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的护书,即官员用的公文夹,主要用于装放各种札、谕、批等公文,并印有忌辰与万寿的日期,以随时提醒官员注意。山东威海刘公岛博物馆存有一件清代护书。
护书介绍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的
护书,即官员用的公文夹,主要用于装放各种札、谕、批等公文,并印有忌辰与万寿的日期,以随时提醒官员注意。忌辰多为先皇驾崩日期,按清制凡遇忌辰,民间不得奏乐娱乐、官员只能穿着没有补子的素服。万寿,也就是太后、皇帝、皇后的生日。这天,任何衙门不准办理刑事案件,同时本城最高官员要带领大小文武属员穿大礼朝服,到万岁
龙牌前跪拜行礼。(清代对这两个礼节仪式非常重视,若稍有不遵便视为不忠,最轻也要被罢官革职。)通常二品以上官员所持
护书多为宫廷喜庆之日由皇上和皇太后所赐予的礼品。二品以下均可照此仿制。
护书与历史
------吕宝华
阅读晚清小说的人们有时会碰到“
护书”一词,令人不知所指的是什么物品,因此会影响到对书内容的理解。例如《官场现行记》第七回“叫管家拿着烟袋,夹着
护书,跟在后头”。该书第十回又谈到
护书一词“和尚便叫管家拿
护书,叫马车,穿了一件簇新的
海青,到长春栈里去拜王大人去。”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七十六回“俭叔叹道:‘我丢了的不是别的东西,却是一封八行书,夹在
护书里面,那天到杨村打了个尖,我在
枕箱里取出
护书记一笔账,不料转眼间,那护书就不见了,连叫底下人去找,却在店门口地下找着了’。”
再如《老残游记》中“轿子后面,一个跟班的戴红缨帽子,膀子底下夹着
护书,拼命价奔,一面用手巾擦汗,一面低着头跑。”幸好该书上有一个简单的注解“皮或漆布做成的多层夹袋,一般作出行时存放文书、拜帖等物之用,类似后来的公文包”。这种解释稍能理解些,但是,“
护书”到底是什么样?为了帮助读者解除读书中的障碍,我把自己收藏的
护书向大家做一介绍。如对大家有所帮助,便感十分欣慰。
我所见到的
护书有两大类,一类是素面
护书,里外没有文字和任何图案装饰;一类是有文字和装饰图案
护书。
护书的规格不统一,至于颜色和用料也是如此。笔者收藏到三个不同时期的“
护书”,无论哪一种类都受到现代工业的影响,皮革采用字模冲压技术,制成的
护书比较精美。
第一种,即慈禧五十寿辰时,共有三折,展开全长33厘米,宽20厘米,每一折下部有一个插袋,首页插袋上方印有“万寿
圣节”四个金字,右栏印的赐封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共十个字,中栏中太后时辰十月十日,皇帝时辰六月二十八日,最后一栏“文武百官俱穿朝服”。首折的上
半部印八仙响板,竹韵图和两防文字印,中间一折上半部素面,下半部有“月入怀”,“知水鸭”和两防文字印。最后一折上
半部印一树枝,还有三防文字印,下半部“忌辰期”,从正月到年底三十多个忌辰日“照例穿素服”。
第二种,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以后的
护书,三折打开44厘米,宽30厘米,黄皮并且用皮包边,首折的“万寿”栏中第一小栏是赐封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共十六个字,比第一次赐号多六个字。第二小栏皇太后生日。第三小栏皇帝的生日。最后一栏对朝廷中文武百官着装规定“文武蟒服”。中间一折用桔黄绢做底,上面绣出一只长须黑蝙蝠,最后一折插袋上印“
忌辰”日,
按月一一列出,也有三十多个忌辰日,“照例素服”。
第三种,宣统朝
护书,三折展开全长335厘米,宽21厘米,红色印刷皮面,黄色“护书”两个字十分艳丽,用卷草纹印“
三多图”和牡丹花,使三折
护书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护书内敷粉红布做衬,首折的大栏目中“每日”排列出清朝历代皇帝和皇后出生年月日,中间上小折上部用毛笔横写金字“当今皇帝”,并且竖写“正月十三”,下小折金字“隆裕皇太后”,竖写“正月初十”。第三折依然是皇帝与皇后祭日。
慈禧是怎样把权力得到手的呢,又是怎样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呢,她对中国社会有多大影响,中华民族几乎走向崩溃的危险等问题和慈禧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
护书”简要地了解她的这段历史,就能发现“
护书”的重要性了。
慈禧,姓
叶赫那拉氏,小名叫兰儿,1835年出生北京,1852年广选美女时被选进宫,刚入宫是一个侍女,咸丰四年得到皇帝的喜欢,封她为
兰贵人。按清朝制度她到皇后还有四级,道路是很遥远的,她
煞费苦心玩弄权术。好的机会终于到来了,给咸丰皇帝生了一个儿子。从此由
贵人升到懿嫔,到咸丰七年(1875年)再升到懿贵妃。后来,儿子当了皇帝被尊为皇太后,同时赐徽号“慈禧”,又称慈禧太后,因为住西宫也称西太后。慈禧成为太后并不满足。她苦苦追求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心一意要成为比
皇权还大的人物。
慈禧凌驾于皇帝之上其手段是残酷的,西太后虽然多才,但是又是一个奸诈险恶人物,最终实现了垂帘听政达48年之久。
清末的三个皇帝都是亲自经过她的手,第一位同治皇帝,是她的亲生儿子。当咸丰皇帝死后,同治六岁继位,由于皇帝小御史提议请两皇后垂帘听政(当时尊钮牯禄氏为“母后皇太后”,
叶赫那拉氏为“
圣母皇太后”)。27岁慈禧认为是自己进入政界大好时机,便积极作准备,但是遭到辅政大臣
肃顺的反对。为此,她怀恨在心,迅速将
肃顺杀害,令已被逮捕的
载垣、
端华自杀,同时将五名大臣分别革职和充军。史称“
北京政变”,因发生在辛酉年,故又称“
辛酉政变”,慈禧用最残酷手段实现了她的目的。同治十八岁开始亲政,虽然在公元1873年一度慈禧曾经宣布撤帘。此时,西太后39岁眼看着权力被皇帝拿走,不夺回来决不罢休。皇帝为了亲政对许多大事做了决定,激起她再次夺权的决心,常把皇帝叫到面前大加训斥,要求遇事禀报。母子矛盾目趋尖锐化和表面化,到后来同治看到自己是
万乘之主却做不了主,索性不理朝政,四处游逛,消愁解闷。同治皇帝有病,西太后下令不送饭菜,不送药,同治十三年(1875年)病死在养心殿。
光绪皇帝是慈禧经过多方周折认定的第二位皇帝,四岁继位,在位34年。慈禧已经有了多年的巩固权力的经验,于是对皇帝从小开始严加管教,稍不如意罚跪,鞭抽杖打,甚至把牙齿打了。有的太监请御医给皇帝治病,慈禧知道后将太监杀害。光绪皇帝十八岁要亲政了,国外帝国主义入侵,国家面临瓜分的严重危机,震醒了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一些有识之士,他们上书光绪皇帝,力求变法维新。声势浩大的百日
维新运动,因为违背了保守势力的利益,遭旧势力反对。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发动了政变,早朝完毕时把光绪押往
中南海瀛台,同时囚禁光绪爱妃,接着下令捉拿康有为、梁起超、
谭嗣同、
杨锐、
林旭等人。不久
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
林旭、
杨深秀、
康广仁被杀害,史称“
戊戌六君子”。光绪囚禁达十年之久,最后死于涵元殿里。“
戊戌政变”是慈禧把中国推向苦难的深渊,使中国再次失去了发展的机遇。在她掌权的48年中先后发生过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犯中国,最后导致清朝的灭亡。
尽管国难当头,财政空虚,为了显示个人权势她又大办庆寿活动。50寿辰处于中法战争期间,她重修储秀宫、丽景轩、体和殿、翊坤宫,又挪用海军经费,修三海。在
大庆寿活动同时她的“
护书”在皇宫中使用,皮
护书制作十分精美,大小适中,工艺考究,材质品味高,用金字写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荘诚”赐号。在她看来庆寿物质重要,但是“
护书”更为重要,使她的威严和权力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文武大臣怀里揣着“
护书”,似乎慈禧每时每刻在他们身边,一种无形的精神枷琐缠绕带在朝廷上上下下。
60寿辰规模远远超过50寿辰,正是中日战争之际,日军攻占安东(今丹东)、大连、旅顺。她却大修颐和园,节日时从中南海到颐和园一路两旁搭起彩棚,摆起850桌饽饽棚(今天的点心),铺了50万尺地毯,还要唱大戏,举国上下为她庆寿。
护书当然更是她关心的大事,制作得更大,更为庄重,首页万寿栏中把西太后自己放在首位,其赐号较50大寿有了更大区别,护书第一栏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荘诚寿恭饮献崇熙”,内容上多六个字,第二栏皇太后生日,第三栏是皇帝生日。
光绪皇帝死后,慈禧又立了第三个皇帝,即宣统皇帝,三岁的小孩哭喊着坐在皇帝宝座上,立完皇帝两天之后,她自己也死了。这位皇帝在位三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特殊的皇帝,由退位,复辟,傀儡皇帝到二战战俘,经过十年监狱改造,释放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虽然他在紫禁城时间很短,依然有
护书,除
书皮印刷就不那么精良外,
护书内手写字迹十分潦草。此时的
护书把皇帝出生时间放在中间,折内上部是“当今皇帝”四个字,下部是
隆裕太后出生月日。这本
护书没有提到与慈禧有任何关系的内容,所以,它是慈禧死后的物品,是
护书的延续,也是
护书史的结束。