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图谱是指某些复杂物质,比如中药,某种生物体或某种组织或细胞的
DNA,
蛋白质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
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
色谱图或
光谱图。指纹图谱主要分为中药指纹图谱,
DNA指纹图谱和肽指纹图谱。
简介
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定手段,它是建立在中药化学成分
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评价中药材以及
中药制剂半成品质量的真实性、优良性和稳定性。中药及其制剂均为多组分复杂体系,因此评价其质量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能提供丰富
鉴别信息的检测方法,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将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中药及其制剂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对
药品质量进行整体描述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如果进一步开展谱效学研究,可使中药质量与其药效真正结合起来,有助于阐明
中药作用机理。总之,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和建立,对于提高中药质量,促进
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
如前所述,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以反映中药的整体化学特征为
立论依据,提出以解决两个
关键技术为
突破口,实现指纹图谱技术在
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用规范化的程序获得中药特征性总成分提取物,并用1HNMR、HPLC、UV、IR等多种手段表征其组成和结构。不同的表征手段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所得到的信息多少不同和操作上的方便程度不同。同此,核心的问题在于这种特征性总成分提取物要有真正的特征性,它的组成和结构要能真正代表这种中药。
2、由于同时采用多种检测手段来表征中药特征总提物的结构和相对组成方式,因此,方便了各部门在质量控制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其中,由于1HNMR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重现性好和
信息量大等优点,更是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主要特色之一。
3、中药指纹图谱的解析研究以及中药特征总提物和各单体成分的生理活性研究体现了这一技术的科学性。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将近代分离手段和
仪器分析技术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新的质量控制方法,因此,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另外,每种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对其进行的解析也均具有显著的创新性。
分类
中药
指纹图谱技术已涉及众多方法,包括
薄层扫描(TLCS)、高效液相
色谱法(HPLC)、
气相色谱法(
GC)和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等色谱法以及
紫外光谱法(
UV)、
红外光谱法(IR)、
质谱法(MS)、
核磁共振法(NMR)和X—射线衍射法等
光谱法。其中色谱方法为主流方法,尤其是HPLC、TLCS和GC已成为公认的三种常规
分析手段。由于HPLC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
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
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中药成分绝大多数可在
高效液相色谱仪上进行分析检测,且积累较丰富的应用经验。因此
高效液相色谱法已成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首选方法。随着HPLC—MS和GC—MS等联用技术的应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更趋完善。
建立原则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应以系统的
化学成分研究和
药理学研究为依托,体现系统性、特征性和稳定性三个
基本原则。为此,才能保证指纹图谱的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从而便于推广和应用。
系统性
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括该中药
有效部位所含大部分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全部,如中药
两头尖中抗
肿瘤的
有效成分为
皂苷类化合物,则其指纹图谱应尽可能地反映其中的皂苷类成分;
银杏叶的有效成分是
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则其指纹图谱可采用两种方法,针对这两类成分
分别分析,达到系统全面的目的。
特征性
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
化学信息(如
保留时间)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将能特征性地区分中药的真伪与优劣,成为中药自身的“化学条码”。如北
五味子的
HPLC指纹图谱和TLC指纹图谱,不仅包括多种的五味子
木脂素类成分,而且具有许多未知类成分,这些成分的峰位顺序、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并且随药材品种不同而产生差异,依此可以很好地区别其来源、产地,判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稳定性
是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在规定的方法、条件下的耐用程度,即不同操作者、不同实验室所重复做出的指纹图谱应在所允许的
误差范围内,以体现其通用性和实用性。因而要求包括
样品制备、分析方法、实验过程、
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全过程都要规范化操作,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构,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研究概况
以指纹图谱作为中药(
天然药物)提取物及其制剂的
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国际共识,各种符合中药(天然药物)特色的指纹图谱控制
技术体系正在研究和建立。美国食品
药品管理局(
FDA)允许草药保健品申报资料中提供色谱指纹图谱;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6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也规定,如果草药的活性成分不明确,可以提供色谱指纹图谱以证明
产品质量的一致;
欧共体在草药质量指南中亦称,
单靠测定某种有效成分考查质量的稳定性是不够的,因为草药及其制剂是以整体为
活性物质。色谱指纹图谱尤其是
薄层色谱的鲜明的指纹图谱是很有用的。国外指纹图谱的应用,目的在于解决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确的
植物药质量检测和
产品批次间
质量差异的问题。其中德国研制的
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们应用指纹图谱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该图谱体现了制剂所含的33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内酯类)和各自的含量。经化学成分和药效
相关性研究,发现约24%
银杏黄酮和约6%
银杏内酯组成的提取物具有最佳疗效。此外,采用“
混批勾兑”法,可使最终产品质量稳定,指纹图谱
重现性良好,含量浮动范围为5%左右。
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有学者尝试使用TLCS对
中成药进行分析,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技术和时机的不成熟,没有得到公认;20世纪90年代《中国药典》增设了中药
化学对照品和
对照药材,为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色谱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检测能力的显著增强,为指纹图谱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我国已对中药
注射剂做出了必须用指纹图谱进行检测的规定,同时提出了具体的
技术要求;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实施过程中指纹图谱亦有较广泛的应用。
但是作为一项新技术,中药指纹图谱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和中成药生产贮存的规范化;中药化学成分和
中药药理研究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以及技术上多学科的渗透,才能保证中药质量的稳定,进而保证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实施。
实验目的
1. 掌握
DNA指纹图谱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2. 学习DNA的
限制性酶切的
基本技术3. 掌握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基本操作技术,学习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DNA片段的长度,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984年英国
莱斯特大学的遗传学家Jefferys及其合作者首次将分离的人源
小卫星DNA用作
基因探针,同人体
核DNA的酶切片段杂交,获得了由多个位点上的
等位基因组成的长度不等的杂交
带图DNA指纹X光胶片中呈一系列条纹,很像商品上的
条形码。
DNA指纹图谱,开创了检测
DNA多态性(生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群在
DNA结构上存在着差异)的多种多样的手段,如
RFLP(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
多态性)分析、
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RAPD(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等等。各种分析方法均以
DNA的多态性为基础,产生具有高度
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由于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
变异性和稳定的
遗传性,且仍按简单的孟德尔方式遗传,成为最具吸引力的
遗传标记。
DNA指纹具有下述特点:
1.高度的特异性:研究表明,两个随机个体具有相同DNA图形的概率仅3×10-11;如果同时用两种探针进行比较,两个个体完全相同的概率小于5×10-19。全世界人口约50亿,即5×109。因此,除非是
同卵双生子女,否则几乎不可能有两个人的DNA指纹的图形完全相同。2.稳定的遗传性:DNA是人的
遗传物质,其特征是由父母遗传的。分析发现,DNA指纹图谱中几乎每一条带纹都能在其双亲之一的图谱中找到,这种带纹符合经典的
孟德尔遗传规律,即双方的特征平均传递50%给子代。3.
体细胞稳定性:即同一个人的不同组织如血液、肌肉、毛发、精液等产生的DNA指纹图形完全一致。
1985年Jefferys博士首先将DNA指纹技术应用于
法医鉴定。1989年该技术获
美国国会批准作为正式法庭物证手段。我国警方利用DNA
指纹技术已侦破了数千例
疑难案件。DNA指纹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法医检查方法不具备的优点,如它可以从四年前的
精斑、血迹样品中,仍能提取出DNA来作分析;如果用
线粒体DNA检查,时间还将延长。此外千年
古尸的鉴定,在
俄国革命时期被处决沙皇尼古拉的遗骸,以及在前南地区的一次意外事故中机毁人亡的已故
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及其随行人员的遗骸鉴定,都采用了DNA指纹技术。
此外,它在人类医学中被用于个体鉴别、确定
亲缘关系、医学诊断及寻找与疾病连锁的遗传标记;在
动物进化学中可用于探明
动物种群的起源及进化过程;在物种分类中,可用于区分不同物种,也有区分同一物种不同品系的潜力。在作物的
基因定位及育种上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从
生物样品中提取DNA(DNA一般都有部分的降解),可运用
PCR技术扩增出高可变位点(如
VNTR系统,串联重复的
小卫星DNA等)或者完整的
基因组DNA,然后将扩增出的
DNA酶切成DNA片断,经
琼脂糖凝胶电泳,按分子量大小分离后,转移至
尼龙滤膜上,然后将已标记的小卫星
DNA探针与膜上具有
互补碱基序列的DNA片段杂交,用
放射自显影便可获得DNA指纹图谱。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常规方法。利用低浓度的荧光嵌入
染料-
溴化乙锭进行染色,可确定DNA在凝胶中的位置。如有必要,还可以从凝胶中回收DNA条带,用于各种克隆操作。
琼脂糖凝胶的
分辨能力要比
聚丙烯酰胺凝胶低,但其分离范围较广。用各种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可以分离长度为 200bp至近50kbp的DNA。长度100kb或更大的DNA,可以通过
电场方向呈
周期性变化的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
在
基因工程的常规操作中,
琼脂糖凝胶电泳应用最为广泛。它通常采用水平
电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进行电泳。
DNA分子在凝胶缓冲液(一般为碱性)中带
负电荷,在电场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DNA分子迁移的速率受
分子大小,
构象。
电场强度和方向,
碱基组成,温度和嵌入染料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试剂
1. DNA样品:
犯罪现场DNA样品(CS)、嫌疑犯1 DNA样品(S1)、嫌疑犯2 DNA样品(S2)、嫌疑犯3 DNA样品(S3)、嫌疑犯4 DNA样品(S4)、嫌疑犯5 DNA样品(S5)。
2.化学试剂和溶液
(1)DNA样品反应
缓冲液:100mM
Tris,200mM NaCl,20mM
MgCl2,2mM
DTT,pH 8.0
(3)PstⅠ限制性内切酶
Tris 242g
EDTA(0.5mol/L pH 8.0) 100ml
(5)样品缓冲液(DNA sample loading dye)
(8)DNA分子量
标记物:Lambda HindⅢ DNA markers
电泳仪、
电泳槽、样品梳、
微波炉、
水浴锅、
移液器(10μl,200μl,1000μl)、
离心管、一次性枪头(200μl,1000μl)。
实验步骤
1. DNA样品的制备
采集生物检测样本,在
弱碱和
螯合剂存在条件下进行组织匀浆,溶解细胞或细胞
核膜;利用
阴离子去垢剂和
蛋白酶,在37孵化数小时,消化
蛋白质分离 DNA;使用有机溶剂如
苯酚、
氯仿等除去残余蛋白质,萃取DNA;用
乙醇或某些
盐类从溶液中沉淀DNA。
由于一般采集的样本中的DNA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完整的基因组DNA或者特定的高可变位点,以此制备出的DNA样品备用。
2. DNA样品的酶切反应
设置DNA样品的
双酶切反应,按图顺序加样品(体积:μl):
加完反应液,温和混匀,置于37℃
水浴中反应1小时,取出备用。
(1)在100ml
电泳缓冲液(1TAE或0.5TBE)中加入1g琼脂糖,加热熔化,注意观察,当心煮沸的液体溢出!当凝胶冷却至60℃左右时加入5ul
溴化乙锭溶液(终浓度为1ug/ml),充分
混匀。
(2)先用
透明胶带封固胶托边缘,放好梳子,然后再倒入凝胶(凝胶厚度在5mm左右)。
(3)在凝胶完全凝固后(室温放置30~45分钟),小心移去梳子和透明胶带,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
电泳缓冲液(液面超过胶带约2~3mm)。
(4)取已制备好的酶切DNA样品,加入1/5样品缓冲液,充分混匀。用移液器将样品小心地加入
点样孔。在不同的点样孔中,分别加入DNA分子量
标记物,对照以及酶切DNA样品各5~10ml。
(5)盖上电泳槽,打开电源并调节电压(通常用50~100伏),电泳40~60分钟(注意:DNA样品从负极向正极泳动)。
4. 结果观察与分析
关闭电源,取出凝胶,在
紫外灯下观察DNA的迁移位置,并讨论实验结果。判断CS与哪一个DNA样品是同一个样品,找出罪犯。
注意事项
(1)
酶切时,应尽量减少反应中的加水量以使反应体系减到最小。但要确保酶体积不超过反应总体积的十分之一,否则限制
酶活性将受到
甘油的抑制。
(2)进行酶切消化时,将除酶以外的所有反应成分加入后再从冰箱中取出酶,并应放置于冰上。每次取酶时都应换一个
无菌吸头 。操作要尽可能快,用完后立即将酶放回冰箱。
(3)
溴化乙锭是一种强烈的
致癌物质,使用时必须带手套 。实验结束后,含溴化乙锭的凝胶要进行净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