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菜是一道广东
潮汕地区的特色传统特色菜式,属于
潮菜。相传在公元1278年,宋朝最后一个皇帝――
赵昺逃到潮州,寄宿在一座深山古庙里,庙中僧人听说是宋朝的皇帝,对他十分恭敬,看到他一路上疲劳不堪,又饥又饿,便在自己的一块番薯地,采摘了一些新鲜的
番薯叶子,去掉苦叶,制成
汤菜。
少帝正饥渴交加,看到这菜
碧绿清香,软滑鲜美。吃后倍觉爽口,于是大加赞赏。宋少帝看到庙中僧人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宋朝,在无米无菜之际,设法为他制做了这碗汤菜。十分感动,于是就封此菜为“护国菜”,一直延传。
广州和
潮州地区,许多菜馆都有此菜供应。
此菜是
潮州汤菜中之上品,但用油较重。上席时汤里仍是滚烫的,因有一封油质封面,故不见热气升腾。所以,要小心烫嘴。食用时要用汤匙先将油层拨开才舀,并要浅尝
即止。操之过急者必上
其当,成为席中取笑对象。
各地
潮州菜馆,在“水陆罗八珍,樽罂溢九酝”的宴席上,总少不了一道汤菜上品:“护国菜”,但见:
冰碗羹碧,翡翠溶光,举箸凝脂滑,嚼齿留软香。护国菜是用
甘薯叶,先除筋络洗净,再用碱水浸后压干,以清除苦涩味;然后切过横刀,爆炒于油锅,再配上
北菇,
火腿茸等佐料,加
上汤煨制。
相传
南宋最末一个皇帝——
少帝赵昺,在公元一二七八年登基后,元军大举侵犯。少帝便一路南逃,经福建跑到
广东潮州,歇息在一座古庙内。由于战乱,民不聊生,生活贫苦的和尚见少帝驾到,也无名贵菜肴招待,只好到田地里胡乱摘了些
甘薯叶,经出水后略略除去苦涩味,草草制成汤肴奉献,饥肠辘辘的少帝吃后称赞不已,问起菜名,和尚答道:“山野贫僧,不知此菜名称,但愿能解除皇上饥渴,重振军威,确保大宋江山安全无恙。”少帝听后,极为感动,便替这道菜赐名“护国菜”。每此,
代代流传。
据福建图书馆收藏的一部《
金薯传习录》所记,番薯是明代万历二十一年,福建华侨
陈振龙从
吕宋(
菲律宾)偷传回
福州并与其儿子陈经伦推广的。与其同时代的徐当启也曾写了一篇《甘薯疏》。此书已失传,但从其留下的《甘薯疏序》一文中可看到,万历年间番薯确是一件
新鲜事物,只有闽、粤少数地方种植。徐当启感到可惜,极力主张推广,因而写下了《甘薯疏》。由此可证明,番薯确是明代从海外传进。南宋帝至
明万历相隔三百多年。那么宋帝民兵败南逃时怎会有
番薯叶可食?“护国菜”的这一传说似不可信。然而,潮汕一些老师父传说,使用番薯叶做护国菜较为理想,但只能在秋冬才有。因此,平时也常用
野菜制做。这些野菜除去苦涩味,作出的菜一样有风味。如果说护国菜的来历可信的话,那么当时宋帝食的不是番薯叶而是野菜了。
据考,广东《电白县志》载:广东
吴川名医林怀芝,因给
交趾王的女儿治好了病,国王赐给他生
甘薯,他将其暗藏携带回国,种植发展。《金薯传习录》则记载着明万历年间,福建
长乐商人
陈振龙到
菲律宾经商,不顾当地西班牙当局严禁甘薯传入中国的规定,以重金购得薯藤数尺,藏于船绳之中带回家乡,试种成功,遂在民间推广。
既然甘薯的引进是在明朝,那么南宋末年,
粤东的和尚要在田地里摘到
甘薯叶是很难成说的,但是,一代代的人们,宁可信其然而不问其所以然,他们被“护国菜”故事的悲壮之情感动了。
3. 将烫过的番薯叶清水过四次,然后榨干水分,除去苦水,用
横刀切几下待用;
4. 草菇洗净后入鸡油、
火腿、
鸡汤、精盐,蒸20 分钟取出,去掉火腿,草菇和原汁备用;
火腿: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
瘦肉香咸带甜,
肥肉香而不腻,美味可口,各种营养成分易被人体所吸收,具有养胃生津、益肾壮阳、固骨髓、健足力、愈
创口等作用。
淀粉(
蚕豆):
蚕豆中含有丰富的钙、锌、锰、
磷脂等,是大脑和
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含有丰富的
胆碱,有增加
记忆力和健脑作用。对于正在应付考试或脑力工作者,适当进食蚕豆可能会有一定功效。蚕豆中的蛋白质可以延缓
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
粗纤维有降低胆固椁、促进
肠蠕动的作用。同时蚕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对预防
肠癌有一定的作用。
草菇:
草菇的
维生素C含量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它还具有
解毒作用,如铅、砷、苯进入人体时,可与其结合,形成抗坏血元,随小便排出。草菇蛋白质中,人体八种
必需氨基酸整齐、含量高,占
氨基酸总量的38.2%。草菇还含有一种异种蛋白物质,有消灭人体
癌细胞的作用。所含
粗蛋白却超过香菇,其他营养成分与木质类
食用菌也大体相当,同样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特别是对消化道肿瘤有辅助
治疗作用,能加强肝肾的活力。它能够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
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此外,中医认为草菇性寒
味甘。草菇还能消食祛热,滋阴壮阳,增加乳汁,防止
坏血病,促进
创伤愈合,护肝健胃,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优良的食药兼用型的营养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