到了品种许可决定。至此,韩国新冠肺炎治疗剂和疫苗都具备了从自主研发到成品生产的能力。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召开最终检查委员会,决定批准SK生物科技的新冠疫苗“SKYCovione™”(GBP510)。
诺瓦瓦克斯:预计第四季度推出针对奥密克戎的新冠疫苗
2022年7月2日,路透社消息,美国疫苗研发公司诺瓦瓦克斯预计可在2022年第四季提供针对奥密克戎BA.4和BA.5变异毒株的新冠疫苗。确保在秋季推出的加强针包含能够抵御奥密克戎BA.4和BA.5变异毒株的成分。
中和抗体Evusheld感染预防药物
2022年7月5日援引海口海关消息,海口海关所属博鳌机场海关为中国首次进口的中和抗体Evusheld(恩适得)完成入境特殊物品审批,货值共计2198.02万元,该药品主要用于成人和青少年(≥12岁,体重≥40 kg)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露前预防。
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口服抗新冠药物获批
2022年7月25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
2022年8月9日,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根据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的审批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治疗方案,经研究,将该药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5日,据当地媒体报道,英国医疗监管部门批准了疫苗公司莫德纳制造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据称,这种疫苗可以同时对抗原始新冠病毒和奥密克戎变异株。英国是首个批准这种疫苗的国家。。
2023年3月,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来瑞特韦片(商品名称:乐睿灵)上市。
韩国启动首款国产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2022年9月13日,韩国《亚洲日报》消息,当日起,韩国启动SK生物科学研制的首款国产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保障通知
2020年1月24日,海关总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公告》:一、出入境人员在出、入境时若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当向海关主动申报,配合海关做好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医学排查等卫生检疫工作。二、出入境人员若在交通工具运行途中发生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告知交通工具乘务人员,交通工具负责人应向旅客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并及时向出入境口岸海关报告。三、出入境人员在旅行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等;如出现发热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四、入境人员可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了解最新健康信息,如有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五、海关将依据疫情进展,实时动态调整口岸防控措施。
2020年2月3日,中央国家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公积金服务保障的通知》。《通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列入大病提取住房公积金范围,患者可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用于医疗支出;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的企业也可按规定申请暂缓缴存住房公积金,待企业效益好转后,再恢复缴存。
2020年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为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和确保救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为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建立起费用减免政策,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
2020年3月30日,专访了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负责同志熊先军,获悉截至3月15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医保结算93238人次(包括门诊患者多次就诊结算),涉及总费用103960万元,医保系统共支付67734万元。全国确诊患者结算人数为44189人,涉及总费用75248万元,人均费用1.7万元,其中医保支付比例约为65%(剩余部分由财政进行补助)。
2020年12月28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公布。此次调整,高度重视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品的保障工作,将利巴韦林注射液、阿比多尔颗粒等药品调入目录,最新版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所列药品已被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名称确定
在2020年2月8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新冠肺炎(NCP)。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020年2月11日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中文译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其名称解释为:CO代表冠状(Corona), VI代表病毒(Virus), D代表疾病(Disease), 19则因为疾病爆发于2019年。与此同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声明,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并认定这种病毒是SARS冠状病毒的姊妹病毒。
2020年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发布通知,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管控类型
2020年2月,国家卫健委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专家观点
2020年2月10日,时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介绍,新冠肺炎实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经过各种氧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后,均可以顺利出院。
2021年10月30日,张文宏表示,未来全国和全世界都接种疫苗后,人们还是应该尽量减少聚集,在室内拥挤的地方尽量戴口罩,加强通风。
2022年3月22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提出三个防疫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是温和的,有人称它是“大号流感”。对此,梁万年提醒,从专业上说,现在不能说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大号流感”,它仍然是有危害的,特别对庞大的14亿人口是有危害的。
第二个误区是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已经放松甚至是躺平,有人认为他们做了,中国应该跟着做。梁万年指出,“要深刻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基础不一样,防控理念不一样。中国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会通过被动的免疫来获取人群免疫水平提升。恰恰是要争取通过主动的免疫和能力的提升来战胜疾病、减少感染。”“
第三个误区,大家忽视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是它非常重要的特征,谁也不能保证奥密克戎株就是最后的一个变异株。所以,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坚持现在的总策略和总方针不动摇。
2022年10月31日,郑州卫健委发文: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
2023年5月,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未能治愈的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死亡的关键驱动因素,甚至可能超过病毒感染本身的致死率。
造成影响
中国
2020年2月20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称,当前,全省疫情防控正处于最吃劲的关键期,疫情形势开始出现积极变化,但总体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为巩固和扩大疫情防控效果,坚决阻断疫情传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湖北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机制的有关规定,防控指挥部就继续延迟企业复工和学校开学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湖北省内各类企业先按不早于3月10日24时前复工。涉及保障疫情防控必需(医疗器械、药品、防护品生产和销售等行业)、公共事业运行必需(供水、供电、油气、通信等行业)、群众生活必需(超市卖场、食品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除外。复工企业要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防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坚决防止聚集性感染。
省内大专院校、中小学、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幼儿园延期开学。具体开学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广大居民(包括在湖北探亲访友休假的外地人员)应严格遵守现居住地疫情防控要求,尽量减少出行,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出入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对不听劝阻的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落实本通告要求,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切实把各项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确保社会大局平稳有序。
通告指出,希望广大人民群众继续理解配合、积极参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合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国际
2021年1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80119931例。
2020年3月25日,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称疫情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他表示:“近期的预测显示,(全球)将出现经济下滑和大规模失业,这会比十二年前的金融危机更严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国经济已出现下滑。为减缓疫情传播出台的限制措施重创实体行业,大批员工面临失业。世贸组织总干事呼吁各国保持开放的贸易,共同抗击疫情。
据法新社报道,截至当地时间2021年1月1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疫情暴发以来,欧洲地区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1亿例,占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的三分之一以上。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22年10月21日18时24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94250例,达到623893894例;死亡病例增加760例,达到6553936例。
奥地利
2022年1月20日,奥地利议会批准从2月开始强制规定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成为首个强制接种新冠疫苗的欧盟国家。
突尼斯
突尼斯卫生部2022年1月6日宣布,突尼斯全国已有601万人接种新冠疫苗,人数约占全国人口一半。
肯尼亚
2022年3月,肯尼亚卫生部长穆塔希·卡格韦表示,肯尼亚有近84万剂新冠疫苗已经过期。这些阿斯利康疫苗是肯尼亚2022年1月获捐疫苗的一部分。穆塔希·卡格韦表示,未来肯尼亚将只接受保质期至少为4个月的疫苗捐赠。他再次强调对于疫苗宣传应该加大力度,民众不应该对疫苗有抗拒心理,更不应该听信谣言。
马来西亚
2023年12月,据央视援引马来西亚媒体报道,连日来马来西亚新冠病例增加,当地卫生部12月19日宣布,确诊者需从症状出现的第一天起自行隔离5天,5天后也需要继续采取戴口罩等防疫措施。马来西亚交通部也鼓励民众搭乘公交系统时佩戴口罩。报道称,从12月10日至16日,马来西亚报告超2万例新冠确诊病例,多数症状轻微。
护士短缺
2021年12月,国际护士理事会(ICN)表示,在奥密克戎毒株蔓延之际,全球护士人数正进一步减少。此外,随着西方国家加紧从非洲和其他较贫穷国家招聘医护人员,全球护士分布也出现不平衡态势。
饥饿人口
2021年12月15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亚太地区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日趋严峻,2020年超过3.75亿人面临饥饿,比2019年增加近5400万人。
病毒研究
差异研究
2020年3月3日,预印本服务器和早期研究平台SSRN上发布了一篇《柳叶刀》预印本(Preprints with The Lancet)研究论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团队首次分析了女性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性。
研究首次表明,女性在COVID-19的传播上表现出不同于男性的特征,女性不仅症状相对较轻,而且比男性有更长的潜伏期,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天生具有比男性更强的抗病毒免疫力。在筛查过程中,无论女性是否有症状,只要接触史明确,就应对她们进行核酸测试,受医学观察的女性隔离期也应超过14天。
研究发现
2020年3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童世庐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所有年龄段的儿童都对新冠肺炎(COVID-19)敏感,并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2021年3月30日,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在日内瓦发布。报告称,武汉早期病例很多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但是也有病例与其他市场相关,这显示华南海鲜市场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初来源地,目前还不能确定病毒传染到华南市场的途径。
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和发现,联合专家组对新冠病毒引入人类4种传播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定性风险评估,并用“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比较可能”“非常可能”5个层级评价。
报告认为,新冠病毒“可能至比较可能”从原始动物宿主直接传人,“比较可能至非常可能”经由中间宿主引入人类,“可能”通过冷链食品传人,“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事件传人。
为了发现和确认早期新冠病例,流行病学工作组评估了2019年底武汉和周边地区对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的监测数据。所有这些研究中,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新冠疫情暴发前几个月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受新冠病毒影响。
分子溯源工作组分析了从动物身上采集病毒的基因组数据。已有证据显示,与新冠病毒最相近的冠状病毒存在于蝙蝠和穿山甲体内,表明这两种哺乳动物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但病毒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此外,水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表明可能还有其他动物是潜在宿主。
动物与环境工作组在对中国野生动物采样和检测中,没有发现新冠病毒的存在。动物与环境工作组对从菊头蝠和穿山甲等动物体内发现的与新冠病毒有亲缘关系的冠状病毒进行了分析。在疫情发生前后从中国31个省、区、市收集到的超过80000份野生动物、家畜和家禽样本中,也没检测到新冠病毒抗体或核酸的阳性结果。
2021年6月15日,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报道,根据美国政府的一项新的研究,新冠病毒2019年12月在美国就已存在,比卫生官员首次发现感染病例要早了几个星期。包括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研究人员在内的一个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分析了2.4万个血液样本。他们的发现显示,某些美国人最早在2019年12月中旬就感染了新冠病毒,这比世界认识到中国城市武汉暴发一种新的致命病毒要早了几个星期。
2021年7月14日,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杂志刊载一项研究指出,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超级抗体”,不仅可以对抗多种新冠病毒的变异株,还能对抗其他密切相关的冠状病毒,这项全新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更广泛的疫苗与治疗方法。
根据《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研究主要作者是来自美国西雅图的福瑞德哈金森肿瘤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研究发现,其中一种名为“S2H97”的中和抗体能够瞄准并依附在所有实验中列出的病毒受体结合域上,斯塔尔说,“它被我们称为最酷的一种抗体”。团队针对“S2H97”进一步研究显示,它能找出病毒结合域上一个以前看不见且隐藏得很好的区域,只有在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时才会从结合域弹出,再借由中和作用防止病毒传播,这也是为何这种“超级抗体”S2H97能够广泛对抗乙型冠状病毒支系B下的新冠肺炎与SARS等病毒的原因。
2022年2月24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张云涛表示,“针对目前全世界高度关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们在灭活、mRNA、基因重组3条技术路线上系统开发了4款疫苗。
2022年3月8日,路透社报道,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肺炎会导致大脑萎缩,减少控制情绪和记忆的区域的灰质,并损害控制嗅觉的区域。
病毒变异
2021年11月26日,世卫组织举行紧急会议,讨论B.1.1.529新冠变异毒株。会后世卫组织发布声明,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并命名为Omicron。世卫组织在声明中指出,南非于11月24日首次将其报告给世卫组织,首个感染该变异株的样本采集时间是11月9日。该变异株包含大量突变,其中一些令人担忧。初步研究表明,与其他“需要关注“的变异株相比,该变异株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
2021年12月8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全球已有57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预计还将继续扩散,该毒株将对全球疫情产生显著影响,但目前还难以预估具体情况。
2021年12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时间表示,奥密克戎毒株已扩散至63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这一变异株在南非与英国蔓延较快。
2021年12月20日消息,香港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533例,其中19例涉及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株。
2022年1月5日,据多家法国媒体报道,去年12月9日,法国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所对外表示,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新的变异毒株,该毒株编号为B.1.640.2,也被称为“IHU”毒株。该毒株包含46个突变点和37个缺失。该毒株最早在一位从刚果返回法国的病人身上发现。截至目前,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院共发现了12例该毒株感染者。由于样本较少,目前很难评估其传染性和危险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该毒株列为接受观察的新冠变种。
当地时间2022年1月11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估测数据,截至2022年1月8日的一周内,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数占据了美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总数的98.3%,该数据略高于前一周。
2022年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此前英国发现的一种被称为XE的重组毒株已报告并确认了超过600个基因序列。早期调查表明,与目前全球占主导的奥密克戎BA.2型毒株相比,该新毒株的增长率优势约为10%,但由于数据样本太小,其是否会成为未来潜在的威胁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2022年4月12日消息,韩国首次发现新冠重组毒株XE确诊病例,该病例无症状,已接种三剂新冠疫苗,于3月23日确诊。XE毒株是奥密克戎毒株亚型BA.1和BA.2的重组毒株,英国卫生部门资料显示它比BA.2的传播速度还要快。
2022年1月5日,据多家法国媒体报道,去年12月9日,法国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所对外表示,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新的变异毒株,该毒株编号为B.1.640.2,也被称为“IHU”毒株。该毒株包含46个突变点和37个缺失。该毒株最早在一位从刚果返回法国的病人身上发现。截至目前,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院共发现了12例该毒株感染者。由于样本较少,目前很难评估其传染性和危险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该毒株列为接受观察的新冠变种。
2022年5月,据央视新闻,日本厚生劳动省5月12日发布消息称,在日本国内的检疫中首次确认发现了两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新亚型毒株,被称为“BA.4”和“BA.5”,其传染性比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2”更强。
2023年4月1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信息显示,该毒株已经进入中国。
存活时间
2022年1月,多地出现散发病例,除了病毒“人传人”,还需注意另一途径——“物传人”。据央视网报道,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在纸上可存活2小时,在衣物表面可存活2天,在不锈钢等金属表面可存活7天。另外,在寒冷条件下,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会有所延长。
哀悼活动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2021年6月14日,美国国会议员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外为约60万美国新冠逝者默哀。
2021年12月15日,美国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于美东部时间17时开始鸣丧钟800次,以悼念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丧生的80万人。
2022年5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网站发表声明说:“今天,我们纪念一个悲剧性里程碑:100万美国人死于新冠。”在美国华盛顿,华盛顿纪念碑周围的美国国旗降半旗悼念新冠逝者。
专家名单
2020年9月3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共同主席在成员国吹风会上宣布了专家组成员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入选。
疫情现状
设立奖项
知识产权
当地时间2022年5月3日,世界贸易组织宣布,参与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谈判的四方代表,已达成一份“成果文件”。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希望世贸组织164个成员在6月达成最终协议。参与谈判的四方代表来自欧盟、印度、南非和美国。
相关事件
2019年7月,美国暴发“电子烟肺炎”。11月,一批美国龙虾通过冷链运输到湖北武汉;12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与这批龙虾有接触的商户员工和使用过龙虾包装袋的商店工作人员成为最早一批感染者,而美国“电子烟肺炎”却随之消失。
2022年4月2日消息,台湾“流行疫情指挥中心”4月2日证实,乒乓球运动员林昀儒经采检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4月23日,新加坡卫生部门宣布将进一步放宽防疫限制。其中包括,从4月26日起,接种疫苗的旅客无需在登机前进行新冠检测。这将是亚洲首个对新冠疫苗接种者,废除行前病毒检测的国家。
2022年5月1日下午,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以下简称奥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研究,正式在浙江省杭州市完成第一剂接种。这是全球首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2022年,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联邦大学医学专家费尔南达·卢多尔夫教授及其团队,使用新冠病毒蛋白N,即重组核衣壳蛋白,开发了一种基于尿液的Elisa检测方法,团队声称该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
2022年7月2日,《柳叶刀》杂志新冠委员会主席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声称致命的新冠病毒(Covid-19)并非来自大自然。表示,新冠病毒没有任何自然的来源,更确切地说它是在美国生物技术实验室的一次事故中产生的。他在智库GATE中心在西班牙举行的会议上做出了这一声明。
2022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表示,在新冠病毒蔓延三年后,已很少造成肺部感染。从专家的角度来说,新冠肺炎应更名为“新冠病毒传染病”。
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部分内容参考来源: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3 10:40
目录
概述
病毒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