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古代钱币之一。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铸造。“
通宝”有小平,折二型铜钱及折三型铁钱,对钱,有数十种之多,篆书、隶书二种书体。特色之处是隶书中杂有楷意,有时也称作楷书。小平铜钱
存世量大,版别复杂,变化多在“政”和“通”上。
铁钱铸造量极大,存世较多。另有珍罕的银质“政和通宝”,古泉大珍。“
政和重宝”为
折二钱,楷书,
钱文瘦金体,
直读光背,径3厘米,传世以折二重宝
铁母数种珍品。
简介
政和是
宋徽宗(1101~1125)的年号。
赵佶当皇帝是个庸君、昏君,以至于失地、丧国、亡命,但在艺术上是个大家,在国画上、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因为皇帝的身分,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的文人,因为皇帝的爱好,繁荣了艺术的创作,因为皇帝的资源,他有能力组织《
宣和书谱》 《
宣和画谱》的编辑。他于
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
科举考试之中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他画的画富有
书卷气,贵族气,富丽堂皇。他创立的“
瘦金体”,屈铁断金,铁划银钩,书法史上以此面貌出现的就他一人。
赵佶在艺术上的嗜好也用在了泉货上了。他亲自书写钱文铸造铜钱,他铸的钱币是中国
钱币史上的四个高峰之一。他当政的年号很多,有建中、靖国、
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等,铸币的版别也多,字体也多,有
楷书、行书、篆书、隶书。他用瘦金书书写的“
大观通宝”“
崇宁通宝”,铸的精,字更美,是泉友们的爱物。
种类
政和通宝,本身就有很多的版别,小平、折二的都有,字体有篆、隶、楷,等。分真政,文政。
宋代钱币种类、版别之多,居历代之首。
南宋和北宋319年间共发行了46种
年号钱及6种非年号钱,被称之为“铸钱大师”的
宋徽宗在位时,“政和通宝”白铜钱约有十多个版别,但这些白铜钱,几乎全是小平钱的形制。据
孙仲汇、胡薇所著《古钱币图解》184页载,有一种“政和通宝”篆书钱文,直径28毫米,穿径7毫米,定级为样钱,属二级上品。直径28毫米,已经是所载最大的“政和通宝”白铜钱。可见白铜政和居多,大钱珍罕。而这枚“政和通宝”白铜钱直径已达30毫米,可达
折三标准。经查阅各种
钱谱,均无此币的记载。
宋代铸钱负责长官须向朝廷进呈样钱。这种进呈给皇帝的样钱必定特别讲究。颁行诸路的钱样为部颁样钱,这些样钱都可当作母钱使用。各地的初铸品称初铸
大样,也比普通铜钱大且精美,如母钱数量不够,初铸大样亦可代替。另据
《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一书介绍,北宋、南宋初的母钱、样钱,有相当数量为白铜铸成。
鉴定方法
看铜质
我国历代铜钱大多数是以
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合金的成分不同,铜钱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总地来讲,用
铜锌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黄色,
铜锡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青色。明
嘉靖以后,开始向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代新疆等地用
红铜铸钱,颜色紫红。在铜钱
鉴定过程中,如发现铜质与时代不相符的铜钱,即可断定其为伪品。观锈色提高铜钱伪锈鉴别能力,是铜钱鉴定的重点所在。因为几乎每种作假方法,最后都要用伪锈来做掩饰。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
氧化铜、
碱式碳酸铜等。铜锈一般是指铜质铜钱表面形成的一种
氧化物。
看钱文
很多铜钱有铭文书写是我国铜钱的一大特点,而且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文字字体各有特征,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铜钱。
听声音
辨声也是铜钱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年代久远,
古币火气尽脱,敲击时声音无转音,掷于水泥地面时其声音暗哑。只要将其轻摔在桌面上,或用金属敲击,会发出破壳声,没有清脆响亮的金属声。
闻气味
辨味亦为鉴定伪钱的方法之一。真币传世已久,冶铸时的火气早已消失,嗅时没有任何火气。长期埋于土中的古币,.刚出土时常带绿色的锈蚀,嗅时有一股泥土味。而伪造的古币由于冶铸未久,-铜钱上常留有冶铸时的火气。
辨伪色
铜钱经过长期的流传、把玩,表面
上会生成一种坚硬的黑褐色或
古铜色包浆,业内称为“
传世古”。真的“传世古”坚牢,包浆难以刮除,铜钱流传愈久,色泽愈深,质地越是坚牢,用
水煮刀刮都很难去掉。假的“传世古’’包浆比较轻浮,质地疏松,用开水泡煮后洗刷即可以基本去除。如发现宋代以前浅黄发光的黄铜钱,大概就是
伪币了。
观版别
从版别上辨别
古钱必须要多接触实物,以熟悉各个朝代的铜钱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也要注意大量的
普通品种。因为这些普通品很少有伪品,能真实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钱特征。造假者往往为了
品相美观,将
刀币、
布币边缘磨光滑,实际上是画蛇添足,露出了破绽。
了解铸作方法
铸作(铸造和形制)的鉴别也是铜钱
辨伪的重要依据。我国铜钱的铸造分为
两个阶段,唐代以前采用
范铸法,唐代以后多用
母钱翻砂法口范铸法主要有
陶范、
石范和
铜范三种,陶范是最早出现的铸币方法,战国以后才开始使用后两种方法。
白铜钱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始铸政和
通宝重宝钱。材质有铜、铁、银三种。通宝有小平
折二两种。钱文分篆、隶、真三体,其中以小平铜钱版别最为复杂,约有近百个品种。
折二钱少于小平,版别也较为单调。其中折二银钱仅见一枚。折二
白铜钱也不多见。
孙仲汇的《古钱币图解》书中拓有一枚,为
宽缘篆书体。
内蒙古钱币专刊上曾发过两枚,一枚为外国馆藏,一枚为内蒙古钱币爱好者拥有。后两枚均为
宽缘隶书体,和笔者收藏的这枚钱文字相符。现将这枚钱介绍如下见图:此钱径
长为3.1厘米,重8.8克,厚约0.18厘米,缘宽0.4厘米,穿宽0.6厘米,通体无锈,钱体银白色。此钱整体制作工整,文字清晰,应为
样钱或银钱。不应该是流通币。
北宋九个皇帝改了35次年号,铸了27个
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其中在小
平钱中
白铜钱并不稀见,而折二白铜钱却十分难得。此枚钱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北宋白铜
大钱的一个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