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灯
保护眼睛的灯
护眼灯就是保护眼睛的灯,有些护眼灯宣传可以预防近视,如果真有这方面的临床功效,也应该是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对于医疗器械的认识,应该基于科学的、系统的临床试验,并且报请主管部门批准才可以。
原理分类
近视眼护眼灯
近视眼护眼台灯,采用蓝光、紫外线隔离技术,使用94以上显色指数
白炽灯
最早出现的白炽灯以及卤素灯使用交流电通过灯丝发热,从而再发光,由于灯丝有热容量,所以电源电流变化时,灯丝温度变化幅度小,发出光的亮度变化不会象日光灯那样明显,但也有其缺点,灯泡使用寿命一般1000个小时不到。另外,白炽灯和卤素灯的特点是其光谱连续,这是其相对于其它电光源的优点。
还有一种采用热容量大的灯丝。判断灯丝的热容量大小,可以直观地看:开灯以后,灯是慢慢亮起来的,即热容量大的;一开即亮的,是热容量小的。这种运用热容量大的灯丝的护眼灯,经常有两档,先开低档加热灯丝,再开高档,正常使用,用两档先加热灯丝,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普通白炽灯虽然光谱特性好,但由于能效低,60W以上的白炽灯已经被国家列为淘汰商品。卤素灯的灯丝温度更高些,能效也要比白炽灯略微高些,因其色温比较低很黄,在汽车前灯,以及宾馆、礼堂大厅、展台中应用得比较多。
高频灯
中国电网的交流电为50Hz,即每秒变化50次。所以直接使用交流电的荧光灯(日光灯),光亮是有闪烁的,闪烁频率为100次/秒,是电网频率2倍。人眼能感知的主要变化为30Hz以内,灯光每秒100次的明暗交替变化虽不会被我们感知到,这些闪烁对于人眼有影响。如光亮时,眼中瞳孔会收缩;光暗时,瞳孔会放大。所以直接用交流电的日光灯对于眼睛有伤害。
高频灯(如普通节能灯)中使用电子变频器,将50Hz交流电变成高频交流电(通常为30k-50kHz),再用高频交流电点灯。在高频灯中,光亮每秒变化几万次,由于人眼来不及随之变化,就感觉不到变化,因而就是“不变”了,达到护眼的目的。高频灯的驱动电路会有30-50kHz的电磁信号,有人声称这对人体有害,但还没有具体报道或数据证明,须进一步研究、核实。
市面上的很多“护眼灯”,其实就是使用电子整流器的荧光灯,说白一点就是节能灯。其主要的特点是无频闪,这是相对日光灯而言的。护眼灯利用高频电子整流器将电流频率调整到30k-50kHz,光闪烁速度非常快;而且由于荧光粉余辉效应,光线变化幅度明显减小,因此人眼基本感觉不到光线的闪烁,感觉是稳定的。但严格说来,节能灯不是绝对无频闪,而是小幅度高频闪。正是这个特点,它所发出的光线相比日光灯而言更稳定更舒服。
LED台灯
使用电源适配器,照明主要应用于大型景观照明、或一些对光线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不太适用于高用眼环境,因为蓝光强度高,眼睛容易受伤害。小灯珠易损耗,存在衰减率的问题,容易造成整个台灯报废,普遍光照面积小,色谱比较窄,属于单色光源,对视神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对比较刺眼。但是LED台灯也有其优点,相对电子原件成本低,整灯价格低廉。LED灯色温有暖白(有点偏黄,2700-3000k左右)、正白(4500-6500k)、和冷白(6500-12000k)三类。冷白的LED相对比较刺眼。
直流护眼灯
使用直流镇流器,通过把交流电先转变成电压、电流平稳的直流电,用直流电点灯,达到基本无频闪,而且使用时发出的光与自然光一样是连续均匀的光,很柔和,能避免视力疲劳,并解决了电感镇流器荧光灯的频闪问题;由于采用的是直流技术,无任何交流波动,也避免了由电子镇流器所引起的电磁干扰信号。但直流护眼灯工艺难度大,成本较高,许多企业不愿采用此项技术。
挑选方法
普通消费者对台灯的内在技术(主要包括核心部件:镇流器/适配器,发光部件:灯头/灯管/LED)不那么了解,在选购时往往眼花缭乱,有时只好凭价格、款式和颜色进行取舍,有一定的盲目性。实际上,购买时只要注意如下几点就行了:
一要看光线,(1)色温合理(夜晚<4000K);(2)亮度稳定、无闪烁;(3)光线柔和;(4)光线比较均匀,不是很小的光源;(5)灯具灯罩设计合理,没有眩光(眼睛看得到的亮点)。
二要看证件,各类证书,如:质检报告、产品合格证质保卡、使用说明书、其它专利证书等,另外一定要有国家安全强制认证标识 CCC,即常说的”3C”认证标志。这些证件实际上是专门机构给消费者把关的方法。
三要看使用及售后服务,使用和保养方法要简便,而且一定要有的维修地址和电话。
四要看便于更换灯管,灯管必须可以更换,延长整灯的使用寿命。LED由于无法更换灯珠,建议慎重挑选。
使用注意
台灯光线的方向性很强,须注意光线的安全性,如频闪、亮度、和亮度均匀性。不幸的是,国家质检总局的监测结果表明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护眼灯相关指标的合格率很低,要引起注意。
一、照射的目标区域光线亮度要合适。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用眼情况(如一般活动、床头休闲阅读、书写阅读)对光线亮度和均匀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国标里对此有详细的数值规定。但台灯所用 光源的类型、功率、以及形状千差万别,使用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光源的位置和照射角度,以使得目标区域的光线亮度符合国标要求。一般来说,因为目测光线亮度比较主观、偏差大,所以,调节光线时,应借助于护眼光度笔等亮度监测工具。光线的安全性对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情况(如看书/写字)。
二、避免刺眼的灯头眩光和被照射面的反光。对于普通的室内照明(如屋顶灯)而言,一般没有这些问题。但是对于台灯而言,灯头处的眩光和被照射面的反光是很常见的。刺眼的眩光和反光对眼睛有明显伤害,使用者可通过调节灯头的照射位置和照射角度,来避免灯头的眩光和被照射面的反光,一般用目测就可以做到。
宣传导向
市场上的”护眼灯“还没有经过这方面的实验,也没有大样本、多中心的医学研究数据公布,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预防近视”的宣传是不负责任的,应加以规范、引导。
潜在问题
频闪
顾名思义,频闪是指光线亮度按固定的频率闪烁。频闪对眼睛有影响。看书/写字时,严重的频闪会引起眼疲劳,导致视力下降。对于用交流电的电灯,都会有来自交流电的频闪,绝对没有频闪是不太现实,只要频闪幅度比较小就行了。不同类型的电灯,其频闪的幅度有很大差异。
频闪可以通过直接测量光线亮度的变化来测量(即直接测量法),也可以利用光的变化频率与扫描器/显示器的工作频率差间接测量(即间接测量法)。
(1)用测量光线亮度的护眼光度笔来测量。若光源(如日光灯)有频闪,那么光度笔指示的亮度等级会不停地变化。否则,光度笔指示的亮度等级比较稳定。(2)用专业的示波器测量,示波器测量并显示光线波形的幅度和频率,非常直观。示波器观察到的频闪波形如图1。
间接测量法有:(1)手机在拍照状态或摄像状态,若光源(如日光灯)有明显的频闪,那么屏幕上就会有闪烁。(2)将专用检测陀螺放在灯具下旋转,若看检测陀螺上黑白相间的图案,并不随着旋转的速度而发生变化,而是稳定的光环图案和色彩现象,则表明灯光没有频闪;若专用检测陀螺产生多道色彩不同的光环,并且各道光环会随着陀螺旋转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表明这只灯有频闪,且色彩越浓的灯,频闪越重。
相对而言,直接测量法直观、比较准确。而间接测量法简单,但准确度不高。须注意的是,手机(属于间接法)观看频闪时,能看到有无频闪,但手机屏幕的闪烁与实际灯光的频闪是两回事,也就是说,手机屏幕的闪烁并不能真实反映台灯闪烁的频率和幅度,这与手机显示的原理有关。要准确地反映频闪的严重程度,还是要用直接法(光度笔和示波器)。
蓝光
主要来源是LED灯中的高能短波蓝光
LED灯发射的白光主要是靠450~455nm波长的蓝光激发荧光粉,其中波长越低击发能力越强。通常LED光源的波长控制在500nm之内,一般是450~455nm或455~460nm,都属于透射比较强的波段。如果波长变大,那么激发荧光粉的能力就下降,发光效率就会降低。有些厂家为了追求亮度,通常会加强LED光源的蓝光强度,人眼如果长期看这样的光源,眼睛会受到蓝光伤害。
另外,LED灯开的时间越长,光源中的荧光粉衰减就越大,就会导致蓝光光照越来越强烈,从而对人眼造成伤害。所以眼睛长期看LED光源,容易产生眼花、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会造成眼晴伤害,使得患眼病的机率上升。所以,不要长时间注视过亮的LED光源。
部分LED灯发出的冷白光线过于强烈(光线的色温过高),在这种光线下看书会感到刺眼,引起视疲劳。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人眼内部的黄色斑区,黄斑区视网膜偏薄,色素上皮细胞稠密,视网膜后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密集,反光较弱,因此颜色为暗红色。对于年龄较小的少年儿童颜色则为红褐色。最能接受的是黄光而不是白光,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黄光下看书写字会感到柔和、舒服,而在白光下会感到刺眼或疲劳的根本原因。
电磁干扰
采用电子高频镇流器的荧光灯会产生电磁干扰信号。所谓的电磁干扰就是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流在导体内的流动会产生电场,电流在导体内变化会产生磁场,因此辐射出去的叫电磁波。稳恒的直流电不产生电磁干扰,由于只产生电场不产生交变磁场,即使是超高压直流电,它也只是电场强到使空气电离而发光,此时的光辐射是空气电离发出的,并不是导线,不产生电磁波。
使用电子整流器的荧光灯:这类荧光灯虽然使肉眼感觉不到频闪,但它产生了的30-50kHz的电磁干扰信号。电磁干扰应符合国标GB50034-2013第3.3.6节的规定,即镇流器的谐波、电磁兼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7625.1和GB17743 的有关规定。
荧光灯产品要想做到“无频闪无电磁干扰信号”这是一个技术难关,也是一个国际难点课题。目前也仅个别企业成功研制出直流护眼灯,使用直流整流器,使用直流电点灯,达到无频闪无辐射,获发明专利
光污染
光污染—威胁健康“隐行杀手”。
光,也有污染,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光污染”。光污染一方面是指强光污染(如汽车前灯、反光、眩光等),瞬间的强光甚至会造成眼睛的短暂失明;另一方面是指灯本身存在的频闪造成的污染,灯光的频闪也会造成人眼的角膜和虹膜的损伤,从而引起疲劳和视力下降,还使人头昏目眩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背景知识
新闻报道
河南省郑州市消费者协会发布2015年度读写作业台灯商品比较试验结果,读写作业台灯质量堪忧,30个样品16个不合格,合格率仅为46.67%。
最佳光源
人的眼睛是在自然光下发育、生长的。对人而言最佳的光源是散射的自然光,具有如下特征:
1、光线的亮度稳定性好,没有人眼可觉察的、快速的明暗变化(即频闪)。
2、色温在4000~4600K左右,色温适中,光柔和带点黄,比较适合阅读需要;色温在4700~5500K左右,色温高,光刺眼偏白。黄昏时太阳光的色温在2000K-3000K,色温偏低太黄;中午时,太阳光色温接近7000K,色温太高,太亮太刺眼。
3、是散射光,光照面积大,无对比度很强的阴影。
4、光谱连续:由多种可见光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混合光,非单色光
5. 直射太阳光和靠近窗口的自然光通常很强(照度值达几千-几万Lux),不宜在此光线下长时间阅读和书写。
所有“护眼灯”的目标是要让灯发出尽量接近自然光特性的光线。
产品介绍
1、高频”护眼灯“,也即节能灯,能效是白炽灯的5倍,因此省电约80%,但比白炽灯要贵些。一般灯管发出的光的色温值决定了灯光的柔和度。色温太高和太低都不太好,4000~4600K的灯,比较好,适合各个年龄段使用。
2、LED作为照明产品,也比白炽灯省电约80%。它们的护眼效果在于绝对无频闪,光的色温范围可以做得比较广,缺点是光的色谱太窄,蓝光成分太强。
保护眼睛,最主要在于灯的使用方法。一方面应把灯罩压低以确保注视区域光线够亮、同时能遮住光源以避免眩光;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灯头太靠近注视区域(书本/桌面),导致光线过亮。
其它信息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1931)美国伟大发明家,一生中发明有两千多个。其中白炽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照明环境,为人类照明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第1代照明光源:白炽灯(1879年)
- 钨丝发光,污染小,耗电大,灯泡使用寿命偏短,1000个小时,有频闪和电磁波辐射
第2代照明光源:传统荧光灯(1938年)
- 汞激发紫外线和荧光粉吸收发白光,使用电感镇流器,灯管使用寿命5000个小时,有电磁波辐射和频闪
第3代照明光源:高频荧光灯(节能灯)(1990年)
- 汞激发紫外线和荧光粉吸收发白光,高频镇流器,灯管使用寿命6000个小时,有电磁波辐射和频闪
第4代照明光源:LED台灯
- 起步阶段,使用适配器,低耗能,小灯珠使用寿命5000-10000小时不等,主要应用于大型景观照明,不太适用于高用眼环境,且有蓝光危害
参考资料
近视眼.中国政府网.
质检总局发布“护眼”台灯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5-11-07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7 11:01
目录
概述
原理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